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俗與文化
-
2 # 風中的阿里
嶺南文明史始於秦統一嶺南,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嶺南的開發。從秦代到唐代,廣州已成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外貿口岸,出現了楊孚、虞翻、葛洪、鮑姑、王範等知名人物,漢代廣州已出現了官學和“書館”、“精舍”等私學 。從宋代開始,珠三角地區逐漸取代粵北成為嶺南的文化中心。宋明時期,珠三角地區辦書院之風盛行。宋代廣東有26所書院。到明代,粵東潮汕平原地區從宋代開始快速發展,已漸富庶,明代吸引了大批閩人進入,江西學派南下和閩學西進使粵東地區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
清代,廣東的書院發展空前,單是官辦書院就有上百所 。據記載,清代廣州書院在數量上居全國之首,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並稱“廣東三大書院”,還有西湖書院、禺山書院以及粵秀山的學海堂、菊坡精舍等。除了官辦書院眾多,民間書院(宗族祠)同樣發展迅速,鼎盛時期達數百間,在大小馬站、流水井一帶連成了壯觀的書院群,形成了多層次的民間教育網路 。嶺南文化的發展至清代達到了高峰時期,清代廣州十三行成為中國與世界貿易、文化交流的唯一視窗,向世界各地傳播著東方文明。
近代,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1839年,中國近代第一所西式學堂--馬禮遜學堂在澳門成立 。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康有為與梁啟超推動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國內各地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東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的粵語文化、粵式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
-
3 # 蔓莓愛素描
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嶺南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什麼是嶺南文化呢?接下來,讓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吧! 嶺南文化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證明,嶺南文化為原生性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 從地域上來說,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 明清之際,嶺南三系文化相互融匯貫通,嶺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獨立的風格、精神,並區別於南方文化。嶺南文化形成後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濟、工藝和生活各方面全面發展,至晚清達到了高峰時期。 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樑,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多彩的畫面,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從洪秀全金田起義、康梁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地域概念,而愈益成為一個文化的概念,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的指認。它創造出一種與傳統文化有新的變異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它與本地的生存行為存境界密切相關,它以自身的面較與特徵,表證看一種文化的存在與價值體系,並進西促動著與之相關聯的社會發展,作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嶺南文化如{邊緣演變發展或熟為現時性的文化中心,如何作為一種與現代化的歷史程序同步的文化指認為我們澄清了一種認知,的南文化的生命力不僅因其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而且因其兼具相容幷蓄生長新變的創造力,才會形成嶺南文化獨特的存在形態及價值體系,才會為不斷進步的!個社合所認同、所接納,進而逐步擴散與宏揚開來當嶺南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背景與文化實體,與文學相交融匯的時候,對嶺南文化的視界審定側重於文化學的內涵作為一種研究取向,更有利於讓文學研究回到社會發展程序本身回本文對嶺南文化歷史與現實視界的審定,另指限與側重,一是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土礎,一種獨特的文化氯圍:二是將其作為發展新變的動力與文學創作的想像之源意義的一種視野、一種正規化,或一種策略,因此它是作為生活與創作忽略的背景而被觀照、而被以此作為選擇的研究視角與研究途徑,循的認知與把握獲得另一種情態的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4 # 袁聰
嶺南文化,根據目前我所獲知的考古史料,有2300多年的歷史。它的依據、證據、憑據是秦始皇派趙佗出兵,南征嶺南,後來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統治時期,遭到劉邦、項羽戰爭的爭霸,秦朝很快滅亡,趙倫趁在劉邦、項羽爭霸中原戰亂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小王朝——南越國。
在趙佗南征嶺南之前,嶺南是十分落後的南蠻(‘’野蠻‘’)、南瘴、‘’原始未開發‘’的荒蕪之地,只有當地原始氏族部落、土著民族的文明,自從趙佗建立南越國之後,把當時中原、北方地區各種先進文明、文化帶到、傳承到嶺南地區,傳播經驗,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提升和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發展,才逐步興取、興盛,才有了嶺南文化。
-
5 # 雲端客tyt
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兩宋以前,嶺南與中原文化是禁錮的,兩宋以後逐漸開放,大批中原人擁入嶺南,嶺南文化形成後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濟,工藝和生活各方面全民發展,至晚清達到高峰,到了近代,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樑津。洪秀全金田起義,康梁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是中國近代化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這段時期,嶺南文化精神實質是戰鬥,革命,革新精神。廣州位於越秀山腳下的南越王墓規模宏大,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證明:嶺南文是原生性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特有的特點。
自此以後,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國內各地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旳粵語文化,粵式生活結合在一起,形成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
廣東作為現階段嶺南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開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後的漢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延綿不斷形成自已的獨特風格和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從考古文物到文獻記載,從歷史遺址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種文化藝術都貫穿著一種開放,相容和改革觀念。
傳統的文化藝木,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畗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特色。怪不得蘇軾當時被貶到海南,日啖荔枝三百顆,願長作嶺南人了。
-
6 # 鍾康
嶺南文化,是指中國嶺南地區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
從地域上,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廣東文化又分為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高涼文化,尤其以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構成了嶺南漢文化的主體。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嶺南文化吸取由中原傳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並進行創新。
嶺南文明史始於秦統一嶺南,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嶺南的開發。
從秦代到唐代,廣州已成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外貿口岸,出現了楊孚、虞翻、葛洪、鮑姑、王範等知名人物,漢代廣州已出現了官學和“書館”、“精舍”等私學。
從宋代開始,珠三角地區逐漸取代粵北成為嶺南的文化中心。宋明時期,珠三角地區辦書院之風盛行。宋代廣東有26所書院。
到明代,粵東潮汕平原地區從宋代開始快速發展,已漸富庶,明代吸引了大批閩人進入,江西學派南下和閩學西進使粵東地區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
-
7 # 棲緣悟
就以廣東雷州為例,早在我石器原始系時代,以雷州半島就原始居民了,在西漢時期,雷州已經是南方重地軍事要地。雷州別名“海康"海康老街,歷史久遠,它的名字可以追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海康建縣。這裡的居民都廣東閩民系之一,從可考的文獻資料福建莆田先民避免戰亂迀居於雷州半島此地。
唐朝貞觀五年,陳文玉(雷州刺史)上書議東合州改成“雷州”這名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回覆列表
文化是多種多樣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區域性是文化存在的三個基本樣式。說到嶺南文化,自然要先說一說地理學意義上的“嶺南”和“南嶺”。地理學家指出:“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和江西、湖南之間,東西橫亙著五座山嶺,這五座山嶺,由東到西分別稱為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和越城嶺,總稱為五嶺。五嶺之間,南北貫穿著許多低平谷地,其中主要有五條。這片東西延展分佈的山區,就叫做‘五嶺’山地。五嶺因為它在祖國的南方,所以人們又叫它做‘南嶺’,正如北方的秦嶺被稱為‘北嶺’一樣。五嶺一般高度在1000米以下。較高的達到1600至2000米。五嶺山地在北迴歸線稍北的地方,即在北緯25°~26°之間,它距離南海三百多公里。由於它像屏障一樣擋住北方吹來的寒冷氣流,使兩廣冬天的氣候變得暖和,草木長青,呈現出熱帶的景色。五嶺是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界,阻隔著中國南北水路運輸,從南到北的水運,到了五嶺山足,就要起陸越嶺。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利用五嶺的地形作為行政區域劃分的依據,‘嶺南道’就是當時全國十大行政區之一。”由此可知,所謂“嶺南”是指中國南方“五嶺”(亦即“南嶺”)以南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地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嶺南”就已經作為行政區劃,成為全國“十道”之一了。
嶺南文化的成分比較複雜多樣,是一種多元雜交和共生的文化。從源流方面來說,主要的成分有來自中國北方中原地區和荊楚地區的中華傳統文化、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南洋文化、來自西方歐美國家的西洋文化和嶺南原本固有的土著文化。如果以嶺南人的民系進行分類,也可以把嶺南文化的成分分為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以生產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農耕文化、工業文化和商業文化。最具嶺南文化特點的文化成分是商業文化,還有其他區域沒有或少有的華僑文化與港澳文化。
商業文化是嶺南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成分,值得特別注意。它對嶺南文化的個性起著主要作用,是形成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差異的重要因素。嶺南向來重商,早在漢代,廣東的徐聞和廣西的合浦這兩個最靠海的市鎮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港口。唐代,廣州崛起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港口;宋代,廣州更成為世界著名港口之一;明清兩代更不用說,按梁啟超的說法,在世界地圖上看廣東,廣東是“世界交通第一等孔道”。由於鴉片戰爭前廣州一口通商的特殊原因,廣州外貿發達,是當時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一個最大的商埠,所謂“商賈輻輳,海船雲集”,以致中國南方各省有幾百萬居民依靠廣州這個市場為生。到辛亥革命時期,廣州商業已形成100多個行業,當時廣州大多數報紙的背景是“商辦”,反映商人的利益、要求和心態,商業文化的發展達到一個高峰,對社會的影響很深廣。
嶺南地區在上古時代是百越族居住之地,秦漢之際成為南越、閩越諸藩國的轄地。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中原地區漢族人較大規模的南遷,給嶺南地區帶來更為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化精神。但由於南嶺山脈這一天然屏障的阻隔,嶺南與中原的交通極為閉塞,經濟文化發展也相對滯後。直到唐代開元年間,出自韶關的宰相張九齡主持擴建大庾嶺古道,嶺南地區得到逐步的開發。但在明代以前,這種相對滯後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在生產方式上,嶺南與中原一樣,也是以農業為基礎。除了水稻為首的穀物種植以外,適應著氣候溼熱、水流眾多的特點,漁業、蠶業、果業等多種生產方式也都很普遍。明清時代,嶺南地區進入了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這主要得益於嶺南具有較長的海岸線,透過瓷器、茶葉、紡織品等出口,對外貿易非常發達,廣州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甚至一度成為全國唯一的外貿港口。對外貿易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嶺南進入了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進入近代、現代以後,雖然歷經各種動盪戰亂,嶺南連線海內外的沿海地區,這種在國家格局中具有重要輻射性和影響力的地緣優勢,卻一直不曾發生多大改變。
千百年來,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嶺南人民創造出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嶺南文化。他們在山高丘多、地少田瘠的環境下,從事農業生產,不怕吃苦受累、不斷堅持奮鬥,這就形成了嶺南文化中勤勞堅韌的地域特徵。這是嶺南文化基於特定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形成的地域特徵。
嶺南文化畢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廣袤的華夏大地上浸潤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血脈的各個區域文化之一,嶺南文化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更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