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觀察世界驅逐艦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驅逐艦在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近些年來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麼驅逐艦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大呢?

    中國最新的055型驅逐艦排水量已經超過一萬噸

    其原因就是驅逐艦在艦隊中承擔的任務和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二戰中驅逐艦的主要任務是反潛和提供外圍警戒,在艦隊中的地位並不高。而現代驅逐艦承擔著艦隊防空,反潛,指揮協調等任務,可以說是艦隊的核心艦隻。要承擔如此重要的任務,驅逐建上就需要安裝大量的裝置,比如高效能的雷達,大量的防空導彈,各種先進的感測器,甚至指揮系統。

    萊希級導彈驅逐領艦的噸位達到了8000噸

    除了各種裝置,驅逐艦導彈化帶來的噸位增長也是相當的可觀的。以美國驅逐艦的發展為例,其戰後的第一種導彈驅逐艦孔茨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就已經達到了5800噸,後續的萊希級驅逐領艦更是高達8000噸。這在二戰相當於重巡洋艦的的噸位。當時的導彈發射裝置都是懸臂式的發射裝置,需要佔用大量的艦內空間用來儲存備彈,後來對垂直髮射系統所佔用的空間就更多了。而且當時的防空導彈基本上都是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而制導雷達又要佔據大量的空間。因此導彈化對於驅逐艦的大型化貢獻也是良多。

    圖為美國DDG1000驅逐艦

    而在未來,導彈驅逐艦恐怕將會越來越大,美國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15000噸,而中國最新的055型驅逐艦保守估計也超過12000噸,未來驅逐艦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大。

  • 2 # 現代艦船雜誌社

    如果硬扣定義哪個是驅逐艦哪個是護衛艦,這個說法沒錯,不過如果不拘泥於艦型,而是按照一級艦二級艦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全對。

    其實哪怕是包括航母在內,進入金屬戰艦時代以來,所有軍艦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勢,就是在其產生後越來越大。通常是當其上一級艦艇因為尺寸過大,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昂,價效比降低,大家又開始把其下一級艦也越造越大,賦予其更多的任務。替代上一級已經難以承受的價格。從這個角度而言,現代的驅逐艦就是當年的戰列艦、巡洋艦,護衛艦是當年的巡洋艦、驅逐艦,只是發展譜系上是從驅逐艦、護衛艦而來的。

    目前對於世界各國,扣除航母因素,以及美俄僅剩的幾艘巡洋艦,可以說各國航母就已經是一級艦,其所要完成的對艦、對海、對空任務是之前戰列艦和巡洋艦所應當完成的任務。

    (鐵甲艦時代萬噸艦都已經是一級主力艦,這與現代大型驅逐艦萬噸左右相仿)

    所以,如果從一級艦二級艦的角度來看,不計航母,則現代大部分驅逐艦以及美俄的巡洋艦,其地位就是當年的戰列艦,又要防空又要反艦,從這個角度而言,其排水量因為技術的提升,實際上還變小了。

    如果考慮到戰列艦的打擊任務大部分轉移到了航母身上,那現在的驅逐艦也是當時高速戰列艦、重巡洋艦的地位,那些船可都是兩三萬噸起步。比如說當年的防空強化版重巡洋艦的巔峰得梅因級,可是兩萬多噸的大艦,類比今天的宙斯盾艦,現在的宙斯盾艦普遍也就是一萬來噸。

    一方面是不斷次級艦被賦予上一級艦所需要承擔的任務,為此增加裝置所以尺寸逐步變大,另一方面,各國往往在同等級艦上相互競爭,而在技術性能上總體相當的情況下為了壓過對手,則其也會越造越大。

    以驅逐艦為例,早期的驅逐艦為了獵殺魚雷艇,是大艦的護航艦,從這一角度來說實際上其就是現代的輕護艦的地位,甚至是大型炮艇、巡邏艇。但是一方面驅逐艦被賦予的任務越來越多,尺寸必然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各國之間在同型艦之間的攀比,比如當年特型驅逐艦帶來的二戰前驅逐艦大型化過程,二戰時期的驅逐艦排水量普遍在兩三千噸,已經是早期驅逐艦的5-10倍。

    而且隨著導彈時代的到來,早期導彈十分龐大,驅逐艦想要裝備更好的雷達和導彈,尺寸也不會小,很多巡洋艦被改造為防空導彈驅逐艦,而且即便是用巡洋艦改造,依然也不顯得多小。

    當年兩萬噸級的芝加哥號改造為導彈巡洋艦後也看著頭重腳輕,何況驅逐艦。好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發展使得裝備尺寸有所縮小,幾千噸一萬來噸的驅逐艦已經能夠滿足各國的需求。

    只不過,現代的這些驅逐艦護衛艦,雖然名字還叫驅逐艦護衛艦,但是當他們開到海里,瞭解了他們在各國海軍中的地位,如果用二戰前的角度來看,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戰列艦、重巡洋艦(驅逐艦)或者重巡洋艦、輕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輕型護衛艦)護衛艦(巡邏艇)

  • 3 # 國平軍史

    二戰以來,反艦導彈替代了反艦魚雷,成了海戰最主要的武器裝備,又隨著防空導彈、反潛導彈乃至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上艦,海戰的形式又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由於,海軍水面作戰艦艇主戰裝備導彈化,驅逐艦非常明顯的有兩個變化,一是艦炮口徑較之二戰時期有大幅度的下降,說明主炮的作用正在下降,具備防空反彈能力的小口徑多管近防炮的作用正在增強。

    現在,152毫米的大口徑艦炮,基本上已從驅逐艦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蘇俄為代表的130毫米艦炮,以及美歐為代表的127毫米艦炮為主。

    (伯克級驅逐艦)

    第二個巨大的變化,就是水面作戰艦艇的大型化,也即護衛艦呈現驅逐艦化,驅逐艦呈現巡洋艦化。

    目前,歐洲的主力護衛艦排水量普遍都在5000-7000噸之間,達到了二戰時期輕巡洋艦的標準;而美日韓包括國內的驅逐艦都上萬噸了,已經是妥妥的二戰時期重型巡洋艦標準了。

    現代海軍越來越重視電子戰、網路化、資料化、空天一體化作戰等,所以對上述裝備要求也越來越高,驅逐艦大都安裝了相控陣雷達,固定天線都很大,要求艦橋必須加高,以便雷達有更好的視野。

    (055型驅逐艦)

    但艦橋加高勢必造成重心不穩,為達到艦艇平衡的目的,排水量勢必增大,這是驅逐艦越來越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反艦、防空、反潛導彈,包括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大量上艦,而且為提高作戰能力,配備大型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都安裝了垂直髮射系統,各類導彈全都進艙室。

    全艦神盾化和各類導彈垂直髮射,勢必增加艦艇深度,為儘可能多地安裝垂直髮射的導彈,驅逐艦的排水量勢必增加,所以大型神盾級驅逐艦都達到了二戰時期重型巡洋艦的水平,排水量接近或超過了1萬噸。

    (愛宕級驅逐艦)

    再次,現代化的驅逐艦,要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特別強調續航力和海上的自持力,為提高作戰能力,艦員的生活設施要儘可能地得到改善,所以水兵艙室人均居住得到了極大提高,包括增加了沐浴房、洗衣房、烘乾室、閱覽室、電子游覽室、健身房、心理輔導室等各類生活輔助設施艙室,勢必造成艦艇排水量的增加。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隨著科技的進步軍艦噸位的增長是趨勢,別說驅逐艦了,連小船護衛艦都有達到七八千噸的英國26型(還在設計,馬上出來)。比如說大清著名的北洋艦隊“致遠”號巡洋艦,噸位才2300噸,建國後購買前蘇聯的鞍山級驅逐艦,噸位也就是剛到2000噸,咱們的051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也是3250噸,還比如南韓廣開土大王級驅逐艦與英國26型護衛艦設計時間差了將近30年,因此噸位上有點差別是沒什麼問題的。

    另外,軍艦類別不能光看噸位,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艦艇定位,或者還多少有那麼一點民族自尊心的問題,驅逐艦總是比護衛艦好聽點不是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國時期的“逸仙”號巡洋艦,它的噸位才1650噸,按當時各國大部分巡洋艦至少5000噸的排水量(這還是輕巡洋艦的排水量),怎麼也不達標,但是它裝了一門150毫米主炮,如果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定義的話,倒也勉強算一艘巡洋艦,但是實際上而言,稱其為大型炮艦更合適。

  • 5 # 聯合防務

    現代驅逐艦被賦予的任務越來越多,作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噸位自然也就越來越大。從作戰武器的打擊距離上,驅逐艦無論是防空、反艦、反潛、對地攻擊都越來越遠,像區域防空最遠已經擴充套件到370公里以上,反艦已經擴充套件到600公里以上,對地攻擊普遍在1000公里以上。雖然技術在不斷髮展,但是各類遠端彈的效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尺寸和重量就降不下來,而且由於任務種類多,驅逐艦要求裝填多種類導彈,數量還要多,例如伯克級的MK41垂直髮射單元數量在96個,南韓的世宗大王級則達到了128個,中國的055型在112個,可見驅逐艦的噸位不增大,根本就裝不下。

    任務種類多、攻防距離還要遠、自身面臨的威脅還在增大,因此現代驅逐艦的雷達、電子、作戰指揮系統、通訊系統等等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大型化的四面陣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最低也要要達到300公里以上,還要同時探測數百個目標,這就導致天線陣面的尺寸和重量必須大,像AN/SPY-1D的每塊天線陣面重量就達5噸。雷達之類的效能高,對電力需求也越來越大,發電機組的功率也越來越大。不增加驅逐艦的噸位,就裝不下。

    現代驅逐艦對適航性、續航力、人員居住性等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樣沒有大噸位就保證不了。

    這還不算電磁炮、高能鐳射武器等上艦,都知道新概念武器對電力要求更高,逼得驅逐艦的動力、電站功率等不得不一路走高。沒有大噸位,根本裝不下更大的動力和電站。(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過陽曆生日還是過陰曆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