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腳踏一枝梅

    上樑不正下粱歪!馮玉祥以善變著稱於世,號稱"倒戈將軍",他的西北軍出現眾多的倒戈將軍奇怪嗎?馮本人就有8次倒戈記錄!要部將不倒戈都難啊。

  • 2 # 史不知味

    馮玉祥麾下實際上出了不少人才,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出了不少渾人,他麾下的渾人則又多以他為榜樣。

    老馮在那個時候名聲之所以很不好,讓人很難對他產生信任感,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屢屢倒戈的行為。

    袁宮保搗鼓稱帝的時候,老馮恰好去帶著人馬入川,他一邊做出擁袁之態,一邊又時刻做著倒袁的準備。

    等到老袁敗局已定,老馮就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倒袁的那一邊,然後寫回憶錄的時候恨不得把自己誇成聖人。

    段祺瑞讓老馮率兵南下的時候,老馮也是玩起了陽奉陰違的戰術,等到脫離了老段的掣肘之後直接倒段。

    老馮每倒戈一次,他就得以趁勢發展擴充自己的實力,這或許就是他之所以會那麼迷戀倒戈的原因所在。

    不過,老馮在1924年的那一次倒吳佩孚,讓他的聲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已經成了北洋政府的舵主。

    當時張作霖攜洶洶之氣勢來攻吳佩孚,時為直系麾下一干將的老馮被任命為其中一路的指揮官。

    然而讓老吳沒想到的是,老馮居然又玩起了陣前倒戈,坑苦了老吳,老馮也因此得以掌控了北洋政府。

    老馮的所做的一切,實際上都只是為了他的一己私利和野心,儘管他在回憶錄裡把自己寫得有多高尚。

    他的麾下出現了那麼多的渾人,如石友三、韓復榘、孫良誠之流,若說他們沒有受到老馮的“薰陶”顯然不可能。

    為什麼老馮麾下會出現這些渾人?

    這些渾人無時不刻不以老馮為榜樣,既然以老馮為榜樣了,那麼他們自然也就要學習的出世原則。

    老馮的出世原則就是不用講原則,不用保留底線,一切以一個“利”字當先,只要有利可圖皆可為之。

    他們投入老馮麾下拼死拼活所為者也是一個“利”字,既然老馮都能為了“利”而倒戈,那他們當然也能。

    石友三、韓復榘之流之所以被背叛老馮,除了一個“字”之外,說到底還是他們對老馮沒有所謂的忠誠。

    老馮這個人不像閻錫山一樣會經營發展,所以手頭上沒有老閻那樣的財力,所以對部下相對摳門。

    這雖然看起來是“利”字相關,但是所導致的結果也是一個“忠”字,沒有利益作為後盾,忠字就很難維繫。

    老馮這個人嘴上說著好聽的話,可是一生氣就讓人跪著說話。

    他這麼做,是體現了他的無上權威。

    然而這對下跪的部將來說,卻是一種羞辱。

    這就造成了馮玉祥和他麾下的部分將領之間的關係極為脆弱,一旦讓他們有了機會,他們並不介意背後捅他一刀。

    老馮雖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倒戈站到了他人生的巔峰,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把自己的名聲給敗壞了。

    為什麼老馮和老閻一起倒蔣家志清,老閻失敗了之後還能屹立不倒,他卻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了邊緣人物?

    原因實際上就出在了這裡,他的部下已經沒多少人再願意擁護他這樣的人了,都學曾經的他一樣去找更大的靠山去了。

    老馮後來的結局也很不好,幾乎可以用死得不明不白來形容,而後以他為榜樣的石友三、韓復榘等人的結局也沒好到哪去。

  • 3 # 大海上空的雨燕

    馮本來就是一個亂世中的莽夫、混混,幸逢機緣得以上位。他來自社會下層,沒什麼文化和思想,在政治上沒有明確的立場,愛撞大運搞投機,心思常變,故而不斷反水倒戈,這一點和三國時的呂布頗為相似。

  • 4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有關係。

    誰帶出來的兵,就像誰。

    西北軍興於馮玉祥,也敗於馮玉祥。

    倒戈將軍之名,真不是吹的。

    假設,中原大戰擊敗蔣委員長,西北軍還會解體嗎?

    照樣會解體。

    因為馮玉祥本質上就是大軍閥。為了獲得生存與發展叛出直係軍閥體系,後面投靠蘇聯,見蔣分共,又拋棄CCP,最終成了光桿司令,就開始愛國了?

    因為他已經下野,西北軍分崩離析,曾經的小弟沒人再願聽他的,自然就只能高喊抗日救國。

    想當年,馮玉祥粗暴對待韓復榘等,當做兒子奴隸一樣毆打體罰,人家自然也會學馮玉祥叛出西北軍,投靠中央軍甚至倭華人。馮玉祥舊西北軍體系是投敵當漢奸最多的,當然是跟著老領導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風閣詩帖》書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