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竹道人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但是並不能說《史記》就是中國歷史記載的開端,在《史記》成書之前的歷朝歷代,都是有史官和文人以各種方式來記錄歷史的。

    《史記》的產生是在西漢時代,在漢朝之前的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林立,百家爭鳴,《論語》、《國語》等等,和先秦文學,都可以說是承載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而在這之後陸續發現的上古巖畫、壁畫、石刻、甲骨文,也可以理解為當時人類文明記錄歷史的手段之一,至於《史記》,只是被認為是以紀傳體寫成史書的開端,並不能說在此之前便沒有成文的歷史。

    其實,在上古時代很多神話和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也有很大的歷史成分,只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視野的侷限或者說文明不夠發達,無法對一些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加以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從而導致了一些妖魔鬼怪和靈異離奇的人和事摻雜在當時的記載中。

    在我們現在史學界加以剝絲抽繭,還原真相的同時,也會一步步的驗證上古文明的真實生活狀態和社會發展情況。

    所以,《史記》只是紀傳體史書的開端,並不是文字歷史記錄的開始。

  • 2 # 遼寧有歷史

    大家好,我是遼寧歷史。

    就這個問題,我先給出我的答案:《史記》寫成前,各個朝代的歷史是有文字記載的。

     

    《史記》寫於漢朝漢武帝時期,也就是說,司馬遷在寫《史記》之前的朝代,包括了夏、商、周時期和秦朝。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間,是列國獨立、紛爭的時期,也是思想異彩紛呈的時期。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曾經發生過一件事,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焚書”的時候,秦始皇重點燒掉的就是其他列國的歷史書籍。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史記》寫成前,是有大量歷史書籍的。

     

    雖然秦始皇燒掉了很多歷史書籍,但還是有一些流傳了下來。比如《春秋》,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還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等。

  • 3 # 華夏曆史研究

    司馬遷寫《史記》並非憑空而寫,除了其本人實地考察外,還聽取各地的故事傳說,並且參考了很多歷史文獻,比如《尚書》《書經》《詩經》《春秋》《呂氏春秋》《左傳》《五帝系諜》《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國語》等。

    各朝代都有史官記述本朝的歷史,司馬遷把它們彙整,形成有鮮明特色的史書。

  • 4 # 曳尾龜

    當然是有的。

    在司馬遷《史記》成書前,先秦時便已經有專門的史官記錄歷史,另外還有知識分子彙編的歷史著作,包括《尚書》、《國語》、《春秋》、《竹書紀年》等。

    除此之外,非歷史著作也能承載記錄歷史的功能,比如諸子百家門派的傳世作品中或多或少有記錄同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社會面貌。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流傳至今的古籍均有被後世加工的部分,有些甚至已能確定古本失傳,後人只能憑藉其他著作中的引用再進行彙編,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遺漏、失真乃至是被篡改的情況。

    但總的來說,中國文字史學之發達是世界學術界所公認的,而《史記》也是先秦史學發展到秦漢大一統王朝後順應歷史趨勢而出現的產物,絕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 5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歷史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有些被破譯了,有些還處於空白期,在《史記》寫成之前中國已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不過有準確紀年的歷史卻不早,目前已知的是在公元前841年,也即是周厲王執政時期,當時發生了華人暴動事件。之後再根據這一年推測之前的歷史紀實。

    《史記》成書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創了一個寫史的新系統即紀傳體通史,而不是之前所採用的編年體,司馬遷寫的史記不是信手拈來的胡編亂造,而是司馬遷在掌握了大量的史書資料之後透過實地探查,互相佐證之後才成的史書。

    對於先秦的歷史在現如今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我們沒辦法檢視,但對於當時的司馬遷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不止一次的引用先秦的歷史資料,比如關於秦國的歷史檔案資料《秦記》,還有《戰國策》《左傳》《春秋》等這些都是先秦史料,至於先秦其他各國本也有歷史資料記載,不過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下了一個命令各國史書中非秦記皆焚燬,以至於我們現如今很難知道先秦之前各國的詳細史料,只能透過《左傳》《春秋》之類的史料來學習。

    一句話《史記》之前的各個諸侯國或多或少的都會透過文字來記錄本國曆史,只是有的被人為銷燬了,有的透過青銅鼎以及別的方式流傳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像指環王一樣好看的小說,推薦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