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暱稱都是扯淡
-
2 # 想輕輕的看著你漲133
樓主都分析的這麼詳細了 作為一個房產顧問感覺都學到了不少 的確我以前也說過 衡量一個地方房子是否值得買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看人口屬於淨流入還是淨流出 只要把握好了這一點 房子該不該買 這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 其實如果樓主當時沒買的話 我更建議她買在深圳周邊
-
3 # 一方-居士
謝邀。我真的不懂這行情,也無法給你好的建議。我是不考慮的,除非是我快老了,想找個安逸的地方養老等死,但是也是會選風景空氣相對好一點的地方或者農村吧。不過打從一開始就想在四五線城市裡安逸,也未嘗不可,人的追求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想去一二三線城市擠的頭破血流的。所以,值不值得得問自己的心,因為值得也是選擇
-
4 # 俊142426284
我也正在被這個問題困惑著,我老家有房子,16年才蓋的,直到現在我沒在新房裡住過十晚,偶爾我一個人回去也是和父母住一起,想和父母待在一起陪她們說說話,父母也不喜歡去新房住,蓋房的同時我來到一個五線城市做生意,離老家五十公里,不遠不近,開車回去要五十分鐘,沒什麼事也不回去,老人想孩子了,或有什麼事才回去,一月最多三次,回去都是早去晚回來,平時老婆和兩個孩子就和我在這裡租房住,這日子過呢沒得感覺,沒得家的感覺,現在做的生意,短期是回不去了,計劃著攢點錢在這裡買點,又怕被套牢,到時候賣不出去,甚至房價跌,好一點的小區4500,便宜點的也要3500,這裡只有個菸廠,就業機會少,流動人口也不多,但有高鐵到昆明只要半個小時,不知該怎麼辦,最終自已還是會回老家,也就是用來投資,也解決了現在的住房問題,不知道值不值得買,大家給點意見
-
5 # 海之韻111751916
我們縣城的房價要6000多。真的買不起。一年掙幾萬塊,趕不上房價漲的快。感覺一年一年掙的錢不夠漲的。好的小區要7000多,差的也要5000多。南京搞限夠,關我們安徽什麼事。全跑我們這邊買房。房價一下子漲起來了。可苦了我們當地的百姓。
-
6 # 學民思考
謝謝邀請!現在在四五線城市買房值得嗎?首先,要搞明白房子的功能與價值。1.買房子,首先是住的,不是炒的。2.我國特色經濟環境有保值作用。3.出租有收益屬可持續增值作用。4.屬不動產有抗風險作用能繼承。5.有抵押、擔保和經濟救助應急。6.人生路上的成績單使其增自信。7.有投資市場創利潤功能。 凡事都有兩面性,不買貴的只買對的,各人所需。年輕人在一、二線城市奮鬥,有點積畜在三、四線下城買房且家人用或己創收,不能因一線漲的多而後悔。中年人也不能因沒在一線購房能嫌多而後悔。人生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就是人性!光考慮事物的好處還有不利一面,異地購房將影響你的生活和精力,甚至還會影響你的奮鬥方向和人生規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多慮必生憂,獨立均衡地思考才是適合自己方案,不要看別人吃東西牙利,你如果食用可能會過敏!總之,年輕人可努力在一線工作,有能力可購房,無條件可租房,小城也是退路。中老年人安心小城吧!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生活也不錯!在四五線城市買房如果沒有投機取巧的心理就值得,否則,添人生煩惱。
-
7 # 煮史問道
說實話,四五線城市的地產投資價值不大,投資風險比較高,為什麼呢?
第一、四五線城市樓市的第一波行情已經過了,現在的價格處於高位;
第二、四五線城市吸金能力相當有限,縣城、小鎮這類城市吸入的人口更多的都是所在地的農民,當這些“丈母孃”的剛需滿足之後,後面的需求就不大了;
第三、二三線城市都在這一輪城市發展過程中努力發展中,它們成為了吸金黑洞,將方方面面的資源吸進去了,雖然拼不過一二線城市,但是在四五線城市面前,它們很厲害,這也就導致了四五線城市發展較慢,吸入的人口資源、人才資源、工業和商業資源不足以支撐四五線城市快速發展;
第四、城市的地產價格走勢取決於三點:城市發展速度和前景、剛需規模、人口規模,當這些沒有優勢的時候,地產價格就上不去了,很明顯,四五線城市很難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
第五、庫存。前幾年四五線城市快速建設過程中,積累了一定量的存貨,如果去庫存尚未完成,那麼樓市還是存在著風險的,而且還不小。
最後、四五線城市的樓價走勢與投資價值也不能一概而論,不排除個別四五線城市因為旅遊資源、礦產資源等等其他因素而具備了一定的投資價值。
-
8 # 鳩摩志41
本人在二線城市生活,05年花19萬在四線城市的老家買了套100平的電梯房,本來是想炒房,誰知炒成了房東。房價一直都不怎麼動。後來父母年紀大了,爬樓梯麻煩,就又花了十三四萬裝修好給父母住了。父母的老同事來家裡玩,都說羨慕他們,住的好,有個好兒子。我覺得這房子買的也值了。現在那套房子也只值四十來萬吧。
-
9 # 獨一無二的再出發
不知道 我現在也遇到了跟你同樣的問題了,工作在山西離家300多公里,我們縣城現在房價4300左右都是期房
-
10 # kknniigg
看情況,首先看自己定位,如果來自農村未來有希望在一二線城市定居,那麼毫無疑問去買能買得起的一二線房子。因為無論是科教文衛還是工作機會一二線比四五線強多了。如果買不起也可以考慮靠近這些城市的四五線,以南京為例,南京房子買不起,馬上寧溧城際要通了可以考慮溧水,句容一直說可能劃歸南京可以考慮,馬鞍山來南京有高鐵20分鐘可以考慮。
-
11 # 老夥計610322
我們小縣城房價偏遠些地塊4000元左右,黃金地段(學區房)5300左右。因正在大動作柵戶區拆遷,這次搬遷只給錢沒有安置房,所以房價還要上漲。
如果家住此地和改善住房條件購置大套住房的朋友可以下手購買。外地人想炒房就免罷,升值空間緩慢價位也高不到哪去。我們本地人都去市區尤其蘇州南京購置房產,蘇南的房價上漲快而且千千往上漲,一天一個樣,一月大變樣,那才叫過癮。
說歸說,寫歸寫。我們平頭百姓手頭沒有餘錢,幹登眼看有錢人在外地炒房發橫財……
-
12 # 一練顧土9134
我來一次答非所問吧!過去老人們常說:寧叫心寬,莫叫屋寬!這句話正符合像我這樣沒有能力掙錢、買不起房子、懶惰之人的思想!但就這句話本身,我認為真的沒毛病!試想三四十年前,一家子娃子大人七八上十口(有些家庭甚至更多),就居住在幾間破屋裡,許多家庭日子過的其樂融融!當然社會總是要進步的,目前我國正處於再次騰飛的年代,東西南北各族人民再次大融合,各地瘋狂地開發地球,處處顯現房地產的勃勃生機,炒房賺錢的偷機商也應運而生!而像樓主這樣的人群更是彼彼皆是,他(她)們背井離鄉奔赴一二線城市,租房(也有在當地買房的)打工,掙了錢後返鄉蓋房,然後再繼續出外掙錢還賬!掙了錢再去鎮上(或縣城)買房!君不見,現在農村的空巢多如牛毛,原來有人居住還像個房子,閒置幾年後許多牆倒屋不塌的樣子,但它是主人的祖業,誰也無權干涉!有人說現在我國的房子夠三十億人居住,我認為一點沒有誇張,並且每個人能平均達到33平米!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3 # 黃河152022055
值得,符合國家去庫存政策。本人分析認為,與北上廣土地價房價比,三四線房價太低,需要同步升值;
國家發展,城鎮周圍土地巳被大量佔用,宜居地在減少,土地以稀為貴,價格漲,房地產商品交易要與其它商品等值比較,房地產影響行業太多。
-
14 # 起名真麻煩sd
本人在海門,海門人口也就100萬出頭,南通管轄的縣級市,本地市區商品房早已破萬,精裝修更是逼近20000了。海門作為一個五線城市,房價屬於較高行列了,普遍認為是上海的炒房客拉高了房價。
-
15 # 憤怒滴菩薩
這是一個偽命題,值不值就是個問題,需要不需要,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購買物品,不是在意他值不值,而是你需不需要,喜歡不喜歡。這兩個條件就夠了,投資的話。。。我去你大爺的,房價都特麼的讓你能炒起來了,有錢乾點別的不行嗎,就知道炒房!!
-
16 # 傑森斯坦柱
我們這兒是榆次 緊挨太原 其實就業機會很少 近幾年有城際高架 萬科 保利 碧桂園 還有萬達 好幾個大公園和吉利汽車廠 如果沒這些 房價估計也就3000到4000 現在好點的都7000了
-
17 # 生命是一場經歷的旅程
看一個地區房子的投資價值,你得去了解當地拆遷是補償房子還是補償現金,或者是兩者都補,那要看房產價值與現金比重哪個更大,如果補償的房子價值明顯大於現金,那麼此地區的房產不能作為投資,若只是居住那就另當別論了!
-
18 # 苦逼測量人
如果房價沒有飆升,,趕緊入手吧,不會虧的,我這個四線城市,從10年到16年底,房價基本沒怎麼升,我11年買的,16年估計也就升了500塊,可是就半年時間,到現在,房價已經翻了一番,很多之前觀望的已經買不起了
-
19 # 使用者5360833085
變了變了,現在什麼都已經變了,再也回不到過去的單純了。 什麼叫4 5線城市房值不值的買? 你自己住的地方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的。 我買房的時就有人跟我說讓我買在熱鬧地方,增值。 我偏偏沒有,我買在了安靜的小區裡面,我就說說我的想法,他媽你就一套房是買來自己住的,不是買來增值的。就算增到十萬一個平方那又怎樣?你能耐你賣了啊? 所以我買房子的時候就買居住條件好的,安逸舒適的,我管他增到十萬一平方,還是降到一千一平方。跟我沒關係。都是自己住。 除非你有第二套房專門買來賺錢的
-
20 # 默默136578326
十年前在五線城市買房十萬塊70平 現在漲到四十萬 三年前同城市買房60平 三十萬 現在漲到三十五萬 加上三年房租三萬 也可以了 雖然多多少少不如一二線漲的那麼快 但是也沒有突然限購限賣的勒緊政策 而且壓力不大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 首先得看你在本地上班還是在外地上班 如果在本地的話當然早買了 如果是在外地打工的話還是別買了 我之前上大學的時候家裡支援下在四線城市孝感買了套回遷房 套牢了 賣不掉有沒有什麼增值空間 後面我幾個哥哥姐姐在武漢貸款買了 去年我又在武漢貸款買了套小房子 現在房價漲了這麼多 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