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臉盲不識媳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1],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2]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隋唐英雄傳裡面的徐茂公是以李績為原型的

  • 2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在後世的演義傳奇、評書故事乃至當今的影視作品中,瓦崗英雄中有一位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的軍師,他名叫徐茂公,身份是“牛鼻子老道”,作為一個半仙級人物是這個團伙的智囊。他智計出眾,是一干好漢的靈魂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主犯中的主犯,首腦中的首腦。

    在真實的歷史中,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大唐開國名將李勣(李世勣,勣音績,原來姓名為徐懋功),和秦叔寶(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和程咬金(程知節)等人物相似,這個人物形象在後世的演義評書中與歷史人物有著很大的差異,而特殊的地方在於,徐茂公這個人物和歷史人物的差別特別地巨大——某種程度上,除了名字一樣,可以說他們完全是兩個人。

    徐茂公,其實應寫作徐懋功,原名徐世勣,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他一生戰功卓著,出將入相,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懋功出身大戶人家,《舊唐書》說他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年僅17歲就投奔到著名的瓦崗軍翟讓麾下,併成為軍中的核心顯要人物。但是他並非是擔任軍師,而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有人認為徐世勣是看到隋末英雄逐鹿的大格局而毅然加入義軍,其實,或許是作為大戶人家的子弟,與其被搶不如索性加入搶人的隊伍,其出發點實在沒有那麼高大上。

    李密火拼翟讓時,“徐世勣走出,門者斫之傷頸”,幸賴“王伯當遙呵止之”。“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氣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他實際上被迫離開了瓦崗軍的核心圈。

    但是徐世勣這次離開瓦崗軍核心圈,竟然因禍得福。不久以後李密與王世充決戰於洛陽,李密慘敗。由於李密對徐世勣不信任,故不敢投奔黎陽,最終投奔當時於關中稱帝的唐高祖李淵。

    徐世勣於是派使臣赴長安上表。唐高祖李淵聽說徐懋功有使臣來急忙召見,一見只有給李密的信,很感奇怪。使臣詳細道明徐世勣不敢自專,以投降邀功,願意以此作為李密意願的誠意,李淵大喜,認為徐懋功“感德推功,實純臣也”,當時就下詔授他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很快又加授右武衛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並要徐茂公“總統河南、山東之兵以拒王世充”。徐世勣從此名為李世勣。

    不想降唐後的李密復又叛唐,最後慘遭誅殺。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世勣高調上表,請求李淵開恩,准予他收葬李密。李淵再次感動,破例特許。《舊唐書》高度評價李世勣此舉:“朝野義之。”

    先後李世勣隨同秦王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路英雄,得到了李世民的高度認可,他又與李世民的族兄李孝恭征討南方反王輔公袥,大敗其部將陳正通、馮惠亮,追斬輔公袥,平定了江南。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李世勣參與了平定突厥、薛延陀等多起戰爭,再度立下赫赫戰功。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73歲高齡的李勣(高宗朝,因為世犯了唐太宗的偏諱,所以只稱呼李勣)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率軍徵高句麗,開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征戰。次年,唐軍攻破平壤,這個令隋煬帝、唐太宗兩代雄主無法征服的國家,終於被李勣滅亡了。

    縱觀李勣的一生,他主要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新舊唐書他都和李靖合傳,說明在史家眼中,他和李靖一樣是帥才而非秦瓊、尉遲恭、程知節這樣的將才,史家稱其用兵多籌算,料敵應變,皆契事機。——《新唐書》

    可以說是相當貼切的。後世的演義中的徐茂公之所以變成軍師和他的這一特點或許有關,但演義到面目全非,或許有另外的原因。

    演義以及後世的評話等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歷史脈絡,在其中的歷朝歷代故事中,正反方力量大多都有一個所謂的軍師,劉邦的軍師是張良,劉備的軍師是諸葛亮,朱元璋的軍師是劉伯溫,這多少還有依據,而云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成了劉秀的首席軍師,對應著王莽一方也有一個軍師叫徐世英,則已經是空穴來風;到了《說唐》《隋唐演義》中,前期的瓦崗英雄和後期的唐軍,實在沒有軍師,便安排李勣以舊名徐茂公擔當了這一角色。

    兩人水平確實差一檔。但兩人治下的唐軍代表了華夏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李靖超一流,李績一流。李績是世之名將,李靖是不世出的名將。

    並稱,不是因為兩人水平相當。因為準師徒關係的兩人,繼太宗文皇帝之後,先後掌控了唐軍第一個完整的軍力巔峰,長達半個世紀。

    自貞觀九年攻滅吐谷渾之戰後,衛國公隱退,英國公上位為首席將領。二人還都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同列凌煙閣,共享位武廟十哲。

    如果說高祖時期第一名將是秦王李世民,那麼貞觀時期第一名將是衛國公李靖,而高宗時期第一名將就是英國公李績。

    衛國公自不必說,內戰外戰皆精,騎兵步兵皆善,理論素養和實戰水平都沒得說。軍功之大,南平荊楚江淮悉定南國,破東突厥滅吐谷渾克定朔漠,縱觀帝國三百年,唯“定天下之功”的太宗文皇帝,堪與並論。

    英國公,平突厥之副帥,英國公徒,邢國公蘇定方師弟。守幷州十六年,威震北疆,太宗譽為長城。平薛延陀主帥,徵遼東主帥,平高句麗主帥。

    他們是初唐外戰攻無不克的象徵,是華夏錚錚進取之心的象徵,是中國之脊樑

    ——而這,和漢之衛霍同理。

    唐朝和兩漢一樣,是一個武功強盛、令人無限景仰的偉大時代。延續了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湧現出無數名將,這些偉大的軍人在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為帝國開疆拓土、牧馬牽強的同時,也以輝煌的戰功為自己換取功名富貴和無上榮耀。李靖和李勣就是閃耀在初唐天空的兩顆最耀眼的將星。

  • 3 # 七星臺大司農

    喜歡歷史的朋友總會碰到,歷史與演義時而分不清楚的情況,這種情況司空見慣。正如很多人講到三國的歷史的時候,總是拿羅貫中《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作參照。

    隋唐英雄傳或者隋唐演繹中,有一個瓦崗起義出身,算無遺策,簡直是半個諸葛亮,外號“牛鼻子老道”的徐茂公。那隋唐英雄傳裡面的徐茂公與正史中所記載的李績是同一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隋唐英雄傳裡面所講述的徐茂公,只是正史中李績的一個縮影,歷史中記載的李績本姓徐,文武雙全,能征善戰,從隋末農民起義的瓦崗寨軍師到大唐開國後軍事權利的中心,李績的一生可以說非常輝煌

    李績,又名李勣(績和勣同音),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工(又稱作茂公),古代一人有很多名字非常普遍,隋唐英雄傳裡面稱李勣為徐茂公,這其中的緣由就很明白了。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勣在隋末的亂世中稱霸一方,後投靠瓦崗軍,跟隨了李密。瓦崗軍後來被王世充所敗,李勣拒有瓦崗舊地,選擇降唐(也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跳槽),隨當時的秦王李世民一起平定天下。在隨秦王平定天下以及後來唐初的數次對外戰爭中,李勣功勳卓著,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唐高祖李淵,為表彰起功績,賜其李姓,李世民繼任皇帝后,為了避其諱,徐世勣改名為李勣

    李勣,漢族人,曹州離狐人,今山東菏澤東明縣人,大唐建國初期名將,師從大將軍李靖,在唐統一天下的程序中,在對竇建德、王世充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又平定徐圓朗叛亂,大敗突厥軍。太宗時期,攻打唐當時草原上最大的威脅頡利可汗,大敗薛延陀部。在貞觀朝後期,唐太宗為了防止李勣叛亂,同時為了給太子李治成功繼承大統提供保障,李勣遭貶。唐高宗繼位後,又被委以重任,李勣深諳政治為官之道,在後來高宗立武則天為後的事情上,適時的站在武則天一邊,贏得李治和武則天的雙重信任,在朝中的地位得意繼續維持,公元666年,李績統領唐軍東征高麗,開始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唐軍終獲全勝,平定高句麗。

    李績一生經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輝煌一生,事業達到頂峰,深得朝廷信任和重用,被倚之位長城,為唐開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二十三位。縱觀李績一生,在政治上的決斷進退自如,善於觀察分析局勢,也印證了隋唐英雄傳裡面“足智多謀”的軍事形象

  • 4 # 說歷史的女人

    這個大唐名將在緊急關頭用10字不僅保命,還加官進爵!

    大唐初期的開國名將主要有兩個出處,一個是隋朝舊部,一個瓦崗英雄。而論名聲和影響力,這兩處各有一個名將,前者出了一個名將叫李靖,後者出了一個名將叫徐世績,其實我們對他的這個原名並不熟悉,倒是對他的字更熟悉,即徐茂公,但史載中實際是懋功。後來在投靠李淵之後,被賜姓為李,所以史書上一般都叫李世勣或李勣。

    如果仔細瞭解李勣之事後,會發現這個人非常不簡單,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名將。李勣原本出身富豪之家,家裡錢財、粟米非常富足。一般有錢的富豪都比較吝嗇,但李勣的父親卻是位慈善大亨,不論是什麼人,只要有困難被他看到,或有求於他,他都會慷慨救助。因此,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長大的李勣,自然對錢財之物也有一種非常正確的價值觀,所以他的人生目的不再是為了賺錢填飽肚子,而是為了謀求一番大業。

    在李勣17歲時,楊廣執政的隋朝政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上至朝廷內部,下至民間四野,烽煙四起,起義不斷。於是,李勣就去投奔佔據瓦崗寨的翟讓,這是李勣跟隨的第一個老闆。但是這個翟讓雖然是個好人,也有點領導能力,但是這個人屬於沒有雄才大略的那類老闆,有點小富即安,而且還不是特別勇於進取。比如在隋朝名將張須陀帶軍來剿匪的時候,翟讓嚇得直哆嗦,就要帶著人逃跑,但是李勣勸阻了翟讓,翟讓就讓李勣去帶兵迎敵,結果李勣不但採取戰術殲滅了討伐他們的隋朝大軍,而且還殺掉了主帥張須陀。這可是很了不起的,要知道張須陀可不是一個吃閒飯的空頭將軍,張須陀是隋朝名將,能征善戰,一生也是戰功累累之人,而且還非常得人心,比如張須陀戰死後,他計程車兵看到張須陀的屍體,紛紛不由放聲哭泣。當然這一戰,名將張須陀的死也成就了小李勣的威名。

    既然翟讓不是雄主,他這個老大的位置自然也幹不長。後來瓦崗又來了一位更牛的人物,叫李密。在李勣等人的勸說下,翟讓讓位,讓李密做了瓦崗的老大。這就是李勣的第二任老闆。在李密期間,李勣也有一件大功,那就是獻了一個奇計,讓李密帶兵佔領了隋朝的一個國家糧倉——黎陽國倉。這一奇計的成效有兩個,一是解決了瓦崗軍的軍糧問題,二是解決了瓦崗軍的兵員問題,因為佔據糧倉,所以10天之內就招募兵眾十萬,頓時實力大增,令隋朝朝廷感到驚慌不安。

    李密雖然比翟讓強多了,但他也不是雄主,真正的雄主是李淵。所以李勣的第三任老闆是李淵,不過在投奔李淵之前,有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對於李勣來說,那是他被李淵成為“純臣”的一個明證。這個小插曲是李密兵敗投奔李淵之後,李勣卻還在原來的地盤上管理著李密之前的勢力範圍。有人建議李勣用這些地盤、人口、兵馬投奔李淵,但李勣的做法是把這一切東西都做了一個表格,列的清清楚楚,派人送給了李密,讓李密提交。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不想借李密之敗趁機用這些東西去邀功換富貴,而把這些東西交給李密,就是李密的功勞了。李勣這個做法,不僅讓舊主李密感動落淚,更讓新主人李淵對李勣刮目相看越發敬重。

    李淵之後,李勣的第四任皇帝老闆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在此期間李勣的功勳卓著,比如帶兵擊破突厥、鎮守幷州16年,讓突厥不敢冒犯一步,其威名和影響堪比霍去病。再比如攻滅高句麗之戰,更是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了不世功勳。官拜太常卿、太子詹事。

    但是李勣的命運在李世民去世之前發生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看似不大,但是極為微妙。當時李世民病重,就向太子李治託付後事。他對李治說李勣才能出眾,是人傑,而你恩德太薄,恐怕難以駕馭讓他對你效忠。於是李世民先做了一件事,在他去世的11天前下了一道聖旨,把李勣調任疊州做都督。這一紙調令來得非常突然,也很蹊蹺,不過以李勣的聰明才智,他什麼也沒說,連家都沒回,直接就前往疊州而去。

    李世民對李治說:如果李勣毫不猶豫就去了,那麼你就提拔重用,如果他猶豫不前,那就殺了他。但結果,李勣不但取了,而且還去得毫不留戀。所以,李治就按照老皇帝李世民說的,不但沒有殺李勣,反而重用李勣。雖然這不過是李世民的一個伎倆而已,但卻寒了李勣的心,因為他畢竟感到自己忠心耿耿卻依然被猜忌了,所以他回來後基本上不再關心朝廷之事,多以閉門休養為主。這種變化是非常微妙的,最明顯的一件事情就是,李治就“廢王立武”一事召開會議,邀請的參會人員主要都是朝廷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但李勣一猜到是什麼事,就請病假不去參加。

    但後來事態的變化,越來越嚴重,褚遂良因為反對太激烈,直接被收拾得很慘,客死他鄉。長孫無忌的下場也很慘,被逼異鄉自殺。但作為三大元老重臣的李勣卻躲過了一劫,那麼他靠的是什麼呢?說起來不過是10個字。因為李治被立後一事卡殼,需要一個人的解套,而這個解套人就是李勣,李治來問李勣,李勣說了10個字:“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

    如果聯絡到以後的事件發展,就知道這10個字的分量了,因為反對“廢王立武”的大臣基本都被收拾了,比如長孫無忌,但李勣卻靠這10個字不但躲過了一劫,保住了性命,還讓李治大為感動,更加信任和重用李勣,後加封他為太子太師,又追加封邑。

    可以說如果李勣當時沒有表態,雖然當時可能不會有性命之憂,但武則天主政後,難保她不會收拾李勣。所以李勣的大智慧就在於面對危機關頭,他卻風輕雲淡用10個字不僅化解了自己的危機,也解決了皇帝皇后的問題,還讓皇帝感激不盡,對他又是加官進爵。

    結語:總的來看李勣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功勳累累,前後歷事李淵、李世民、李治3位皇帝,但李勣在危機關頭進退有餘的做人做事水平,實在是一個學習的典範。

  • 5 # 簷雨階苔

    徐茂公與李績是同一個人,更神奇的是徐茂公有6個名字,分別叫徐世勣,徐懋功,李世勣,李懋功,李勣、徐勣。

    詳情如下:

    1.徐茂公有6個名字

    徐茂公這個名字是歷史演義小說對他的俗稱,這個俗稱流傳甚廣,如今的影視劇也都叫他徐茂公,而他的真名卻變得鮮有人知。

    根據正史記載,徐茂公真名叫徐世勣(同“績”),字懋(mào)功,“徐茂公”這個名字或許正是由“徐懋功”演化而來的,因為讀音相同,而“懋”在古代同“茂”。

    徐茂公歸順李唐後,被李淵賜國姓“李”,所以應該稱他為李懋功、李世勣。

    中國古代有獨特的避諱現象,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如果有人的名字與皇帝的名字有相同的字,那麼就必須改名。

    李世民繼位後,徐茂公為了避李世民名諱中的“世”字,所以改名為李勣、徐勣。不過這時徐茂公姓李,所以不會用徐勣這個名。

    後來,武則天謀奪李唐江山,徐茂公的孫子李敬業義憤填膺,擁立李唐宗室,發兵討伐武則天,還讓寫下了“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的詩人駱賓王起草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就是《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李敬業兵敗,連累到徐茂公,他的陵墓被毀,官籍封號被削,國姓被收回。這時,徐茂公就叫徐勣了。

    如此,徐茂公就有6個名字,徐世勣,徐懋功,李世勣,李懋功,李勣、徐勣。

    2.徐茂公對李密忠肝義膽,感動了李淵,被賜國姓“李”

    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部將單雄信投降,秦叔寶,程咬金被俘。李密損失慘重,無奈和魏徵、王伯當等人率剩餘人馬歸降了李唐。

    徐茂公當時沒和李密在一起,他在瓦崗寨名望資歷較高,於是接管了李密剩餘的兵馬,以及李密原來打下的廣闊地區。

    徐茂公獨木難支,打算也歸降李唐。他手上掌握著大量的兵馬、土地、人民,若以此獻給李淵,肯定能得到高官厚爵。但徐茂公對李密忠肝義膽,他沒有將瓦崗寨的遺產直接獻給李淵,而是派使者交給李密,由李密獻給李淵,這樣李密就立了大功。

    徐茂公對人說:“土地人民都是魏公李密的,我如果直接獻給陛下,是靠主公的失敗來成就自己的功名,我羞於這樣做。”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十八·二李勣》

  • 6 # 南方鵬

    李勣出身富二代,家裡多僮僕,積慄數千鍾,卻目光獨到,看出隋朝將亂,611年加入瓦崗軍,受到翟讓李密的重用,提出遠攻近交的侵掠戰略,“東郡於公與勣皆為鄉里,人多相識,不宜侵略。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瓦崗從此後勤充足,招兵買馬聲勢大震。

    李勣歸唐後,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李世民曾說,“朕今委任李世勣於幷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靜,豈不勝遠築長城耶”?當李勣生病時,李世民聽說用鬍鬚燒灰可以致病。二話不說,就剪下自己的鬍鬚,燒成灰和藥讓他服用。李勣感動莫名。後被李世民託以後事輔助高宗李治,以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把武則天扶上皇后位,卒於風光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女人嫁給男人是傾向於安全感多一點,還是愛情多一點?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