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東方泥人

    這是他的座右銘:“如果一件事並非不可能,那麼一定有辦法去做。”他是尼古拉斯 · 溫頓。1938年,一個29歲的普通英國青年,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悄悄幫助669個捷克猶太兒童逃出納粹的魔掌,安排8趟列車將他們送往英國,並拿出全部積蓄,為他們找好新的收養家庭,讓這些孩子成功活了下來。但隨後他把有關這件事情全部資料都鎖進一個箱子,隨手扔到地下室角落裡。整整50年,再沒有跟任何人提過起,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也隻字不談。直到1988年,溫頓的妻子在打掃地下室時,發現這個舊箱子。當她開啟箱子,看到裡面一張張孩子的照片、一沓沓獲救孩子的資料,一段塵封50年的陳年“偉事”才得以公諸與眾。

    溫頓1909年出生於英國,祖父母是19世紀60年代移民英國的德國猶太人。作為一名銀行經紀人,由於經常赴法國、德國工作,再加上家中常有歐洲友人到訪,溫頓對當時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情況相當瞭解。1938年年底,溫頓與朋友馬丁·布萊克一同來到已處在德國納粹陰影下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布萊克其實是正在幫助猶太人逃離捷克斯洛伐克。溫頓也隨之伸出了援手。與此同時,溫頓卻意識到布萊克雖然使一些猶太成年人獲救,然而兒童卻孤立無援,只能坐以待斃。溫頓下定決心救出這些孩子。他住進布拉格市中心一家旅館,在旅館餐廳裡租用一張桌子,開始接待猶太家庭以搭救兒童為主要任務。這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成百上千名猶太家長湧到這裡,爭相懇求他把孩子送出布拉格。

    當時,25萬剛從德軍佔領的蘇臺德地區逃出來的難民,都擠在布拉格這座戰爭陰雲籠罩下的城市裡。很多猶太父母自知難逃厄運,想盡辦法要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為此,溫頓成立了專門負責救助兒童難民的辦公室,從早到晚接待前來登記孩子資訊的猶太家長們,而後馬不停蹄地遊說各國當局接收這些孩子。當時只有英國同意接收這些小難民,但要求溫頓必須為每個猶太兒童在英國找到願意收養他們的家庭,政府才會同意頒發簽證。在接下來9個月裡,溫頓往返於布拉格和倫敦,聯絡轉移猶太兒童事宜。他克服了當時各種阻礙,“溫頓列車”得以悄悄啟動了。 “我決定試著幫他們辦理前往英國的通行證。我想,如果你所做的事本質上合理,就一定能辦到。”溫頓製作了一批印有孩子們資訊的小卡片……

    “他有那種熱血、一根筋的韌性,他不在意自己要做些什麼,他只是下了決心就一直做,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多年後,提及父親這項當年所有人都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時,女兒芭芭拉說道。1939年3月14日,兩名志願者在捷克組織,溫頓在英國接應,載著脖子上繫著標明身份號碼的猶太兒童的第一列火車悄悄從布拉格出發。次日,德軍進入捷克首都。簽證遲遲不到,溫頓開始偽造入境檔案,3月到8月,先後8列火車載著669名猶太兒童逃出地獄。在英國,溫頓與母親奔走為這些猶太兒童籌款,還要為每名兒童聯絡到一戶寄養家庭。他們一個一個落實收養家庭,不僅辦下了簽證,還為每個孩子募集到了50英鎊的旅費。一共669名兒童獲救,這意味著669個英國家庭接納了這些孩子。

    1939年9月3日,溫頓與250戶寄養家庭在倫敦車站苦苦等待,卻沒能盼到第9列運送猶太兒童的火車抵達。這一天,恰逢英法對德宣戰,溫頓事後才知火車根本沒能駛離布拉格,這些孩子後被閃擊波蘭的德軍劫持全部去往了毒氣室。“從此以後,再也沒人見過那列火車上的250名猶太兒童,”溫頓曾痛心地回憶,“如果早一天出發,火車就能順利抵達。那些孩子中,再無一人有過音訊”。”和戰爭本身比起來,戰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溫頓過後說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沒說而已。”

    2002年溫頓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溫頓坦率地說:“65年前的事情為我贏得榮耀,這讓我有些驚訝。真正讓我高興的是那些‘孩子’們,當然他們現在也當爺爺奶奶了,都打電話過來向我表示祝賀。”“有的人生來偉大,有的人追求偉大,有的人硬被人說偉大。”溫頓認為自己顯然是第三種。溫頓堅持認為對的事情不需提,做完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就可以了。他戰後致力於幫助智力殘障人士的生活,並協助修建了很多老人院。1983年,為表彰他為老人福利所作的傑出貢獻,英女王授予了他帝國榮譽勳章(MBE)。

    溫頓不願一遍一遍地提及過去,也很少考慮將來,他不願人們用近80年前的“生命”火車為自己貼標籤,更從沒想過把那8列“溫頓列車”當成通往名利的橋樑。他的女兒芭芭拉說自己的父親沒什麼野心,也沒什麼自信,只是對於不公正尤其憤怒,在糾正一件錯事上特別一根筋。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在給溫頓105歲生日的賀信中寫道:“你的生命因眾多原因而非比尋常。但你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你的義舉)樹立了一個人道主義、利他主義、個人勇氣和謙虛低調的榜樣。”

    2015年,這位可敬且執著低調的老人安詳離世,享年106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廝殺,心裡異常的解恨,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