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益梵堂茶葉
-
2 # 茗嘴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雖然社會變化、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出現了很多更加便捷的泡茶方式,但以蓋碗沖泡和茶壺沖泡依舊是佔大多數。
很多家庭裡喝茶都是使用類似這樣的茶具配置,實用性特別高,但也是較為傳統的喝茶方式,一線城市裡的小年輕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時間精力可以悠哉悠哉的沖泡。
很多常待在辦公室的朋友,會選擇這種自動煮茶壺,將茶葉放在頂部的漏槽,透過蒸汽迴流的方式煮茶,一次一大壺,同事們分杯品飲特別方便,還有保溫功效,隨時想喝就喝。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也選擇這種型別的煮茶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其實不管是哪種沖泡方式,能夠遇到一款適合自己的茶,都是件快樂的事。按自己的心情來喝茶,不必過於在意繁文瑣節,喝得舒適最重要。
-
3 # 一茗薌茗茶
#飲茶# ,中國#傳承幾千年#,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出現了許多更加便捷方便的泡茶工具和方法,以#瓷蓋碗#和#紫砂壺#沖泡依舊佔主流。
以人的喜好選茶定泡法不同的客人用不用的茶定泡法,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看人選茶#,#看茶定泡法#,所以現在家庭備茶也不是以前家裡只准備一種茶,沒有選擇餘地,現代人更#懂得養生#,家裡都會準備幾種茶葉以備客人品飲。
以環境和條件定泡茶方法現在很多家庭在客廳設有茶桌,備有很多的茶具、茶器對茶比較喜愛的人,那泡法就多了,有煮茶法,茶藝泡法,簡易泡法,玻璃杯泡法等等,每一種泡法都有一層深意。
在公司上班和旅行泡法在公司上班,旅行有用玻璃杯泡法,用漂逸杯泡法,簡單、方便既不會影響工作也不擔務旅行,是一種便捷的方法。
-
4 # aitu艾途
座標湖北襄陽。
我們這裡沒有南方人家家都有的那種茶盤。家裡來了客人,也就是用一個一次性紙杯裡面放一些茶葉,然後倒七分滿的開水。
我平時喝茶在單位夏天就一富光杯,一把大葉茶,冬天保溫杯,大葉茶。偶爾蹭蹭同事、領導的好茶。(當然,自己也會不時地帶一些好茶)在家我喜歡大瓷缸,鐵觀音、茉莉花、普洱等等各種各樣的茶葉換到喝,沒有特別喜歡不喜歡的茶品。閒下了,泡上一缸茶,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和閨女聊聊天,感覺無比愜意。
-
5 # 山石言茶
要衝好一泡茶,喝懂一杯茶,是有學問門檻的。
這個門檻是什麼?這個門檻就是明原理,懂思考。我的老師當時只教了我這兩點,和一種沖泡方式。他說:“教你這些就夠了,想深想淺,就看你自己喜好吧。學茶這東西是需要花時間去慢慢體驗的,懂得這些,不會走偏就行。對了,還有一點,所有茶以喝完身體舒適才好。好喝,但身體不舒服的不能喝。”
老師教我的東西形成茶湯滋味的主要物質:
茶湯的滋味由多種成分組成,主要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苦味的咖啡鹼、鮮爽味的氨基酸、甜味的糖類等幾大類。
其中茶多酚佔有主導地位,其次為咖啡鹼、氨基酸,再加上其他各種呈味物質的配比,就出現了茶湯的濃淡、清鮮、醇和、甜爽等滋味。
各物質成份的滲出機理對滋味的影響:
茶湯中這些成分的濃度,以及各成分之間的比例、主次關係對茶湯的滋味起到決定性作用。由於不同水溫下各個滋味成分的溶解速度各不相同,出現主次之分,所以水溫對茶湯滋味影響很大。
①咖啡鹼的溶解速度在40℃到100℃隨水溫的上升而迅速上升,尤其當水溫在80℃以上時在2分鐘左右就基本溶出。
②茶多酚的水溶性較差。在80℃以下不易溶於水。要用95℃的熱水泡6分鐘,才能溶出90%以上的茶多酚。
在高溫時,會與糖類發生美拉德反應,反而使其在茶湯中的含量減少。日本綠茶中氨基酸含量較高,在日本有用冷水泡茶的做法,這樣的茶湯非常鮮爽,無苦澀味。
④水溶性糖的溶出量隨溫度、時間變化不大。綜上所述,水溫低時,主要滋味成分為氨基酸、水溶性糖等;水溫高,沖泡時間長時,咖啡鹼、茶多酚也大量溶出。各種茶類中滋味成分含量不同,水溫、沖泡時間也須因茶而異。
舉例說明,以武夷巖茶的沖泡方法為例(我一開始學的沖泡方法)
1. 投茶葉片的粗中細,儘量各1/3。目的是控制各種物質的成份均勻,細條索的嫩葉,內含的物質主要是氨基酸和咖啡鹼,呈現的內質主要是酸味、苦味。中條索的是成熟葉片,內含的物質主要為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呈現的內質主要是澀感和醇厚度。粗條索的是稍微老些的葉片,內含物主要為果糖類物質,呈現的內質主要是甜度和稠滑感。
2. 茶水比的標準應在1:8至1:12之間,因應型別特點做調整。追求湯感醇厚的投茶量大,追求香氣特徵的投茶量相應減少。
3. 儘可能100度的沸水,底衝,見水就出湯。第一道注水一定要高溫,為了能快速融化植物果膠成份。出湯速度可參考上面物質滲出機理,可做調節。
-
6 # C阿全喜歡玩薩克斯
我一直不喝茶!但不反對喝茶!喝
-
7 # 陝南木易哥
我喜歡喝茶。尤為喜歡綠茶。如果是和朋友在一起。就會用茶具沏一壺。然後分成小杯。邊飲邊聊。如果是自己一個人。我會取一茶杯。放一小嘬茶葉。然後沖泡。放上音樂。或者翻看一本書。體驗歲月靜好
-
8 # 茶聯盟
茶在中國不光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
如果喝茶僅僅是一種飲食習慣的話,那麼隨著時間,地域等變化也會發生重大改變的。如,我們有個同事來自南方,以前根本就不吃麵條的,到北京後剛開始也不喜歡吃炸醬麵,蛤後來在我們的影響下也逐漸喜歡上了,每週都得吃一次。如果你去成都,不吃辣的你,也可能因為天氣太潮溼了,而逐漸習慣吃點辣。
茶葉在中國有兩種形式存在,一是普遍習慣的健康飲料,另一種是詩情畫意的精神食糧,即茶道。
作為飲料的茶而言,只會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就拿西方人來說,大部分人把茶葉當作一種健康飲料,所以他們發明了袋泡茶,非常方便飲用,隨手就來。立頓紅茶也成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同理,雖然現在的茶具非常豐富和精美,價格也不高,但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還是習慣用大缸子泡茶。並且不管是原先的花茶,還是現在的綠茶,烏龍茶,普洱茶,都放到缸子泡茶。也喝不出好壞。
所以,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部分人群會轉向袋泡茶、速溶茶等快節奏的沖泡方式。
但,作為生活方式的茶而言,泡茶的方式不會輕易改變的英國人也是如此。喝茶文化在英國逐漸上升為一種生活方式:英式下午茶。不管遇到什麼事,英國人都會在下午泡杯紅茶,吃點東西,閒聊一會。一戰的時候,在戰場上,英國人還會來個簡單的下午茶。
對中國人來說,喝茶文化是一種標籤。這種標籤,必須要有一定的儀式感。所以,泡茶的方式不會有大的變化,而是越來越精美,越專業。
當然,這兩種方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互相切換的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未來我們會根據場景的不同,自由切換到相應的泡茶狀態中。如果在外面,來杯袋泡茶、速溶茶,或者簡單放幾片茶葉到杯子就行了,但如果在辦公室,或者在家裡,或者和朋友們一起聚會,那麼整點好茶,認認真真泡杯茶,好好聊聊天則是必須的。
所以,不要焦慮,該來的總會來的。
-
9 # 深漂v小宋
平常忙忙碌碌,一份時間擠成兩份用,哪有時間品茶。 只有無瑣碎事擾心,無嘈雜聲亂耳,靜心地去品茶,方會沉醉其中, 要是真有那個閒工夫,(蓋碗泡法)我比較喜歡,泡烏龍茶,花茶,紅茶,那個茶香味淳,可以主泡器沖泡後自己引用,也可以沖泡後分湯品飲,家裡買的一套茶具,只是在過年回家泡過兩次,閒時和家人或約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摯友品茶,真的是一種享受
-
10 # 茶人陳馨
首先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2、茶友陳馨的角度我會根據我當下怎麼方便怎麼喝茶,例如我外出時我比較喜歡用茶水分離的差旅杯,在家時一個人喝我喜歡用蓋碗,人多的時候我喜歡用飄逸杯或者大容量的紫砂沖泡。
品茶之道喝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卻又是一件不容易參透的藝術。
喝茶是茶文化的學習、精神的愉悅、行為美學融為一體的動作。
喝茶可以解身體之乏累、唇齒之渴、更可以得到心理的愉悅。
茶如人生,喝茶猶如品味生活一般。
不同的茶品帶來的不同風味就像人生一樣起伏,懂得了茶的色、香、味,懂得了茶背後的文化,懂得了茶背後的製茶人,喝茶的趣味就像人生一樣讓你津津樂道。
而品飲茶的過程中,品茶,懂茶更是一種伯牙子琪的相遇。
喝茶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精神追求的昇華。
林語堂說過:無論到哪裡,只要有一杯茶,中國人都是快樂的。
茶可以溫潤我們的心靈,可以溫暖這個寒冬,更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而喝茶的藝術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方式。
茶禪一味遇水捨己,而成茶飲,是為佈施
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
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
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
茶自神農以來以入藥,後為烹,再為點,而後方為品。
古人以茶修身養性,無論是用蓋碗,還是紫砂壺他們都只是沖泡茶葉的一個載體。
是綠葉紅花的映襯之器,無論是建盞還是斗笠白瓷杯,他們都只是盛放茶湯的容器,是入口的媒介。
喝茶無論您使用的什麼容器泡茶喝茶,都是為了更好的更方便的品飲到茶葉的“美妙”
無論任何容器,終有懂它的你去品飲他,準備好一份好心情去“讀懂”茶,任何器具都能成為最好的沖泡容器,讓茶呈現他最美的一面。
回覆列表
正因為社會變化,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所以才會想用泡茶的方式讓自己慢下來,下班回家,坐在簡易的茶桌上,一壺一杯一茶一人飲,細細品嚐,慢慢回味,讓勞累了一天的身心在此刻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