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振偉134053851
-
2 # 識缺堂書苑
有點金農隸書的感覺,嚴格的說算隸書吧!不過還需要多加臨帖,不要過早的形成自己的風格,根基不深,容易走偏,純屬個人見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3 # 晉墨軒書法
個人感覺,很隨意的感覺,想用隸書的就隸書,想用楷書就楷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感覺,而且有點像是畫字,而不是寫字。
-
4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書法創作。
如果真要排,這樣的字是隸書。這樣的字現在還是比較常見的。看看提問者所給出的書法作品,如下圖。
現在這樣的字還是較為常見的,這樣的字應該算是隸書,真的不是少數。
講究“蠶頭雁尾”和“一波三磔”,也就是不需要橫平豎直,而且自由發揮的空間非常的大。
隸書在很長時間是比較容易入展,也比較容易獲獎。當代有一些書法家都是寫隸書的。
上圖是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張海先生的字,在我們當代確確實實有一些書法家非常喜歡寫隸書。
這是一個有些歷史的問題,把字寫成這樣,還是有理論基礎的。
傅山先生的“四寧四毋”,“四寧四毋”即“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你說這個“四寧四毋”,並不是完全錯誤。但是傅山先生主要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文人風骨”,反對趙孟頫而寫的。因為趙孟頫是趙宋之後,還在元朝當了大官。傅山是為了反這個。
一人有感有一些人在做的事情,我們就不能簡簡單單的否定。我也嘗試著思考這一群人在想什麼,有一些人就是拿傅山先生的“四寧四毋”這一套作為說辭。
我個人是不認為傅山先生的“四寧四毋”,可以毫無取捨的照搬。但是如果所有人寫字都是王羲之或者趙孟頫這樣的妍美,也不是一定正確的。
-
5 # 藝林文苑
這幅書法作品是隸書
隸書和楷書兩者的基本特點: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92;)等。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侷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
-
6 # 會微笑的貓
感謝邀請,我的書法造詣不是特別深,以我對書法的瞭解,我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既不屬於楷書也不屬於隸書,雖然在字型上給人的感覺像是隸書,但是還不夠嚴謹,特別表現在橫畫上,缺少“蠶頭燕尾”,有點像魏碑,但結構上又很像隸書,所以很多人很難分辨它到底屬於隸書還是屬於楷書,我本人就是學楷書的初臨歐陽詢,後又涉獵諸多魏碑,可以跟明確的講不屬於楷書。
回覆列表
雖然我喜歡寫毛筆字,並特別欣賞草書,每天化一、二個小時練練,但我總歸是屬於不懂書法之人,因此我不能裝懂,所以不能妄加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