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色即是空710

    從根本上講沒有分別。道德經從分進合,進入道中,離俗世而成聖賢神仙,進入高階生命狀態。論語分合入有,在人世如何依道德而行,維繫社會正統使之不亂,異曲同聲,異路同源,均是道德一脈。

  • 2 # 風華正茂135672356

    道德經是宇宙觀,論語是人文觀,道德經是站在四維空間說話,論語真多三維空間,道德經什么時候都不過時,什麼時間都需要尊道貴德,是真理,論語只是些理論學說,一個天,一個地,不可同日而語。

  • 3 # 有話少說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道德經》的“道”與《論語》的“道”不同。

    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論語》主張回覆周禮,仁義忠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規矩。而《道德經》不以為然,仁義忠孝無濟於事,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所以老子主張回到草繩記事的原始社會。

    “德”,《道德經》與《論語》也不同。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甘居下流。《論語》惡居下流。老子言報怨以德。孔子則不然,有人問計麼是以德報怨,孔子回,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就老子與孔子個人德行而論,孔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周遊列國,無功而返。老子則是一走了之,隱居避世。

  • 4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儒道兩家最大的區別在於,儒家是反天道的,道家是順天道的。儒家認為世界是從有到有,自上而下。道家認為世界是從無到有,自下而上。儒家認為天尊地卑,生死由命。道家認為,人乃萬物之靈長,並無高低貴賤。儒家講血統論,宿命論。道家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這些區別,造成了儒道兩家本質的區別。儒家是唯心主義的,道家是唯物主義的。儒教講神靈,教條。道家講陰陽,辯證法。

  • 5 # 末學王五

    論語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道德經講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佛經講的是人與靈魂的關係。不學論語,讀不懂道德經;不學道德經,也學不懂佛經。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要大福德,大因緣,不然堅持不下來。

  • 6 # 會氣

    道講內涵,儒說外表。一內一外,都有很明顯的嚴重不足。因此我說中國的所謂傳統文化是道不明,禮不輕的.,缺的就是理。

  • 7 # 王道正道

    老子的道德經,包羅永珍,涵蓋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以及處事之學,用兵之道,治國之策……世界上什麼事基本都說到了,很多問題都可以在道德經裡面找到答案,讀通它可知曉世界。

    至於孔子的論語,無非就是仁義二字而已。

  • 8 # n是名n

    文體不一樣,《道德經》是訓誡體,《論語》是語錄體。

    “聖人”,是我們修養的一個終極形態;

    《道德經》是以聖人的視角,去觀察、闡述、解讀各種,當時的現實狀況,儘管老子並不願意要那個“名”。

    《論語》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觀察、記錄聖人的一言一行的。儘管編《論語》那個“人”,也是一個“聖人”,但他明顯更不願意要那個“名”。

    《道德經》的高度不用強調了,儘管我們不一定看得懂,但不妨礙我們認定《道德經》一定是一本究竟的書。

    《論語》的記錄很平實,字面意思容易上手,講的又不玄乎,所以容易被人輕視。

    《道德經》是直述,並不去啟發人,也沒有按修行次第排序,所以硬啃還是挺費勁的,而且,看得懂沒太大的必要去啃,看不懂啃也啃不動。

    《論語》是刻意編排過的啟蒙性讀物,中間還有好多大坑小坑,這些坑,都是前人煞費苦心傳承下來,啟迪我們那種“根本智慧”的,歷代傳承中堅持看破不說破,就是利用這些東西發人深省。但是,文化斷裂的今天,這些“精華”卻很容易一帶而過,甚至被當作“糟粕”批判一頓。

    所以,假如我們有志於儒道之學,先以崇敬之心去讀《論語》,心有所得時,再去《道德經》裡印證。印證完以後,再返回《論語》中,透過細節,去體會編制《論語》的那個人的智慧,那就厲害了。

  • 9 # 暢麟命理起名策劃448

    儒釋道三體同源!佛家講因果,道家講當下,儒家講現實,各具理論,還能站的住腳,對應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來說,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看似都有道理。讓人們受益才是正經的理!

  • 10 # 小小梁山伯

    答:道教是講哲學的,儒教是講思想的,道教外國人喜歡,儒教中國人喜歡。道教是世界觀,佛教是方論,道教的老子可與孟德斯鳩,馬克思,尼采,黑格爾這些人齊名,儒教的孔子是培養丞相的,是培養管理閨家的大管家的。

  • 11 # 節度使95

    主題思想沒有什麼不一樣。說不一樣的無非看不懂。

    《論語》直接告訴你怎麼修能達到天人合一,“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是用河圖解釋夫子思想體系的用途,即使你不懂河圖,照著做也能成賢。成賢是感道、溝通天地的層次,這不是“明明德”、彰顯自己的正確爭名奪利能做到的。聖人之道修賢修聖是成神的路,學思行以證,本神之明體現在識人斷事判斷力的準確上。

    《道德經》說體證部分,不懂內經的人是無法深入理解的,後半部分說修成後如何斷勢取勢。每句話有三層意思,各人思維層次不一樣理解不一樣,所以組合起來是很多重解釋。但是《道德經》的“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和“巧言令色者,鮮矣仁”都是說的以真入道,直真為入道之始!兩書都說先天之道,道以天性成,人道以仁本而謀斷行入大道。

    先天之道以虛靜守真守德入道。這個德不是社會法律法規的制約,是天賦本真之用。人本有仁,本有真,本有德。

    要讀懂這兩本書,內經不可跳過。尤其內經前幾章是以河圖為道源很深入地論陰陽,對個人思維框架的構架很有好處。懂內經了能懂道德經,也不一定懂論語。論語之所以為人文聖典,當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即使不懂那兩本書,任何人都能照著行直達大道。

    世上原本沒有儒道之分,從伏羲開始,三皇立道,道為儒用。儒現其文,道顯其力,皆為人道立。諸子分再細,也無非是人道之下為用之術,聖人之道總持決策思維。

  • 12 # 玉液166454275

    我們可以從歷史看兩個朝代分別應用中的實政不同理念。

    應用黃老之制施政的漢朝遵從無為之治,意思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不過多幹涉下層的意願,當下層有需求的時候就會強力去解決事情。

    另一個是半篇論語治天下的宋朝,恰恰和漢朝相反,宋朝認為下層老百姓都是不懂事的,需要透過上層把道理強行灌輸給下層老百姓,上層管理一切。

    我自己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區別吧。不到之處還請指正。

  • 13 # 江湖夜雨92

    作為經書,都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為全人類詩意棲居打上了重要的文化底色,能使我們更理想,更穩健的立身行事,從這個角度將,兩者並無不同。但是,《論語》和《老子》又有很多不同之處。

    首先,兩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據國學大師,呂思勉老師講,《老子》產生於母權統治時代。老子繼承了其思想,並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從老子的語言更桀驁難懂看,《老子》產生的時代更久遠一點。我覺得,老子的確很可愛,他覺得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很純樸 ,厚道,實在。後來,有文字,大家有知識,反而人心更險惡,社會更亂了。這和現在一些人反對科技進步一樣,科技也是雙刃劍,我們享受了現代文明,但也必須呼吸汙濁空氣。《論語》的成書較晚,應該在戰國末期,估計為曾子所為,書中的主張主要繼承周代的思想並有所闡發。

    其次,兩書的寫作物件不同,老子只是一個管理圖書的小吏,他的思想更有創意,哲學意味更濃一些,更微妙源深,令人難以琢磨。他繼承了《易經》的陰陽變化之學,提出的見解一般和平常人是相反的,他闡述的道,是治國之道,他的書寫給統治者看的。而孔子就不一樣了,他屬於貴族階層,曾位居三公,執掌相事,他說的話,多是針對身處下層的讀書人的,更有實用性,更接地氣。

    兩書中的觀點更是迥然不同。道家不推崇賢人,使人民不互相爭鬥。治國主張無為,戰勝別人主張以柔弱處之。無為指的是什麼呢?一切社會現象,都有自然規律,當政者的作用,在於尋找其中的規律,並且在治國的過程中,要遵從之,以不妨害百姓的生活為根本。要想戰勝敵人,就要低首處事,以弱示之,麻痺敵人,時機成熟,便一舉殲滅敵人。詩句中漢下白登道的劉邦,派偵察兵去探查敵情,匈奴把精兵都潛藏起來,只以老弱示眾,結果被層層圍困。實際上,老子的思想,也為弱者提供了安慰,正如老子所說,眾人熙熙,若享太牢,我獨泊焉未兆。大家都熱熱鬧鬧,在吃宴席,只有我安靜地待著,無動於衷。你們忙你們的吧,我還不喜歡那樣呢。

    老子是出世的,強調無慾無求,保持內心的安靜。而孔子是入世的,強調平天下的治國理想。他周遊列國,就是在為實現政治理想尋求機會。他提出修身,要用禮,約束自己,以實現仁 。要以孝為立身之本,實現齊家之目標,一個國家只有實現仁政,才能無敵於天下。儒家思想後來發展為當權者駕馭百姓的工具,受到很多人的批判,實際上有很多思想與孔子無關,孔子只是代人受過。

    時間證明,在動亂的年代,儒家的以禮治國,恢復周禮,是不合時宜的人,道家的無為而治,只能暫時緩和矛盾,只有法家開出的藥方才能短期內富國強兵。

    每一種思想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靈活運用。

  • 14 # 跪射俑

    思想實質不同,《論語》主張入世,提倡"有為",教人做事如何取得社會意義的成功,帶有較高的政治色彩。《道德經》主張出世,講究順應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更傾向於人的心理層面的富足。

  • 15 # 天理之昭明靈覺處

    道家與儒家的分歧:無為還是有為。

    儒家為仁義道德奔走,而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要想天下太平,必須不要仁義道德。

    莊子認為儒家的仁義道德:虛偽、違揹人性、破壞天性。

  • 16 # 朱文亮談家教

    一、《論語》對下,《道德經》對上

    《論語》的主要受眾物件是下面的人,是教我們如何做人臣,如何做子女晚輩

    《道德經》主要是針對管理者,以辯證哲學的方式闡述事物的本質,管理需要遵循事物的本質,否則會出問題,只有遵循事物內在的本質規律後才會出現道法自然。

    所以,這是書本的目標不同

    二、《論語》是白話文,《道德經》是文言文

    《論語》,是孔子弟子根據回憶所寫,而且以對話的方式闡述,以容易讓人聽懂。所以論語將的非常明白,非常淺顯易懂,力爭人人能看懂。

    《道德經》,是集老子一生思想所作,內部邏輯關係嚴謹,哲學思考力極強,不求人人看懂。

    這是我覺得這兩本書最大的差異,我個人更愛好《道德經》

  • 17 # 逍遙行75

    儒道其實是殊途而同歸!儒家是"自強不息"強調修身齊家而治天下的積極人生。道家是"厚德載物"著重順勢而為的智慧人生。看似一進一退,實則目的相同,孔子喜歡正面講,老子更善反面論而己!

  • 18 # 彭興文1949

    凡是孔子的經典,都被求媚上的小人文化精英們篡改和肢解過,其中,《論語》尤甚。《繫辭》是孔子對中華文化的總結和評論,封建統治者抓住這個權威著作,在《繫辭》的開頭加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個陳腐愚陋、反動透頂、比狗屎還要噁心的宿命論,兩千多年來,多如牛毛的、無知的、拍馬屁小人文化精英們對這段話作若干牽強附會的解釋,是那樣的顯得蒼白無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學生在家網上學習,家長認為麻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