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金藥師說藥事
-
2 # 與我簽訂契約
如果對中藥檢驗標準嚴格只會產生一種結果,那就是市面上所有中成藥全部下架、銷燬。
為什麼我們罵CFDA是bitch,因為它的行政失責已經毀掉了中國製藥。你猜猜五成申請主動徹回是個什麼概念?僅僅從這些資料上來講:也就是說,餵給你吃的藥,有一半的實驗資料是有問題的,但我告訴你,絕對不止五成,至少也是99.99%你不要覺得這麼描述誇張,事實上一點兒都不誇張。為什麼在CFDA那裡核准透過的三期臨床,不可以到國外的藥監機構裡自證,來收割別人的市場——就像它們收割我們一樣呢?此處特指中成藥,化學仿製藥,為什麼不敢接受國際同行的驗證?人家美國FDA真金不怕火煉,人家三期臨床檢驗後的藥物隨便可以讓CFDA來驗證其有效。 -
3 # 杞縣遊子
中醫有句話,用藥如用兵,這些中藥,你會用了,對症了,他就可以治病,你不會用,不對症,不但治不了病,還會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甚至致命。比如說附子,這種中藥就有毒,用藥時,一定要控制它的劑量,如遇到特殊情況需大量使用時,就要配上防風,抵消它的毒性,還要延長煮藥的時間。
中醫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理論體系,把西醫那一套用在中醫上,完全不合適。
-
4 # 鳳鳴山莊1
看過別人的發言,我也談談自己的見解。
對中藥進行毒副作用的研究是絕對有必要的。所謂用了幾千年,不需要驗證的說法是無知;古方上有記載就不用做臨床試驗的說法是嚴重的不負責任。有人說我們的主糧沒有經過安全性驗證,一樣在吃,一樣安全。我想問一句,你怎麼知道主糧沒有經過實驗驗證安全性的?沒有經過實驗,營養學家怎麼知道大米白麵之間各種營養成分的差異;沒有食品安全監控怎麼知道大米容易鎘超標,從而研究去鎘水稻。經過長時間應用的食品、藥品不需要像新藥那樣嚴格審批,但是不代表不需要監控。
需要毒副作用檢測為什麼我們的中成藥說明書上經常顯示不良反應尚不明確?這不單純是醫學問題,還涉及到其他方面。
從技術角度講上講,現代醫學的藥物多是單一成分,其藥理作用研究起來相對容易。中藥是多種生物鹼共同作用,辨別有效成分難度很大。這個情況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可以暫且擱置,只研究中成藥的有效性和毒副反應。有人說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每個病人用藥都不同。其實現代醫學的治療也因人而異,高血壓病人的用藥方案並不完全相同,但是這並不影響高血壓藥物的研發和臨床實驗。中藥完全可以根據中醫的辯證方法篩選病人,給病人分組。技術上的問題不是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是錢的問題。藥品從研發到批准臨床使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中國的藥品生產企業很難拿出那麼大的資金。研發失敗的風險中國的藥企很難承受。更要命的是中成藥多是古書記載的配方,無法申請專利。也就是說藥企在對已有記載的中成藥投入資金做療效和毒副作用研究後無法透過專利保護獲得相應的利潤。國家管理層面對中藥上市的審批又不是很嚴格。這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大量中成藥不良反應不明確的現象。
中醫藥不是騙子,也不是超科學的技術。是農耕時期醫學實踐的結晶。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只有透過與現代科技結合,保留精華,摒棄糟粕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
5 # 家庭醫生雜誌
新華社披露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多次顯示,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及中藥是藥物不良反應的“三大禍首”。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藥物使用過量就會有毒性。問題是,我們對抗生素、鎮痛藥總有戒備心理,而對中藥則寬容得多,哪怕是毒中藥。
所以,今天就來著重跟大家講一講“毒中藥”,給大家提個醒!
毒中藥:用對治病,用錯致命
毒中藥常被使用,是因為這些藥物對某些疑難雜症常有奇效,“猛藥起沉痾(沉痾指久治不愈的病)”便是這樣的道理。但要盡其效而不顯其毒,服用便需要更多的講究,而不是像藥片一樣開水送服這麼簡單。
1、煎煮有方
所有的毒中藥顯藥效都需要經過適當的煎煮,以消除或減低毒性。
如附子需要煮沸一個小時以上,否則就易中毒;全蠍的毒素在加熱過程中分解,所以熟食沒毒,但若飲全蠍酒則很危險,因毒素可能在酒中充分溶解出來;烏頭與蜂蜜同煎可緩和毒烈藥性,反覆煎煮,有毒成分也會充分水解。
煎煮的器具也很重要,以陶器為妥。金屬器具由於化學性質不穩定,可能會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加劇毒性。
所以,處方含有毒中藥的,一定要問清楚煎煮方法。
2、猛藥有度
中醫學界近年出現“火神派”和“扶陽派”兩個派別。這兩派的醫生較多使用附子等溫熱藥,劑量往往偏大,臨床療效也很顯著。而民間也有不少人相信猛藥才有良效。
但許多毒性中藥,如草烏、細辛、斑蝥、蟾酥、砒石等,藥性猛,且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稍有不慎,就會中毒。毒中藥中毒病例中,用量過大者佔首位。
3、配伍得當
使用毒中藥,即使嚴格遵照醫囑,也要嚴密觀察服藥後的反應,發現問題及時送醫院處理;送病人搶救時,要把服用的藥一併送去醫院,以便醫生判斷。
常見的毒中藥有:斑蝥、壁虎、鴉膽子、馬錢子、蟾酥、銀硃、川烏、草烏、白果、天南星、雷公藤、硫黃、雷丸、細辛、明礬、砒石、白附子、澤漆、巴豆、雄黃、附子、山慈姑。(66)
-
6 # 藥事健康
這個問題是一個一直以來長期存在且無解的問題。在此我只能將個人對中藥毒副作用的觀點簡單闡述一下。
中藥是有毒的。這是中國古代先人幾千年以前就已做出的明確答案。但此“毒”非彼“毒”。中醫理論中,中藥的毒性即藥物的偏性,中醫用中藥治病的根本初發點即是用藥物的毒性去糾正人體疾病的偏性。因此,這裡講的“毒”是起到治療作用的,與現代醫學所說的毒性不是一回事。
中藥的毒性可以理解為廣義與俠義兩層含義。廣義的毒即藥物偏性,是我們所需要的;俠義的毒即與我們用藥目的無關的甚至可以對人體造成其他損害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
在傳統中藥的概念裡,是不存在“不良反應”或“副作用”這個概念的。
中藥治病,講究的是“有是證用是藥”,即你出現了某一階段或某種偏性,就給你用相對的藥物進行糾正,因此很少出現許多人用一模一樣的方法和藥物以及相同的劑量進行治療的情況,這是中醫中藥以人為本,個體化用藥的一個偉大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從人本身出發,而非從疾病或藥物孤立點出發,則不易出現現代所謂的毒副作用。另外,古人也注意到了凡治療重病的藥物的偏性確實比治療輕症的藥物偏性要大,小劑量可能就會起到明顯作用,稍有不慎,比如延長服藥時間或增加劑量會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副作用,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治療劑量和毒性劑量相差很小這個意思接近,古人按藥物偏性大小也將其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並指出治療輕症不用下品藥物。
再有,題目中所說的“毒性、副作用”這種提法,即是在用現代科學手段驗證的藥物對人體有害的一類情形,而目前很難完全模擬出適合中醫證候或中藥理論的成熟的動物或現代模型。
由於以上論述,不對中藥毒性副作用做嚴格規定可能基於兩點原因:一是中藥不存在現代醫學的毒性副作用的概念;二是沒有相應的現代研究技術的有力支援。
-
7 # 日麗中天
這問題不是壞就是傻。
中藥一般會進行十倍劑量的毒性實驗,無明顯毒性造成身體傷害。
比如生薑,紅棗、山藥、山楂、枸杞等等,吃到飽都沒事。中醫的毒是指藥物反應與身體狀態相違背,比如生薑發汗解表,受涼了風寒感冒吃了立馬見效,而風熱感冒吃了反而影響康復。
真正有毒的是含有部分重金屬、生物鹼的藥物,在中醫裡面應用比較少,而且劑量都會控制,有病才吃,沒病醫生不會讓人吃。自己不懂又長期吃藥最後還怪中醫?
-
8 # 幸福雜談室
您說的沒錯,簡單點說就是中醫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生病是內平衡失調所致,每個人失調的原因和程度又都不一樣,所以根本無法統計副作用機率;西醫因為是研究屍體起家,所以他們忽略了人的差異,認為人生病是外來細菌病毒等原因,而這些病原體同一種在每個人體內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可以用統計學來統計出副作用這些資料。
-
9 # 愛心75687
中藥可以藥食同源 經方講究的是辯證施治 過去有個叫金慎之的人有個對聯。:時來砒霜救人,運去桂枝喪命。他曾經用過砒霜來救治腫瘤包塊的患者,但怎麼能想到自己手中的桂枝居然因為藥童錯誤抓藥,而導致病人喪命
本人並非學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只是看到很多討論後覺得疑惑,所以請教看到很多朋友在說幾十味中藥做出的中成藥幾乎沒有寫什麼副作用,西藥一個成分就幾十個副作用,就我觀點,我自然是覺得不現實。
回覆列表
首先表揚提問人,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因為有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大多寫著“尚不明確”呢?難道真的是沒有不良反應嗎?但是作為一個藥物,怎麼能沒有副作用呢?現代醫學對於中藥毒性的認識都是錯誤的嗎?等等。所以,解答清楚這些疑惑,對於客觀合理的認識中藥非常重要。
那麼,這個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呢?其實,說簡單也簡單。這個問題的關鍵有2點。(1)現代西藥的不良反應,是根據藥物臨床試驗或上市後使用的資料統計出來的,例如,阿託伐他汀說明書的不良反應項會寫“阿託伐他汀最常見(≥2%)且發生率高於安慰劑組的不良反應依次為:鼻咽炎(8.3%),關節痛(6.9%),腹瀉(6.8%),四肢痛(6.0%)和泌尿道感染(5.7%)”。但是,中成藥缺少這樣的資料,缺少這個資料的原因很多,可能藥物試驗時沒有觀察到這樣明顯的副作用,也可能是沒有設計細緻的臨床量表來觀察,還可能來自接下來的這個原因。(2)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醫學科學的不相容性。現代藥物治療是對病的,傳統中成藥治療是對證的,或者是病證結合的。所以,如果要採集一個西藥降壓藥的不良反應資料,只要設計2000例高血壓患者服用這個藥並且觀察不良反應就好了,但是如果換成牛黃降壓丸就複雜地多,就必須先要在這2000例高血壓患者中篩選出適合牛黃降壓丸治療的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患者,這些患者可能還要根據病情輕重採用不同的劑量,或者合併使用其他藥物。最終結果是,採用牛黃降壓丸治療高血壓的治療方案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個體化,當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以後,就會發現變數太多,難以找出規律。當然,我們也可以忽略辨證,直接考察2000例各種證型混合的高血壓患者服用牛黃降壓丸的不良反應,但這違反了中醫藥的治療原則,得到的不是指導,而是誤導。所以,這個“不良反應”著實不好寫。
但是,不好寫不等於不能寫。中醫藥有中醫藥的特點,中藥自古強調“以偏糾偏”,透過中藥藥性理論,不僅可以瞭解藥物的性效,而且可以預測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只不過這種不良反應不是以一種機率的形式呈現,而是從證型、用量、療程等方面進行闡述,真正實現遵循中醫藥理論的中成藥合理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