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20年新年到來之際,已是千萬80.90.甚至00後的成人之年啦,然而,在你的童年時光當中一定有許許多多的美好回憶,那麼陪伴你過整個童年的是哪個呢?
20
回覆列表
  • 1 # 塞外沙駝

    是祖母,我和祖母的故事

    “ 筋力日已疲,

    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紈素,

    自著藍縷衣。”

    一九七三年農曆正月十七,陽曆二月十九號,我敬愛的祖母與世長辭了,享年六十三歲。

    祖母去世的那天,我要到三十里以外的沙井灣裡拉打機井用的石頭,早晨起來自己做了 麵條飯,在切面的時候把左手食指的半個指甲蓋切掉了,心裡咯噔一下預感不好……我走的時候進去祖母住的屋子裡看了看祖母,下午回來祖母就仙逝了。

    (小姑媽到新疆探親時留影,左起:爺爺,我,奶奶抱著表妹黃信惠,小姑媽)

    從我記事起,我就沒有離開過祖母的呵護,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她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到新疆逃荒要飯找到了祖父才活下一條命,從新疆回到老家更是和祖母朝夕相處,她的音容笑貌和處世為人以及行為特徵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九六四年從新疆回來到祖母去世的十年裡,祖母又親手帶大了四個孫子,(小名分別是小玲、國娃子、軍娃子,鳳鳳)。一個時期幾乎一天同時要管理三個孫子,累得祖母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三老子的大兒子劉洪剛,小名軍軍,兩歲左右的時候,可把祖母折騰的沒有脾氣了,軍軍如果什麼地方不如意就躺在地上打著滾兒哭鬧,怎麼哄也不起來,祖母把他抱起來放在炕上,他會下去仍然躺在原來的地方哭鬧不休,有時候他在地上打滾滿滿的一身土,祖母給他把土用手拍掉,他會哭著嚷嚷“你給我沾上,你給我沾上”……儘管如此,祖母還是千般呵護,萬般的疼愛,耐心哄娃娃們,從來不發脾氣,捨不得打孫子一巴掌。

    祖母是封建理教的受害者,特別是一雙腳裹成了三寸金蓮,除了大拇指其餘的腳趾頭全部蝸在腳心裡,讓人看了慘不忍睹,平時走路都邁著細碎的步子,那雙三角形的小腳限制了她參加生產隊的繁重勞動,只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割田,拾棉花,看園子。我們家後面有個果園是解放前祖父親手培育的,有杏、長把梨、

    棗、紅果子、冬果梨等樹木,解放後是生產隊集體財產,我們從新疆回來後,多數時候都是生產隊派祖母看園子,從夏天杏掛果到深秋冬果梨摘下來幾乎有四五個月時間,生產隊按照半勞動力給記公分。

    祖母操持家務也是一把好手。睜眼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操持吃吃喝喝、縫縫補補、紡線織布、推磨碾米、醬菜拌醋、沏茶待客等等,樣樣拿手,事事在行。祖母 在世時,生活都比較緊困,可是重大節日的祭祀活動,祭天祭地、祭神靈、祭祖宗的事毫不含糊,條件所許,力所能及值辦供品,上香唸佛虔誠鄭重,我們其他大小人員則可以改善生活,解解饞。

    紡線織布是祖母的擅長,從新疆回來十年期間,一年四季一有時間就紡線織布,基本上是冬天紡線,夏天織布,無意之間織布的各個程式我都記下了。棉花織成土布,要幾十道工序,撿主要的說,將棉花攤成半公分厚,直徑二十公分大小的餅子,一張一張摞起來,然後用筷子粗細的木棍搓成圓棒棒叫捻子

    ,看到祖母搓好一堆捻子後,兩腿盤起來坐在紡線車前一手搖紡車,一手抽捻子便成了細細的棉線。把預訂的棉花全部紡成線疙瘩,線疙瘩用一個柺子繞成桄子,再用一定比例的稀面水給線掛漿,叫漿線使線硬棒起來。把漿好乾了的線按照一定的寬度一根一根用線樁與織布機連線起來拉出徑線,穿到篦子裡拾上交,這個程式絕對是最難的,沒有兩刷子是拿不下來的。再把一部分線繞成綏子,放在梭子裡當緯線,這樣就可以織布了。夏天祖母把織布機抬到堂屋門口的廊沿下織布涼快,

    冬天就抬到倒坐門口有太陽織布暖和,經常看到祖母坐在織布機前織布時,一隻小腳踩著織布機的提交連桿,腰裡勒著一條布帶,布帶的一頭連線在織布機上,祖母的小腳腳一蹬只聽‘咯嘰’一聲,交線提起,在篦子外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間,祖母一隻手拿著梭子將食指頂著梭子的一頭,穿到三角形空間裡推過去,另一隻手接住梭子,腳一鬆‘咣噹’一聲,交線下來,祖母扳一下篦子再把梭子穿過去 ,這樣迴圈往復,布匹便一點點延長,把織好的布剪下來,用青色在大鍋裡煮一定的時間,拿出來涼幹就可以裁衣 縫褲了。

    祖母一生慈善為懷,終身吃素,不要說殺生害命,連地上的螞蟻都不敢踩死一隻 。祖母叫王明善,她的人如其名行善一生,她的恩惠波及子孫,尤其是他的大孫子我受益匪淺,除了直接享受慈愛,還間接受益。祖母有個弟弟,不幸英年早逝,留下孤女寡母,後來舅奶奶改嫁,沒有帶走女兒,生長在叔父家中,祖母念其缺爹少娘經常接到身邊補償母愛的缺失,後來她成人出嫁了,定居在敦煌,家境殷實。祖母雖然去世多年了,她的美德卻在我父親和表姑母的來往中傳遞,落在我的頭上,在我有困難時,表姑母慷慨相助,我思謀著也是感念祖母早年恩澤於她,她又惠濟於我,真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祖母不僅對家人慈善護愛,對村裡的父老鄉親街坊四鄰也慈善有加,能幫則幫,能借則借,不管誰家有困難求她只要能辦的都會出手相助。農村織土布拉線上織布機拾交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程式,一般人操作不了。祖母經常幫助村上的街坊四鄰拉線上織布機。祖母還有一手絕活就是釀醋,記得七十年代以前,每年祖母和母親以及三媽都要用青稞和麩皮釀兩大缸醋糟。白天祖母翻抄醋糟時那熱騰騰、香噴噴的醋糟味滿院飄香,沁人心脾,禁不住誘惑我便到祖母釀醋的屋裡貪婪的嗅那酸爽的味道,祖母便抓一把讓我品嚐,還刨根究底的問祖母,怎麼這樣就變成醋了,祖母說是釀醋的祖師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辦法。我問那個祖師爺?祖母說 “相傳杜康兒子黑塔隨父釀酒,因杜康年歲大了,便把釀酒大事交給黑塔掌管。黑塔生性豪爽,特別喜歡喝酒。有一天約朋友一起喝酒,反覆輪番勸酒,喝得酩酊大醉,昏睡三天不醒,錯過發酵在窖的杜康酒的蒸餾,以至酒液發酸變味。黑塔酒醒後深悔莫及,索性將酒液取汁過濾封存於壇,想充數於杜康酒之中蒙過老父,誰料想杜康巡檢嘗酒,發覺該酒全無酒味,卻是酸味撲鼻,品嚐之下,竟別有風味,數次品嚐,又胃口大開,知道有調味開胃之功效,逐漸被用於烹調,取名酢,就是現在的醋。黑塔歪打正著造酒得醋,不僅不被杜康責罵,還加以讚賞,並囑咐他專門從事酢的生產研製,黑塔就是釀醋的祖師爺。”噢! 難怪祖母釀醋過程中發酵時起五更睡半夜,過幾個時辰便翻抄醋糟,是怕發酵時間長了會“燒死”變質。那時候家裡沒有鐘錶,全憑祖母估摸發酵時間。祖母釀醋的配方及青稞和麩皮的比例得當,發酵過程“火後”把握拿捏準確,釀的醋糟不腐爛,不生蛆。每年冬天祖母東家出來到西家,忙得不亦樂乎,左鄰右舍的鄉親們都請祖母過去幫助調理釀醋配方,指點釀醋發酵過程中溫度的“火後”,諸如此類舉不勝舉,故她在村上有個善奶奶的美譽

  • 2 # 蠡縣小棉襖

    我是河北農村 77年生人 小學四年級輟學 做起了小生意(賣冰糕)凌晨3點就騎著腳踏車去20公里外的縣城進貨。堅持了幾年找了個工廠打工。這就是我的童年。直到現在我的回憶就是掙錢,幸運點低到現在也沒掙到錢。回憶起來也挺快樂的

  • 3 # 人生如春風

    80後童年上學,拔草喂牛羊,上地幹活,捱揍,賣冰糕,有開心有失落。

    那時候家裡都很窮,什麼都不捨的買,有塊糖吃那都是奢侈品,更不要說其他好吃好穿的。

    那時撿到5分錢都開心快樂,但因為沒錢想買個東西都很難,那是的生活現在很多小孩,小年輕根本是體會不到的生活。

    那是的父母為了養家餬口,都是出賣嚴重的體力勞動,也沒有人去談心,哄你。

    但那時開心時和大小差不多的同村人,在月光下捉迷藏,那時感覺晚上月亮好亮,一塊下河,一塊上學,

  • 4 # 老虎嶺往事

    貧窮是60後童年的主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沂蒙山區和全國各地一樣,人們都在為填飽肚子發愁。雖然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過“大躍進”後的三年困難時期,但也基本上是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日子。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年春天學校都要搞憶苦思甜活動,吃野菜是必不缺少的內容。老師們首先到大隊上申請了花生米小麥等糧食,然後讓我們去挖野菜,把好吃的野菜和碾碎的花生糧食煮在一起,大家吃得不以樂乎,因為老師捨得放糧食,所以“憶苦思甜飯”要比家裡吃的飯好得多。大部分同學和我一樣,一到春天就迫不及待地問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吃憶苦思甜飯?

    貧窮的童年鍛鍊了我們的勞動能力和堅強的性格。一放學,我們放下書包就幫大人幹活,挖野菜,拾柴火……。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七八歲的時候就能跟著鄰居家的大人去十幾里路以外的龍廷趕集,把家裡的雞蛋和糧食換成錢補貼家用。

    記得有一次,不識字的生產隊長讓我和他到三十多里以外的野店集賣豬,幫忙算帳。這麼遠的路我擔心走不回來,他就動員我說:一是賣了豬可以推著你回來,二是你也可以亨受大人一樣兩毛錢的補助。我就高高興興地去了,那次趕集讓我吃到了一生最好吃的豆腐,也讓感覺到三十里路並不遙遠。

  • 5 # Hutbeibei

    81年的,我想陪伴整個童年的應該是在大自然的活動,每天都會在樹林裡,農田裡,野湖邊,松花江上,我和小夥伴們追逐,撒歡的到處跑,抓螞蚱,拉大寶,打雪仗,滑冰爬犁。不挑食,吃什麼飯我覺得香,盼著過年穿新衣服,拿紅包,放鞭炮,吃一桌子的好吃的,如今,馬上就成為中年人了,家裡的中流砥柱,但童年的快樂奕然永遠都在我的腦海裡,那是我們在壓力山大的時候想起的清流,哈哈

  • 6 # 小傻瓜的圍城生活

    陪伴過我整個童年的是辣條和哥哥,因為從小是留守兒童,父母都不在家,所以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們在一起。是家門口望不穿的大山,是腳下的那幾畝農田,是後面的山坡,和旁邊的堰塘,是爸爸媽媽遠方的牽掛,是自己對父母的想念!

  • 7 # zx123456qaz

    都不是,小時候家窮,沒電視。小時候陪我童年的就是家門口東邊的大坑,夏天洗澡冬天溜冰!釣魚,打水漂……別提多快樂了!現在大坑沒了蓋起了一座座樓房!

  • 8 # 使用者55827058372

    對於70,80年代出生的農村孩童,陪伴整個童年地,我是80後,我的童年首先是父母,爺爺奶奶,最必不可少主角就是拴在牛圈的老黃牛,每天放學回家,馬上牽出老黃牛走在村口的小道上,迎著落日餘暉,老黃牛悠閒地啃著青草,那段時光最開心,最無憂的時光,現在回不去了

  • 9 # 柯得勁

    童年最快樂的光陰,那個時候物質不是太豐富,計劃經濟。人與人之間關係簡單,上學就是比學習,愛勞動。最開心的就是上午上過兩節課後有1毛錢可以買泡麵幹吃,持續了5年。那個時候沒有周六假期只有週日假期,週六下午6點30分的唐老鴨米老鼠準時出現在黑白電視螢幕上,週日睡個懶覺在爸爸媽媽帶領下去外婆或者奶奶家混好吃的,一個大蘋果,一把大白兔奶糖,最最快樂的就是去公園裡面看大灰狼哈哈哈這樣的快樂直到9歲後結束了。

  • 10 # 燈飾明哥

    我小時候的家住在一個很貧窮的小山村,為了生活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打工,只有母親陪伴我們姐弟三人在家,為了減輕母親的重擔,我們每天放學回家和放假都要做家務幹農活,有時還吃不飽肚子,雖然很苦但我們很開心很幸福,現在父母老了,到了我們盡孝父母的時候了,大家一起加油吧!為了家人努力工作,希望明天會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愛你的男人,會捨得讓你做試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