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舟漫話

    趙孟頫(1254~1322)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最傑出的書法大家之一。也是自元朝以來書法的翹楚。

    趙孟頫一人抗起元代文化的旗幟,崇尚書法師從古人,倡導以復古為主的元代書風,師古王羲之書法,並深得“二王”之筆意,在篆、隸、楷、行、草書法五體中,均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在楷書、行書、草書上,更是成就卓著,開創了元代書法的新紀元。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以元代為界,前有王羲之,後有趙孟頫。自趙孟頫之後,近800年的書法歷史中,竟無人超越。

    趙孟頫的小楷書從字形、大小、筆法上,無不峭拔,筆筆精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代表作品《漢汲黯傳》被譽為小楷書法度的精絕之品。

    趙孟頫的楷書,剛柔相濟,遒美勁健,雖為楷書,卻素有行書之筆意。趙體楷書,更被後世譽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體”。其楷書主要代表作品有《膽巴帖》《道教碑》《重修三門記》等。

    趙孟頫的行書遒勁沉著,靈動婉轉,秀美端莊,灑脫流美。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心經》《赤壁賦》《洛神賦》等。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成就不凡,超越宋代以來所有的書法家,且無人能及,一直被公認為是王羲之書法的嫡系傳人。

    至於對趙孟頫雖為宋太祖十一世孫,卻入世元朝為官的詬病,卻絲毫不影響他在書法藝術史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2 # 櫻桃國學

    一、唐代之後的高峰。趙孟頫在歐、顏、柳、趙四家中是以楷書體現漢字書寫美的最高代表,是中國書壇自唐代後至今千餘年來繼承晉代書風變古創新的典範。趙孟頫書法取法二王,各書體無不精通。楷書學顏體、李北海,章草學索靖、蕭子云,隸書學梁鵠,篆學李斯,小楷取法東晉道士楊羲《黃庭內景經》,吸收天下書家之精華。《元史·趙孟頫傳》載:“ (趙) 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二、復古創新的領袖。趙孟頫的書法是元代書法的轉折點。趙孟頫之前,書家多學顏真卿,趙之後向晉二王學習的復古之風成為主流,這 為中國文人書法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面。在各書體之中,趙孟頫成就最大者當推行草。他的行草繼承王羲之書風, 筆法沉穩,結字秀麗,成就極高,代表作有《赤壁賦》、《蘭亭十三跋》、《歸去來兮辭卷》、《雪晴雲散帖》等。

    三、取法自然的全才。趙孟頫在書、畫、文方面都成績卓著。除了向古人學習,趙孟頫還提出了師法自然的理念。他重視“寫生”,提出“久知圖畫非兒戲,到處雲山是我師”的觀點。趙孟頫的“以書入畫”的理念和實踐,使得“士夫畫”取代“畫工畫”,成為元以後的繪畫主流。中國書法的本源是大自然,是從象形圖畫發展而來,書畫同源也在此意中,趙孟頫深諳此理,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從自然中汲取營養,而又異常勤奮,“日書萬字”,他的書史地位由此奠定。

  • 3 # 使用者3563013977增志

    前人做出了典範後人看好就成了你要認識優點找出對自已有益之處充實自己別的不用說了來實的看看自己和前人走平還是超越就成

  • 4 # 夢想小可愛123

    大致就是,趙孟俯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卻在元滅宋後,接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招安,併入元朝做了高官,忽必烈很欣賞他的才能和書法上的造詣。

    康有為早期曾強烈批判趙孟俯的書法,就因為趙孟俯接受了元朝的高官俸祿。後老年時才正視趙孟俯其人其字。

    趙孟俯其人早已灰飛煙滅,但不得不承認他的書法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也是一個巔峰。但因為他的楷書比如晚年時期的《膽巴碑》結構甚至外觀都和現代用字差不多,看似很容易入門,很多退休老幹部老年人都會練趙體,所以又被很多當代書家稱為“幹部體”,很是不喜歡。

    趙孟俯為人如何,不得知。但個人很佩服他在書畫上的造詣。

  • 5 # 狂喜淡墨a

    趙孟頫在書史的地位如何?

    傅山論其趙孟頫,字以嫵媚見稱於世,其實是宋趙宗室,宋亡後入元出仕,後人鄙其人格,以失其節,恨屋及烏,字亦受株連,於此傅山從反面證明了樸拙比巧媚更加可貴。而趙孟頫在書史依舊有很高的地位。上承晉而傳之貢獻。書畫成就很高,書寫的作品留世很多。藝術性高。趙孟頫,瑧熟各種書體,都是一絲不苟,中矩中規,無論是楷書還是行草,還是草書,都有規範的狀貌,沒有亂來一筆,可以作為師範課業。因為宋代的戰亂,到了元代,書法藝術面臨一種頹廢,一蹶不振,於此趙孟頫為代表的元代書家,開始了重新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因為當時,少數民族的統治而對漢字書寫的缺失,對於書法書寫氛圍少之又少。因此荒蕪的書法藝術,一時走到了最低時期。在這種背景中,趙孟頫藉此玩味書畫而寄情,作為元代二臣,心中自有壓抑,故,對於書畫有了特別的鑽研,其實在宋代時期趙孟頫的書法就有一定的成就。其才華橫溢,具有書藝稟賦才智。其書路走的時魏晉風度,而自己的書法翰墨,領略與篆隸魏碑章草及晉唐宋諸家法度無所不及。涉獵廣泛,書寫的千字文以六種書體還有四體,有二體,書體皆精工。可見其書藝底蘊多麼厚重。創體變化楷書為自己的特性筆墨貌相,一如行楷,摒棄了唐代書法的嚴謹,而創自己的活潑生動形象的用筆方式,楷書不但是法度開朗,而賦予了情性的盎然,筆墨寓裹鉄絲銀鉤。行書遒美娟秀,筆畫老辣穩重。飄逸灑脫。真正的將晉韻發揚光大,而賦予了新意。由此可見,趙孟頫的書法景觀,以及書史地位起到挽救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護衛者。且光大者。
  • 6 # 曉行凌波

    毫無疑問,在中國書法史上,趙孟頫的歷史地位是無法動搖的,其善篆、隸、真、行、草五體,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他日書萬字,超群的天賦加上超人的努力,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難得的一位書畫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稱做“神仙中人”,他純熟的筆法、結構、章法,幾乎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說趙孟頫是繼王羲之和顏真卿之後的又一座高山。他的成就主要是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託古改制,進行復古運動。趙孟頫一貫主張取法晉唐,其實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復古運動,是打著“復古”的旗號進行優秀傳統的復興和創新再創造的活動。書法發展到宋代以後背離了二王和晉唐,書風“尚意”,強調自我,隨心所欲,正如蘇軾所言,“我書意造本無法”,於是趙孟頫吹響了迴歸晉唐書法的嘹亮號角,託古改制,追逐古意,取法魏晉,帶動了復古晉唐的潮流。他本人出晉入唐,提出直接取法“二王”的研習思路,並在傳統基礎上,使書法有了一個新層次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趙對中國書法的貢獻,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二是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趙對二王的繼承與發展。啟迪著後世書風的改變和樹立。其書更趨妍媚,用筆含蓄溫潤,骨肉勻淨,結體大方,不激不厲,顯得平淡溫婉、瀟灑遒麗、風神俊逸。尤其他在楷書上的成就非常巨大,雖然他宗法晉唐,但完全脫離了唐朝的法度,自創一體,他成熟時期的大楷代表作,如《膽巴碑》、《淮雲院記》等,骨力內含、結體端穩、楷中間行、瀟灑靈動,兼有放縱蒼勁與圓勁雄渾之氣,在他之前沒有人這樣寫楷書,這點殊為難得,後世將其列入“顏柳歐趙”楷書四大家,是唐以外唯一楷體,由此也可見其楷書成就。元代受他影響的書家就不說了,明清多數有成就的書家都受趙書的影響,董其昌、文徵明,乃至清各帝王等等,都從中汲入了營養。趙孟頫不愧為一代書風的開創者。

    三是書論高妙,自成書法理論一家。趙除了在書法實踐有非常高的水平,在書法理論上同樣有非常精闢獨到的見解,主要有《松雪齋書論》、《評十一家書》、《蘭亭十三跋》等文,他認為:“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他的書論,對後世的影響在此不贅述。

    四是真跡存世,使後人師筆遠勝師刀。書法史上名家很多,但晉唐時期的大家能留下真跡幾的乎鳳毛麟角,大部分以刻板、拓本留存,雖然啟功先生說過,透過刀鋒看筆鋒。但沒有一定功力誰看見刀後的筆了?啟先生還說過“師筆不師刀”,這才是心裡話。難得的是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蘭亭十一跋》、《赤壁賦》等,成為後世心摹手追的楷模。

    趙孟頫雖然成就巨大,但大概也算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悲摧的一位了,在史上眾多的書家中,無論是質資平庸的南郭先生,還是卓然不群的聖手大家,似乎只有他的字都被深深的烙上了“俗”和“媚”二字,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外族統治的王朝,其幾乎以一已之力復興傳統書法,使這一重要的文脈不致式微,不僅少有好評,少有點贊,卻詆譭不斷,綿延至今。個種原因,首先,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歡用人品度書品,所謂“心正則筆正”,字如其人,而最讓士大夫所不齒的是趙以舊朝王室後裔入仕元朝,名符其實的“貳臣”,以人品看書品,認為其熟媚流俗,軟弱無骨,俗不可耐等云云。趙孟頫大概也想到了後人會怎麼評價他和他的書法,所以晚年寫下一首詩表達心中的無奈:“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惟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其次,趙字以規整、中和、不激不厲為明清統治者所推崇,也就成為臺閣體的底子,成為舉子應試的一種標準書體,而一種再優美的事物讓人們成年累月日日見、時時見,也會變成俗物,從而產生審美疲勞。第三,因為老趙實在太出色了,後人難望其項背,往往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態,所謂文人相輕,這是一種自卑,靠貶低強者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嘲笑高人來獲得優越感,其根源,是自我認知的偏差。 總之,無論是以人品評價書品,還是嫉妒心理,都不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問題了,以道德評判藝術是不足取的。感於此,我做了首打油詩表達。

    神仙中人毀謗生,

    熟媚綽約流俗風。

    若以書品比人品,

    世間唯見顏魯公。

  • 7 # 李承元283

    趙孟頫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芳之後,祖輩歷任仕宋大官,且父善詩文喜書畫收藏,孟頫亦受薰陶感染,致力文學、書畫。宋元更替,趙孟頫受他人之薦,被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因有博雅淵深之學養,才華橫溢,在元朝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書法繼承了晉唐以來的書法傳統,特別是他平生極為尊崇羲獻父子的書法,全力以赴學習二王,被公認為得二王之正傳且不流於異端者,他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舉世齊名。

    在歷史上,人們對趙孟頫的書法各有評說。明代張醜雲:“子昂書法,溫潤閒雅,遠接右軍正脈之傳,第過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似反不若文信國天祥書體清疎挺竦……”這種評說,是以人論書,文天祥固然是民族英雄,所寫《過零丁洋》詩為千古絕唱。但趙孟頫與文天祥所走的道路不同,二者相提並論,於是,趙孟頫被輿論為缺乏民族氣節的人,趙孟頫雖然在文學藝術諸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但是不被人們諒解。文天祥的詩書,趙孟頫的書法各有千秋。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流派都應該有公正公平的社會評價和地位。貶低趙孟頫的書法成就和地位,這是不公正的。

    清代乾隆嘉慶以後,歷代碑刻不斷髮掘,秦漢魏晉碑碣相繼面世。包世臣的《藝舟雙輯》和康有為的《書鏡》等等書論都主張追求碑刻的“雄厚恣肆,劍戟森森”的藝術效果,這對科舉制度造成的陳陳相因,千人一面,狀如運算元,軟滑流靡的“官閣體”書風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其時,包世臣們的理論有片面性,矯枉過正的言詞不少,認為趙孟頫的書法用筆平順,點畫均勻,字型無大小之別,不能做到他們所謂的“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對趙孟頫有“書奴”之嫌,很顯然,他們是故弄懸殊,貶低趙孟頫的書法成就,動搖趙孟頫的書法地位。當然,這一改革潮流在中國歷史上對書法的進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應該肯定。

    但是,趙孟頫大量的書作既有欣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他把藝術與實用融為一體,雅俗共賞,幾千年來,被大眾所喜愛,流傳至今。趙孟頫身為一代宗師,詩、書、畫溶於一身,文化修養淵博。他的成就和影響對後世的文人書家都是巨大的。同樣應該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弦理論能否解釋量子力學的種種奇異現象?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