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張言好書畫

    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名聲最大,書法上的成就則被詩的成就掩蓋,實際上李白的書法也非常好,在唐代盛行學習書法,以書法可以致仕的時代,李白這樣的天資英才,必然會學習書法,李白的老師是張旭,“癲張狂素”是中國歷史上的頂級草書大師,李白能師從張旭本身就可說明李白有很高的書法水平,不過李白的書法並不多見,在《宣和書譜》中所載共有李白行書兩種,草書三種,但是均無流傳。李白擅長詩文,被稱為詩仙!李白的書法作品至今只剩下《上陽臺帖》一件。

    因為現在只能見到李白真跡一種,我們對李白的書法成就就要傾聽古人的意見,起碼宋朝時人還能多見到李白的書法真跡,黃庭堅是宋四家之一,擁有很高的學問,他對書法的品鑑應該是有權威性質的,他曾經評價李白的書法作品時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意思是李白的草書水平不比古代大家差,《李白墓誌》中也有記載:“翰林字思高筆逸”。因此在宋朝時,李白書法作品受到黃庭堅這樣的草書大家高度讚賞,宋徽宗也是一個書畫家,創瘦金體,在書畫上也是行家,他更在《上陽臺》跋中說到:“太白嘗作行書 "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我們品鑑李白《上陽臺》通篇,不難看出,李白用筆對鋒的控制力很強,收放自如,大小變化,粗細變化,快慢變化極多,用筆快健流暢,如行雲流水,行筆蒼勁雄渾,如同他的詩風一樣。

    關於《上陽臺帖》是流傳有序的,宋朝時入內府,是宋徽宗之物,後流傳到個人手裡數百年,一直到清朝時又入了朝廷宮中,清末時散落宮外,據說被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大收藏家張伯駒用20萬大洋購得,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把此帖贈給毛主席,1958年的時候毛主席把此帖交給北京南故宮博物院收藏。

    我們知道一個書法家能自作詩文而創作書法作品是最佳境界,李白的詩歌天下無雙,而書法也是上乘,因此《上陽臺帖》藝術價值極高,被視為一級國寶中的國寶!從古人的評價與鑑賞李白的《上陽臺帖》,我們可以斷定李白也是個一流書法家,甚至可以達到“大書法家”的行列!

    附乾隆題字

    附李白《上陽臺帖》

  • 2 # 萃花小姐姐

    李白的書法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但是他的確有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留世,那就是《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28.5cm*38.1cm,故宮博物院藏

    《上陽臺帖》全篇用行草書寫,筆墨酣暢,神采飛揚。無論章法、筆法還是結體,都給人以豪放縱逸、雄壯遼闊之感。不愧是我們心中那個“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李白。

    觀《上陽臺帖》之佈局,全篇章法錯落有致,“有”與“老”、“臺”與“書”大小變化極大,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尤其處於視覺中心位置的“清”字,亦是全篇最大一字,別有一番雄偉的氣勢。

    筆法上,《上陽臺帖》整體呈現出用筆渾厚、線條雄健有力的特點,但同時又不乏粗細和運筆上的變化。

    據考證,《上陽臺帖》為744年(天寶三年),李白與他的頭號粉絲杜甫、邊塞詩人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陽臺宮)時所作。

    重建後的王屋山陽臺宮

    當時,李白本是去尋訪茅山道士司馬承禎的,結果到了陽臺觀才得知,司馬承禎已經仙逝。悲從中來的李太白,對著司馬承禎畫的一幅高十六尺,長九十五尺的山水壁畫,留下了千古名篇《上陽臺帖》。

  • 3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被後人稱為“書聖”的杜甫並稱“李杜”。韓愈在《調張籍》一詩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之句。李白一生中創作了一千餘首詩歌,其中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將進酒·君不見》等耳熟能詳,膾炙人口。尤其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等詩句豪情萬丈,意趣橫生。殊不知李白除了詩歌寫的好外,尚是個書法家,書體同樣豪邁雄逸,天真發露,個性突出,自成一體。

    李白《上陽臺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白傳世書法作品有《上陽臺帖》,也是目前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此帖寫有:“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王屋山有三宮,陽臺宮為其一,全稱為大陽臺萬壽宮。該宮依山而建,北依天壇山,形似鳳首,面對開闊的九芝嶺,猶如鳳尾。陽臺宮正處於鳳背之上,被視為“丹鳳朝陽”的風水寶地。王屋山道觀是司馬承禎奉唐玄宗之命所建,唐玄宗並題寫匾額。司馬承禎不僅精通道術,且能詩、書、畫,曾在陽臺宮內作巨幅山水壁畫。李白與司馬承禎早就相識,天寶三年(744)李白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宮,但到達後方知司馬承禎已仙逝。李白雖未見人,但見其畫,有感而作《上陽臺帖》。

    宋徽宗題跋

    《上陽臺帖》流傳有序,不僅有宋徽宗用瘦金體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還用瘦金體題有:“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此帖於《宣和書譜》有著錄。對於李白的書法,後人多有評論。宋代黃庭堅說:“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元代張晏在《上陽臺帖》中題道:“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嚐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元代歐陽玄說:“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流六百年。可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 4 # 素里布衣楊半

    李白詩最好,字也不得了。

    留下陽臺貼,唯一一墨寶。

    字亦隨其人,筆縱鋒也挑。

    點畫皆風流,雲煙滿紙跑。

    重若山石崩,輕似蟬翼巧。

    法度有奇趣,浩蕩如波渺。

    勸君常賞析,除憂解煩惱。

    譯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照片作品:李白上陽臺貼臨稿。

    選自楊半(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 5 # 小舸寄江海

    大唐王朝盛產偉大的詩人,李白無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個,他豪飲之後肆意揮灑的浪漫詩文,成就了中國古代文化一個不朽的傳奇,他狂放不羈,不媚權貴的率真性情,更是成為後世人心中不朽的佳話。然而與李白的傲人詩才相比,他的書法功力卻常常為人所不知。

    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一件書法瑰寶,它便是李白的《上陽臺帖》,縱觀此帖,氣勢豪邁,揮灑自如,落筆天縱。堪稱中國古代書法中的絕世精品。然而,就是這副集書法、詩歌於一體的曠世佳作,竟是李白留存至今的唯一一副傳世墨寶。

    李白書法師承草聖張旭,他的這件墨寶到底如何呢,我們且看歷代大家的評價:

    先看宋徽宗趙佶的評價,徽宗在帖後寫了一段長跋,是這樣說的:《上陽臺帖》字畫飄逸、氣勢雄健。並慨嘆李白的書法其實和他的詩是一樣出名。徽宗可是古代有名的書畫家、收藏家和鑑賞家。徽宗對字畫的鑑賞結果,往往被後人視為權威。

    再看另一位大收藏家,元朝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張晏, 懷素《食魚帖》、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等名品都曾被他收藏。張晏在《上陽臺帖》後也寫了一段長跋,是這樣說的:詩仙的此帖寫的是風流瀟灑、超凡脫俗,和李白相比,唐朝的書法大家Continental虞褚(即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陸柬之)簡直就是墨守成規的“書奴”,他們是為寫字而寫字,毫無才氣可言。這番話對李白書法的推崇可謂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由此可見,同是文學家的張晏定是詩仙的鐵粉,他的這番評價有一定的偏頗,但也能證明李白書法功力是相當深厚。

    乾隆也曾收藏過《上陽臺帖》,乾隆一生酷愛收藏字畫,他對《上陽臺帖》也是青眼相看,並題寫了吟首“青蓮逸翰”,還專門對此帖做了考證,乾隆認為此帖用筆豪逸,非他人所能模仿,充分肯定了這件墨寶是詩仙真跡。

    解放後此帖由張伯駒先生轉交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看到此帖後是日夜觀摩,愛不釋手。後又轉交至故宮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詩仙能有墨寶流傳至今,實乃華人之幸,讓我們都能一睹詩仙書法的風采。《上陽臺帖》就算不談詩仙的名氣,也堪稱是古代書法中的絕世精品!

  • 6 # 千年蘭亭

    李白傳世的書法作品僅有一件,即《上陽臺》。這一件作品是否是李白所寫,其實也是有爭議的。

    《上陽臺帖》,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 《上陽臺帖》是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上陽臺帖》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

    徐邦達認為此帖較為粗率,用筆疑似宋代散卓筆肥厚,缺少唐代硬毫筆的特徵,認定其為偽作。

    啟功認為,此帖有李白題款,有宋徽宗親自鑑賞的題跋,題簽,並且與李白豪邁之風相符,鑑定為李白真跡。

    一般贊同啟功先生觀點。

  • 7 # 東家APP

    李白的《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

    《上陽臺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

    然而就在這幅《上陽臺帖》上,宋徽宗趙佶在該帖後面題跋曰:“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名)也。”

    這麼一看,宋徽宗似乎找到了知己。

    能讓宋徽宗欣賞的書法,定然不會太差,當然我這麼說肯定是不夠的,好,接下來讓我再來說說李白的書法。

    作為中國詩界的上古之神,後人對他唯有高山仰止而已,李白這一生哪,狂敖就算了,還名句出口來,比如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雲想衣裳花想容”等句句都是神來之筆,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那句“浮生如夢,為何幾何?”

    你看李白在詩詞界混的那叫一個風生水起,名聲大噪,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正是因為詩詞界的名聲太大,導致人們呢就下意識的忽略了他在書法種的成就。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麼誇他的。

    唐朝人孟綮《本事詩》記載:“玄宗命白為宮中行樂詩,二人張朱絲闌於前,白取筆抒思,十篇立就。筆跡遒利,鳳峙龍拿。”

    用筆犀利,稍微想一想就可以“大快朵頤”地寫,可見李白的書法功力,窺見一斑。

    但是很可惜,他的真跡卻鮮有遺留下來的,唯獨只有《上陽臺帖》被儲存下來。然而恰是因為這幅作品,除了有他本人的落款之外,剛剛我們說的宋徽宗題跋,又有張晏、杜本、歐陽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的題跋和觀款。

    而且啟功先生也從多方考證了,《上陽臺帖》的確是李白真跡。你看,他的書法得到了古代諸多書法大家的推崇和讚歎,光憑這一點,就有說服力了吧。

    一個人說好的說服力可以不足為慮,但是大家說好,那就是真的好,口碑是怎麼來的,概莫如此了。

    而且作為書法界一流的黃庭堅,也在他的《題李白詩草後》中說:“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瞧瞧,這誇的,足夠證明李白的書法功力了!

  • 8 # 謊言代替貓

    個人覺得只要是投入情感的東西都是無價的、字確實很好、很多人把這個當職業、一副字一幅畫它值再多錢也不過是幾滴墨和一張紙的組合而已,至於投入多少情感、發自內心的只有作者知道,當然我們能從中看出作者的想法,其實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蘭亭集序再好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而流芳百世是那副好詞!

  • 9 # 沙洲孤鴻24331826

    現在有一不良現象,比如李白詩寫得好,在讀者心目中什麼都應該優秀。如果書法不好,那就要扒他十八層衣服,讓別人看到裸體的李白是如何的醜陋。對李白如此,對岳飛、海瑞、諸葛亮、包拯等都有“期望值過高”的心理要求。

    如果讀過李白詩全集的人非常明白一點,李白詩有很多出入。比如最著名的一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李白詩集裡只出現在補遺集裡。並且字句出入很大。“抬頭望山月”到現在也沒有哪一專家考證哪一句才是李白的原詩句。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唐朝詩歌在付梓印刷之前大部分都是傳抄的。傳抄過程中自然出現認字不清出現舛誤現象。隨風(君)直到夜郎西。手可摘(捫)星辰等,在李白詩集裡非常多,在杜甫詩集裡就非常少。出現傳抄錯誤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作者本人書法不好,如果像顏真卿的楷書字型,辨錯現象自然要少得多。

    李白的詩好,我們盡情地去欣賞他的詩,至於書法,優秀的書法家多了去了,非要苛求李白的書法似無必要。

  • 10 # 中華善德網

    李白是書法家?Are you kidding me?

    這是真的!如假包換的真!

    來看看李白的書法作品《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這幅作品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雄健流暢。朱熹評價李白的詩: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蓋聖於詩者也。他的書法也是這種風格,沒有任何書法家的影子,卻古樸盎然,有一種天然的趣味。

    宋徽宗趙佶在該帖後面題跋曰: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名)也。”

    宋徽宗書法

    宋徽宗歷史上了不起的藝術家皇帝,不僅詩、書、畫“三絕”,而且還曾自創“瘦金體”。此人雖然荒淫無道,治國無能,但藝術品味還是很高的,能讓他如此稱道,足證李白的書法水平之高。

    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亦有相似評價:“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其他還有,元代張晏跋曰:“謫仙(李白)嘗雲:歐、虞、褚、陸真奴書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極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嚐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在觀賞了此帖後,題詩云: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流六百年。可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張伯駒先生

    李白的這幅《上陽臺帖》堪稱無價之寶,能夠流傳後世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此帖在宋代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Teana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被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購得。

    建國後,張伯駒先生懷著對毛澤東主席的崇敬之情,將《上陽臺帖》送給了毛主席,並特意註明是送給毛主席個人的。毛主席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後十分珍愛。

    1958年,毛主席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於是這件《上陽臺帖》就被轉交至故宮博物院珍藏,至今還完好無損的被保藏著。

    而我們慷慨無私,心地純潔的張伯駒先生,則給發了一張大紅的捐贈獎狀。

    張伯駒先生的捐贈獎狀

    據記載,李白還曾留下過其他書法作品,可惜現在都已經失傳,只留下了美妙的文字:

    夜來月下臥醒,花影零亂,滿人衿袖,疑如濯魄於冰壺也。

    樓虛月白,秋宇物化。於斯憑闌,身勢飛動。非把酒自忘,此興何極?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詩人,怎麼可以沒有詩呢?這首《草書歌行》是李白誇讚草書的: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這首詩寫得很有氣勢,跟他的書法倒真是相得益彰。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從古至今,優秀的人物通常都是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這就像是吃飯,吃不同的食物,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壯;而學習不同的知識,才能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精神更富足。(圖源網路)

  • 11 # 睿強齊哥

    如圖,詩仙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釋文是: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太白。章法和骨質都還不錯,大小輕重粗細都有體現,展示了詩仙的風流倜儻。但,畢竟是詩人,不是專業研究書法的,結構和書勢還有待提高,比如老和臺的寫法比較隨意,字形欠穩。可以看做是文人字,文人字不要求寫的有多高妙,但是有書卷氣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硬筆字總是用力大,筆畫生硬,總寫不出好看的筆畫,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