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叨叨看娛樂
-
2 # 草原上的白球鞋
張愛玲的小說世界是一幅幅蒼涼沒落的風俗畫,是一幅幅人慾橫流的百醜圖。
她的文字有一種冷漠、傲然,慘淡和蒼涼,可感可觸,徹底而堅決,她是用雲端裡看廝殺的傲然與冷漠靜觀俗世的故事,用敏銳而又冷酷的筆觸描寫生活的真實。在她的藝術世界裡雅與俗並不是涇渭分明,截然分開的,她們早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她總是以濃郁的市井氣息,蒼涼的人生況味,用華美的社會場面道出生命的虛無。
張愛玲的小說除了俗事俗趣,俗人俗欲外,給與了讀者想要的傳奇,曲折的故事,還給讀者一種深層的東西——及蒼涼的人生況味。她並不指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品出她文字裡繁華熱鬧背後的虛無蒼涼,然而正是這份蒼涼的人生況味挽救了俗世的庸碌自私,是她的作品有了直抵人性深處的力量。
張愛玲的小說裡的人物往往沒有大惡或大善,用她的話來說,及“不徹底的人物”,她們只是現世生活中認認真真過日子的普通人,只是軟弱的凡人,她們都不是英雄,不想英雄那樣勇武有力,沒有悲壯的事蹟,只有蒼涼的日日夜夜。
-
3 # 太行山深處Yu
叔本華說過,人生是痛苦的,其痛苦的根源乃在於慾望的不可饜足。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我們看到佟振保捨棄了他的“紅玫瑰”王嬌蕊,娶了“白玫瑰”孟煙鸝,結果忍受不了沒有愛情的婚姻生活,又在外面宿娼。其實,他娶了“紅玫瑰”又怎麼樣呢?“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無法忍受的依然是無法逃避的日常生活,還是要渴望新鮮而強烈的高階刺激。但慾望總歸是無法滿足的,新鮮的會變得不新鮮,刺激的會變得不刺激,人無可挽回地要墮入到單調、平庸的深淵裡去,於是慾望又總是和絕望、憂鬱、焦灼、蒼涼、惶惑等糾纏在一起,難分彼此。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是張愛玲的名句。張愛玲筆下的人物總是落落寡歡,他們的生命中流淌著永遠不妥、不安、痛苦的旋渦,生命指向了虛無、渺茫、瑣屑。《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主人公葛微龍看到的生命是“無邊的荒涼,無邊的恐怖……她的未來也是如此——不能想,想來只有無邊的恐怖,她沒有天長地久的計劃,只有在眼前瑣屑的小東西,她畏縮不寧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休息。”生命在沒有生氣的死人世界裡自顧自地走了,生命是痛苦的恆久,歡樂的虛無,個體的脆弱無奈,張愛玲因此感嘆:“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怯地願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
這樣的感嘆的確撥動了許多陷於同樣處境的當代人的心絃:除了追逐像海上女妖的歌聲一樣的慾望,當代人已經無法再證明自己了。
還有就是張愛鈴的熱銷,一個原因就是在消費主義成了主流意識形態,在“中產階級神話”被許多人所迷戀、所向往的雙重背景下,她意外地滿足了一些在物質上已經達到了好萊塢電影中“標準的中產階級生活”的人群和更多的物質上雖然還不夠格,但精神上卻提前中產階級起來的人群對“中產階級氣質”的一種想象。
-
4 # 梔zi花
正好這幾天在重讀張愛玲的小說。
張愛玲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所處的時代正是新舊社會交替的夾縫。她的小說就是描寫這樣背景下,人們遇到的各種生存難題、心理障礙、情感頹廢、甚至精神刺激。她像一尊神一樣俯視人間,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洞察人世間點滴的幽微。她對人性弱點的挖掘,卻沒有任何時代印記,所以,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或是將來,她的小說都會有很多人喜愛。
她的小說語言風格頗似紅樓夢,但是又不同於紅樓夢。
她的小說在民國,大概相當於八O或九O年代的瓊瑤小說,大紅大紫,屢屢被拍成電影。
-
5 # 鮑家碭
人們喜愛張愛玲,因為她是她那個時代作家中最後的女貴族。
張愛玲之後再無張愛玲,她小說中因愛而生糾葛的男男女女,連同那個年代,都一去不復返了。
讀張愛玲的小說,很難不聯想到作家自己和她的情感生活。似乎是宿命,她小說中的女人,與現實中的她自己,都在情愛方面無法避開沉重的悲劇結局。
張愛玲的小說有極高的辨識度。她的描敘出自女人本能的細膩觀察,精確,又因了女性特有的角度,讓人覺得“明晰、親切”的同時,像是“隔了相當的距離” (張愛玲《金鎖記》)。張愛玲的故事,也因了女人天生的講故事能力,講得從容綿密,“一絲不亂,就像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作家學者如周瘦鵑、傅雷及夏志清等都對張愛玲讚譽有加。她在民國一代女作家中有至尊的地位,無人可比,無人能取代。
-
6 # 古月存希
說到張愛玲,她的身世可謂顯赫,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
大多數人瞭解張愛玲,應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夏志清先生所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傳入大陸之後,他在此文中將張愛玲與林語堂,沈從文大家相提並論,花費四十多頁講張愛玲,真正將這位民國才女進入大眾的視線。
她出名的作品《傾城之戀》提出了女性獨立的問題,剖析了愛情與自尊的關係。描寫了愛情的世俗,和主人公極力想擺脫的無力感。
著名的《色戒》,後被改編為影視劇,奉為佳作。
還有大多數人都知道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的小說,我們不敢妄加評判,借用夏志清先生的話來說。他認為張愛玲的創作雖受西方影響,但受傳統影響最大。能把握住中國古典小說的思想精粹,挖掘中國傳統美學的內涵,其作品最成功之處在於對人性的深刻描寫。
喜歡張愛玲的小說,大抵都是愛她的故事,她的文字,她的文章對男女之情獨到的理解,對人性的思考,能讀懂她的人也是人生閱歷豐富的,更能引起共鳴吧
-
7 # 星期五文藝
當時的女作家有蕭紅,冰心,丁玲,盧隱等,還有一個林徽因算是多個圈的紅人。尤其是泰戈爾訪華的時候,徐志摩,林徽因被稱作“金童玉女”,轟動一時。
張愛玲那時候的作品但和時代錯位了,當時很多作品都順應潮流,是改天換地的打到孔家店的革新。而她是男歡女愛,在沒落大家族裡探索人性,在世俗生活裡一針見血發現男人和女人,孤獨和慾望。
後來,夏至志清等人發現了她,一個文學奇才。
-
8 # 綠林青年
張愛玲本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如果再評定一個級別,我想她的名聲在民國的幾個女作家之中排名前三沒問題,蕭紅、冰心都要隨後。
關於張愛玲小說的特點,王小波在《關於幽閉型小說》裡有比較深刻的評價:
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中國有種老女人,面對著年輕的女人,只要後者不是她自己生的,就要想方設法給她罪受:讓她幹這幹那,一刻也不能得閒,幹完了又說她幹得不好;從早嘮叨到晚,說些尖酸刻薄的話——捕風捉影,指桑罵槐。現在的年輕人去過這種生活,一天也熬不下來。但是傳統社會里的女人都得這麼熬。直到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這女人也變得和過去的婆婆一樣刁。張愛玲對這種生活了解得很透,小說寫得很地道。但說句良心話,我不喜歡。我總覺得小說可以寫痛苦,寫絕望,不能寫讓人心煩的事,理由很簡單:看了以後不煩也要煩,煩了更要煩,而心煩這件事,正是多數中國人最大的苦難。也有些人煩到一定程度就不煩了——他也“熬成婆”了。張愛玲小說的背景對應時代,可以稱之為一個時代的作品。她對於舊社會沒落的大家族有很深的瞭解,這或多或少跟她自己的身世有關。她對大家族生活的男男女女的人性把握準確,她的文字有一種孤冷與蒼涼感,文采橫溢、脆弱敏感卻又矛盾多情,內省卻又孤傲,有時候又不乏女人情懷,對於男女情愛的剖析和描敘,讀來又讓人痴纏綿悱惻。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喜歡她的小說的原因吧,文藝女青年那種渴望獨立的姿態、冷眼看人性的犀辣意味,很能對上現代一些女文青的胃口,當然在男頻讀者群裡,相信也不乏擁躉。
-
9 # 奴面堪比花面好
但我印象中的張愛玲的小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裡面人物的悲歡離合都不是那麼偶然的,就像半生緣裡面的曼楨和曼璐也算是一個時代女人的悲劇吧。
-
10 # 遇江南
大家談論你,總愛拿貴族身份說事這有失公平,說你是貴族那恰恰是貶低。你那高貴羸在文字語言,你小說散文中的字句處處是新鮮驚豔,讀來總讓人慾罷不能,又無可奈何。我們倒是希望在文學語言方面對你有所超越,只現在還找不到那個人。
今天,讀著你的文字,說著你的傳奇,才知你是遺世獨立的人。
你是真正愛過的,卻沒有恨過,敢問世間哪個男子配得上你愛和值得你去恨!胡蘭成嗎,誤以為是,到後來還不是凋謝了你的那顆心,連同你那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一起。你還是嫁給自己文字的好,只是後來你對自己也厭倦了,心中沒有那份愛,何以再有文字。
你後半生與那個出名要趁早的你已判若兩人。你幾乎不再寫作,花十多年的功夫去研究《紅樓夢》,這真是浪費了青春和才華,太不值。是離開了大上海,你再也開不出豔麗的花來,使得多少人期待啊。你這後半生的黯然失色也正好平衡了前半生的輝煌,這讓許多人長嘆一聲:張愛玲也不過如此。
做你這樣的人,美得如同曇花,是自己的神話。女人不談你,自知不可比。男人不談你,自知斯文掃地。
從古文到白話短短几十年,你的出現驚掉了多少文壇大老的下巴,讓指責全是蒼白無力,讓讚美都是理所當然。方塊字在你的筆下只有驚豔,這不是才華,是天賦。世間作品情節多有雷同,而文字總是無法複製,看瓊瑤和三毛都是一地唐詩宋詞的影子,可你不是,你有自己就夠了。那些說你語言上模仿《紅樓夢》簡直就是信口開河。放過詩詞,你的語言早已超過曹雪芹了,就連恃才放曠的李敖對你都是尊重:張愛玲的白話小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傳統文字在你的筆下有了生命,你筆下成魔,讓我們知道小說原來可以這樣寫。有人說,魯迅用二流的文字寫一流的題材,張愛玲用一流的文字去寫二流的題材。其實這惋惜是沒必要,恰恰文字功夫是每個寫書人才華的體現。
…………
回覆列表
作為張愛玲的死忠粉,我來答。
出於性格的原因,我喜歡過程轟轟烈烈的戀愛,管它結果如何,愛過就好。讀過她那麼多書,覺得她的性格也跟我好像。慢慢的就不把她當做一個高高在上的作家看待了,反而把她作為一個身邊的普通人。在她的身上彷彿看到自己(我只是指性格)。她既是才子也是佳人,頭總是高揚著,掩飾內心的脆弱。作品裡她塑造了許多在愛情裡心思縝密的女子,然而現實中的她遇到愛情卻像傻子一樣深陷不拔。這也許就是命運吧。
知道很多道理,也不知道怎樣生活。我覺得她是從小太缺愛了,不知道怎麼愛人,也不習慣被愛。就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
原先我覺得她並不美,後來越看越美。因為有故事在她臉上流淌的痕跡,大美人不只是皮囊和骨頭美,她們的故事更美。
這也許就是現代生活很少有那些大美人的原因吧。我們為賦新詞強說愁,網紅臉不醜,就是少了些內涵。
今天就先說這些吧,若你有空,我們一起聊聊她,聊聊她筆下的女子,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