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曹操帶軍到洛陽勤王,是漢獻帝同意過得,曹操將漢獻帝迎奉到許都。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按說曹操這裡是正宗。

    劉備從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寄人籬下,後來到了許都,被漢獻帝認成了皇叔,劉備一直以中山靖王之後為旗號,加上欽認的皇叔,劉備是漢室正統也有理由。

    曹操開始也是一匡復漢室為旗號的,使得很多仁人志士投靠他,當他逐漸的統一了北方,慢慢的就不把漢室皇帝看在眼裡了。曹操廢了皇后,並誅殺家族,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陸續嫁給了漢獻帝,其中一個當了皇后。曹操後來有給自己加爵位稱魏王。這在封建宗法制度裡按說是不許的,漢高祖定的是外姓不可為王。曹操稱王后,他自己的手下很多人是忠誠的漢室朝臣,就不滿意,其中就有荀彧。但是多數人不敢多說。那在外面,比如劉備這裡,肯定是要說曹操是漢賊,國之奸臣了。

    曹操至始至終沒有稱帝,大概就是因為有人罵他是漢賊,再有就是有漢朝皇帝在,自己代表的是正統,要是稱帝就成了真的漢賊了。劉備夜一直說自己是正統的,稱王是漢中王,稱帝國號是蜀漢。

    劉備與曹操爭論了那麼多年,沒有爭出誰是漢室正統。真是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談中,正統不正統,賊或是奸臣,如今已是過眼雲煙了!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正統是曹魏,歷來正統之爭只發生在蜀漢和曹魏之間。這麼說吧,雖然蜀漢頂著個漢朝的名號,雖然劉備也姓劉,但是劉備的漢中王是自己立的,當皇帝也是單方面說漢獻帝被殺然後自立為帝,如果他成功統一天下,而且願意承認自己是高祖後裔,那麼他就是正統。可惜並沒有,所以正統只能是曹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曹操是漢朝丞相,曹操的一切行動都是以漢獻帝的名義進行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假,但是曹操去救漢獻帝是經過獻帝同意的,而且如果沒有曹操去救獻帝,漢朝早就沒了。可以說從把漢獻帝迎回許都到曹操受封魏王的這段時間,曹操就是漢庭的代言人,其他割據勢力都是反賊。

    而且曹丕的皇帝位不管是怎麼來的反正是漢獻帝親手交給他的,代表天下的傳國玉璽也是從漢獻帝手裡傳到了曹丕手裡,這表示漢朝承認曹魏的統治權。

    誰是忠臣?東漢末期忠於漢朝的臣子並不在少數,但是硬要從孫曹劉三家裡選的話守仁君認為並沒有,或許曹操可能是這三個人立最像忠臣的了,劉備裝了一輩子,一個漢中王,一個皇帝讓他的心跡表露無遺,東吳就不多說了。曹操雖然挾持天子,但是正如他說的,如果沒有他曹操,這世間還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而且曹操終其一生也沒篡位。

    誰是賊?這句話就有意思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3 # 疏陌侃三國

    其實這個問題,要看怎麼題解“正統”二字。

    若要說正統之名,那當屬劉備,畢竟是姓劉,不論身世真假,這正統之名在三方霸主中無可爭議。

    但所說所作所為,那得來看看這幾位霸主都做了什麼。

    孫權一直固守江東,既不出手,也不抗旨。可以說是中規中矩。

    再看魏王曹操,曹操19歲起,前後三次入京為官,皆因其不願與官宦同流合汙而官途坎坷。且亂世之後半生戎馬打下半壁江山,仍未稱帝,按他的功勞,做一魏王,個人認為並不過分,而且仍尊漢獻帝為帝,並沒有自立。且有史料記載,曹操起義反董卓是經過漢獻帝批准的,個人認為《三國演義》中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些不符。

    最後我們看有正統之名的劉備。劉備也是半生顛沛流離,直至赤壁之戰後,拿下西川,自立為漢中王。以匡扶漢室為名的劉備最後卻稱帝了。沒錯,劉備在成都自立稱帝了。雖是在曹丕稱帝之後但劉備實實在在稱帝了。而且,縱觀劉備一生,雖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卻並未幹過一件匡扶漢室之事,所做一切不過為了自己能在亂世之中爭得一塊地盤。

  • 4 # 超越愛影視

    和氏璧是一塊非常珍貴的美玉,本為楚國所有,後因聯姻送給趙國,最後落到了秦始皇手裡。

    秦始皇把和氏璧打造成了傳國玉璽,由於秦始皇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皇帝,傳國玉璽就成為了皇權的象徵,有了這塊御璽才是正統的皇帝。

    三國時,孫堅得到御璽,便有了稱帝的打算,後被袁術所奪,三國殺遊戲中,袁術的口號:“得御璽者得天下。”

    袁術涼了以後,御璽落到了曹操手裡,他還挾制著天子,所以說曹操才是正統。

    劉備稱帝,孫權稱帝,但在他們心裡,都覺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因為他們沒有御璽。而且漢獻帝還沒退位呢,他們就稱帝了,這屬於是大逆不道的謀反。若曹操敗了,劉備會把自己的帝位讓給漢獻帝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不然他就不會稱帝了。而曹操呢,他活著的時候一直都沒稱帝。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

    總結:曹魏才是正統。他被稱為奸雄,那是三國演義故意抹黑曹操的,司馬家得了皇位後也是會抹黑曹操與曹丕的。

    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想獲得御璽,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直到後唐末帝李從珂,他手持御璽登樓自焚,至此御璽下落不明。(解析一下李從珂的想法:讓你們打我!自我之後,你們都是白版皇帝了! )

    自他之後的皇帝,都是自制御璽。

    傳國玉璽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有秦始皇命丞相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 5 # 奔馬155314228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戰亂不休”,這句歌詞唱出了三國的戰亂是空前絕後,亂世必然是豪傑並起,更是龍蛇混雜的大場面。在這樣的大場面裡,人物肯定很多很雜,正面的反面的、黑道的白道的都不會缺席,但是真正重量級的,能震懾全場的人物並不多,大多也只是街頭混混、地痞流氓而已。只要重量級的人物一出現,這些小混混便會俯首稱臣,為其所用。三國時期的曹操、劉備、孫權能夠分庭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歷史格局,他們無疑是這一歷史時期的重量級人物。那麼,他們三個人當中到底誰是名門正統誰是賊子奸臣呢?

    史學俊才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論及三國時期的“紀年”原則時說:“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司馬光的這段話語,表明了自己在紀年問題上遇到了難題。

    究竟哪個政權是正統,哪個政權是非正統的問題,司馬俊才只能按照從漢代下來的主體政權輪替的順序向下記載。陳壽的《三國志》,在記載這段歷史時,明顯是以曹魏為正統的。但東晉時的歷史學家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卻是以蜀漢為正統來紀年的。不過這種種說法,多半僅限於幾位史學家,沒有形成普遍的社會共識,社會大眾和眾多知識分子,還有官方有關於此的文書之類,多半還是沿襲陳壽的看法。因為曾經有過這些不同於《三國志》的看法,所以司馬光在紀年選擇時向大宋皇帝“特別”做了請示彙報。

    如果史料上有關於魏蜀吳三家,在有關正統的說法上沒有分歧的話,司馬光其實也就不必為了這個問題而大費周折了。儘管這樣,司馬光在之後的一段話語中,仍然旗幟鮮明地把劉備的蜀漢政權,排除在了正統之外:“昭烈之於漢,雖雲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這段話語是說,劉備雖然自己說是漢景帝后人中山靖王的後代,但是年代太久遠,沒有事實證明他是靖王之後,他搭著恢復漢室的旗號,不外乎是披著一間華麗的外衣,以之為舉兵反曹的美麗藉口罷了。

    就連劉備都入不了正統,那孫權就更不想說了。其實,亂世中群雄爭霸誰是正統沒有特別的定義,自古以來就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鐵的定律。如果曹操、劉備、孫權三雄爭霸的結果,不管是劉備或孫權得勝,那正統的桂冠就該重新加工製做了。不知大家對此是什麼看法?

  • 6 # 素衣山容瘦

    大耳賊劉備!大耳賊劉備!大耳賊劉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以時間為軸,首先說漢末,那麼忠奸應該是相對漢室而言。以群臣來說,潁陰荀彧是忠臣,這個應該沒有爭議。以諸侯來說各抱私心但仍能分優劣,辨忠奸。

    當亂世豪傑蜂起,曹公有匡天下之素志,奉天子以令不臣。征討四方,令行漠北。撫民安國,蕩亂滌塵。惜乎天不假時,受阻於赤壁;僚不解德,詰難於廟堂。宵小未靖,暗流潮湧。公以花甲之年,徒生未酬之嘆。

    當是時也,群雄爭鋒奪利恐無憂國之念,權謀劃策皆為一己之私。誰復有“哀民生之多艱”之懷抱?誰復有“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之悲憫?

    雖然,曹操僅是英雄,而非聖人。其私利之心自始猶在,朝夕漸隆,此誠然也。然而四海之內,拳拳之心勝於曹公者,吾誠未見也;亙古之中,勝者亦屬寥寥。

    因是言,曹操乃漢之忠臣不二。

    再來說三國。陳壽蜀之遺民,而撰《三國志》以魏為正統,本來就很能說明問題。可知縱令蜀人民心亦不在漢。並且漢獻帝禪位於曹丕走了合法性程式,說它掩耳盜鈴也好,說它自欺欺人也罷,終究是勝過血色奪|權。

    因此,我個人的觀點很明確,曹操是忠臣(相對而言),魏是正統。

    再來說說開篇的幾句罵,我實在不清楚一個拋妻棄子人倫都喪盡的無恥小人怎麼就被塑造成了仁義之輩。歷史真特麼造。

    先說其身世,劉勝之後誰能證明?只管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再說其野心。少時就望著自家桑樹說“我長大了一定要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這就像著名的地痞流氓說的那句“大丈夫當如是”。而他把這條信念嚴格的貫徹了下去。

    劉備的備字是齊備的意思,玄德二字出於《道德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是人符合天道的最高美德。而且這很可能並非他父親劉弘對他的期許,而是他自己所取。要知道古人的字要等20歲行冠禮的時候才取,而三國志說他少孤。我們知道前面他說那個大話(大逆不道)的時候,出來斥責他的也是叔父劉子敬,而沒見他父親的身影。所以我認為,由於其父早死,他行冠禮之時,因為野心很大,沒有聽取鄉中耆老的意見,自己取了一個能彰顯志向的表字。

    還是要把大耳賊和曹操放在一起比較一下。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字子桓,曹彰字子文。意思是什麼呢?桓是齊桓公,文是晉文公。最早的春秋五霸當中最無爭議的兩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幹了同樣的一件事“尊王攘夷”。雖然他們稱霸諸侯,但是奉行勤王周室,這也許就是曹操對自己一家人的要求。由此來看《讓縣自明本志令》裡面的許多話,絕不是泛泛而談。

  • 7 # 哥哥123

    三國沒有正統,劉備的身份很值得懷疑,為什麼他偏偏要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人,幹嘛不說其他人的後人?因為只有劉勝之後沒有辦法考究,劉勝一生120多個兒子,繼承中山靖王的只有一個,時隔200多年,加上王莽一把火燒了族譜,劉備的身份更加無法判定。曹操即是賊也是忠臣,起碼曹操一直以漢臣自居,一生沒有登基,相比與身份成迷的劉備曹操起碼更加光明磊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可以找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