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吉吉數學

    “強基計劃”出發點很好,感覺不錯!

    首先,強基計劃選拔人才的物件,定位是,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這是對學生積極正向的鼓勵,也是利國利民的舉措。

    第二,強基計劃,聚焦高階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在人才傾向上目標明確。科技強國,發揚傳統!

    第三,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科技人才,社科人才,開啟時代新脈動。

  • 2 # 彈殼老師高考內參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發布了“1號檔案”,取消自主招生,改為在雙一流A類高校中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以“1號檔案”形式釋出,可謂今年教育界的頭等大事。我們知道近年來我們國家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深化改革之路,這次強基計劃其實不僅是改革自主招生方式那樣簡單,其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考量。我認為強基計劃是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是為解決某些冗餘問題。什麼是冗餘?我們不妨先看一段歷史。

    八十萬禁軍與王安石的改革

    我在看《水滸傳》的時候,一直對一個職位非常好奇---八十萬禁軍教頭。《水滸傳》中的王進和林沖都擔任過這個職位。禁軍是護衛京城的部隊,為什麼宋朝禁軍達到80萬人之巨?後來我特意分析了下歷史,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在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當年大唐滅亡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軍閥割據,節度使擁兵自重,後來的安史之亂直接造成了五代十國的亂象。所以宋太祖立國之初首要的開國政策就是加強兵權的集中,他集全國精兵在京師附近稱為禁兵。

    在開國之初,宋朝禁兵達到18萬,雖多但並沒有八十萬之巨,但因宋朝都城設在東京(現開封),雖然建都之初是考慮東京是京杭大運河漕運的樞紐,且為五代的國都。但東京的黃河北岸為大平原,最利於騎兵行軍,且中原的屏障“幽雲十六州”為當時遼國所佔據,一旦開戰,遼兵騎兵數日就可直逼東京,故必須屯大軍保衛都城。所以隨著宋遼之間不斷升級的戰事,禁兵也逐年增多。到宋仁宗時期,七十餘年,禁軍增至八十二萬,這就是八十萬禁軍的由來。禁軍的增加雖然有利於保衛東京,但軍費卻成為宋朝最大的負擔。據當時人估算,宋朝全國歲入約六十餘萬貫錢,但養兵之費就約五十餘萬貫錢,即全國收入的六分之五用於軍費,這還是戰事不緊的情況下,一旦戰事吃緊,全國財政將非常緊張,養兵百萬而國力不強,史稱冗兵。後來宋對西夏用兵,更使得瀕臨危境的財政到了崩潰的邊緣。

    所以到了宋神宗繼位,他不顧朝野反對,任命主張新法的王安石為相,厲行改革,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下的供給側改革,最主要是想解決當時宋朝冗兵和冗官的問題,但可惜新法改革失敗了,否則中國歷史就將被改寫了。而宋朝也迎來了“靖康之恥”和南宋王朝的苟安,直至滅亡。

    強基計劃是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讀史可以明今,目前我們的深化改革措施很多也和歷史類似。冗餘的東西必須要剔除。宋朝的冗兵直接造成了後來的滅亡,而供給側改革也是從供給、生產入手,淘汰落後產能,解決部分領域冗餘的問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而強基計劃我認為正是改革的一部分。這要從40多年前說起,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工業體系源源不斷轉移到中國,憑藉國內廉價的生產要素---土地和勞動力,加上西方成熟的技術和管理,中國經濟逐漸發展起來。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承接了西方的產能,全面發展經濟,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工業人才體系。

    然而特朗普逆全球化的政策給了我們當頭一棒,他掐斷中興和華為核心供應鏈的手段讓我們驚醒,中國走低端製造,靠出口賺取外匯的好日子到頭了。必須走新的發展道路,所以我們開啟了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一帶一路”。自己改革低端落後的產能,發展新的貿易之路。華為事件也讓我們下狠心發展核心技術,毫不誇張地說現在是我們關鍵的“上甘嶺”戰役。而我們在低端產能過剩的同時,教育產品----各類中專、高職、大學生在某些程度上也存在著過剩或者不匹配。幾十年來源源不斷的高考人數和一擴再擴的高校計劃,雖然提高了我們的高等教育入學率,然而也讓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跌落到了平凡的大地。重複性的應試刷題模式造就了不少眼高手低的考試機器,卻鮮有創新的核心人才。“錢學森之問”也驚醒了教育界。其實不光是高考生,最近青島提高普高比例,中職院校招生難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創新的起點就是人才,經濟轉型更需要高階的創新人才,而創新從哪裡來?答案是基礎學科。2019年5月21日,華為Quattroporte任正非面對媒體採訪時,談到了教育強國的問題。

    “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可能在這個世界上能站起來。”

    而強基計劃也印證了這種定位:

    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階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所以強基計劃可謂是國家打響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槍,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去做第一批的踐行者。

  • 3 # 朱老師談教育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紛紛開始公佈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什麼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階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

    如何申請強基計劃?

    根據教育部要求,高考成績優異或者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兩類考生均可申請。

    強基計劃將招生和培養改革一體化,同時,不再給學生所謂的降分錄取優惠,而是以高考成績為入圍學校校測的依據,綜合評價學生的高考成績與校測成績進行錄取。考生報名申請強基計劃,必須有長遠的學業發展規劃,不能再功利地只盯著被錄取。

    強基計劃安排在各省統一高考錄取的最優先批次錄取,這給學生進入這些名校提供了多一次的機會,申請報名強基計劃不被錄取,不影響後續志願錄取。

    強基計劃有何不同?

    與之前的自主招生方式不同,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進行招生的專業,主要是基礎學科專業,而且明確規定,被強基計劃錄取後,要採取小班化、探究式教學等方式進行培養,不得“換專業”;如果要“換專業”,也只能是同類專業內換,如從化學專業的強基計劃班,轉到化學專業的普通班。對於那些不管專業、先考上名校再說,或是沒有明確的志趣投身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學生來說,必須好好思量。

    哪些學校有強基計劃試點?

    目前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為36所,未來隨著強基計劃的推進,參加強基計劃的高校會更多。主要有: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等名校。

    大家在申請強基計劃時,一定要考慮清楚。我認為,強基計劃在填報第一批志願之前,及時失敗不影響後續正常填報志願,高三學子可以嘗試一下,多一次進入名校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把自己從小養大的姥姥膩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