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祥傑的雲南茶故事

    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記得老房子低矮,大人在暑期晚上熱的睡不著都去嶺上乘涼或者露宿。

    後來有了電風扇,再後來蓋了新房子,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最近幾年新農村住二層樓房了,空調也越來越多了。

    社會在進步,提問題的一定是電影看多了,太文藝。

  • 2 # Ada大夢

    老一輩常說“心定自然涼”~保持平和的心態,自然少一點煩躁,少一點內心的波動,熱的感覺也會少一分。熱和冷也是一種相對關係,以前的人並未在空調房裡呆過,不知道在炎熱的天氣還有如此清涼的地方,沒有對比,自然也就不會覺得那麼熱。

  • 3 # 老四兒眼中事兒

    俗話說“沒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起的福”。說明人的可塑性非常強,人在什麼境遇,只要他想活著,就能活下去。前一段時間,我跟一位環衛工人聊天,我說比較羨慕你們這個職業,做完分內之事,沒人管你了,剩下自己說了算,環衛工人說,你幹一天試試,你半天都堅持不了。那我問他,你怎麼能堅持下來呢?他說:我為了身體,不幹活渾身都是毛病,幹這活吃的香睡的好,等天熱了,就不幹了。本身這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過去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涼快,但是條件受限。

    還有就是過去的氣候比現在要好的多,三五天就會有一場雨,不像我們現在,得十天半個月,老天爺那時就考慮了人的承受能力,熱了,讓龍王噴噴水,現在,龍王也怕PM2.5,能少出來噴水就少出來噴水。

  • 4 # 淡凡新中式生活

    第一,因為現代人耐受力越來越差,抗壓力也越來越不行,整體上越來越脆弱。把一個原始人丟在山洞裡,他能生活得很好,但是,把一個現代人放在野外,他可能生存不下去,如果斷網斷手機,那麼,現代人可能惶惶不可終日,感覺面臨末日。而古人卻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他們自滿自足,沒有後顧之憂,馬克思說過“無產階級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而如今,現代人失去了網路,得到的卻是整個灰燼與敗壞。我們在生活中依賴了很多東西,一些外在之物,離開了這些外在之物,我們便沒有立足之地,而古人沒有盤纏,沒有錢財,沒有自由,沒有房屋,也怡然自得,不在話下。前者如莊周,後者如竹林七賢。

    古人一葉扁舟,浮泛江上,劃入蒲葉與柳林間,手掬山下清泉,消暑解渴,莫過如此也。

  • 5 # 楊教授說球

    正所謂心靜自然涼,心遠地自偏。現代人的心態煩躁,同時還嬌生慣養,抱怨自然就多了。

    我們可以走訪一下廣東、武漢這些比較熱的地區,去他們的鄉村看一看那些老一輩人的生活狀態。同樣炎熱的天氣,老人們心態就好很多,沒什麼不滿。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調、風扇等電氣裝置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導致大家養成了嬌弱習慣。就如同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任何的折騰。

  • 6 # 隨筆書單筆筆君

    當人們學會享受的時候,就再也不能吃苦了。例如有錢了,住的吃的都是很高階的,那麼你就再也接受不了旅館了。古代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他們也不知道有這些東西。再比如有腳踏車的時候人們覺得很神奇太好看了,當有汽車的時候,不用再走路騎馬那麼費勁了。再有火車更驚奇了。到現在的動車飛機輪船。你覺得人還會再去西藏騎馬去嗎?有了手機之後還會寫信嗎?我記得小時候大哥大傳呼老流行了,現在哪裡還有傳呼?所以被淘汰下來的東西 返回去是行不通的。那麼現代人享受了各種優質條件物質條件,肯定接受不了古代的方式。如果你一出生就沒見過空調和電扇,那麼你也只能接受。總不能不活了吧。對嗎?大家覺得呢?

  • 7 # 美麗的天使66

    感覺不一樣了,以前覺得有把扇子就可以度過夏天而現在人們會享受了,足足有個風扇滿足不了了,需要空調了。現在的夏天比以前熱多了。

  • 8 # 怪怪的girl

    其實講真的,本人就是作者所說的情況。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些年沒有風扇的日子,但是就這一問題,我還是想提出以下觀點:

    1.與人類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分不開。當下的時代,發展迅猛的科技已經拓寬了人類的想象。越來越多的人類不滿足現狀,渴望更多適合自己,心怡的,東西出現。過去的人類受到各種環境,能力,資源的缺少,才導致自己的觀點被束縛;

    2.與身處的環境分不開,如今的全球變暖,給人類造成了太多困擾。炎熱的天氣,四壁都是鋼筋水泥,我們像一個個饅頭被這個世界蒸著。當然會發出眾多感嘆……

  • 9 # 手機使用者5262126713澄

    記得我小時侯一到夏天人人都備有一把扇子,大人們用的蒲扇,草編扇,紙扇,小孩們多用摺扇,摺扇好看也容易帶和放在書包裡。那時住房低矮,而且好幾家擁在一起,一到晚上大人小孩都到巷子乘涼,這時小扇子作用可大啦。不僅能煽風散熱,還可以驅蚊。炎熱夏季有一把扇子就滿足了。後來有了電風扇,剛開始是簡易的小風扇,吃飯時可放在桌上,睡覺時放在床前,吹起可涼爽啦。再後來漸漸出現了吊扇,落地扇,人們手中的扇子基本不用了,偶爾還有一些老人會帶上它上公園。隨著社會發展,如今家家戶戶基本都裝上空調了,人們的生活改善提高了,出門辦事車內有空調,商店超市,機關單位,學校醫院都有空調,人們就講享受了,怕吃苦了。當然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夏天感到特別熱,電風扇巳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說用電風扇都覺得熱死了。

  • 10 # 天煞1997

    事實上以前並沒有這麼熱,空氣中的熱大概四種來源,一是太陽光,這點以前和現在沒多大區別。二是汽車排出的熱量,很明顯以前沒這麼多車,三是空調機往室外排熱,以前也沒這麼多空調。四是工廠排出熱量,以前也比較少。散熱方面主要還是靠風,現在海邊全建起高樓,現在涼爽的海風吹不進陸地。

  • 11 # 鄉野玲子

    因為以前環境好,沒什麼汙染,到處都是樹木,、竹子等等,所以沒那麼熱,以前的人條件也不好,買不起風扇,只有用扇子扇涼。可是現在社會到處都是開工廠,搞到空氣汙染很復,會造成天很熱,到處都是建立公路樓房,搞到很多地方開發了就亂七八糟砍樹,砍得光光的,綠化地少了,天氣就會變得熱起來,加上現在社會的人條件好了很會享受,動不動就吹風扇呀空調的,不管怎麼吹風扇吹空調的,還是覺得熱不滿意叫熱死,以前的人很單純所以也容易滿足。我的想法就是這樣的。

  • 12 # 納言敏行的朝花夕拾

    以前的人夏天只有扇子,現在有電風扇還會說熱死,這是因為以前汙染少,車少人少,空氣好,現在受厄爾尼諾現象,全球變暖。所以有了電風扇也是熱死人。

    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有好幾把蒲扇,晚上乘涼,拿著扇子呼呼地扇著。有時候屋裡熱的睡不著,大人們就搬著涼床,竹椅到外面去睡。大人們坐在床上聊著天,小孩子們在地上跑來跑去地玩耍,累了就倒頭睡了。我記得我睡的時候,我的父母總是對著我扇扇子,讓我睡的舒服一點。每每想起,眼睛都溼潤了。父母對子女的愛體現在生活裡的小細節裡。

    現在有了電風扇,有了空調,夏天再熱也不怕了。但我是還懷念那個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的日子,想重新回到小時候,想再享受一下父母對著我扇扇子的幸福。

  • 13 # 我想打籃球了

    這就是空調普及使用之後所形成的“熱島效應”。

    也就是說使用空調的家庭把原本在家庭空間內的熱量全部透過空調排放到室外空間中,導致室外空間和不使用空調的家庭感覺夏天越來越熱。

    如果現在到偏遠的農村去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感覺到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熱。

    另外,全球氣溫確實也在緩慢升高,外加厄爾尼諾現象的存在,天氣本身也變得比以前熱了。

  • 14 # 一朵洋柿子

    首先我們從源頭來看,太陽照射到地球的溫度我們寄回可以忽略它的變化,那麼為什麼現在更熱。首先是臭氧層的破壞,地球自然少了一道屏障。

    其次,是城市熱島效應的不斷加強。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夏天如果靠近正在執行的電器會特別熱,空調室外機尤其明顯。當人們為了降溫兒採取製冷措施時,室外的溫度北被動升高了很多很多。

    再者,城市大樓林立,密不透風,空氣流通慢,熱量消失慢。同時各類玻璃幕牆的使用又反射了更多的光,造成更多的熱量堆積。

    還有各類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環境汙染導土地汙染,植被匱乏,這些原本都是吸收熱量的重要角色。

    作為個人而言,真的是深切感受到了環境變差帶來的巨大威脅。其實大自然如此之大,當我們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它在變壞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真心希望所有人都加強環保意識,真正為大自然的美好去努力。畢竟我們還想繼續生活在地球上,就不能去無線透支無限破壞。

  • 15 # 瀚墨尋夢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夏天天熱,希望涼快,但過去只能一把扇子拂拂暑,扇子是很長歷史時期的取涼之物,我學生時期,未見過電風扇,暑期看書做作業,都是邊寫邊扇,晚上睡覺,醒來席子上汗溼一片,這都是生活常態,習以為常,70年代,買了電風扇,工作場所亦裝了吊扇,與以前相比,大有改善,感覺十分良好,80年代家裡.單位裡都使用上了空調,上班路上乘的有空調的公交車,時間久了,習慣了這種享受,似乎離開空調,夏天就沒法過了,其實,身體好點的人,有時適當離開點空調也不是壞事,我以前在單位上班,夏天午休時間較長,同事都飯後休息或打樸克,我則去附近福州路轉一圈,附近的上海書城.古籍書店.上海書店及南京路朵雲軒輪著轉,35度36度也是如此,最多是出點汗,如今退休,也不願常呆在家裡孵空調,有事沒事出去走走,出點汗也未嘗不可。

    上海近二十年夏天氣溫上升是事實,1977年夏季最高溫不高於27度,78年後出現37度38度,98年出現39度,2009年出現40度,近幾年,一直如此,但並不等於1977年以前一直是夏天涼爽,上世紀20年代末一50年代初,也出現持續高溫極端高溫情況,夏天也高達38度39度,我想,那時人們也就是靠把扇子把夏天過了,還能有什麼好辦法?

    關於全球變暖,是一個爭論不休未有定論的問題,上海氣溫上升這一事實,可能是城市化程序帶來的熱島效應,上海城區上升明顯,近郊次之,遠郊則沒有明顯波動。

  • 16 # 清水芙蓉8262207375

    以前也不是不熱!記得最熱時草蓆也經常溼透!但不像現在!熱起來連續十多天乃至一個月、而是很熱了來場雨!人都能承受!現在老天爺也看不慣人類的一些所做所為!開始懲罰人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一直用蘋果6s,想換臺華為或者小米,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