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心閣

    到處借錢卻永遠還不清債務的人,要麼可能是僥倖心理極強的人,要麼就是無賴心理佔據了主導地位的人,再不就是對社會有偏見的強盜理論極強的人。

    僥倖心理

    這些人總是處於借錢狀態,說明花錢的地方很多,或者花錢很厲害,永遠都還不清債務,說明根本沒有能力還錢,可能一直想著掙錢,但是總是帶著僥倖心理在做事,比如賭博,總想著多贏點,但是越是這樣,越不能贏到錢,債務越拖越重,就越要借錢,即使偶爾有了一部分錢,也不會還,因為他想要贏更多錢,但是事態總是捉弄他,導致越陷越深!

    無賴心理

    這幫人就比較可惡了。到處借錢,長此以往,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借錢的臉越來越厚,每次總能厚著臉皮去借錢,不借還不行,不然就裝可憐,但是又不能掙到錢,去還錢,導致越借越多,但是偶爾也會有大量的錢,但是患得患失,覺得這錢來之不易,不能輕易還,長期下去,就變成理所當然的心態,借錢可以,還錢就等等吧,反正已經麻木了!

    強盜理論

    這些人就更可惡了。多次借錢後,他會覺得你有錢,或者你們有的是錢,我沒錢,我當然要跟你們借了,社會對我不平等,讓我沒錢,我就對你們不平等,借了錢我也不還,即使有錢我也不還,我不該沒錢,你們應該救濟我,但是在面對別人前,他也會裝成很可憐,才可以借到更多錢,這種小人行徑一旦被人識破,將是多麼令人痛恨!

    不管哪種心態的人,我們遇到了,都不是什麼好事,在面對這些人時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能不招惹就不要招惹,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只有煩惱!

  • 2 # 一葉草73

    這種人首先一點,心裡承受能力強。

    我欠別人的錢,心裡不踏實,沒還清債之前,不好意思自己放肆的開支。

    看見別人(債主),都覺得不好意思。

    這種人就是傳說中的“賬多不愁蝨多不癢”的人。借錢消費養成了習慣,為了維持習慣,不想把到手的錢還給別人,是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的人。

    這種人表面看很豪爽大方,向你借1000塊錢,可以請你吃800元的大餐。不熟悉的人,初次見面往往對他印象很好,同意給他借錢。

    這種人往往嘴皮子功夫厲害,借錢的時候態度和善,答應很快還錢的口氣你毫不懷疑。

    這種人表面看有很多朋友,跟誰都熟。

    其實,這種人就是厚臉皮老賴。懷著一種你不會為這點錢去撕破臉打官司的僥倖心理。

  • 3 # 國際度量尺

    這種人的心理是很自私的,光顧著自己,不考慮到別人的,這種人不能交往,如果他向你借十回錢,哪怕你有一次沒有借給他,他也是對你非常有意見的,也不會記的你的好。

  • 4 # 胡安琪5201314

    別人認為她憑自己本事借的,為什麼要還呢?我就有這樣的親戚,自己有幾套房子,還老是找我們家條件遠遠不如她的我們借錢,一般人借錢都是找家庭條件很好的有錢人借,她卻找我們條件不如她的人借,雖然之前找我父母借的還了,但是前年又趁我們不在家,找我媽借,這樣的做法我實在不能理解。本來我家是老實的農村人,父母辛苦一輩子從土裡刨了一點血汗錢,我不喜歡親戚家庭條件很好的人,來找我們這個農村的家庭遠遠不如她的人來借錢,她們有幾套房子,有存款,生意往來的人也多,路子多又廣,她隨便抵押貸款一套房子,幾十萬就馬上到手了,不想用房子貸款可以找她有錢的親人週轉,幹嘛老是盯著我們這個農村家庭的錢呢?實在沒辦法理解,也想不通。

  • 5 # 會反諷的貓

    普及個心理學概念:損失厭惡

    一、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做過研究,人們對收益和損失的心理感受並不是1:1的關係。

    人們往往更加厭惡損失,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感令他們更難受。

    比如撿到100元的獲得感,是彌補不了打麻將輸的100元損失感的。通俗的解釋,100元的損失引起的不爽感,是無法用收益的100元的爽感彌補的。

    那麼大概需要多少可以彌補呢?在心理上一般是2-2.5倍,也就是200或250時,你的不開心才可能抵消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體現了大家對損失和得到的敏感程度不匹配,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獲得的快樂感。

    二、借錢後,即使有錢也不還得心理

    我們不從道德上批判,道德對沒底線得人來說是無約束且不可靠的。

    借錢是一種獲得收益感,而還錢自然是失去的損失感。在心理感受上同等價量時,損失大於收益感。

    他之所以有錢不還,無非是本性、人慾的驅使,這種被原始動物性掌控的情況,表明了他自控力差,自律性弱。同樣的心理每個人都有,有些人講信譽重誠信,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原始動物性奴役自己。

    他,進化沒跟上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範笑歌說《東晉王羲之草書十七帖》是草書聖品,十七帖書法比張旭懷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