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和尚講故事1
-
2 # 旺仔吃瓜
只能說現代人又理解錯了。但是也不能說是錯。
原文出自《孟子》。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說啊,不孝的情況有三種,其中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罪過是最大的。舜就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媳婦,這就是無後,但是君子以為啊,和告知了差不多。
無後指的就是不尊重長輩,是指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
孟子並沒有明說是後代子嗣的意思,但並不限於此。
此“後”應該是動詞而非名詞,從句法上看。
但是孟子明顯是為舜辯護的。舜如果告訴父母就不能娶堯帝之女了,但是忠孝不能兩全,一面是君,一面是父母,所以是不妥當的。因此君子認為,舜相當於告知父母了。
如之所以曲解為現代的意思,應該是從漢代趙岐的《十三經注疏》開始的。
《十三經注疏》中對“無後為大”的註疏云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現在應該明白了吧。祖先的話也不全對。他們只是留下這些文字。理解的權力在我們手中。
個人理解。
-
3 # 懷冰先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但是那三個不孝卻沒有說。後人趙岐在《十三經注》闡述了三個不孝是: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在古代是宗法的社會制度,春秋戰國時代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祖宗不僅是國家也是家族的大事。那時候諸侯國一旦滅國如果能保留祭祀的祠堂就是對滅亡國家的最大恩典了。如果家族中沒有後人絕嗣了就代表著沒有人來祭祀祖宗了,而國家也就沒有人生產了。
古代的儒家以復興周禮為宗旨。其中的最重要的是周代是敬天法祖的。後人透過祭祀自己的祖宗讓祖先的靈魂得到安息,血脈也代代相傳。如果沒有後人祭祀就是孤魂野鬼,等不到安寧。
-
4 # 李培軍
被誤讀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常常是父母親人催婚催生的經典古訓,多少年輕人也為此苦悶無奈,心中無端被反覆吊打而迷失自我人生方向。
《孟子·離婁上》中的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從原文可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以理解為不孝的三種情形,對父母親人缺乏基本的尊重是最嚴重的。古漢語中“後”的意思並非僅僅指後代。後來《十三經注》中故意將其註解為沒有生孩子就是大不孝,完全是出於儒禮宗法制度的需要,害人誤己非淺!
後,繁體字“後”,從彳從么從夊者。夊,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
躧,趿拉著鞋子,意思是隨意而為。
孟子所說的意思應該是:舜結婚都不告訴父母親人,是缺乏對父母親人基本尊重的沒有教養的行為,並非是說舜沒有後代,也未必是在詛咒舜將來不會養育孩子。
單身也好丁克也罷,唯有彼此間心存尊重才是古人所說“孝”的應有之義。
對懶兔子的下述觀點,深有同感:
如果古人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因為流傳的年代久遠,多有誤解,還算正常。可是現在、當下,很多媒體人還是這樣自動遮蔽上下文,揪著某一兩句話大作文章,就屬於職業道德問題了。
大家都說,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所有的資訊都是公開共享的,然而我怎麼卻感覺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那些鋪天蓋地的資訊中,到底哪些才是真相,只長了兩隻眼睛的我,看不清啊。
-
5 # sanyi
“後”指的是不問自為,就是沒有經過父母長輩同意的情況下,自作主張。並不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後代”的意思。古代講究孝道,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都以禮立身,以禮刑事,講究“德治”,重視思想品德;重孝道,講禮儀的人才是真正的優秀人才,相反能力反而排在後面。
-
6 # 八戒來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沒有子嗣後代是對父母的不孝”。但從原意上來說,這是站不住腳的。何謂“不孝”,孟子在《離婁章句下》說:“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所說的“不孝”中,並沒有包括“沒有子嗣後代”這一條。並且,把“無後為大”之“後”解釋為“後代”,則“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解釋為:舜不告訴父母而取了老婆,是沒有子嗣後代的。顯然不通。此處之“後”,應是“盡後代之責”的意思。則全句解釋為:不孝的行為有多種,其中沒有盡到做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當然,在封建社會,沒有子嗣後代,也可以說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現在的中國父母,不也是催著子女結婚,催著子女生娃延續香火嗎?
-
7 # 飛鴻鳴春
這個問題提得好!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無後為大有沒有道理,養兒防老,應不應該。
先看看它的出處。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註釋:“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意思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三種不孝的形式中無後是最大的不孝。這是古人評論孝道的標準。
歷史從今天一直追溯到炎黃時期,中國都是一個農業國,刀耕火種是它的主要形式。原始的農業生產靠的就是人,從而也體現出了人的重要性。
氏族時期為什麼從母系社會迅速過度到了父系社會?那是因為力量不對等。從生理上看男人優於女人,無論從力氣、速度、思維方式男女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中國人特別是漢人,把養兒子當成有後的標誌。在科技落後的農村,哪家的兒子多,哪家的日子過得就紅火,人是第一生產力。人多好乾活,特別是家裡有幾個棒小夥子,開荒犁地格外有力氣。
如果沒有人,或者說沒有“後”,開不出土地,種不了莊稼再偉大的父母也得被餓死,更不要說保家衛國這麼大的事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是在這種社會狀況,這種歷史條件下根深蒂固到人們的腦海中的。當今中國為什麼在世界上越來越挺直了腰桿?科學發展快,經濟趕超力度大是一方面,中國人多,內需拉動經濟的幅度大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如果都無後,一個民族就沒有發展的後勁,一個物種就會面臨滅亡的危險,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才總結了這麼一條千古不滅的至理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高度文明的國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了。雖然近代西方列強和日本侵略者用武力打碎了中國的文明結構,使很多優良傳統在戰火硝煙中走向了割裂,但是,這個文明的種族沒有變,骨子裡生成的東西丟不了。
有人羨慕老大帝國英國的貴族範兒,可是,你想過嗎?有人當爺,就免不了要有人當孫子,如果沒有那些戴著手套端著金盤子為你服務的人,你上哪兒去體會貴族的感覺去。別看到外國一角冰山馬上就覺得貴族太偉大了。當你去體會貴族人生時,你想沒想過,如何把自己的文明習慣提升到貴族的層次去?當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他們的貴族範兒你看到了嗎?
向各國學習,汲取好的經驗是必要的。如果中國不是具有一眼發現問題的慧眼,努力超越的行動的慧根,怎麼會有今天的輝煌中國呢。
不由又想起了《遊子吟》,從古到今中國的父母都是最偉大的,這一點,貴族化的生活肯定比不了。貴族化的親情肯定也作不到。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父母給了兒女生命並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讓兒女來養父母的老不是再應該不過了嘛。義務也要平等吧。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養兒防老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一個道理。這是精華,不是糟粕,這也是中國人把家看得很重的原因所在。
-
8 # 陳廣逵
在《孟子·離婁上》中,孟子提到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這是孟子針對“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順勢帶出來的觀點。孟子認為舜不稟告父母就娶妻是為沒有後代擔心,君子認為他沒有稟告父母跟稟告過父母一樣。那麼“不孝的人有三種,沒留下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這話對不對?
我認為十分正確。
雖然孟子這番話是基於當時人口少的狀況提出的,有時代的侷限性。
當然,孟子所說的“後”只指兒子,這是父系社會重男輕女的必然思維;我則折衷為只要留下後代,不論男女都可以。
我們這一代正趕上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好”的時代,我對留後代是有期盼的。如果兒女不結婚不留後代,讓血脈傳承斷了,確實挺令人悲哀的。歷史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當前全球人口接近76億,中國人口達13.95億。由於嚴格的計生政策,當前中國老齡化問題嚴重。現在放開二孩政策還是適時的,既不可誇大撫養成本太高,也不必害怕出現個別丁克家庭,但鼓勵至少生一個還是應該的。
人類的繁衍延續就是靠留後代的方式進行的,都不留後代是肯定不行的。然而人類繁衍總體是以樹狀分叉方式進行的,需要控制量,需要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真的沒有千篇一律的模式。
一刀切的計劃生育政策還是有後遺症的,我是身受其害者。
試想,當一個人老去了之時,連一個送終的人都沒有該多麼淒涼!如果我的後代是這種結局,我能不憂慮嗎!
回覆列表
不小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孟子說的。
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三代表的不是具體數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三代表很多的意思。
這個無後呢好多人曲解其意思,認為是沒有後代,這是嚴重錯誤的。古代中醫對不孕不育還是有所研究的。
其翻譯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當然後來有人給這個三還加了個倆個解釋。就是這個人誤導了人們無後的含義。其他倆個是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大概意思就是,慣著長輩來事,長輩錯了,你不告訴,導致長輩犯了更大的錯誤。這是其一。
家裡窮的都揭不開鍋了,你還打著孝順的旗號在家啃老,不出去找活幹。不養家餬口。這是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