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融根
-
2 # 長風浩蕩
我是自己的帝王,顯然那個自己就是我的臣僕。
就是說,他自己身負兩角色,一個角色是另一個角色的帝王,反之一個角色就是另一個角色的臣僕。
呃,他思考的時候,素材就只有帝王——臣僕這種二元架構麼?問題是,自我的問題,不是二元問題呀,這也能生搬硬套?
-
3 # 精選好書
哲學家的話,都應該放到他的哲學體系中去理解,尤其不能斷章取義。
我們就從下面這句被無限濫用的句子開始說起吧(據說後來成了康德的墓誌銘)。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我懷疑大多數人只是因為這句話貌似極具文采、情懷和雄壯感而引用它,殊不知,這句話非常凝練地概括了康德的道德哲學。
世界分為自在世界(人類活動未涉及到的客觀世界,為便於理解,可以籠統地看成物質世界)很自為世界(屬人的世界,與人的意志和選擇相關的世界)。自在世界遵循的是物理規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為世界遵守的是道德律,這是關於自由意志的世界。
道德律有三,可以很好地解釋題主的三句話:
1、以人為目的,而不是以人為手段。人僅僅因其為人而有尊嚴,而不依靠別的。——“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
2、己所欲,施於人。只要當一種行為對所有人都適用時,你才可以採取這種行為。
3、意志自律。每個理性意志都是頒佈普遍規律的意志,也就是說,道德主體不受外界因素制約,為自己制定法則。——我是自己的帝王
PS:
康德所說的自由或“自己為自己制定法則”,並不是為所欲為的意思,這不能按照日常語言來理解。康德認為,理性是道德和自由意志最堅實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完全依靠理性為自己制定規則時,才是自由的,也即我們常說的“自律即自由”。
很粗淺的解釋,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4 # 陽光285259057
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是把身心全部投入到自己事業當中去了,你精神上的自由,得到了昇華,是內心的強大,完全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裡,已經到了坐觀雲捲雲舒,閒看花開花落的思想境界。
-
5 # 姓林字子涯
獨處是一種能力。當你獨處的時候,你雖然是孤獨的,但你是自由的,沒有條條框框束縛你,你是屬於你自己的。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獨處的國度裡,自己當自己的國王,世間萬物都是你的子民,宇宙自然都是你的天下。......
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獨處,獨處會讓你有所收穫,有所成長,且容易使自己傾聽內心的真我,更加的瞭解“真我”,從而改變自身 。
-
6 # 飛龍在天231272723
佛教有一句著名的禪語:"我是誰?”那麼究竟“我"是誰?誰是“我″呢?“我”從那裡來?又到那裡去?很顯然講的不是現在這個肉身的"我"。康德所說的"我"和佛禪所說的"我"基本相似,都是講的那個真"我"而不是假"我″。
"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自己的帝王。”
"我是孤獨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是這樣講的:“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從經裡看出來“我"是多麼的孤獨無助啊!“我是自由的,我是自己的帝王。"佛不渡眾,自性眾生自性渡。《國際歌》中也唱到,“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一悟百悟,一通百通。 -
7 # 使用者思緒87
其實,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他主張自在之物獨立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外,是感覺的源泉。但又斷言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不過他的星雲説,第一個揭示了科學的天體演化理論。恩格斯曾説他;"在這個僵化的自然觀上開啟第一個缺口"。
-
8 # 半墨煙雲
“我是自己的帝王”這句話強調的是個人的主觀主義為中心的超越自我的觀點,也是康德自身生活的寫照和總結,同時說明了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
第一:從哲學和政治法律的角度講,康德強調的是個人的主觀主義為中心的超越自我的觀點。康德認為,人的自由本性、人的各種權利也是人先天具有的。人生來就具有自由、平等的特性,而且天生具有自己決定自己、自己根據既定目的採取各種行動的能力。這種天賦人權論是康德整個政治思想的體系和支柱。康德所謂“法的純粹原則”是根據其“道德法則”而提出來的,康德倫理學的“道德法期”即是指:你應該這樣做,以便使你行為準剛成為普遍的立法原則,這是人們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列,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絕對命全”・康德認為,政治法律與道德一樣,也必須受“絕對命令”的指示,必須符合它的要求政治上的“法的純粹原則”也是一種“絕對命令”,是“道德法則”在政治上的延伸和體現。但二者又有不同。法律作為社會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個人行為與普遍道德原則協調一致,它依靠國家強制力量使個人自由與他人自由協調一致。所以,法律是個人自由與他人自由共存的條件和制度,其發展完善的程度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
第二:康德的生活實際上是孤獨中的自由,他以自己為目標,以自我追求為前提,所以這句話也是康德自身生活的寫照和總結。從表面上看康德的生活平靜無波,並且一成不變。這與康德生來身體羸弱有關,他個子矮小,體弱多病,身材有點畸形,一邊的肩膀比另一邊高,由於他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他持之以恆地恪守自己制定的生活規則,給自己設定了明確的人生目標。透過這種努力,他能夠健康地活到高齡,並最終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更喜歡接待的客人是普通市民而非學者。午餐是用來完全放鬆自己的,往往要持續好幾個小時,席間會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接著是散步,同樣是按照精確的時間,而且也非常具有規律性。散步之後,他又開始工作,晚上十點準時上床睡覺。
第三:哲學需靜思,科學研究離不開自我隔離的空間和時間,只有在這樣條件下,他才能全身心不受干擾地投入到思考之中獲得成功。
-
9 # 阿拉輝創業vlog
人就是現世上創造的最終目的,因為人乃是世上唯一無二的存在著能夠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夠從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東西中,藉助於他的理性,而構成目的的一個體系。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因為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種秘密,用來抑制放縱的慾望。它順乎自然的召喚,卻永遠同善、德行和諧一致。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有學問,然後有先見;有先見,然後能力行。
-
10 # 質躍
“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自己的帝王。”還有後半句呢,什麼呢?hh,後半句一如維納斯雕像的臂膊掉了,所以這句話顯得完美了。完美就完美在賦予在自己想象的空間裡完美的成為自由成為帝王了,想象中無老虎於是想象中猴子稱霸王。我是幽靈我怕誰!hh,既是此意,
這句話體現的近乎沒有現實生活經歷的境界是一般人極難達到哇......
康德是理性到刻板的可以給人家當鬧鐘的人物,據說,他每天像鬧鐘一樣準時出現,人們在敬佩他的同時也給自己校正時間。在數十年間,唯一一次,沒有準時出現,卻是因為他沉浸在盧梭的《愛彌爾》裡,以至於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康德一生沒出過遠門,到過的最遠的地方是距離他居住的座城市不超過40英里。
康德是活在象牙塔裡的知識分子的人生模版。他在他的理性知識裡是獨立的孤獨的自由的帝王。
-
11 # 哈哈再哈哈
理解康德才能理解這幾句話,康德的孤獨不同於普通人的孤獨,他的孤獨是他對世界的理解超越時代的絕大部份人,所以他的智慧是孤獨的。他的自由也是他對世界的理解,他的思想不受制於普通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對宇宙哲理的一種通透,所以他是真正的心靈與思想的自由。他當然是他自己的帝王,他是他思想王國的帝王,他在他思想的王國裡自由的暢遊,他的臣民是宇宙萬物,儘管他看上去是孤獨的,但他無疑是幸福的。
-
12 # 活著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就是一種思想的信仰,就喜歡孤獨的感覺使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不考慮任何人情脈,除去繁雜的生活喧鬧讓人清淨脫俗不問世事,生存則進行死亡喂自然,來於自然還以自然,讓過程無知推演無心改變,一生就是0-1的生活方式不改變,樂苦鹹淡無視一切為空,怎樣都是一生為還塵,留與世人揣摩
-
13 # 我是魚湯
人生而孤獨,雖然你有親人、朋友、愛人,雖然你天天在人群裡熱熱鬧鬧,但你的心裡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走進你心裡,也沒有人能徹底瞭解你,所謂知己,也隔著一層紗。當喧囂過後,當夜幕降臨,你會發現,原來世界還是隻有你自己,哪怕身邊的愛人孩子正熟睡。生老病死諸多事情,都只能自己承擔,沒有人能替代你。
或許我們都活在枷鎖中,內心的自由早就蕩然無存,但實際上,都是假象,自由永遠都在你心裡,只不過你看不到,因為人都是拿得起放不下,如果放下了,你就自由了。
你最能主宰的人就是自己,你能做主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你就是自己的帝王。當然有很多人都把自我的統治權交給了別人,甘願當個傀儡。
-
14 # 愛看海的小胖兔
康德的一生是現代象牙塔裡的知識分子的人生模板。他一生沒出過遠門,到過的最遠的地方距離這座城市不超過40英里。在世俗人看來,康德的一生也許是不成功的,因為他一生沒有娛樂、沒有婚姻、沒有孩子,有的只是躲在書齋裡讀書。但在他看來,為了實現一個偉大抱負去按部就班、勇往直前地工作,結果就充實了時間(工作延長生命),這是使自己生活快樂但又滿足於生活的唯一可靠的手段。人生要過得充實,過得愉快,那就讓自己時刻處於緊張的勞動狀態中。“想得越多,做得越多,你就活得越長久。”勞動是享受生命最好的方式,無聊則是人生最可怕的負擔。這些都是康德留給後人的醒世良言。
個人認為,這也許就是康德為什麼說他是孤獨,自由的。
-
15 # 中國動保最強音
人,生而孤獨,死而孤獨,但當生死無處可逃的宿命中,我唯有讓自己的靈魂自由擺渡在這虛實之間,而選擇在我之時,我便是自己的主宰,我即是王,我亦是上帝。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是,康德的想法和我們中國明代的大儒,王守仁如出一轍。王守仁又名陽明先生,是中國儒家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以他獨到的見解,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儒學。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心外無物。康德的我是孤獨的,是自由的,我是我的帝王,基本一個意思。但是我個人觀點,陽明先生要比康德說得更加的透徹。陽先生將他的理論,很好運用於實踐。很少的人就能平息寧王叛亂。一生弟子無數,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中國近500年來,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它不光影響了中國近代,而且直接引發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此,日本這個國家一發不可收拾。平時我們所說的知行合一,就是陽明先生理論的一個典型應用。而康德先生,更多的東西是停留在理論上的,不好落地。當然,康德先生對西方哲學界的影響也是非同小可的,這點我們不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