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光君
-
2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既是大唐一位忠臣,也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一代重臣,官居宰輔,為官公正清廉、輔佐一代女皇武則天,忠心治國勞苦功高、且愛民如子、心懷天下,一生盡忠職守。更是唐朝一代柱石,深受武則天及滿朝文武的敬重。但他並不是一位神探。
-
3 # 是止於103
狄仁傑在歷史是鼎鼎有名的,不光狄仁傑斷案如神,更因狄仁傑促成武周王朝迴歸大唐王朝,可謂稱得上是千古名相之一。
但是很多人認為,狄仁傑並不是一名神探,那麼歷史上的狄仁傑究竟是不是一名神探呢?狄仁傑是透過明經科考試及第,步入仕途的,狄仁傑為人民勤懇惠民,在斷案方面非常有才能,後來便出任大理寺丞,負責全國各地案子的審判,一心只在工作中的狄仁傑僅僅只在一年時間內,就把曾經堆積如山的案件全部解決,並且沒有一件判錯,不論其他只論此事而言,狄仁傑“神探”之名當之無愧。狄仁傑不畏強權,後來雖然貴為宰相,但依然心繫百姓,為國為民,狄仁傑當之無愧為千古名相之一。
-
4 # 微課草堂
元芳,居然有人在網上質疑我的簡歷真實性!
大人,我懂,除了上面的神探工作經歷,其他的都是真的。
元芳,我也無奈呀!連續拍了四部神探劇了,入戲太深……
大人……
元芳,別說了!今天你作證,我要立一個flag,下部劇不演神探了,要演神仙!
大人……
狄仁傑,字懷英,生於公元630年、卒於公元700年。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狄仁傑曾官至宰相,後被誣陷謀反貶至縣令,後再度被起用拜相。他秉性剛正不阿,直言善諫,曾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以延續李唐社稷。
至於狄仁傑的神探角色,根據權威歷史考證,完全是後人為了藝術創作而設計的。武周皇朝,的確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主政,正統李姓皇族不斷被打壓,同時也在暗處不斷興起復闢之舉。
權利相爭,殃及池魚。皇朝繁榮之下,卻危機四伏,老百姓訴苦無門。狄仁傑作為當朝宰輔,整肅朝綱、力壓武氏權利;舉薦賢能、不斷改革舊制;盡心保護李唐血脈,維護正統。
可以說,狄仁傑是封建時期一位具有典範意義的傑出政治家。後世為了紀念他,創作了一大批小說、野史等藝術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也是根據這些作品而改編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無論狄仁傑的神探故事是否真實存在過,這位政治家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 歷史新畫說 】
-
5 # 小滔在農村
歷史上記載的狄仁傑,根本就不是神探。
不管是電視還是電影,總是把狄仁傑演的像包拯一樣,料事如神。這些不過是因為通俗小說、影視改編的。
然而歷史上真正對於狄仁傑的評價是“賢”,是“義”,是“忠”。
他真正在歷史上收到的表揚基本都是誇他力挽狂瀾,幫助恢復唐朝社稷,讓唐朝多活了兩百多年。
歐陽修曾經就說他:卒復唐室,功蓋一時。
他當時作為武則天時期的名臣重宰,直言善諫,並且善於安撫民心。
但是真正在歷史上大放光彩的是他最後那幾年。
68歲的狄仁傑幫武則天了結了一個困擾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皇位繼承問題
當時武則天的侄子還有兒子都像要讓武則天立自己為太子,而狄仁傑當時勸誡說:“侄子和兒子哪一個更親?如果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則千秋之後,還可以配享太廟,世世受人供奉;若是立侄子,還沒有聽說過侄子願意立姑姑入太廟的先例。”
這一席話給當時的武則天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甚至影響了她晚年的立嗣。
在《環球人物》雜誌有一期,專門梳理了狄仁傑的政績。從他四五十年的從政生涯中,就能很清楚地發現,和斷案相關的事件基本沒有。
其實,真正讓狄仁傑成為“神探”的,是清代一個無名人所寫的《狄公案》。
這本書一共寫了六個案件,3個刑事案件,3個政治案件,而且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作基礎,但其餘的主要故事情節則出自作者的虛構。
真正把狄仁傑的神探身份推出來的其實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這位就是《大唐狄公案》的作者
他當時十分喜歡中國文化,甚至自學漢字,當他讀到《狄公案》這本書時,立刻被書中的推理環節所吸引,從而設定了當時狄仁傑是神探的為基礎的心理
更認為《狄公案》不亞於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然後他就翻譯了這本書推廣到了海外。這本書一旦被推出之後再海外造成了不下的轟動。
在海外轉了一圈之後,狄仁傑的影響力又回到了大陸。
-
6 # 錦翼
才不是。
把狄仁傑說成神探源於高羅佩的小說,這個荷蘭人將狄仁傑寫成了一個探案高手,這個小說流傳甚廣,影響很大,造成大家都以為狄仁傑是個神探。
當然不是,狄仁傑的本領比神探要厲害得多。
他是個宰相。
他之所以被稱為神探是因為他管理過一陣大理寺,執掌大理寺期間,他一年之內就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多人,無一人喊冤。
但他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很短。
他幹過很多工作。
首先擔任過許多地方官,他在基層得到很多歷練。做刺史的時候他受到人民的愛戴,為他立祠紀念,真正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還擔任過江南巡撫時,他毀掉許多淫祠。
他還擔任過度支郎中,所謂度支就是管財政收入和支出,這是一個財務官。
他還曾經在契丹人叛亂的時候擔任魏州刺史,和契丹人面對面作戰。契丹人聽說他來了,立刻老實了。他為人威名遠播。
這些都還不算,最關鍵的他擔任丞相,輔佐武則天。
許多大政方針都出自他手,武則天視為股肱之臣。
他還成功勸說武則天將皇位傳給李唐,而不是武家。
-
7 # 魚仔君課堂
根據史書記載,在唐朝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調任大理丞。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就將以往司法官員們積壓數年,而無法探究真相的疑案一一審判完結,判刑一萬七千人,無訴冤者,展示出狄仁傑傑出的審訊和判案能力。
-
8 # 仲夏學歷史
狄仁傑並不是神探!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執法嚴明,剛正不阿,是被朝廷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但他不是神探,根本不會驗屍。
歷史上確實有狄仁傑這個人物。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唐高宗鳳儀年間(676~679)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自此名聲大振。這個故事後來被歐洲人看到在近代寫成神探狄仁傑的故事,其實當時只是當堂判決案件,並非查證,歐洲當時流行偵探懸疑小說,所以歐洲人才會這麼寫。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
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後來,狄仁傑被誣告,遭武則天貶為彭澤令。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饑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莊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
由於狄仁傑在地方上聲望不斷提高,重得武則天的重用,恢復了宰相的職務。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
9 # 彈指千年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人,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政治家。
當然讓人們記住他的不是他那傑出的政治能力,而是層出不窮的辦案手法!一直以來,狄仁傑都有中國版的福爾摩斯之稱,提到他就情不自禁的把他和神探聯絡起來。
其實狄仁傑是在武則天時期的宰相,他為人正直,又對武則天忠心耿耿,哪怕是曾經多次在公開的場合狂懟武則天,武則天也真正降罪於他。因此在很多野史上,總是認為他和武則天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事實上,武則天對他也是“愛恨交加”。
那為何狄仁傑會從政治家變成一個神探呢?
在《資治通鑑》中對狄仁傑的評價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曾經多次為武則天保駕護航降低風險,卻在臨終前預謀政變將大周帶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靈活多變,最終在實現人生目標的同時得以保全自身。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相當少見的!
筆者認為狄仁傑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成功的勸住了武則天,並要求武則天恢復大唐李氏正統。而最終呢,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即唐中宗)回宮,還位於李。也正是因此李唐王朝才得到延續,才有了大唐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關於狄仁傑的斷案能力,其實很多都是後人杜撰編造出來的,特別是清初時期,出現的話本《武則天四大奇案》就是為了紀念狄仁傑而編寫。而歷史真正的狄仁傑堪稱官場楷模,武則天時期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名臣!
-
10 # 西府趙王爺
這個得問元芳,狄仁傑神不神,李元芳最清楚!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神探,包拯、宋慈、狄仁傑!這裡面狄仁傑估計是最強的,他曾經當過大理寺寺丞,曾在一年之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這個工作量包拯,宋慈想必也是望塵莫及。
“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舊唐書·狄仁傑傳》當然,他在歷史上出名,不是因為斷案,更不是因為李元芳,而是他的為官做人。他作為武周高官,卻不趨炎附勢,力保李唐宗室,為後來還政唐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這一點在電視劇其實也多有表現!
武則天繼位之後,她尤其寵幸兩個面首,一個叫做張易之,一個叫做張宗昌。二人雖然沒有被授予重權,但是他們在武則天面前極其受寵,連武氏子弟也都對他們禮讓三分,更有不少趨炎附勢者希望攀上二張的關係,加官進爵,飛黃騰達。
儘管二張權勢熏天,但是狄仁傑並沒有因此和他們狼狽為奸。
根據《唐國史補》卷下記載,嶺南曾經進貢了一件集翠裘,也就是用羽毛織成的裘衣,非常漂亮。武則天將這件裘衣賜給張昌宗,並讓他披著裘衣和自己一塊玩雙陸。
這時候狄仁傑進宮中上奏政事,武則天就命狄仁傑和張昌宗玩一把雙陸,狄仁傑素來瞧不起張昌宗,並不打算和他一塊玩,但是君命難違,他只好勉為其事了。
武則天在一旁問二人怎麼個賭法,狄仁傑指著張昌宗身上的裘衣說道:“爭先三籌,賭張昌宗所衣毛裘。”武則天又問:卿以何物為注。
狄仁傑指著自己所穿的紫色官袍說道,我賭我身上這件。武則天見狀大笑說道,人家身上的衣服價值千金,你一件普普通通的官服怎麼能比呢?
狄仁傑站起身來,正色說道:“我的衣服是作為大臣上奏穿的衣服,他的衣服是靠你寵幸得到的衣服,兩者不能夠相提並論。”
接著在和張昌宗的賭博中,一連數回合都取得了勝利,張昌宗無奈脫下裘衣交與狄仁傑,狄仁傑出了宮門之後將裘衣賞給家奴披上,然後揚長而去。
狄對御,就脫其裘,拜恩而出。至光範門,遂付家奴衣之,促馬而去。這表明了狄仁傑的自命清高和不懼強勢。
但是狄仁傑也是一個謹慎於政治的人,他和武承嗣,武三思同朝為官,卻從未有過互相往來的記載,而且狄仁傑也沒有利用職務之便打擊武家勢力。
一來他深深明白武則天對於武家子弟的偏袒和維護,若是和他們作對只能導致中央不團結,對國家政事無益。
二來他認為搞倒武家勢力,恢復李唐江山需要忍辱負重,靜觀時變,而非意氣用事。即使在擁立廬陵王(李顯)的鬥爭中,狄仁傑也沒有當面貶斥武家子弟。
久視元年(700),武則天將控鶴監的名字改為奉宸府,而且要求在奉宸府供奉神像,這本是一個武則天追求享樂的場所,但是卻得到了武三思等武家子弟的一致支援。
作為宰相的狄仁傑並沒有說一句話,反倒是一個小官右補闕朱敬則上疏進諫。
這些都說明狄仁傑的謹慎。
狄仁傑作為一個侍奉女主的政治家,既需要保護自己的政治羽翼,也需要協助女皇治理天下,他身上所肩負的任務不可謂不重。
但是能夠在一次又一次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留下還算不錯的官聲,並且最終為李唐皇室的重建做出重大貢獻,的確很不容易了。
當然,如果涉及原則問題,他是不會退步的。比如在事關“李唐宗室”延續的問題上,他是絕對站在李家這一邊。當年他算是唯一一個敢為李唐說話的宰相!
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後怒,罷議。歷史上的狄仁傑並非如電視劇中那樣神機妙算,但是他在風起雲湧的武周官場上的表現和電視劇相比毫不遜色。
-
11 # 在奮鬥中孤獨
可能大部分朋友都是透過影視劇認識的狄仁傑,在電視熒幕中,狄仁傑成了一代名偵探,幫助大唐偵破了不少案件。不過在歷史上,狄仁傑真的是位神探麼?
當然不是。只不過是現在的電視或媒體誇大了而已
但是他是作為斷案者存在,而不是偵探捕快
讓大家都知道的是狄仁傑剛到大理寺上任時,積壓的案件非常多,其中大多都是很難處理的冤假錯案。他全心全力撲在工作上,整整奮戰一年,把積壓一萬七千餘起案件的案件全部處理完了,而且事後竟然無一人喊冤,其斷案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質量之好令人震驚。
雖然在小說和電視劇裡,當上了丞相的狄仁傑還是每天忙著到處“微服私訪”,沒事就找案子來查,發揮他超強的推理能力。但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雖然也是忙得到處跑,但他忙的不是查案,而是協助武則天處理政事。
總得來說,狄仁傑是一個公正廉明,能幹大事,不拘小節,不會打擊報復的忠臣,
聖歷三年狄仁傑病故,享年70歲。武則天聞訊後非常悲傷,當即失聲痛哭,長嘆曰 :“朝堂空矣!” 接著傳旨廢朝三日,以示哀悼。此後,每逢朝中某件事不能決斷時,武則天總不免喟然長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耶!”
回覆列表
狄仁傑被現在的影視劇改變成了東方的“福爾摩斯”,但是實際上他只是唐朝一位基礎的政治家而已。
狄仁傑是如何成為偵探一哥的?《神探狄仁傑》電視劇給大家印象深刻,因此打擊都以為他在歷史上是一名斷案的“神探”。
其實不然,正史《唐書》中記載,其為大理寺丞一年間,處理案件一萬多件,且無一爭訟,這平均一天40多件的效率加上準確性,確實挺厲害的。
其實大理寺丞只是相當於現在最高法院下的分管副院長,主要職責是:正刑之輕重。他上面還有大理寺卿,還有少卿和寺正。大理寺臣分管中央一級各地方司法案件的複審,唐代有6位大理寺丞,每位大理寺丞複核完畢的案件,要會同其他5位大理寺丞一通簽字畫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見,寫明,寶大理正稽核。
其實這1萬件案件是狄仁傑和5位同事一起,對於上報案件,量刑是否合適進行判斷、複合,根本不是斷案,斷案是地方官的事兒,所以神探完全是空穴來風。
但是野史也許就抓住了《唐書》的這一記載,進行了斷章取義。《狄公案》、《綠牡丹》、《武則天四大奇案》等民間小說戲曲進行了演義。而最著名的當屬荷蘭人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使得狄仁傑的神探美名,遠洋四海。
高佩羅是荷蘭外交官,對中國的琴棋書畫等藝術十分痴迷,他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所著《琴道》一書是古代琴學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作。
1943年他人荷蘭駐重慶使館秘書,他的夫人是前清重臣張之洞的外孫女水世芳在此期間,他讀到清初的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那個時候歐洲流行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模式偵探全集》,他對將狄仁傑的故事運用這種創作手法進行了改變和創作,最終寫成了《大唐狄公案》,不但火了自己,而且使得狄仁傑成了中國的偵探一哥。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那個時候的科舉考試,分明經科和進士科,明經科重點考試儒家經典,而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難度上進士科高於明經科。
狄仁傑出生在太原的一個庶族官僚家庭,從小接受了嚴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後透過明經科博得出身而入仕途。後來收到工部尚書閻立本的賞識,狄仁傑沒有文才卻又幹才,他在地方任多地刺史,體恤民情,施政有方,深得民眾之心。
狄仁傑和武則天幾乎算是同齡人,他比武則天小几歲,他第一次拜相是61歲,宰相的權利是武則天提拔,初期受酷吏陷害,被貶彭澤,後來契丹入侵,武則天又重新任用狄仁傑,女皇對他的信任也越來越高。
狄仁傑在政治上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心裡一直是堅持著還政於李唐的思想報復。武則天在位期間確實也勵精圖治,但是給她當宰相的9個流放,殺了15個,在當時敢於逆鱗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後人說狄仁傑敢於直諫,改變了武則天傳位於武周的想法,其實武則天心裡也知道,如果真的傳位於武姓,是什麼樣的後果。而狄仁傑可能正是洞悉了女皇的心思,所以狄仁傑的進諫堅定了武則天還政於李唐的決心。
狄仁傑還推薦了姚崇和宋璟等一大批廉潔、精明能幹的官員,並得到武則天的重用,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作了人才儲備。
在大唐星光耀眼的名相中,狄仁傑絕對位列其中,因為他處在武周還政於李唐的關鍵之時。他早於武則天5年去世,他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周時代,他做了一個臣子、一個儒家該做的一切,而且盡心盡責,既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也沒有背叛李家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