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之意
-
2 # 尬聊歷史
這裡首先說一下衛國。
衛國也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卻是最不起眼的諸侯國。
雖然不起眼,但延續時間最長,共計907年,傳了41代君主;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個國家,商鞅、吳起、呂不韋、聶政、荊軻、李俚等。人才這麼多文化自然也不落下,孔子周遊列國14年,在衛國就待了6年,可見一斑。
關於這個問題,呂不韋不得不提。有種說法是,衛國沒有被滅的原因與呂不韋有關,因為呂不韋是秦始皇的親爹,衛國又是呂不韋的故土。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任何依據,照這麼說,哪個國家都與嬴政有關係,那何談秦王掃六合。
真正的原因是衛國早已不像是一個有主權的國家,更像一個附庸國,名義上的國家。
衛國,中國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第一代國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臺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都城朝歌,先後在楚丘、帝丘、野王遷都。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後來先後經歷了狄人入侵,專臣亂權,父子爭國等,國力逐漸衰弱,直至公元前254年,被魏國覆亡,衛國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衛國的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衛國名存實亡。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才徹底滅亡。
-
3 # 尚宮女史
有什麼不敢的?秦始皇都把戰國六雄收拾了,還怕小小的、已經不能稱之為國家的衛國?
說秦始皇沒有滅衛國,實在是冤枉了他,實際上衛國早滅了,根本沒有等到秦二世來滅。太史公在《史記·衛康叔世家》中記載:
君角九年,秦並天下,立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按這個記載,衛君角二十一年(前209年),被秦二世所廢,衛國絕祀。
但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六年……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秦始皇六年是前241年,衛君角繼位,那麼衛君角二十一年應該是前220年,是被秦始皇所滅。所謂的被廢為庶人被強加到了秦二世身上。
太史公在《史記·衛康叔世家》中關於衛國的記載實際上有不少漏洞,原因就在於衛國實在是個奇葩的諸侯國。
衛國多君子,但少明君。君子如商鞅、呂不韋、吳起、荊軻、李悝等等,都沒有在衛國建功立業。但是衛國的國君實在不咋地,父子相殺,兄弟相殘,內亂不止。不用別的諸侯國來侵略,自己就把國家作沒了。
衛國的建國者是衛康叔,周文王的第九子,都城朝歌,衛國建國之初也算一箇中等國家,到了衛武公時期,周幽王與西戎作戰時,衛武公帶頭帶領軍隊趕跑了西戎,又周平王東遷,衛武公一度成為諸侯之王,輔佐周平王。但之後,衛國幾乎沒有再出現明君。
到了衛莊公時期,衛莊公娶莊姜為夫人卻寵愛妾室,莊姜無子,撫養陳女之子公子完,為太子,衛莊公愛妾生下州籲,好武,得寵,公子完繼位後為衛桓公,州籲出奔,後殺衛桓公自立,開啟了弒君的先河。
後來衛宣公繼位,強娶兒媳,殺太子。衛惠公靠陰暗手段上位,又被趕跑,再回來。衛懿公繼位後,只知道寵鶴,直接讓翟人滅了國,幸虧許穆夫人四處奔走,齊桓公又幫助衛國復國,建都楚丘,衛國從一箇中等國家變成了一個小國。後來的南子干政,趕跑了太子蒯聵,衛靈公死後,蒯聵之子輒繼位,是為衛出公。父子倆你追我趕,衛出公兩次出逃,關於他的記載,太史公就出現了錯誤。
《左傳》記載公元前470年,衛出公第二次出逃,再也沒有回到衛國,死於公元前469年,共做了二十一年國君。
而到了《衛康叔世家》,衛出公第一次做了十三年國君,第二次做了二十一年,一直到公元前456年,很明顯太史公弄混了。這之後的所有時間點都錯了。
戰國時期,衛國已經是個很小的國家,不得不依附於大國,如趙國,秦國,到了公元前254年,魏國實際上已經滅了衛國,衛國不再稱公,而是稱侯,又稱君,徹底成為魏國的一部分。之後秦始皇攻蒲陽,於公元前241年,將衛國遷到野王,此時,衛國執政的為衛君角。二十一年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君角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
4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不是秦始皇不敢滅,而是對秦始皇而言留下這個名存實亡的衛國比滅掉它更利大於弊,為什麼呢?
首先衛國在公元前254年魏國取秦國陶郡的時候順帶著被魏國滅了,後來秦國國君覺得這個一直支援自己的附屬小國就這樣被滅心裡挺過意不去的,再加上當時秦國主政的呂不韋就是衛國人,所以在公元前241年秦國取濮陽等地的時候,衛國國君被秦國安置到了濮陽這個地方,允許他繼續以衛國的名義繁衍生息。
後來秦始皇掌權後,覺得對於一直臣服於自己的衛國若是直接把他滅了,輿論影響不好,因為在外人看來對於臣服於自己的國家都滅,那麼在滅其他六國會激起其他六國的強烈反抗,還不如留下衛國。
其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衛地自古多君子,秦國強大的推動者商鞅就來自於衛國,再加上衛國國君都已經自貶為君了,滅了它有啥意義的,還不如留著的好,所以在滅六國的時候,秦始皇對於這個小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不過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二世的想法又不一樣,他沒切實經歷過秦始皇的那段歲月,他覺得天下都已經盡歸秦朝,你一個名存實亡的衛國存在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直接下令將衛君角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
5 # 幾葦渡當年
橫掃六合,為何留衛?
那是因為衛國根本就沒資格和其他六國並列。
衛國可以說是把自己成功作死的典範,成功的從一流大國淪落成末流小國,這國君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又上自己兒媳婦的,又給寵物鶴封官的,又殘殺手足的,總之一番折騰,成功的把衛國折騰沒了。
-
6 # 千佛山車神
衛國,周朝諸侯國,姬姓,國君是周武王弟康叔後裔。
衛國曾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封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衛國位於中原的中心地帶)
作為主要的姬姓封國,衛國一直是周王室的主要屏藩,封地非常富庶。到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小霸諸侯。但此後由於內亂頻繁而衰弱,公元前661年衛國國都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國幾乎覆滅,僅剩五千遺民寄居於曹國。
後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到公元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不過從此淪為小國。
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繼位後,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今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國勢稍振。
春秋晚期,衛國權臣專權,君臣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後,衛國又出現了衛後莊公與衛出公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
進入戰國後,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到公元前254年,衛過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國君封號也降為“君”,不再是諸侯。到公元前241年,秦軍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將衛君遷移至野王,衛又成了秦的附庸。
此時的衛國只剩野王一城之地,但仍舊在名義上保持獨立。直到秦二世元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正式滅亡,衛國也成為諸侯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之所以保留衛國,史學界推測原因有二:
第一,衛國早已成為秦國的附庸,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因國小而獨存。
第二,對秦國崛起立下大功的商鞅就是衛國貴族,由於他在得罪秦惠文王而慘遭滅族,故在秦國無後。後來秦人追思他的功績,故不滅衛國。
不過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其實衛國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21年就已經滅亡,司馬遷是被春秋戰國時期混亂的紀年系統所幹擾,才誤將衛國的國祚延後了20多年。
-
7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秦始皇掃滅六合時,衛國根本就不算是一個國家,不算是一個諸侯。因此,也就不存在滅不滅它的問題了。
戰國時期,衛國逐漸淪為小國。公元前254年,衛國直接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其國君封號也從“侯”降為了“君”,其實性質就跟戰國四公子: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是差不多的。而當時,衛國的領地就只剩下濮陽城這個彈丸之地了。
因此,從那時起,衛國就不再是諸侯國了。
到公元前242年,秦國不斷東擴,置東郡。前241年,秦攻取濮陽等地,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至此衛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衛國還沒有徹底滅亡,畢竟封號到秦始皇時期還一直保留著。所以,秦國並沒有完全滅掉衛國,還給它保留了個封號。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將衛君角給廢掉。
衛國雖然不怎麼強,但是卻出了不少戰國名臣,比如吳起 商鞅 呂不韋等,都是衛國人。說不定是有感衛國能人對秦國崛起的貢獻,所以秦始皇並沒有真的滅掉衛國,還給它保留了個封號(反正屁大點地方,又不礙事)。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秦始皇太忙了,把它給忘了。畢竟小小的野王城,秦始皇還真不會去留意。
-
8 # 歷史百家爭鳴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便走向了一條圖強的道路,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秦國從一個西陲小國逐漸成為凌駕於東方六國的大國,到了秦始皇的手裡時,開始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統一之路。可是在秦始皇東進橫掃天下時,為什麼獨獨沒有滅掉衛國?
秦王統一天下時,衛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衛國,衛國日漸式微,到了最後就只剩下了濮陽城這個彈丸之地了,嬴政滅掉它是輕而易舉的事,可衛國的滅亡還要等到胡亥即位時,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呂不韋的功勞,嬴政在橫掃六國時,呂不韋還在秦國居高位,負責東進之事,而呂不韋的祖籍就是衛國,大家可想而知,呂不韋怎麼可能讓秦軍滅掉了自己的故鄉,他自己雖說沒有在衛國發展事業,可是他家世世代代都在衛國,要是把衛國滅了,呂不韋豈不是要招致家鄉父老的謾罵,就算呂不韋在秦國居高位,可他也要考慮到故鄉,再者衛國此時已經衰弱,壓根不是秦國的對手,嬴政也就當賣個面子給呂不韋,就放過了衛國。
其次,當時的衛國已經歸順了秦國,是秦國的附屬國,兩國關係算是比較融洽的,留著衛國也不會對秦國造成威脅,而且還能向外表現出秦國的大度,這何樂不為呢。
衛國沒有被滅,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呂不韋,因為衛國人中只有呂不韋才有那個魄力阻止嬴政吞併衛國,因為他的話,嬴政不得不考慮一下。
回覆列表
不是不敢啊,是直接忽略了。到了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六國的時候,衛國早已經不成一國了。在之前魏國就已經將衛國土地併入了魏國,衛國也成為了一個封君之地,不成為了一個國家。到了秦攻六國時候,秦吞併了衛國封地,重新立了一個國君並遷出原有封地,到了野王。所以此時衛君只是待在了野王這個小地方,依附於秦國。所以在秦統一六國是時候為所謂滅不滅衛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