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75度222792039
-
2 # 日慕鄉關
李煜為什麼被稱為最有才華的帝王詩人?
因為他的確是,當然,題主寫的不太準確,詞才是他的主業。
中國古代的帝王們,都喜歡吟詩作賦,人嘛,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圖霸業,醇酒美人,兩項都有了,哪個不想更進一步,做聖人名垂青史?
比如說大流氓兼學渣劉邦,最討厭儒生,動不動往人家帽子裡撒尿,但也在稱帝后裝模作樣吟唱大風歌,高度懷疑是秘書代筆。
再比如愛寫微博的皇帝乾隆,著詩數萬,卻連一首入選中學課本的都沒有,買幾萬塊錢彩票也能中個五塊錢的安慰獎,他一個都沒中,水平可見一斑。
當然,也有水平高的,比如曹操,長歌短歌的,任何一首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大作,沒有皇帝名號加持,也一樣可以名揚千古。
李煜的水平,還在曹操之上。
此君早年寫的多是淫詞爛曲,文采風流,意境卻十分糜爛,你想想,一個老婆躺病床上沒死就勾搭小姨子的傢伙,能寫出什麼好東西?
如果他在南唐城破那天嚥氣,充其量和乾隆這種網文刷子對付對付。
但他活下來了,在國家破滅,老婆被睡的屈辱中活下來了。
人哪,順風順水、錦衣玉食是一副模樣;飽經風霜、寄人籬下又是另一副模樣,境遇變了,心情也變了,寫出來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就好比是湖北的黴豆腐,黴了才好吃。
李煜的黴豆腐,就在這段時間發酵完成。
他能名垂青史,靠的也是這段時期。
有人說,他是帝王,身份不一樣。
那我問你,五代十國,你能喊出幾個皇帝?李煜他爹叫什麼你知道嗎?
人家靠的絕對是實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李煜留名的大助力。
他的寫作風格。
如果按悲喜劇劃分,李煜算是個標準的悲劇作家,李白才是寫喜劇的。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客觀的說,喜劇比悲劇難寫,也難演。
你看,演悲劇掉眼淚的,遍地都是,演喜劇讓人掉眼淚的,就周星馳一個。
但李煜的悲劇寫的太好,好到把皇位丟了,把老婆丟了,最後把命都搭上了,怎再不感動,就不是人了。
第三點,是李煜的寫作格局
南唐雖然為了苟且偷生,自我降級,但李煜好歹是做過皇帝的,一日為君,九五氣生,那種與生俱來的王氣,不是凡夫俗子能學來的。
無言獨上西樓,你們家有樓嗎?
寂寞梧桐,梧桐還寂寞,早砍掉拿去當柴火。
羅衾不耐五更寒,你蓋過羅衾嗎?
別不服氣,這就是格局,像杜甫那種茅屋都沒得住的窮DS,做夢都寫不出來。
所以說,人家是真有才,真厲害
-
3 # 趣文社
南唐後主李煜的藝術才能可謂是全方位的,詩、詞、書法、繪畫、音律、文章等都不在話下,且有著很高的造詣。尤其突出的是他的詞作,藝術成就極高。比如《虞美人》、《破陣子》、《相見歡》等等,因為他在詞作上的藝術成就,所以被後世尊為“詞帝”。
下面,我將透過對李煜詞作的解讀,來看他在文壇的地位是否實至名歸。1,俚俗小曲變陽春白雪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對後主作出的評價是這樣的: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從王國維先生的點評我們可以看出後主對詞壇的意義所在———正是因為有李煜,我們現在才有了和唐詩並肩的宋詞;正是因為他,俚俗小曲變成了與唐詩爭豔的陽春白雪。
因為在他之前的詞基本都是寫給歌女去唱的,所謂的詞牌名也就是指詞的唱法。可到李後主這裡,他寫的《虞美人》是這樣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後主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說跟前人不同,是因為他寫的不再是給歌女的酬唱之作,而是直抒自己破國亡家的悲哀之情———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所以王國維才會說李後主是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詞。
讓人悲哀的是,最能體現李後主藝術水平的詞作都是他被囚禁之後所寫。比如這首《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一曲《破陣子》,讓人們看見李煜在敵國兵丁的押送之下一步三回頭,揮淚別故國的無限淒涼。以前不曾正眼瞧過的宮娥都那麼讓人不捨,前途未卜的無奈讓人不堪重負。
當李後主經歷了破國亡家的慘痛遭遇,滿腹的哀怨悲傷無處訴說又不得不說。於是只有寄託於唯一可以自主的詞作當中,所以他的詞作不再是為彈唱,而是生命的悲泣。
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詞,這是詞作的重要轉變,所以後來才有蘇東坡,才有辛棄疾,才有和唐詩爭豔的宋詞。這是李後主用家國為代價的貢獻。
2,人生長恨水長東
王國維對李後主的詞作點評還有下文,他說道
“一切文學, 餘愛以血書者, 後主之詞, 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感, 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單荷人類罪惡之意, 其大小固不同矣。”
這段話粗看可能會不以為然,李後主一介亡國之君哪裡會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崇高? 相反,不論藝術才華而論政治的話,他李後主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罪人。花天酒地、生活奢靡,怎麼能說為我們擔負罪惡?
仔細想想,可能這是王國維的一個類比。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說:
我是為眾人的罪惡而死的,用我的鮮血洗盡了所有人的罪惡。
釋迦牟尼也曾說過: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度眾生我誓不成佛。
李後主不是釋迦,也不是基督,那王國維說的是什麼呢?李後主是人!一個有著豐富感情的人!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悲哀,各自的痛苦,各自的求而不得、生離死別。李後主以他自身的經歷為藍本,把我們所有人的悲傷都表達出來了,這就是王國維類比的意思所在。
我們來看李後主這首詞: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
這短短三十六個字,概括了他整個人生,也真概括了我們所有的哀怨。他沒有雕章琢句,沒有引經據典,簡單直白又韻味悠長。
“林花謝了春紅”———“謝了”,這麼直白的兩個字,包含了無盡的哀傷。春天是最美好的季節, 紅色是最鮮豔的顏色,在最美好的時光裡最鮮豔的顏色凋零殆盡。如此美好的生命,如此美好的顏色,卻是如此短暫無常。“太匆匆”三個字,充滿了惋惜和悲涼,更讓我們感到的是人生之無奈。朝朝晚晚、雨雨風風,這短暫的一生有多少悲歡離合,又有多少死生離別。
“胭脂淚, 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風雨過後,那樹枝上飄零的幾朵殘花,就像女子臉上被淚水流過的胭脂,讓人憐惜。趁著這花還在,不如同飲一杯。如若錯過當下,明天這花可能就沒有了。
正如王國維所作“君看今日樹頭花, 不是去年枝上朵”。
這一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又是“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無法再挽回了。
這就是王國維把李後主類比釋迦牟尼和耶穌,是因為他不僅僅是寫自己,更是寫出了生命之短暫,眾生之悲哀。
李後主作為君王,亡國前無治理國家之才,無用人之德;亡國後沉迷於內身的痛苦,卻又沒有勇氣主動解脫,在屈辱中苟活。
可就在他生命最後也是最屈辱的這幾年,他用詞作抒懷,給後人留下了這些直擊心靈的泣血之作,一代“詞帝”實至名歸。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
4 # 小Si家的阿囡
漢代的文學比不上《詩經》和楚辭,漢代的哲學家也比不上諸子百家。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在《詩經》、楚辭、諸子百家處於最佳創造狀態的時代,並沒有大帝國的支撐,整個社會還處於混亂、分散、貧瘠之中。
唐朝之後,有半個世紀的分裂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從“五”、“十”這兩個數字我們就知道當時亂到什麼程度。
有趣的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也出現了一個大文豪——李煜。他是詩人,也是皇帝。一個亡國之君,居然是文學史上的大詩人,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李煜做皇帝很糟糕。他做的有些事情不能容忍,例如害死了很多直言的人。在軍事上的更是亂成一團,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對趙匡胤已經建立的宋朝。
李煜一會兒驚慌失措,一會兒又自以為是;一會兒稱臣,一會兒又自稱“江南國主”。簡直當政治是兒戲。
雖然李煜在政治上一敗塗地,但他這個亡國皇帝奠定的文學式樣“詞”,卻成為俘虜他的王朝的第一文學標誌。他仍然是雄視千年的文學家。
李煜高度的詩文修養,使他對生活中一些帶有藝術性的細節特別敏感,例如春花秋月、宮女淚眼等等,而他正是以這種陰柔萎靡的詩化人格的視野觀察世界,透過捕捉最典型的影象,又善於運用最貼切的比喻,來表達一種蒼涼的無奈。一氣呵成,一字難改!
他的有些詞句,幾乎所有的中國讀書人都能隨口吐出,成了極寶貴的中文“詞典”。
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
在那個受盡屈辱的俘居小樓裡,在他時刻受到死亡威脅並且確實快被毒死的生命餘暉之中,明月夜風知道,後世的讀者透過他的作品也能窺見一二。而中國的文化之風曾經在此停留!
-
5 # 劍膽琴心之一天圓地方
亂世出糜音,治世出良臣;忠臣依禍國,盛世道自貧。
觀南唐後主李煜詞之華麗、糜敗之音;醉生夢死,客死他鄉亦不為過也。有詩詞之妙而難識治國之道,最終至國破家亡、妻離子散也;亦是人生之憾事也!
宋微宗之蘭花指――鐵線書亦達到出神入化之功也。非筆建心致而所不能達者也……
觀帝王之所好而知國道之勢也!上述二人之書法、詞賦作為帝王級別來說卻實是難有堪與之匹配者。
可見世間萬物皆有定性也――――有是所成,必有所不能也。識者大觀,毋須多言;知者不惑,明者自解也!
-
6 # 擀麵皮兒
單就文學成就及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來說,又有哪位帝王堪與李煜相媲美?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用他簡約悽婉的筆觸給後世留下一首首經典之作,獨上西樓也好,天上人間也罷,更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獨領潮頭,加之南唐的滅亡絕非李煜個人之過,以及他最終悲慘的結局,都使得後世之人給予其更多的關注與同情,並代代相傳,由此推動李煜成為千百年來最有才華的帝王詩人~
-
7 # 安之若素zbr
李煜前期詞文多寫宮廷生活,男歡女愛。
後期降宋後詞文多寫對故國的留戀,抒發亡國之痛。
李煜昏庸無能,沉迷於風花雪月,實非帝王之才,但其性情寬和,對百姓懷柔,廢除嚴苛的刑罰,好生戒殺,死後江南百姓聞之,“皆巷哭為齋”。
生在帝王家,又豈是他可以選擇的,他用手中的筆書寫了篇篇流傳千古的詞文,成為了一代詞宗。
一首虞美人冠絕古今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詞人就是李煜和李清照。
-
8 # 南郭行吟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是唐五代詞人中成就最高的一個人。李煜的詞,亡國前後呈現出不同靣貌,前期詞主要是宮廷生活反映,雖在藝術上顯示出一定才能,但內容空虛、作風淫靡,和花間詞區別不大。後期由於地位和生活的變化,詞風完全脫去了宮廷生活的氣息,表改出亡國之君對故國的懷念與悲傷。李煜的詞受其父李憬以及馮延巳等人的影響,繼承延續了以詞抒情,終於使詞成為個人抒情的方便形式,使詞取得了類以抒情詩的地位。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是最中肯之論。總之,李煜是一位有成就的詞人,而不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
-
9 # 為國讚美
說起南唐後主李煜,先看看他寫的詞。《破陣子》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花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南唐後主,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被後代文人稱為千古詞帝。李煜可惜生在帝王家,雖不會玩政治,沒能做個好皇帝,卻是個偉大的詞人,偉大的文學家。 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境界,是婉約派詞人的高峰。在他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後被宋太宗趙光義用毒酒毒死。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對李煜有很高的評價,“後主之詞以血書者也”。李煜一生的成就是把喜怒哀樂營造在自己的夢裡,即使成了階下囚,也不忘營造他自己的夢,他為夢而生,為夢而死。是一個悽美的詩詞帝王。
那後世為什麼說它是一個最偉大的帝王詩人呢?就是因為他正如王國維說的那樣,李後主的詩詞是以血寫成的,他的淒涼中有血,他的悲憤中有血,他的懺悔中有血;春花秋月中有血,故國家園中有血。總之,他的作品是字字用血寫成的。
-
10 # 才哥原創
謝君誠邀!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人們自然想起他的詩詞!做為皇帝他是失敗的。留連於彩娥宮女之間,琴瑟鼓笙,不理朝政!最終做了亡國奴!降宋後他卻思念故國寫下了許多風流詞章!使後人認為他極有文采!且看他的一首《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屑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腰沉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看看吧!他對三千里河山的懷念還不及那些綵女宮娥!此種離愁,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11 # 橙子趣說人文
很喜歡李煜的詩詞,很多人說李煜作為一個文人騷客,不幸生在了帝王家。對於這個,我不敢苟同。
也許有一千個理由說李煜當皇帝是一個錯誤,但是,上天正是用這一千個理由來成就一個偉大的詞人。這種經歷對於成就這樣一個詞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貶謫之於蘇軾,困苦之於杜甫。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我來說,李煜第一次出現,是以“亡國之君”的身份。並且,試問,他淪為階下囚之前,也就是他還是南唐國君的時候,有幾篇詩作達到了《虞美人》的高度?聽過一個荊棘鳥的故事,它一生只唱一支歌,從離開巢穴開始,它就一直尋找荊棘樹,當它如願以償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和淚放聲歌唱。
任何詩人詞人可能都是時代的產物,李煜也不例外。唐末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混亂時期,約七十年的時間裡出現了五個王朝和十餘個據地為王的地方勢力,史稱五代十國。一代有一代盛行的文學(非官方結論),中晚唐以後(尤其宋代)詩壇最值得注意的新現象是詞的興盛和發展。詞原名曲子詞,即歌詞。起源於隋,發展於唐。敦煌曲子詞中有一些便是盛唐時期的作品,李白亦有詞作如《憶秦娥》《清平調三首》。晚唐五代,文人詞得到了長足發展,如以溫庭筠韋莊等人為首的花間派,南唐李璟李煜馮延巳。其中馮延巳所表現計程車大夫的憂生之情,李煜亡國後所抒寫的強烈沉痛的故國之思與寬廣的人生感慨,均已改變了五代詞狹小的題材空間,“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蘇軾曾說:“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哉?”這話未免太刻薄(但這不妨礙蘇軾是我老公),“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李煜的侷限,也是他“不失赤子之心”的原因之一。
讀李煜的詞,就是在讀他悲喜交加的人生,因為他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不加掩飾地表現在詞中。以他為代表的南唐詞,含有一種人生來去無端的憂愁和感傷,將人類這種常有的、難以言傳的、可感不可說的情感具體細膩地表達了出來。直言本事,一往情深,大概這也是他的詞容易獲得讀者情感上共鳴的原因。
一個時代造就了這個偉大的詩人,一個時代也讓這個帝王不得好評。但是就才華來說,我很欣賞李煜。
-
12 # 文化趣談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做為一為帝王,單就才氣方面來講還真沒有哪個皇帝能和他比。另一個皇帝雖然詩作上萬首,但和李煜一比,簡直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南唐後主的作品,透過這些作品就能知道他為什麼被稱為最有才華的帝王詩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爐開小火深回暖,溝引新流幾曲聲。——《病起題山舍壁》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船上管絃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望江南·閒夢遠》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歷代諸家評南唐後主李煜詞,雖然著眼點不同,但大多評價很高,尤推崇其"真"。無論是展示淺斟低唱,偎紅倚翠的前期帝王生活,還是表現寄人籬下,忍辱含垢,委曲求全的囚徒經歷,他的詞貫穿始終的是真性情——真情不變是詞心。在他的作品裡,聽不到無病呻吟的聲音,看不到刻意經營的痕跡。歡樂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哀傷之時,他一任沉哀入骨。
誤作人王的經歷,是後主詞創作的主要題材和內容,沒有這段歌舞昇平的帝王生活,就不可能有他擲地有聲的詞作的產生。再者後主對於音樂文藝書法都有極深的修養,這是為詞的基本條件。後主信奉以慈悲為懷的佛教,因此常懷悲天憫人之心,觸景生情,多有感慨,這是其成詞的又一條件。
最後我想說的是,他首先是一位帝王,然後才是詩人。
-
13 # 謀士說
李煜的確很有才華,在歷代帝王當中的詩歌造詣是最高的。還有,北宋皇帝宋徽宗,在歷代帝王當中的書法造詣也是最高的。所以,南唐後主李煜和北宋的宋徽宗趙佶一樣,一個熱衷於寫詩,一個熱衷於書法,最後兩個人都做了亡國之君。
有人總結說,搞文學和玩藝術的人不適合搞政治,只適合遊山玩水。還有人調侃說,做皇帝還要搞副業,真的是太累了,一天都沒有時間過問政治。比如,李煜,北宋的軍隊都打到南唐首都金陵了,而李煜還在吟詩作了,全然不知道。所以杜牧寫詩諷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不過,也不難看出,他們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已經無所畏懼了,即便是國破家亡,也沒有荒廢了自己的才華。
其實,以前讀書的時候,學了李煜的詩,還不知道他是一個皇帝。以前學書法,看到趙佶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一個皇帝。後來知道了他們是皇帝,但是不知道他們是亡國之君。知道他們是亡國之君以後,又為他們感到惋惜。比如,李煜哪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人說,句子美得讓人窒息,堪稱天下絕唱。的確很美,像我這麼笨的人,讀幾遍就背下來了。
而宋徽宗趙佶呢,在其簡歷當中,不僅僅是北宋皇帝,他還有一個頭銜“書畫家”,他還自創了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現在,很多設計師還在用他創作的字型做設計呢?雖然,李煜和宋徽宗都做了亡國之君,不過也為後人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一個讓我們欣賞到了迷人的詩歌,一個讓我們看到了優美的字型。比起,其它皇帝好像,與我們更加親切。
-
14 # GoodLuck6868
南唐後主李煜是真正意意義上的千古詞帝。
這是由其創作的絕妙好詞所決定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玉欄diao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國學大師王國維雲:詞至李後主而意境大開。詞以意境為最上,有意境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這話真讓大師說準了。李煜之詞,意境深邃,開闊無垠,美妙無比。讓後人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意境是中國文藝美學之專有名詞,為中國特有的文學現象。
李煜之詞美到了極至。與其所營造的意境關係密切。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玉樹瓊花作煙籮,
幾曾識干戈。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確實境界大開,讓人過目不忘。不少絕妙之句常用於言談話語之中。
所謂意境,即眼前之客觀外境與心中之情思高度吻合,營造出妙不可言的藝術意境,引起讀者的共鳴,進而達到認識,體驗,教育,娛樂,審美作用。
李煜之詞正是如此。其美學意味很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而作為被擄詞帝,其真情實感而發的心聲感天動地。
說李煜為千古詞帝毫不為過,封建社會數千年,沒有帝王能超越他的。
皇帝沒作好,卻作好了詞,又偏偏不在詞盛的宋代,又因個人身份,成就了詞人,流傳千古,想想也值了。最起碼為中國文學貢獻了精品力作。
回覆列表
說實話他不算昏君,他只是在治國上平庸,加上他不願戰而已。當時他也是被撿漏才當了皇帝,父親和幾個各個廝殺完,剩下他,何況那時是亂世,多國混戰。他確實不是雄主,但是若給他生在明朝,唐朝,哪怕是中後期。他也不至於亡國,他平庸,但是沒啥特別出格的昏庸之舉,除了讓女人裹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