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玩,對於孩子的成長,就象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是適合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我們隨處可以發現,孩子在玩時都很投入,很快樂。雖然是在玩,但卻象認真的做事。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並非是成人眼裡的隨意玩耍,而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孩子是把“嚴肅”的目的與遊戲過程中快樂的情緒結合起來,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後者,忽略前者。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勞動同樣重要的意義。如何讓孩子學會玩?
2
回覆列表
  • 1 # 羽媽幸福成長記

    如何讓孩子學會玩?我想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相信孩子的能力。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性,讓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默默陪伴就好,不要干預。家長不要做遊戲的主導,只做參與者,相信孩子的領導能力。多帶孩子外出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一起玩耍中孩子學到也很多。

  • 2 # 張贏SMiLe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的是:什麼是會玩。我想弄懂這個問題,那麼怎樣讓孩子學會玩也就迎刃而解了。

    對於孩子到底什麼是會玩?簡單總結:

    1.遵守遊戲規則

    2.富有創造性

    3.態度認真專注

    4.較持久

    5.有愉悅感

    6.有所收穫

    我想會玩的內涵至少要包含這六點中的五點,否則不能稱其會玩。

    作為家長如何引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下面談一談我自己的思考與親身體會。

    第一,家長要遵守遊戲規則,不可以因遷就孩子而隨意更改。

    尤其在與稍大一些的孩子進行競技類遊戲,定好規則後雙方都要遵守。無論輸贏,雙方也都要悅納,這樣會讓孩子逐漸建立起“勝敗乃兵家常事”的意識,提高玩商。試想,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與小夥伴玩遊戲輸了便哇哇大哭,贏了就去奚落對方,誰還願意再和他玩呢?

    第二,不要隨意打擾正在認真玩的孩子。孩子的要務就是玩,如果被成人任意打擾,後果將嚴重。

    首先,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這是顯而易見的。我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無論現在有什麼樣的事需要讓他做,或者需要告訴他,我都會在一旁耐心的等,直到他注意到我之後再與他交流。

    其次,會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為什麼大人在家工作時不許孩子打擾,而孩子在專心玩時,大人可以任意呼喚?這是不公平的。我家寶寶才兩歲多就已經有了這個意識,比如他正在玩車,我跟他說了句話,他就會看都不看我一眼,只盯著他的車冷冷的說:“玩車呢。”這時我就會連忙跟他道歉。我想讓他知道,在媽媽心中,他現在手中的“工作”很重要,別人的確不該打擾。

    第三,家長適度指導。重點在“適度”兩個字。

    曾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個例子:夏天的午後,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去戶外沙場玩沙,他們隨身帶了一把鏟子和一個小瓶子。很明顯,孩子和媽媽都知道玩法,就是用鏟子鏟沙,然後將鏟子上的沙裝進瓶子裡。孩子還小。能鏟滿滿一鏟的沙已經很好,但是能順利將沙裝瓶就需要技巧了,小孩子將鏟子的側面對準瓶口裝沙,結果裝了一陣子卻只裝了淺淺的一瓶底,媽媽看後直接將鏟子奪走,並跟孩子說:“媽幫你裝!”沒幾鏟的功夫瓶子就裝滿了。可是孩子卻失去了興致,哭鬧著要回家,媽媽又不懂孩子的意思責怪孩子沒長性,就只好帶著孩子離開了…

    指導不等同於包辦,孩子享受的是玩的過程。在玩耍時,孩子有孩子的節奏、想法,大人的指導,切不可太過主動,只有當孩子尋求幫助時,才可恰切的指點一下即可,像上面例子中的媽媽,只要在孩子求幫助時,向孩子演示把鏟子的尖頭對準瓶口後,將鏟子還給孩子就是做到“適度”了。

    第四,我認為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每次陪伴都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質量。在與孩子玩耍的時間裡,孩子可以很敏銳的感受到成人是否在很投入的陪ta。而成人在與孩子玩時的認真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的孩子最喜愛的玩具就是小汽車,為了鍛鍊他的動手能力,我買了幾輛可拆卸車送給他,他很喜歡,每次玩之前他都會費勁地抱著車和“工具箱”(裝小零件的小木盒,我教他把拆下來的零件都要交給工具箱保管)來找我:“媽媽幫忙吧!”說是幫忙,實際上,他知道我會很有耐心的和他一起完成一次次反反覆覆的拆裝,遇到困難和他一起想辦法,每次安裝好一輛車,都會和他擊掌慶祝,他對拆裝玩具情有獨鍾,我想也是因為他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和動手的樂趣。

  • 3 # 蝸牛小博士

    怎麼讓孩子學會玩兒,我覺得家長少干預孩子就會自己玩兒的很好。通常情況是孩子在玩兒的時候,家長讓他去喝口水呀,吃點東西,穿件衣服,這樣打擾孩子去玩耍。哦,孩子的創造性想象力真的是我們想不到的有些東西你刻意的去教孩子,並不是說很好,我覺得就像孩子眼中的世界,我們跟我們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給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素材,然後讓孩子自己盡情的去玩耍就可以。家長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適當的引導一下。

  • 4 # 天佑11111111111

    玩,是孩子天生具備的本能,就像天生就會喝奶一樣,根本不要人教,只要他餓了就喝,所以孩子玩也一樣是天生具備的,他對某種東西感興趣了,他就會去拿著玩,對某種事情感興趣了,他就會感興趣去探索去研究去玩,沒有大人愁孩子不會玩的,只有大人愁孩子太貪玩怎麼辦,即使一個很安靜,只知道學習,去他東西他都不感興趣,這樣,他就把書當成了他的樂趣,只是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而已。

  • 5 # 汝州寶媽聯盟

    在日常的護理中,除了抱抱寶寶、大運動、撫觸、主被動操,這些小遊戲媽媽有和寶寶經常玩嗎?

    和孩子經常玩遊戲有哪些好處呢?除了增進親子關係,還能鍛鍊寶寶的靈活度、開發智力、增強學習和動手能力!遊戲是親子情感溝通的橋樑,是寶寶感官刺激的好途徑,還能對寶貝動作協調發展有莫大好處!

    0~6個月的寶貝

    1踢氣球

    把氣球記在高處,氣球垂落在靠近寶寶的距離,讓寶寶可以伸手摸到或者抬腳踢到的距離。選彩色的比較結實的氣球,彩色寶寶更感興趣,觸控的過程寶寶還可以鍛鍊協調能力,以及思考怎麼才能夠到氣球。

    2玩包裝紙

    小寶寶喜歡聽到新的聲音,尤其是起皺的聲音。可以在嬰兒床裡放一張乾淨的皺褶紙,放在他們床單底下,這樣他們每次動來動去的時候就都能聽到起皺的脆響了,睡覺時可以拿出來。

    3照鏡子

    寶寶照鏡子對於幫助寶寶發現新面孔,探索新表情來說十分有益。寶寶可以從中更好地學習各種面部表情,更仔細地觀察、記憶家人的面孔。點點媽發現點點在小時候很喜歡照鏡子,一照就笑;等再大一點剛滿一歲時又有點害怕照鏡子,牽著走到鏡子前經常被自己帥哭 ,再大一點又愛照鏡子了!

    4瑜伽球練習

    媽媽們還記得之前點點媽分享的瑜伽球鍛鍊趴和前庭覺的影片嗎?鍛鍊俯臥和平衡能力,媽媽輕柔地讓寶寶爬球上,前後滾動,或者輕顫,手法一定要輕柔,保持住寶寶的平衡!

    5抓泡泡

    當寶寶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之後,可以讓他平躺著,或趴著的姿勢去抓泡泡,練習他們的專注力、加大運動量和協調能力。因此,可以做一瓶泡泡液,用無新增洗潔精混合嬰兒無淚洗髮露,並加入適量白糖增加泡泡的韌性。這個遊戲,無論是嬰兒還是小學孩子都很熱衷。

    6光影遊戲

    媽媽們還記得兒時的美好回憶嗎?影子魔法還可以用來和寶寶互動喲!利用太陽照射,也可以在黑暗的房間裡使用手電筒,在天花板和牆壁上為你的寶寶創造出一個神奇的幻想世界。

    7超人起飛

    超人起飛是一個遊戲,也可以是哄娃利器,寶寶腸脹氣哭鬧時也可以試試這種抱孩子的方法,將你的寶寶向下趴抱在懷裡,完全放鬆俯臥,手臂交叉向前方,雙腿向後。這個姿勢是鍛鍊俯臥能力的又一途徑。寶寶們喜歡被以超人姿勢抱在懷中,這種空中的俯瞰視角對他們來說格外有趣,尤其是周圍地上有些活動的玩具跑來跑去的時候。

    【難點】:對臂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建議爸爸們來操作,當然長期健身的媽媽是不懼怕任何抱娃姿勢的!

    8躲貓貓

    把臉一隱一現來逗寶寶發笑的躲貓貓,點點媽和點點從幾個月玩兒到現在。媽媽遮住自己的臉,讓寶寶覺得媽媽怎麼不見了的同時,用語言吸引寶寶的注意。玩這個遊戲時可以使用毯子、用手、或者任何你可以躲在後面的東西。

    6個月~1歲半的寶貝

    9扮鬼臉

    當爸爸媽媽扮出可笑的鬼臉時,寶寶會感到好奇然後模仿,你會發現寶寶一下子就學會了你剛剛的表情,還會時不時對你擠眉弄眼,可愛極了!

    10一起跳舞

    把寶寶抱在懷裡一起跳,大一點的寶寶媽媽可以扶著他,舒緩的音樂、輕快的音樂、動感的音樂,自己哼歌也可以,就是要伴著音樂一起搖擺,來寶貝,和媽媽一起嗨起來!(小寶寶的話還是要輕柔一些哈,爸爸媽媽不要太激動了!)

    11發現籃子

    在一個籃子裡裝上各種常見的對寶寶無害的物件讓寶寶去探索(也可以用平時給寶寶裝玩具的籃子來代替)。這個遊戲是基於寶寶們天生渴望透過探索調查來增長知識和理解的原理設計的。這些安全的小物件會刺激寶寶感官的發育,他們能從中得到關於質感、味道、聲音、外表、氣味的種種發現。

    等1歲以後,可以加大探索籃子的難度,做成蜘蛛籃,練習寶寶的專注力,和抗挫折能力。

    12接球遊戲

    開始可能只是把球滾給寶寶,不過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多種接球方法,包括滾和扔。能不能準確接住且不說,快樂最重要!有一段時間是點點媽的哄娃好方法,向上扔球,點點看到就不哭了,還嘿嘿傻笑!

    13障礙爬行

    障礙爬行是非常了不起的運動。不花錢買也可以,用沙發墊子搭建,也可以使用枕頭、床單、毛絨玩偶等道具搭建不同場景,增強障礙難度,讓寶寶覺得爬行更有意思。

    14和寶寶說話

    大聲說,小聲說,用快樂的語氣,悲傷的語氣,生氣的語氣說話,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後,親子之間應該會有簡單的動作、語言交流了。和寶寶說話是一個幫助寶寶理解“談話”意義的好方法。談話就是語言上的你來我往。寶寶也最喜歡聽和看爸爸媽媽打電話,媽媽們有注意到嗎?

    15敲鼓

    教寶寶如何用鼓發聲音,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遊戲。自制一個小鼓非常簡單,找一個塑膠容器,金屬的餅乾盒子,湯碗、飯碗碟子都可以是不錯的選擇!相同的容器裝上水的多少差異敲擊的聲音也會有不同,爸爸媽媽快和寶寶一起試試吧!

  • 6 # 珏美空間

    家長要學會陪伴,給大家講段故事吧:

    有天手工店裡來了一對父女,爸爸操一口廣東普通話,帶女兒來做手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店員按常規介紹完操作方法,準備進一步引導小女孩一步步的做起來,爸爸制止了她,不讓店員提示引導,想讓女兒自己思考,自由發揮。然後自己拿起手機認真的看起來,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以為這位爸爸跟多數父母一樣,把孩子往樂園一丟就開始玩手機,店員都以為是這樣的,其實不然。

    女孩做完了一件“作品”,交給爸爸看,爸爸低沉的聲音表揚了幾句,然後小女孩便開心的自顧自的玩耍起來,而爸爸卻放下手機,一點點的幫助女兒修補處理起“作品”來,動作細緻態度溫和,這一幕的確讓店員有些吃驚,原來爸爸的不管她讓她自由發揮其實有三層意思,一是讓女兒不被影響有更大的空間去想像,二是不管她做出怎樣的作品爸爸都會接受包容並且鼓勵表揚,三是爸爸會協助她整理修補作品的小bug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一瓶茅臺酒儲存,若是20年後再賣掉,怎樣使儲存升值空間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