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西小哥
-
2 # 哆啦月在廚房忙個啥
我最喜歡家鄉的什麼食物呢?
我來自浙江紹興,別名會稽。因為我這裡所屬在江南,是魚米之鄉。所以當地的食物味道符合當地人的習慣,下面我來介紹幾種家鄉的食物:
1、紹興臭豆腐
紹興骨子裡就喜愛黴,臭的味道。臭豆腐就非常具有典型的代表了。老豆腐用發酵的莧菜梗湯汁進行浸泡,瀝乾後用菜籽油進行炸制。外表金黃,入口外酥內軟。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讓人愛不釋口。
2、梅乾菜扣肉
紹興有歷史悠久的醬缸文化。自然就造就了各種各樣的醬菜、醃菜。梅乾菜扣肉就是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肥瘦均勻的五花肉,用寬油炸制。切片碼入提前炮製好的梅乾菜。一層五花肉,一層梅乾菜。蒸制。梅乾菜吸飽肉的肉汁。五花肉也因為被吸走多餘的油脂而變得肥而不膩,肥瘦適中。非常好吃下飯。
3、黃酒
大名鼎鼎的紹興黃酒馳名天下,用會稽山脈鑑湖水釀造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酒體呈琥珀色。入口醇厚,味道甘甜。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杯黃酒解憂愁。
4、茴香豆
黃酒最佳伴侶茴香豆,是魯迅先生筆下人物“孔乙己”的最愛。在寒冷的冬天,溫上一壺黃酒,伴著一碟茴香豆。雖然沒有大魚大肉的陪伴,但勝在逍遙自在,賽過神仙。
5、黴千張
紹興人嗜臭,把好好的千張,硬生生的發酵出了臭不可聞的味道。但是,就是這奇臭無比的黴千張,用來搭配肉餅子進行蒸制。奇妙的味道,鮮美無比。喜歡的人,愛如性命。
編輯
-
3 # 青嵐出國
我的家鄉在大連,大連盛產海鮮。歷史上大連曾是山東人闖關東的第一站。於是大量的山東人留在了大連。造就了目前的大連話膠東語系。目前大連百分之六十都是山東人。
但是由於大連也地處整個東北的最南端。飲食上也頗受東北菜的影響。所以今天的大連菜主要是由海鮮為主的魯菜系,和東北菜混合交織而成的獨特大連菜。
不過大連還有一道經典美食,可以說是大連獨一份,大連發源的燜子。用地瓜澱粉調水熬製而成的半成品,成塊狀。將燜子切成若干三四釐米長的塊子,放入平底熱油鍋裡煎成兩面金黃,用鏟子產出。將蒜泥,芝麻醬,醬油調和成汁。用小叉子插著吃。煎的時候火候非常重要,不可太大,容易糊,不可太小,否則炒不透。
不過大連最好吃的還是海鮮了。大連的海鮮是冷水海鮮,主要產自渤海灣和黃海。渤海灣的水底子是冷的,但是由於有灣,所以冷中帶溫。所以微生物含量高,魚蝦蟹們的食物豐富。這樣產出的海鮮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來大連一定要嚐嚐海鮮,但是一定要做功課,大連有幾家海鮮市場出了名的宰外地遊客。儘量不要去,或者找本地人帶著。
-
4 # 一飯的小日常
奶奶炸的酥肉,吃過很多種酥肉,跟我們那個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樣,有的是將肥瘦相間的肉切條裹粉炸,有的是將整塊肉炸了再切。
我們這邊的酥肉主要的材料就是肉和紅薯粉。先將肉切片或小條,裡面放入鹽、自制辣醬、花椒粉、辣椒粉、雞蛋、蒜、姜、幹橙子皮顆粒、醪糟少許,攪拌均勻,放置一旁,讓其充分入味,將紅薯粉用水調溼,用手捏碎紅薯粉小顆粒,不然炸的時候會爆和影響口感。將肉與紅薯粉充分攪拌,然後用手抓,能抓到懷疑人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用勁不足,回導致酥肉不Q彈不蓬鬆,之前在奶奶的指導下,做過酥肉,但還是沒有奶奶做的好吃,這是個技術活,還要多多總結經驗和技巧。
奶奶做的酥肉特別好吃,畢竟做了幾十年,每年過年都會做很多,要招待客人。剛出鍋的酥肉外酥裡嫩,Q彈可口,肉質細膩,要趁熱吃,每次都會吃很多,然後就不用吃午飯了。當咬一口之後,因為裡面的調料,香味會隨之撲鼻而來,聞起來超級有食慾。酥肉還可以蒸或者燒湯,因為是用紅薯粉做的,所以燒湯的酥肉也是很軟很糯的,很適合中老人。@探劇小放送
-
5 # 炒麵生活志
很開心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雲南昆明的,雲南的過橋米線應該是最出名的了吧,但是我們本地人都不喜歡吃過橋米線的,一個是貴,一個是還不如外面8塊錢一碗的小鍋米線來的實惠,所以,我對小鍋米線絕對是真愛了。
其次就是尋甸的牛乾巴,雖然貴,但是確實賊好吃,非常喜歡吃炸的酥脆酥脆的那種,下酒都似乎有點奢侈了!
-
6 # 帶言的趙慕
油條、豆腐腦、小餛飩、蘭州拉麵、生滾粥、腸粉…有過多少地方,就會愛上那裡的早餐,因為只有早餐是能喚醒人們投入忙碌單調生活的利器,所以不好吃的早餐會被毫不留情的淘汰掉!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的小區街道上,你不會遇到難吃的早餐。
-
7 # 鄉醫瀚宇的農村生活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的家鄉是客家之鄉 我們那美食太多了 都很喜歡
說起美食,大家都會想到客家第一菜,十三釀菜之一的客家釀豆腐,客家鹽?h雞,梅菜扣肉,客家開鍋肉丸,客家牛肉丸紅?,仙人?,甜?(年糕),釀?,客家醃面,娘酒。客家鹽?h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紅燜肉、客家燒鯉、客家娘酒雞、客家娘酒、梅州醃面、梅州鹽?h雞爪、客家豬肚包雞、客家魚丸、客家牛肉丸、長樂燒酒、梅縣麥芽糖、平遠慈橙、青欖、梅乾菜、米?、黃?、雞頸板、珍珠紅酒、菊花糕、三及第湯、客家鹽滷鴨掌、大田果合柿餅、棉洋桃駁李、大埔豆腐乾、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餅等。 客家鹽?h雞客家鹽?h雞是廣東梅州傳統名菜。主料是項雞,主要烹飪工藝是鹽?h。鹽?h雞製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是宴會上常用的佳餚。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雞肉,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華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雞肝性味甘微溫,能養血補肝,凡血虛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另外能養心安神、滋陰潤膚。 梅州鹽?h雞爪梅州鹽?h雞爪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最早源於廣東梅州市,在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的梅城大街小巷都有梅州鹽?h雞爪。由於中原地區和粵東山區都屬內陸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饌的副食品都是家養禽畜和山間野味,海產品較少,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日積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鹽?h雞爪是從客家鹽?h雞中延變出的客家小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努力生活每一天
最喜歡家鄉的燒餅,在外面很多年了,從來都沒吃到過比家鄉還好吃的燒餅,又香又脆!豬油的味道在口腔裡融化,超香
-
9 # 燕辰日記
最喜歡家鄉的臘肉啦~
每一次過年回家,都能吃上一口臘肉和香腸,感覺很幸福!因為不是光吃的臘肉,還有家人滿滿的等候和期待,一年就那麼一次團圓所以很珍惜!
-
10 # 小七的美食
我最喜歡家鄉的鴨血粉絲湯,鹽水鴨,烤鴨,六合豬頭肉,鍋貼,小餛飩。大家肯定能猜出我是哪裡人了吧?小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在農村的其實沒有吃過鴨血粉絲湯,是長大後到城裡才吃過的。現在連兩個女兒都受我影響,特別喜歡吃鴨血粉絲湯,湯湯水水的吃吃喝喝挺好的,清淡不肥膩,特別是冬天吃,又暖和,又養胃的。
南京人都喜歡吃鴨子,網上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游出長江”,哈哈!可見南京人是多喜歡吃鴨子。鹽水鴨是天氣剛開始熱,就大街小巷就都有了,我們鎮上都是擺攤子的,以前都是板車推的,現在有開店的,有騎電動車下鄉賣的。夏天家裡來人了要去斬鹽水,上街買東西想吃了斬鹽水鴨,農村大忙了沒時間做飯,斬點鹽水鴨當菜吃。當然還有烤鴨南京烤鴨是一絕,帶滷汁的烤鴨真的比北京烤鴨好吃,也許也是我們從小吃到大吧。
鍋貼,小餛飩,以前我小時候上街吃的鍋貼真是太鮮太好吃了,現在再吃任何鍋貼都吃不出來那種好吃的感覺了。還有小餛飩,薄薄的皮裹一點點肉餡,好像入口就能化掉一樣,小時候上街能吃上一碗真的是美滋美味,可能小時候太窮吧,肚裡缺有油水了,現在再吃不到那種感覺了。
南京其實好吃的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有機會親自來南京吃吃喝喝!
-
11 # 笑笑的麥子
今天買菜路過一個攤位,好像是看到了幾把藜蒿,因有事,也沒停下來細看。
但這個季節若真有藜蒿,那時間也太早了,估計是人工種植,藜蒿的香味不知還有沒有。
藜蒿,彷彿為搭配臘肉而出現,一年之中大約也就那兩、三個月的時間脆嫩可口,再往後,莖老了就如同嚼草,沒人吃了。
“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若說南昌全城人瘋吃藜蒿多年,一點也不為過,很少有人會在品嚐之後再次拒絕它的味道。
藜蒿要野生的才好吃,香味濃,口感也不一樣。炒藜蒿時,放上些半肥半瘦的臘肉,再撒上一把幹辣椒,還未出鍋便香氣四溢,那味道用南昌話來講,就是“絕殺”。
怕辣的孩子也抵擋不了它的誘惑,面前放碗開水,把藜蒿用筷子從盤中挑幾根出來,放碗裡涮涮,興奮地吃起來。
現在菜市裡的藜蒿大多是大棚種植,早沒了野生藜蒿那份濃郁的香氣。有的不止香味淡,莖含水量還高,吃到嘴裡淡而無味,讓人對美食的興致直接降到了底點。
看到那好像是藜蒿的菜,心裡其實還是挺想念以前野生藜蒿炒臘肉的味道。
所以,我最喜歡的家鄉食物,就是一盤野生藜蒿炒臘肉。
-
12 # 悠然智在UNIJOY
最喜歡家鄉的炕洋芋,恩施的富硒土豆馬爾科是很出名的,那土豆的吃法在恩施就是各式各樣了,最讓人流連忘返的還是炕土豆,柴火灶上小火慢煎,不是油炸,會放些油,卻不會淹沒土豆,炕的整個土豆金黃色,起一層鍋巴,然後備上辣椒麵,胡椒麵等調料,直接撒在土豆上面和勻實,就可以起鍋了,這樣做的土豆真的是香而不膩,特別是用小土豆炕的,一口一個,每一個都是舌尖上的美味。每次有客人做上這樣一桌,一上桌便成了哄搶的菜。手慢了就吃不到了。外地人來恩施,一定要來吃碗恩施炕洋芋
回覆列表
我最喜歡家鄉的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是我們壯族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為糯米飯一般呈黑、紅、黃、白和紫五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曆三月三和清明時節,我們壯族都會用紫藍草、楓葉、蝶豆花、蘇木和密蒙花製作糯米飯,我們壯族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做吉祥如意和五穀豐登的象徵。又因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豔誘人,天然的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別有風味,五色糯米飯色香味俱全,還有滋補健身美容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