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史講堂
-
2 # 古乙丙三閱
個人認為重要人物首推伊朗上一任國家領袖,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此人雖然出身鐵匠之家,但是心懷遠大理想,不僅在就學期間成績優異,參政後更是堅定自己的政治信念。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對美國的強硬態度,即使在美國戰勝伊拉克的情況下,依然不低頭,帶領著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繼續鬥爭,為以後伊朗在中東的存在發展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
其次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在伊朗的歷史發展上也起到了不小推動作用。他是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也是伊朗的政治和精神領袖。他領導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從此開始擔任伊朗最高精神領袖直到去逝。對伊朗的的歷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更有很多人認為霍梅尼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更是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人物。
現任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溫和保守派,主張務實的政治和精神政策,與各方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承諾致力於挽救伊朗經濟,並且積極修復和美國的關係,為伊朗在新時期的國際環境處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適合的方法當然是逆推啦!首先我們看看伊朗歷史上,發生了哪些重要的轉折,再在每一個歷史的節點,找出其中推動歷史程序的關鍵人物。事情就會變得簡單的多!
以下是我個人整理的伊朗主要歷史程序已經編年概略史:l 埃蘭和米底亞時期(前2700年-前553年)
1 埃蘭文明
2 古埃蘭時期:
2.1 建立:公元前26世紀初,埃蘭的阿萬第一王朝擊敗烏爾,稱霸兩河流域。
2.2 程序:公元前2550年,阿萬第二王朝建立。阿萬第二王朝滅亡後,西馬什王朝立。約前2006年,西馬什攻滅烏爾第三王朝,將其都城夷為平地。
2.3 覆滅:約前2006年,西馬什攻滅烏爾第三王朝,將其都城夷為平地。前16世紀,帕帕提王朝滅亡,古埃蘭時期結束。
3 中埃蘭時期
3.1 建立:蘇薩王朝時期,國王舒特魯克-納洪特(Shutruk-Na-hhunte,約公元前1185-1155年)擊敗加喜特巴比倫王國。
3.2 程序:西爾哈克-印舒希納克(Shil-hak-inshushiNak,約公元前1150-1120年)時,埃蘭佔領兩河流域許多重鎮及扎格羅斯山東部地區,成為古代軍事強國
3.3 覆滅:埃蘭被巴比倫第四王朝擊敗,中埃蘭時期結束。
4 新埃蘭時期
4.1 建立:公元前8世紀,埃蘭與巴比倫共同對抗亞述帝國。
4.2 覆滅:前639年,埃蘭被亞述所滅。
5 米底王國(又稱瑪代王國、米底亞王國)(約前678年-前549年)
5.1 建立:迪奧塞斯(Deioces,或稱Déjocès、Diyako,中文又譯“戴奧凱斯”,?—前67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他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建立者,不過有人認為米底王國其實是由迪奧塞斯之子普拉歐爾鐵斯建立。迪奧塞斯自前728年—前675年在位,共53年。
5.1.1 覆滅:元前550年,居魯士在波斯(指今伊朗法爾斯省及周圍地區)發動起義,聯合一些對阿斯提阿格斯不滿的米底貴族,推翻了阿斯提阿格斯的統治,滅亡了米底王國,建立波斯帝國。
l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3年-前334年)
建立: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
覆滅:公元前330年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取得波斯波利斯戰役的勝利,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滅亡。
l 希臘化時期(前330年-前141年/前129年)
建立:希臘化時期,自亞歷山大大帝去世的前323年開始。
覆滅:前30年埃及的托勒密王國被羅馬共和國征服為止。
l 阿薩息斯王朝(前247年-226年)
建立:帕提亞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
覆滅:公元224年帕提亞帝國被薩珊王朝取代
l 薩珊王朝(224年-651年)
建立:224年阿爾達希爾在泰西封加冕為波斯的惟一統治者,結束了安息帝國近400年的統治,開始了薩珊王朝四個多世紀的統治。
覆滅:哈萬德戰役失敗的伊嗣埃三世逃往呼羅珊東部,在651年被梅爾夫一名磨坊工人剌殺,正式終結了薩珊王朝。
l 伊斯蘭哈里發時期(632年-1258年)
建立:632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阿拉伯國家的政教領袖稱為“哈里發”,意為“安拉使者的繼承人”。
覆滅: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拉伯文: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أﺑﻲ طالب)曾接受伊拉克庫法地區穆斯林的擁戴就任第五任哈里發,但不久就在敘利亞總督、倭馬亞王朝的締造者穆阿威葉一世的威逼利誘下放棄哈里發稱號,引退麥地那,最終死因成迷,由其弟侯賽因·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繼承伊瑪目之位。
l 伊兒汗國的統治(1256年-1357年)
建立: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阿富汗)諸城,然而並未設定民政機構。1256年,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克爾曼的後西遼,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喬治亞。
覆滅:14世紀末,伊兒汗國的土地被帖木兒帝國全部吞併。
l 帖木兒帝國
建立:1369年,帖木兒殺死具備兄弟情誼的西察哈臺汗忽辛,宣稱自己是察合臺汗國的繼承人,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覆滅:1500年,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後裔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族遊牧部落攻佔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
l 薩法維帝國(1501年-1736年)
建立:1502年,伊斯瑪儀一世在伊朗建立薩非王朝,建都大不里士。
覆滅:呼羅珊紅頭部落的突厥人戰士納迪爾沙,在塔赫馬斯普二世時期他已經成為了波斯的實際統治者,1736年他在年幼的阿巴斯三世死後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結束了薩非王朝。
l 歐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開始:1722年俄國的彼得大帝聯合奧斯曼帝國入侵薩法維帝國,之後波斯國內又爆發了遜尼派教徒為抵抗被迫強制信奉什葉派的暴動,薩法維帝國滅亡。後波斯被均由外族人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贊德王朝和愷加王朝(卡扎爾王朝)統治。
結束: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爾王朝的統治下,被北面的俄羅斯帝國和東面以英屬印度為基地的不列顛帝國所蠶食,其領土中分出了不列顛帝國勢力範圍的巴林、阿富汗斯坦的一部分,和俄羅斯帝國勢力的亞塞拜然、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
l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之後(1914年-1935年)
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不列顛帝國(經阿富汗)和德意志帝國(經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軍隊以控制波斯的油田。
結束:1925年12月禮薩·汗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而直到冷戰期間,英國及蘇聯還一直對波斯保持影響力。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
l 巴列維王朝(1925年-1979年)
建立: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l 覆滅: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l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建立: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佈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進一步分化伊朗最主要的變革,精簡伊朗主要的歷史時期縱觀伊朗歷史,我們會發現除了世界上其他地區也會出現的征服與被征服現象,伊朗在歷史的程序中,還逐漸形成了今天區別於其他政體的伊斯蘭政教合一的獨特政治形態。
那麼在汗如煙海的歷史程序中,哪些關鍵的時刻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伊朗呢?
讓我們進一步的將伊朗歷史概述成三個主要時期:
1、公元前的伊朗:西亞文明的搖籃和文明中心。
2、1世紀至20世紀初的伊朗:不同地域、族群和國家的紛爭。
3、20世紀後的伊朗:意識形態的對抗。
有哪些改變歷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上個小標題簡述了三個伊朗的歷史時期,我們再回到主題,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這三個歷史的岔路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居魯士大帝(前598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魯士二世,古波斯語:کوروش بزرگ ; 希伯來語:סיירוס ;古希臘語:Κύρος ;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征戰而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上榜原因:結束了史前伊朗分散不休的時代,徹底統一古中東大陸,第一次確定了伊朗的歷史概念,同時伊朗進入帝國時代。
2、禮薩·沙阿·巴列維(1878-1944年)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創立者。
3、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伊朗末代國王,禮薩·汗國王的長子。
上榜原因:這對君王父子開創了伊朗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巴列維王朝。大力推行資本主義政策,結束了伊朗的被殖民時代,從此伊朗進入政教紛爭的20世紀。
4、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1902年9月22日-1989年6月3日),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大阿亞圖拉),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上榜原因:霍梅尼作為當代伊朗伊斯蘭政體的主要締造者,當代伊朗政治的奠基者。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