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琦mark
-
2 # 總說裝甲
研究隆美爾的專家們發現,隆美爾認為沙漠更象海洋而不象陸地,至少沙漠戰術應當更象海軍戰術,因為那裡幾乎沒有山隘和城鎮,你可以進行無限的迂迴和滲透,猛烈的擴張和突擊,彷彿大海中的戰艦隨時可以轉彎。因此,他在北非採用的基本戰術是,如果可以不對敵人的防線進行正面攻擊時,就千方百計地不惜多走一兩百千米迂迴到敵人主陣地後側進行攻擊;如果必須對敵防線實施正面攻擊時,仍要以對敵戰線後方作深遠突擊為主要作戰形式,只要開啟突破口,立刻毫不猶豫地把最大數量的兵力投入進去,然後向各方向猛烈突擊和擴張,打亂敵人的部署,撕破敵人的陣線,攪亂敵人的後方,迫使敵正面防線崩潰。
-
3 # 風雨追太陽
隆美爾是二戰著名將領,若只論軍事水平的話,隆美爾甚至比麥克阿瑟等美國五星上將更優秀。
隆美爾是非常忠於希特勒的軍事天才。在北非現場,隆美爾的軍事才華得到了極致發揮,一度將盟國在地中海和北非地區的盟軍打的亂竄,怎奈德國後勤補給出現了問題,加之二戰後期希特勒對隆美爾的信任度降低,一代梟雄煙消雲去,值得後人回味
-
4 # 萬零士
軍長的水平,被捧出來的名將。
隆美爾一個只在北非打過仗還沒有參加過蘇德戰爭的將領,硬是在戰後被英美碰到了三大名將的地步,真的是讓人有點無語,歷史有的時候還真的像打扮的小姑娘一樣。
為啥英美要捧隆美爾?無非是為了宣揚自己的存在感和壓低自己的恐蘇症而已。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才是讓德華人折戟沉沙的地方,英國牽制德華人有限,北非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多少人?5萬人,你打英華人20萬,讓英華人在北非拿出主力決戰的態勢跟一支偏師死磕,好不容易才把隆美爾打出去,於是乎英華人表示不容易不容易。
先說說存在感的理由:法華人完蛋了,英華人也就在歐洲成為孤家寡人了,丘吉爾發現自己的部隊屢戰屢敗,總得宣傳宣傳吧,於是就把蒙哥馬利派到了北非,真正積蓄力量的奧金萊克反而不起眼,經過實力的碾壓蒙哥馬利終於獲得了阿拉曼的勝利,為了體現英國陸軍的英勇善戰,光吹蒙哥馬利是不行的,還得把對手(已經死了的對手給抬起來)給炒作上去,襯托勝利來之不易,一個隆美爾硬是成了炒作的工具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恐蘇症:跟德華人打仗,蘇聯硬是扛住了幾百個師的德華人 可是英美面對的才幾十個是的二流軍團,那請問美蘇對峙的時候美華人怎麼讓自己的部隊有勇氣和接受過二戰洗禮的蘇軍去對峙呢?兩個辦法,一個就是黑蘇聯的戰力(從巴巴羅薩初期一直黑到兵臨城下),還有一個就是像自己的老百姓證明咱們也很強。歷史上西線美英軍的對手德國將領能打的就那麼幾個,莫德爾是不能說的,市場花園的兵敗擺在那裡,更何況莫德爾這號猛人在東線表現的也很出色。那隻能把隆美爾推出來了:咱們把隆美爾給吹成一個牛逼無雙的大神,然後咱們把他還打敗了,不就證明了咱們戰力也很強嗎?於是一個名將隆美爾就這麼誕生了。
事實上隆美爾能打嗎?這傢伙指揮一個軍還是不錯的,但是指揮整個西線和全域性呢?諾曼底很快就崩盤了,實操打起來甚至還不如阿爾貝特凱瑟琳元帥。
沒辦法,英美的英雄都是造出來的,尤其是造對手的英雄,通常都得是那種悲劇的失敗的英雄才會給吹捧,比如日本的慄林忠道,山口多聞,至於有實力的小澤治三郎,山下奉文一個個不被罵的跟惡魔似的,誰讓這些真正能打的把他們給打怕了呢?
-
5 # 懷疑探索者
隆美爾是二戰著名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才能很可能是二戰所有將領之中排行前三的。隆美爾在二戰之前就寫了一本書,叫做《步兵攻擊》,這本書被先後出版了十幾次,連美國的巴頓將軍都對這本書讚不絕口,甚至以背誦其中的章節為榮。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說,隆美爾是“最可怕的對手”。
在性格上,隆美爾比較固執,做事情講究原則,可以說沒有什麼“情商”,甚至得罪了不能得罪的權貴,這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希特勒曾經視察格丁尼亞,隆美爾站在馬路中間親自指揮交通,卻只讓希特勒的汽車過去,拒絕讓希特勒辦公室主任馬丁.鮑曼一行人透過。而馬丁.鮑曼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納粹黨的核心高層。任憑馬丁.鮑曼的憤怒咆哮,隆美爾就是無動於衷。因為得罪了他們,隆美爾必將付出代價。5年之後,發生了希特勒在“狼穴”遇刺的事件,馬丁.鮑曼立即向希特勒進了讒言,最終導致隆美爾被迫自盡。
隆美爾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也是一個讓部下敬重的將領。他非常類似中國古代的傑出將領吳起。隆美爾非常的愛兵如子,他和普通士兵吃一樣的配給餐 ,絕對不搞特殊化。他還親自給陣亡將士的遺孀寫安慰信。在戰鬥打響的時候,身為最高指揮官的他,佩戴醒目的勳章和軍禮服,若無其事的站在指揮車上率領軍隊衝鋒陷陣。有一次,向埃及長途奔襲的隆美爾率領的第21裝甲師被一片雷區阻擋,隆美爾當先跳下指揮車,跪在沙地上親手排雷,他的參謀們也趕緊效仿他們的長官。於是,第21裝甲師很快就衝出了雷區。
值得一提的是,隆美爾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對其他都不感興趣,什麼奢華的生活享受,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他都無感。他參加帶領部下路過著名的景觀比薩斜塔。很多參謀都想起參觀一下,可是他頭都沒有抬,“沒什麼好看的,等戰爭結束了,它依然會斜著。”
-
6 # 老韋講二戰史
這個問題,韋老師來回答。
隆美爾,戰術上可圈可點,但對比曼斯坦因、莫德爾、古德里安等名將,隆美爾遠談不上是一位戰略大師。他被封帥,是因為運氣好,合元首的胃口。
有著“沙漠之狐”美譽的隆美爾,想必每一位小夥伴都相當熟悉了。
隆美爾身上,確實有很多優秀軍人的品質,比如忠誠、盡職、珍惜士兵生命、尊重對手、反對虐待和屠殺等。
再比如,勇敢、善拼,狡猾,機智......
總之,這樣一位又帥又能打的騎士,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也被認為是與曼斯坦因、古德里安並列的納粹德國最優秀的三大名將。
但其實,縱觀二戰期間隆美爾的整個戰績,以及指揮軍隊的規模,似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曼斯坦因滅法國、揍蘇聯的數次封神之作,不用多說了;
古德里安的裝甲戰略,也對整個二戰產生重要影響;
隆美爾呢?是有過一些勝利,但基本都沒達到顛覆之作的級別,
相對於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隆美爾應該說頂多算是個集團軍司令。
原因無外乎兩點:
一是自己包裝
二是對手包裝
用現在職場上的話說,就是隆美爾還算稍微有兩把刷子,偶爾能給到老闆意外的驚喜,又能做得一副好的PPT,能把7分的成績包裝成9分或10分,老闆自然一路欣賞,一路提拔。
1.
千里馬遇伯樂 又善於擺拍
隆美爾算是幸運的,也還算有點文采,寫了本《步兵進攻》的書,雖然書裡的經驗主要還算一戰時期,但有幸入了希特勒的法眼。
1937 年,還是警衛連長的隆美爾,按照元首的命令,觀光車隊,無論是誰的車隊,都只能每次放行兩輛車,於是,隆美爾以德華人自古的嚴謹性格為出發點,不管是誰,諸如黨衛軍頭子希萊姆或者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都只能按部就班的透過隆美爾把控的門口。
此舉讓希特勒認為自己發現了一位滿載“忠誠”的國防軍軍人,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
從此,這匹千里馬從大本營的警衛連長,華麗變身成為德國裝甲師師長,法國戰役時成為德國劍指英吉利海峽時最鋒利的箭頭。1942年,隆美爾就閃電般升到了元帥。
後來的非洲戰場,無邊的沙漠成為他自由發揮的舞臺,英軍一度敗退到阿拉曼。僅有七萬人的非洲軍團,成為整個大不列顛的夢魘。
戰場上,隆美爾隨身帶著攝影師,拍的照片,姿勢一定要帥,坐著斯圖卡俯衝而下,盤旋在坦克上方,神情安然,運籌帷幄......只能說,攝影師的技術也是棒棒的。
2.
德國需要造英雄,隆美爾是合適的榜樣
時代需要塑造一些英雄,但希特勒從來就與國防軍上層高階將領們格格不入,相互看不順眼。
隆美爾,相對於參謀部裡那幫貴族軍人,只能算是草根階層;對於擺拍王子隆美爾,參謀部裡的高官不知是厭惡還是嫉妒,對隆美爾也是相當不屑。
希特勒把隆美爾塑造成神,正好也可以羞辱一下那幫自以為是的陸軍高官。
在戈培爾的宣傳策劃下,隆美爾成為戰時德軍的最佳代言人。
一個Sunny、帥氣、紳士的條頓騎士範兒,不斷出現在德華人民眼前,什麼重複一千遍都能夠變成真理。
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隆美爾戰後在德華人心中的地位。
3.
對手出於不可告人目的的包裝
和美蘇不同,英國在二戰初期的主要戰場是北非,蒙哥馬利和他的二十萬軍隊幾乎是英國所有的陸軍精銳。
為了體現“大英帝國”的面子,丘吉爾在不同場次,多次稱讚隆美爾,藉機來襯托英國的存在感。
同時,塑造一個強大的對手形象,也能部分推脫自己失敗的責任,這是丘吉爾的狡猾。畢竟,隆美爾還算是個有優秀素質的軍人,尊重敵人,沒有虐待戰俘,所以,他沒什麼不能誇的。
4.
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
其實,最初的非洲戰場,希特勒沒想過大打,價值不大,在戰略上採取守勢。
所以給隆美爾的指令是用最少的兵力守住北非義大利人的據點,用盡可能少的兵力去牽制儘可能多的盟軍。
不料,好大喜功的隆美爾就像老虎從籠子放回了森林一樣,精力無限旺盛,不顧自身實力和資源有限的情況,對英美窮追猛打,取得的一連串勝利連元首都感到驚訝。
只是,隆美爾打得越猛,取得的勝利越多,德國原本就不多的資源就越是不斷被消耗,用沙漠上虛幻的勝利,逼迫希特勒不斷的把寶貴的戰爭資源持續不斷的投入到錯誤的戰略方向。
最終,自己丟了非洲戰場,又影響了其它的戰場。
回覆列表
隆美爾是怎樣的人,相信“沙漠之狐”的美譽讓他富有傳奇色彩,
也讓他自己陷入一個譭譽參半,飽受爭議的將軍。
而天琦對他的評價是:
隆美爾是一名軍人,但卻是一個有“致命缺陷”的軍人。
唯一認可的他是一個男人,一個為愛和家人付出生命的男人。
看看他的履歷,或許我們就能從中找到答案。
天生反戰,為父從戎
隆美爾生於一個教育世家,書香門弟。
父親和爺爺都是老師。
他一生下來身子骨就弱,
跟強壯的軍人體魄根本不搭邊。
況且他天生反戰,
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飛機工程師。
無奈他父親對他寄予厚望,
認為好兒郎應當血灑疆場,棄筆從戎。
孝順的他,不情願參了軍。
還因為瘦弱的身體得了胃病,
暈倒在戰場,險些喪命。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
隆美爾是個極度重視家庭的人。
即使自己不願意去做,也要一力承擔。
但他這個弱點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另類奇才 鋒芒畢露
雖然隆美爾有很多先天的不足
但請深信這樣一句話: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憑藉自己過人的毅力和英勇表現
隆美爾在1917年榮獲德國軍人所能獲得的最高級別勳章藍色馬克思勳章。
有了榮譽加身,想實現個人抱負,
更需要一個決定命運的轉機,
隨著納粹政權上臺
隆美爾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男人—阿道夫.希特勒。
1936年9月,隆美爾擔任元首衛隊指揮官。
因其他秉公執法和嚴守命令,
深得希特勒欣賞,由此得到關注。
1937年,隆美爾出版《步兵攻擊》一書,因其進攻理念與元首不謀而合,由此得到重用。
得到重用的隆美爾在戰場上顯現了他驚人的軍事才能。
他不按常規出牌,
作戰前親自坐著飛機觀察地形;
作戰時開車穿梭在前線,
親自對前線將士下達指令。
他的另類打法使北非戰場捷報頻傳,所向披靡。
但他的性格缺陷因戰爭再次顯露無疑。
他桀驁不馴,不聽從前線總指揮排程;
違背希特勒戰略意圖,缺少對大局的掌控;
貪功冒進,與兄弟部隊搞摩擦,眼裡容不得別人。
從這可以看出,隆美爾是一個稜角分明的軍人,內心很純粹,本事越大,脾氣越大,而這樣的性格也為他日後的悲劇下場助推了一把火。
含冤背鍋 為愛赴死
隆美爾性格上的自負讓他對北非戰場意圖領會錯誤,
終使自己錯失戰場主動,黯然離場。
又因自己重視愛妻的生日,又再次使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給他的軍事生涯又蒙上了一道陰影。
接二連三的打擊,加上他對納粹黨衛軍深度瞭解的厭惡,
他接觸了反對希特勒的軍官,希望藉此能為德國做點什麼。
但心細單純的他沒想到的是這些人想要的是幹掉改變他一生的伯樂。
而他的曖昧不明和僥倖心理使他越陷越深,最後促使希特勒給他一個最終的生命選擇題—自己死,還是全家一起。
面對昔日給予榮耀的元首,伯樂,面對自己摯愛與共的家人,隆美爾或許明白了,但知道時也為時已晚,他一生為愛從戎,或許此刻為愛赴死而保全體面,這就是命中的歸宿。
最終他選擇了犧牲自己,保全了家人。
今天來看隆美爾滌盪起伏的一生,更多可能是因為他是個草根,他不適合做一名軍人,而時勢造英雄,在戰爭中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締造了自己的榮耀光環,過後又因為命運的戲弄黯然隕落。或許這就是名將譭譽參半的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