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美佳
-
2 # 昨天的小人物
豬肉分割部點陣圖五花肉是哪一塊肉?
五花肉其實就是三線肉,也叫三餡肉、三層肉、梅肉、方肉、五花三層。五花肉是豬腹部與肋條連在一起的肉,也就是豬肋排上的肉,因此也叫肋條肉。由於豬的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
五花肉最嫩且最多汁,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由於五花肉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間隔著,而且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因此做紅燒肉或扣肉都非它莫屬。
傳說中的極品五花肉是10層。選擇好的五花肉,可用手摸,略有沾手感覺,肉上無血,肥肉、瘦肉紅白分明、色鮮豔。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豬後臀尖部位,這裡的五花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為一寸左右。
豬肉各部分的名稱及適宜烹飪的方法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級。
特級:裡脊肉;
一級:通脊肉,後腿肉;
二級:前腿肉,五花肉;
三級: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
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
1、豬頭。包括眼、耳、鼻、舌、頰等部位。豬頭肉皮厚,質老,膠質重,宜用涼拌、滷、醃、燻 、醬臘等方法烹製。如醬豬頭肉、燒豬頭肉。
2、豬肩頸肉。也稱上腦、託宗肉。豬前腿上部,靠近頸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塊長扁圓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夾肥,微帶脆性,肉質細嫩。宜採用燒、滷、炒、熘,或醬臘等烹調方法。叉燒肉多選此部位。
3、頸肉。也稱槽頭肉、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汙血,肉色發紅,肉質綿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4、前腿肉。也稱夾心肉、擋朝肉。在豬頸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強。宜做餡料和肉丸子,適宜用涼拌、滷,燒,燜、爆等方法。
5、前肘。也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製,肥而不膩。宜燒、扒、醬、燜、滷、制湯等。如紅燒肘子、菜心扒肘子、紅燜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質量好於後蹄,膠質重。宜於燒、燉、滷、涼拌、醬、制凍等。
7、裡脊肉。也稱腰柳、腰背。為豬身上最細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纖維細小,肥瘦分割明確,上部附有白色油質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燴、烹、炒、醬、醃。如軟炸裡脊、生燴裡脊絲、清烹裡脊等。
8、正寶肋。又稱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適宜於燻、滷、燒、爆、燜、醃燻等烹調方法。如甜燒白,鹹燒白等。
9、五花肉。又稱軟五花、軟肋、腰牌、肋條等。肉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間,肉質較嫩。最宜燒,燻、爆、燜,也適應滷、醃燻、醬臘等。如紅燒肉,太白醬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於豬腹底部,質呈泡狀油脂,間有很薄的一層瘦肉,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等。
11、後腿肉。也稱後秋。豬肋骨以後骨肉的總稱。包括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几部分。
①門板肉。又名無皮後腿、無皮坐臀肉。其肉質細嫩緊實,色淡紅,肥瘦相連,肌肉纖維長。用途同裡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鵝蛋肉、彈子肉、免彈肉。其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宜於加工絲、丁、片、條、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調方法。如炒肉絲、花椒肉丁等。
④黃瓜條。與蓋板肉緊相連線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秤砣肉”。
12、後肘。又名後蹄。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其烹製方法,和用途基本用於前肘。
13、後足。又名後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韌、筋多、質量較前足略差,其特點和烹飪運用基本同於前足。
14、臀尖。又稱尾尖。其肉質細嫩,肥多瘦少。適宜用滷、醃、醬、熟炒、涼拌等烹調方法。如川菜回鍋肉、蒜泥白肉多選此部位。
15、豬尾。也稱皮打皮、節節香。由皮質和骨節組成,皮多膠質重,多用於燒、滷、醬、涼拌等烹調方法。如紅燒豬尾、滷豬尾等。
挑選豬肉的五個技巧一、挑選不肥不瘦的豬肉。過肥的我們都不愛吃,過瘦的不安全且口感不好。不肥不瘦的正好合適,凡事過猶不及,豬肉也一樣,這也暗合了華人的“中庸之道”。二、如果實在不喜歡吃肥肉。那麼也最好要選擇現場分割的全瘦肉,因為從肥肉上更容易鑑別整個豬肉的好壞。好的或新鮮的豬肉,脂肪潔白有光澤。肌肉色澤均勻,外表微幹或微溼潤。用手指按一按,凹陷能迅速恢復。
三、看錶皮。這也是為什麼要看現場分割的豬肉更安全的原因。表皮有紅點或出血點多為病死豬肉,豬皮厚而毛孔粗的且肌肉顏色暗紅的,多半是母豬肉。
四、看肌肉。肌肉之間有淤血的,多半是屠宰之前就死亡的,是因為放血不乾淨造成的。肌肉顏色豔紅或深紅的,多為新增瘦肉精一類的藥物所導致。顏色灰白的,注水肉的可能性大,拿起豬肉看放肉的案板上是否有水漬就可判斷。
五、聞。新鮮的豬肉有種肉鮮的正常氣味。不新鮮的豬肉有氨味或酸氣。吃豬肉的最佳方法我們每天吃豬肉要控制好量,成年人每天80-100克,兒童每天50克。如果調煮得宜,豬肉可成為“長壽之藥”。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後,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會大大降低。豬肉以燉煮的方式吃是最營養最健康的,可與豆腐、白菜、粉條燉煮,肉質軟爛,味道鮮美。 -
3 # 極變者1992
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
4 # 陳浩兒美食
五花肉是豬的腹部的肉,是豬肋排上的肉。
豬腹部脂肪組織最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也是豬身上最多汁最鮮嫩的肉,在中餐中有很多菜餚都是以五花肉為主角,我們平時常吃的鹹燒白,回鍋肉等都是用五花肉烹飪而成。
而且五花肉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糖醋,啤酒,煎煮燜蒸燉做成肉丸等等數不勝數。
五花肉的營養也是很豐富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能補腎養血,美容養膚的作用。
在全世界除了中國鍾愛五花肉外,南韓人也是很是青睞,過年時南韓人都會以五花肉為主食材做上一道美味多汁菜餚。他們還將每年3月3日定為五花肉節日。
回覆列表
五花肉其實就是三線肉,也叫三餡肉、三層肉、梅肉、方肉、五花三層。五花肉是豬腹部與肋條連在一起的肉,也就是豬肋排上的肉,因此也叫肋條肉。由於豬的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
五花肉最嫩且最多汁,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由於五花肉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間隔著,而且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因此做紅燒肉或扣肉都非它莫屬。
傳說中的極品五花肉是10層。選擇好的五花肉,可用手摸,略有沾手感覺,肉上無血,肥肉、瘦肉紅白分明、色鮮豔。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豬後臀尖部位,這裡的五花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為一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