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歲1148858845
-
2 # 黃日涵副教授
這個問題至少包含著三個小問題。
第一個小問題是為什麼德國的殖民地要比英法、其他列強的少。這主要是由於德國在整個歐洲歷史中,是完成統一比較晚的國家。德國在1870年才透過三次王朝戰爭的形式完成了帝國的統一。德國相對於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較晚地走上帝國主義、爭取殖民地的道路。此外,德國面對的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其他歐洲強國瓜分;在一些地區,甚至已經開始去殖民化,例如美洲諸國。因而,時間上的落後是德國殖民地少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時任德國首相俾斯麥將所有的國家重心都放在歐洲,主要追求的是德國在歐洲的現實利益。第二個小問題是德國為什麼有那麼強的實力。這主要和德國走了一條快速的工業化道路有關係。德國是一個後進型工業化國家,也是一個成功追趕型國家。從工業化初期起,“趕超”便成為德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任務。從19世紀50年代起,德國經濟迅速起飛,並在一戰前夕超越法、英等老牌工業化國家,實現了趕超目標。這主要是基於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德國工業化之初,法、英等較早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其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積累的工業資本開始尋找海外市場。這為德國大規模投資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和資金基礎。德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建立後,正是充分利用這一後發優勢,大力引進英、法、美等國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從而使其工業革命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大規模投入和產出的基礎之上,並直接獲取了規模經濟效益。其次,作為後起的工業化國家,德國在引進英法美等國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基礎上,大力進行技術創新,併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最後,德國沒有經歷英、法等國較長時間的資本積累階段,工業化的“啟動資金”是透過對內財富積累,對外財富掠奪獲取的。其主要途徑:一是在“普魯士式農業發展道路”的農奴制改革中,向被解放的農奴索取鉅額贖金;二是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中,作為戰勝國得到了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並獲得了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分礦產資源。
第三個小問題是德國為什麼能夠和老牌殖民帝國打得難解難分。在快速工業化的程序中,德國走上了一條軍事擴充套件的道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英德之間的矛盾。透過快速完成工業化程序,德國的綜合實力在19世紀末已經超過了英國,軍事實力在當時的歐洲已經首屈一指。另外,隨著老牌殖民帝國的衰落,殖民地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一戰前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風起雲湧牽扯了老牌殖民國家很多精力,在某些時候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反而不能像德國那樣放開手腳,走軍事擴張道路。
一戰後,德國的殖民地被其他列強瓜分。殖民地問題對二戰的影響不是很大,二戰的主要原因還是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英法等國造成了很大影響,而德國選擇了一條極端道路迅速擺脫了危機影響,走上了獨立擴張的道路。
-
3 # 金戈鐵馬
主要因為德國是工業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為了謀求自己在世界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挑戰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老牌資本主義殖民霸權。德國戰敗後工業基礎人力資源還在,要復興很容易。
一戰使德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加上德國曾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迅速發展起來的經濟強國,即使戰敗也有著相當雄厚的人才實力和技術經驗,並且一戰後的德國在西方不算賦予,由於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才有了大規模的武器。
20世紀初,經濟大蕭條,百姓失業率飆升,德國也不例外。當時德華人民都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當我被宣佈失業的同時,我正為家裡人吃飯的為題發愁的時候,隔壁的猶太人家庭卻歡聲笑語,討論著明天去哪遊玩。久而久之,一種由來已久的民族仇恨,民族凝聚力便空前高漲,他們急需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領導他們走向強大。
迎合這種趨勢的,符合百姓意願的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出現了,並在極短時間內一躍成為第一大黨。他們是德國失業率急驟下降,生產力上升,工業空前發達,於是 民眾把元首(希特勒)當做神一樣來看待,上下一體,團結一心的自信滿滿的德國開始新一輪的備戰。他們儲備物資,擴充軍隊,改良武器,終於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強國,於是,復仇的種子爆發了。
-
4 # 超然視野
這個問題可以和我之前的回答聯絡起來,那就是為什麼美國幾乎是在英國全盛時期獨立的問題,其實德國的崛起之路遠比想象的要複雜,在歐洲英國是典型的機會主義國家,內心深處從來都存在這不安,尤其是在面對隔海相望的歐洲大陸時更是如此,英國在全球擴張中總少不了一個伴隨的身影,那就是法蘭西帝國的歷屆政府。
德國正式在歐洲殖民思潮普及和英法博弈之下的產物,後起的德國表露出對殖民地的迫切需要,主要還是資源的需要,恰逢第一次工業革命,德國又處於豐富的煤炭產區之上,從而顯得殖民地對自己並不是太重要,而資源在本土的地理優勢又使其大戰成本較低,所以普魯士在被英國利用後卻得到了統一的國家,從此發展勢不可擋。
德國的崛起是法國的衰落的開始,雖然法國並沒有如大清帝國一樣被狼群欺凌和分割,但法國喪失的卻是一種難得的民族自信,從那往後德法之間的戰爭法國就沒贏過,那次都被打的丟盔棄甲。
德國統一後,全世界的殖民地幾乎已經瓜分完畢,德國從那破論的法國戰敗國哪裡繼承了一些殖民地後,迅速的就再次被歐洲的戰略博弈困住了手腳,根本沒有多少精力去和老牌航海大國對抗搶奪殖民地。
德國崛起後,始終只有北邊面臨大西洋方向有出海口,但都有航海大國扼守,荷蘭和英國老牌航海大國,瑞典芬蘭就是靠打劫漁獵的北歐海盜,所以德華人發展海權這一特長還是被無情的閹割了。
我想到這裡這個問題應該回答完畢了吧
-
5 # 第五玥璋
德國一戰前有大量殖民地呀!雖然比英國和法國少,起碼比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不相上下,因為德國(普魯士)是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等世界殖民地被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乾淨了,德國才興起,但也在非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佔有一席之地的,只是一戰失敗後的“凡爾賽公約”,德國才徹底喪失所有殖民地。二戰前,各殖民地獨立呼聲狂卷亞非拉國家,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被新興帝國主義國家制約無暇顧及其殖民地或領地,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壽終正寢,有無殖民地並不很重要了(英國除外),法國投降後,其殖民地還不是作鳥獸散了?
如題,為何德意志在19世紀20世紀,在沒有大量殖民地生產基礎上,能跟英法這類老牌殖民帝國打的難捨難分? *不考慮老美參戰前提下。
回覆列表
坦率的說這個問題既複雜又專業,牽扯到經濟,財政,金融,國際關係諸多方面的問題,建議大家看兩本書,簡單的理解一下,一本書是由德尼茲加亞爾,德尚等人合著的《歐洲史》,另一本格茨阿利博士的《希特勒的民族戰爭》,簡言之才財政金融方面德國在一戰靠瘋狂發債維持軍費(軍費95%靠債務維持),二戰相對複雜,戰爭啟動資金主要是合法劫掠猶太人(以長期不可轉讓債劵變相沒收其資產)開戰後主要是勒索佔領區賠款,物資,以及向佔領國借款(法國最多),並且透過在德國本土增加企業稅收,進而增加國民福利來維持秩序與人民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