-
1 # 晏翔麟
-
2 # h影視精彩劇場
你好,
殲8才二代機,就算塗上也沒什麼用。外形可以重新設計,塗料可以塗,但殲8的機體結構和體型無法內建導彈。沒有彈艙,外形再隱形也沒用。這也就是真正的五代機為什麼都是重型機的原因(F22最大起飛重量38噸、F35最大起飛重量31噸、殲20能達到40噸、蘇57應該是35噸,無論哪個都是典型的重型戰鬥機。F117都有23、4噸左右,現在算是中型,但在當時還能算重型。殲8最大起飛重量也就10噸)左右,只有足夠大的塊頭才能確保將包括武器在內的所有裝置全都內建。
所以要是想以殲8為原形發展中型五代機,那麼就必須把原有的設計拍扁(機腹進氣的飛機要想做內建彈艙,那麼機身寬度就必須增加,這樣才能保證從下面走的進氣道有足夠空間拐彎或縮減,給彈艙讓路),然後才能安裝內建彈艙。但這樣會導致機身臃腫(F35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型機的體積卻有重型機的體重),至於材料,那還是基本外觀確定之後的事
-
3 # 李曉偉
不可能,隱身飛機靠塗料只能實現最多百分30的隱身效果。
要想搞清楚隱身的原理,首先要從雷達工作原理講起,雷達的靈感來自於蝙蝠,蝙蝠在夜晚出沒缺能輕易的避開障礙物,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蝙蝠的視力很差但是耳朵靈敏,它發出一種超聲波遇到障礙物返回確定障礙物距離。
那麼雷達跟蝙蝠不一樣的地方,是雷達利用的是電磁波,不同材質對電磁波的反射率不同,但是一般來說金屬物質具備對電磁波較強的反射能力。
雷達發出電磁波遇到空中的障礙物就會反射,雷達透過測量方位和時間就能得出一個二維座標,透過多普勒原理又可以得出目標運動方向和速度,這就是雷達的工作原理。
那麼要想實現隱身怎麼破?你想全部吸收雷達波是不現實的,因為你吸收了電磁波的能量你要儲存,F22的塗層是透過吸收之後變成熱量,就像人吃飯一樣的會飽和。
我們來看世界上第一種隱身飛機F117,F117飛機擁有不規則的外形,因為雷達波的物理特性所以會發生反射現象,而物理實驗中就知道光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而光屬於高頻電磁波所以同樣的道理適用於電磁波,所以當雷達波正面照射F117時雷達波會向兩邊反射。
現在包括F22和殲20都有不同於三代機的外形設計,這是四代機與三代機的最大的外形區別。
而且由於線條不規則,所有的戰鬥機正面側面背面,雷達反射截面積都不同,電磁波沿直線傳播,然後電磁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你把電磁波反射到另外一個地方,發出電磁波的雷達接受不到回波或者回波很微弱,這樣隱身戰機就實現了隱身效果。
但是生活中存在著聲波共振效應,電磁波也有諧振效應,當電磁波波長與目標長度接近時候,回波會非常大這個時候隱身飛機就暴露了,這就是為什麼老式米波雷達為什麼對隱身戰機有效的原因,但是米波雷達精度太差想做導彈引導使用還是差的遠。
-
4 # 微塵微輕
隱身材料,主要是透過吸收雷達波,來降低被反射雷達波的方式,實現隱身。但是,目前使用的隱身材料,都是在隱身氣動外形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反射雷達波,是輔助性的。
殲八屬於二代機,氣動外形基本沒有考慮隱身設計。如果使用隱身材料塗層,會有一定作用。但是,因為隱身材料價格貴、塗裝環境要求、維護保障要求都高而屬於二代機的殲八,已經落後很多。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
5 # 傑豹2
首先殲八已是淘汰機型,航程,機動性,航空電子裝置均已落後,不值當再進行隱身化改進。二隱身塗料對戰機的隱身有一定作用,但隱身的關鍵還是機身設計,殲八本身不是隱身設計,即便噴塗隱身塗料對飛機的隱身作用也不是很大。
-
6 # 大道至簡T2
不可能
氣動佈局等結構因素對飛機隱身影響很大
並不是塗隱身塗料就行
必須按照隱身戰機設計要求設計
即使戰鬥機只需要塗隱身塗料就行也要考慮成本因素,輪不到殲八,有代差
殲八的高空高速特性也不適含隱身戰機
-
7 # 孔乙己亂彈
殲-8/j-8系列高空高速殲擊機Sheny.
angF-8/Fⅰnhack北約代號“長鬚鯨”
殲-8原型機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該型機採用機頭進氣、三角機翼、雙發單座常規氣動佈局標準第二代高空高速戰鬥機。(早期的殲-8採用整體向前開啟座艙蓋設計)(殲-8改進型座艙蓋)殲-2ll/1984年6月12日首飛成功、進氣道改為兩側進氣、機頭安裝了大口徑火控雷達、仍然採用三角翼、高空高速效能繼續保持、作戰效能大幅度提升。(殲-8Ⅱ隱身戰機驗證機專案)
80年代中期、中國航空公司已經開始探索和研究戰鬥機的隱身技術、沈飛利用殲-8Ⅱ利用隱身技術(包括隱身噴塗材料)對機頭、進氣道進行隱身技術改造測試、甚至於給座艙蓋貼上了價格昂貴的金屬膜……
但是、殲-8Ⅱ系列戰鬥機是標準的二代機機體氣動外形、常規佈局、進氣道反射面積大、“小打小鬧”式的隱身技術隱身效果不明顯、積累經驗後、最終不得不放棄殲-8Ⅱ穩身技術試驗……
綜上所述、戰鬥機的升級改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單靠隱身塗料無法實現“隱身技術”要求、所以說、戰鬥機要達到隱身效果、從機體設計階段(需滿足隱身技術戰鬥機的特殊機體外形)、複合材料、隱身特殊塗料等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
8 # 南疆軍旗
殲八設計初期的水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本身就是二代機,雖不斷改進,小跑快跑,直至改進至本世紀初,卻仍是二代機的骨架與機身,而且除了裝備我軍使用外,沒有賣出去一架殲8及殲8(二)。實踐證明,由於飛機原始設計就落後於時代發展,不論採取何種手段,投入再多經費,都不可能將其變成四代機或五代機。
-
9 # 薺菜糰子
不行。隱身塗料的原理是吸波,也就是透過特定材料(比如鐵氧體)和結構(適當間距的多孔結構),讓雷達波在塗層裡不斷漫反射轉換成熱能消耗掉,從而減少反射的雷達波。但由於吸波塗層能吸收消耗的雷達波(入射波和繞射波)很有限,只能稍微減弱回波。大部分的雷達波,還要靠外形設計反射到特定方向,使之不能返回雷達。咱們外行簡單的看就是兩個字“平行”。邊緣儘量平行,就是讓雷達回波方向一致,都朝一個方向反射,而不是返回雷達。另外對於發動機等強反射源,要透過S型進氣道等措施遮擋。殲八的外形不符合隱形的要求,單憑隱身吸波塗層是做不到隱身的,頂多是稍微減弱回波訊號。
-
10 # 一葉楓流
飛機的隱身效果主要是靠外形設計。塗料有一定作用。
美國的B-1轟炸機的隱身效果就非常好。主要就是靠外形曲面。
殲八的外形根本沒有考慮雷達波的反射問題。
-
11 # 河東三叔
有這麼簡單就不用費勁搞什麼四代機了,殲-8源於殲-7的放大改型,單發變雙發、機體放大。在當年航空技術確實太落後的情況也這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發展路線,調整後的造出來的殲-8最後效能基本達到2代半的水準,這和隱形戰鬥機差距還是相當大。
殲-8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直到本世紀初蘇-27到來之前還是航空兵主力,想想我們的差距有多大。1969年首飛,十後設計定型,1986年才生產定型,效能其實一入役就已落後。在現代戰機強調多用途性的時代,殲-8還以高空高速截擊為目標,雖然後期升級航電、武器勉強可以用於空優作戰,但效能同比F-16、蘇-27、米格-29等已經差了一個等級。
殲-8早期型號是機頭進氣,由於配套雷達沒跟上只有白天型,相當於夜間的天空對於它來說是摸黑一片。到殲-8II之後改動為兩側進氣,加裝雷達和中距彈使效能有所提升,中間雖然為了提升效能和美國有過和平典範計劃但沒成功。包括90年代前後推出的外貿版,在國際市場上完全沒有競爭力最後不了了之,直到現在還有現役但會隨著空軍其他型號飛機加入慢慢淘汰。
迴歸主題殲-8非得和隱形戰鬥機扯上關係,那就是當年軍迷朋友們演繹的殲-8單挑F-22,殲-8是一款純粹的二代半戰鬥機隱身效能完全不考慮。殲-8的作用就是帶上導彈,成批飛上天空針對F-22發起飽和攻擊,然後高速脫離,不這也只是想想而已現實中連發射導彈的機會都難的。就算給它刷上隱身塗層由於先天設計上的不足,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八爺高空高速截擊的時代已經過去。
看看這有稜有角的造型,刷隱身塗層簡直就是浪費。
-
12 # asiavikin雜談
【asiavikin獨立視角】不可能
因為它在氣動設計上就沒考慮過隱身,所以不可能刷上一層漆就冒充隱身飛機。殲八、殲八II的氣動設計上至少有以下幾處共性會造成強雷達散射。1.無融合的翼身結合處
2.單垂尾
3.進氣道唇口
4.座艙與座艙蓋
5.機身機翼上的開口及接縫
1、2都是有垂直拐角的結構,會造成入射波沿原路徑返回,其雷達散射效果特別扎眼。所以後來設計的隱身飛機,都無一例外的採用了雙垂尾和翼身融合體設計。3、4也是強雷達散射源,也都是需要進行專門的斜切設計或者使用特殊的薄膜材料吸收入射及反射訊號。5是較強的雷達散射源,需要改為鋸齒設計或是儘可能沒有開口。
如果單說殲八II,還有更多:
6.方形進氣道與鄰近的方形機身、附面層隔離板形成的強反射源
7.進氣道直通發動機
8.雷達天線垂直於機身軸線
這些設計在隱身飛機上都是絕對要避免的,都會大幅度地提高雷達散射強度。
再說,隱身飛機至少在攜帶空空導彈或部分對地彈藥時仍舊要保持低可探測狀態,也就是要有彈倉,但殲八怎麼可能有富餘的機內空間作為彈倉呢?
所以,殲八塗上隱身塗層也不可能變成隱身飛機,必須另起爐灶設計全新的隱身戰鬥機。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殲八美男子吧!
怎麼可能呢?它的外型都定型了,又不可能回爐重造,重新改變外型,隱形戰機除了塗料之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殊外型
去看看殲20,殲30,和殲11
殲16,的機體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