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振龍發聵
-
2 # 故禾
我是這樣的,第一遍略讀,大概瀏覽,知道哪裡是精華,第二遍精讀,品味書有價值之處,第三是做讀書筆記,寫感想,再上網查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其他書評和資料 等過一段時間再回看 體會一次書的精華部分 因為我覺得不同的時間讀這本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對於有價值的書可以這樣閱讀吧 。
-
3 # 小弟馬三
對於讀透一本書,古人有不少非常好的經驗。(在我們介紹蘇軾讀書法後,以《三國演義》為例詳細剖析)
若要,精細學習某些經典著作,蘇東坡在給侄女婿王癢的《又答王癢書》裡提到的一套讀書方法,有史以來最受推崇,相當牛逼。
蘇軾信中是這樣說的:
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一意求之。
他意思是說,經典著作要反覆閱讀,因為裡面的內涵養分太多了,資訊量太大,我們總不可能一會學習文筆,一會學習裡面的關於哲思的問題,這樣貪多嚼不爛,也不能每樣都學到精髓,自然很難讀透。
然後東坡的妙招來也!每一次,只學一個方面。我們以《三國演義》為例。第一遍,以學習這種中國古代,全景式小說寫法目的來讀。那麼在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始終留意,作者如何引入故事(也就是開篇);作者是用什麼線索,來切換人物故事;是如何構建如此複雜的人物故事體系。
第二遍,以學習裡面的為人處事之道為目的。就要注意裡面,怎麼處理上下級關係?怎麼應對人生低谷?怎麼戒驕戒躁?等等
第三遍,以學習裡面的兵法韜略為目的。同樣就只留意,關於軍事用兵相關的環境場景以及人物對於各種資訊的判斷和應對之策。
第四遍,可以學習這種全景式史詩寫作語言;第五遍可以學習三國古代的一些文化特點,人物風情,等等之類。
這就是著名的蘇東坡讀書法。
個人建議,閱讀經典,在你學習完“每一意”後,再讀一遍,用陶淵明的方法(好讀書,不求甚解),主要追求把握作品整體的氣韻和思想。
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雲南阿虎
以前上課學過(哈姆雷特),老師常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思是說不同的人對哈姆雷特有不同見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見解,所以書無所謂讀透之說,書也許只是某個人某一方面的見解,要說讀透,不如說從書中學到,悟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看見遠方!死讀書不如讀用書!一塊敲門磚罷了。
-
5 # 覃小篤
純屬個人觀點:把一本書當成科研論文來讀才能讀透。無論精度還是筆記都是建立在汲取書中營養基礎上的,建立超越作者的視角來審視才有可能完全思考清楚。
首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脈絡體系。看清楚整本書的結構,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屬於什麼型別,文章的寫作順序是什麼,文章的衝突及主次是什麼等。
其次要弄清楚文章的風格。寫作風格多如牛毛,具體可以鑑別,包括語言風格、文體風格等。還有一些藝術技巧。好的文體和語言可以仔細推敲。
還有就是弄清楚文章的意義。每本書都有其目的,弄清楚作者寫作的目的,參考自己的經驗與閱歷思考一下整本書的意義,有益的地方在哪,哪些觀點需要推敲。
只是舉一下例子,要說把書吃透是非常不容易的,平常精讀就好。
-
6 # 兔曹醬
蘇聯作家布羅茨基曾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而讀了書,卻沒有吸收到知識,和一個人吃了飯沒有消化一樣,沒有什麼意義,今天的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讀書經驗。
1.選對書,讀好書想把一本書讀透,首先要看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讀,如果你選的書本身就沒什麼營養,豈不是白白浪費你寶貴的時間。一般選擇豆瓣評分7分以上,多次出版的書較好。
2.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不知道你平常是怎麼讀書的?拿到一本書是不看目錄不看序,一章一章讀下去,還是會認認真真檢視目錄,按照自己需求選擇想看的章節讀呢?
讀同一本書,不會閱讀的人只能吸收其中10%的知識,而會閱讀的能吸收80%,日積月累,你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所以一定要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共提了89個讀書技巧,小到讀書輔助工具的選擇,大到個人雲端資料庫的建立,非常詳盡。讀完這本書,你會激發起對閱讀的樂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如果你想讀有所獲,一定要做產出者。
“產出者是能夠洞悉潛藏在表層的表達之下的"規則"和"事物的道理和本質",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並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的人。”—《高效能閱讀》也就是要成為主動閱讀者,在讀書時做好筆記,把積累的知識分門別類,構建自己的知識寶庫,再把自己的讀書感想分享給更多人,碰撞出知識的花朵。
-
7 # 夢歸秦淮
怎樣將一本書讀透,這是很多喜歡讀書的人都在面對的問題。我們讀過很多書,卻並不記得幾本書的內容,或者說我們並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的核心。
無論是小說還是其他專業方面的書籍,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面對這麼一個問題。它或許對於只是讀讀小說的讀者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他們只要記得大概的故事情節就好了,但是如果對於一個想從中有所收穫的讀書人來說,這就是至關重要的。
讀書,是個收穫知識的過程,如果讀不透手上的這本書,就很難從這本書中汲取真正的氧分精華,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式方法也確實是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這著實讓人苦惱。
然而我在想對於讀書,首先我們就是告訴自己,不可盲目。因為我們選擇任何一本書都應該是有自己的計劃,有了自己的選擇之後,我們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部方能領悟到書中的精要。
首先,作為讀書人,我們要做到,對於每一本自己接下來要閱讀的書,我們都應該要投入心力,因此自己的思考很重要。有些人會讀書,喜歡讀書,卻從來不會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中的每句話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讀個模稜兩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就心滿意足了,如此當然是沒有辦法真正明白書中精要的。
所以,讀書我們首先要做到帶目的(問題)閱讀。我們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讀這本書我們希望從中能得到什麼?列出自己的問題,然後開啟自己的閱讀模式。
其次,作為帶問題讀書的我們,當然必須要做的一個步驟就是劃重點,也就是說將書中對我們“問題”的解讀,或自以為比較重要的段句用筆劃出,並在後面空白處(或筆記本上)寫出自己對這些內容的所感所想。
這是過程很重要,每次的體會(感想)都是自己對文字真正意義上的消化,透過伴隨著文字的思考,我們能從中收穫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氧分,從而能更大程度的幫助自己和書中的內容融會貫通。
最後,透過我們一步步的認真閱讀和思考在讀完整本書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溫故而知新。 要隨時懂得溫習我們經過長時間閱讀過的內容,包括自己一路寫下來的心得體會,或許讀完之後,我們現在的體會又會和當時的不太一樣。這一過程就是我們最後需要來做到,認真書寫全書的閱讀感受了和總結收穫。
我們都知道,只有把已經消化了的舊知識透過自己的一番溫習之後得來的全新的知識和體會,那才是我們最終的收穫,也算是一個好的學習過程。
古人有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的理解也就是這個意思,都能當老師了,對於知識的通透那也絕對是不成問題的了。
讀書不是僅僅只是讀一讀而已,不管你是因為什麼而讀書,既然想讀透它,那麼我們就需要一些方法去作為輔助力量。如果你是一位對讀書方法感到茫然的閱讀愛好者,那麼你可是走個流程試一試這種方法,當然不敢保證每個人都合適,但是最初的我就是這麼過來的。也希望這麼一個小方式能為你解決一些讀書上的困擾。然不喜勿噴!
-
8 # 沅芷澧蘭
1.瞭解你讀這本書的目的
2.讀目錄,大概瞭解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在那些章節
3.通讀文章,做好筆記
4.讀完過半個月後再讀一遍
-
9 # 一家不正經的文娛店
細讀不可取,效率有一點低,而且作者編這本書目的就是字數多,畢竟要盈利,有很多東西也是作者擴充的沒有必要細讀。
身邊很多讀書好的同學,其實並沒有經過快速閱讀的訓練,有天生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而是他們看書的時間是你的好幾倍而已,在大學,你在玩的時候,他在看書,你在玩遊戲,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在看書。很多時候,早晨起來,我還在睡懶覺的時候,他早晨6點多就已經起床,開始看書。有了這種態度,看很多書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我有一個好的辦法是現在我正在使用的,每次我讀哪一本書前,我會去各大網站,豆瓣啊什麼的去看他的書評,然後大概也就知道它講的是個什麼東西。然後帶著這種思想去閱讀,然後效率就會很高,把一些細枝末節,比如環境描寫呀,小說裡面會介紹到有一個比賽的規則啊什麼的就可以略懂,這樣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那些書評所講的意思,更深的把握這本書,不至於太過於偏差。
(知識點雜貨店)
-
10 # 敲頭三下
第一:書名和目錄的瞭解,這樣有利於對整體的把握。;
第二:細讀書,也就是精讀,書的章節開頭要重點讀;
第三:注重重點和次點或者難點;
第四:最後再整體回顧,重新理解書的邏輯!
-
11 # 享文煮益
從頭開始看,看序言。有序言就先看序言,序言也叫前言、引言,有的書會有總序/序,然後是自序/前言。有的序言是在書的後面,可以先翻來看看,對書會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序言,主要是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
接著看目錄。目錄就像有邏輯的思維一樣,是全書的脈絡。好的目錄就是全書的大綱,目錄與目錄之間會具備內在的邏輯性,語言精煉且有深意。如果你的想象力夠豐富的話,或許能從目錄瞭解到全書大致上講的是什麼故事,有可能猜到一些情節的發展。
然後就是讀正文內容了,名著、經典、歷史文獻資料和一些好的文學作品,自然需要慢慢讀,慢慢品,很多細節就藏在文字間,如果是一目幾行,囫圇吞棗地去讀,都最後也只能是白讀。要是很普通的作品,或者是再差些的,可能怎麼讀都行吧。讀書儘量多讀好書,那些快餐的書,還少讀得好,要是真想消遣的話,扒了扒了文章或網路小說。好書一定要重複地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才能瞭解書中的深意,才能學到東西。
書後有後記的就看看,附錄也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
12 # 憑欄待月的哥
1.有的放矢,有目的才有動力。覺得為人處世,生活工作中什麼不足,需要彌補什麼,就去讀什麼書!
2.批判的眼光,懷疑的態度。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思考和判斷,勇於懷疑,摻雜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思想的火花在碰撞過程中才能更閃亮,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3.與人分享你讀書的新知和樂趣。把你從書中獲取的觀點看法或與之相反的觀點看法運用到生活中,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相互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書自然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 當人讀的書多了,理解能力會變強,知識面會變寬,看書會比較快,很快能抓住作者表達的意圖或提煉出書的精髓。
回覆列表
書是語文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教會了學生讀書也就教會了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與書交朋友,與好書交朋友,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學生碰到的每篇文章,我們都可以採用以下的步驟,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一、 初讀,讀準文章的每個字.由於學生的好奇心,每當拿到一篇好的文章,他們都想先睹為快,然而由於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不可能認識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這首先就需要掃除文字障礙.而要解決文字障礙,除了求教於老師、同學,藉助於工具書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常說:字典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小學生在低年級就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又學習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透過字典來掃除文字障礙.因此,對於獨立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利用工具書既可以讀通課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時,瞭解一下字意,為下一步讀懂課文做一下鋪墊.等到每一個生字都已經被你克服的時候,你不僅讀通了文章,同時,還增大了識字量,為以後進行課外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 通讀 ,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為寫作積累素材.由於小學生的讀書能力有限,很難做到讀一遍文章就可以讀準確,因此,在讀通課文之後,必須趁熱打鐵把文章再讀一遍,才能不至於很快遺忘.根據心理學中有關記憶規律的原則:及時的複習是克服遺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掃除文字障礙之後,多讀幾遍達到能夠熟練地朗讀,做到一字不錯,可以保證在以後的作文中能準確地運用.平時,我們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摘抄好詞佳句,就可以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進行.這樣,學生不僅擴大了自己的寫作詞彙的積累,以備在以後的寫作中運用,而且在積累了大量的字詞句後,學生的閱讀速度也變快了.三、 精讀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前面兩步讀的基礎上,學生憑藉自己已有的語感,對文章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如果能進一步地展開閱讀,並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個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文章思想,達到真正讀懂文章.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大量閱讀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就形成了較強的語感.這樣,必然會伴隨著學生讀書量的增大而讓讀書變得輕鬆,讀書的興趣也就會越來越高,理解能力也會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讀懂了文章的基礎上,再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既進行了小練筆,提高了寫作能力,又進一步擴大了語言的積累,充分起到了課外閱讀的作用.四、 品讀 ,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品讀,即美讀,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讀.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夠真正理解之後,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時,要求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每個學生都會放入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會,學生的理解力也將隨之而進一步提高.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就告訴我們對於同一篇文章來說,每個人的理解可能不同.當學生能夠把自己對文章情感的把握完整地用朗讀表達出來的時候,也就真正地讀懂了這篇文章.這時再進一步鼓勵學生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大膽地對文章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又可以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強化個性,使之逐步形成獨立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