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身輕如雁

    最主要原因還是左宗棠自視甚高,但是各方面都混的比曾國藩差。

    倆人都是湖南老鄉,年齡就差一歲,因此算是同齡人。左宗棠自幼才華出眾,不過中舉之後三次會試都不能中進士。只能給官員們當師爺度日。而曾國藩屬於天分不高的那一類,考秀才就考了七次,第六次還因為答題水平太差,被主考官拿出來當“文理欠通”的典型公示,這對於讀書人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可曾國藩知恥而後勇,更加發憤讀書,曾國藩家書裡面說過“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而且他善於總結經驗,找到自己文章的問題,專心對缺陷進行打磨。道光十三年,第七次考試中了秀才,第二年就中了舉人,然後在道光十八年考中了進士。這一年他才二十八歲,而明清兩代進士平均年齡是三十八歲,可以說他比平均年齡早了十年考中進士,在當時也是出類拔萃的。接著在朝考中,考入翰林院,這在當時是讀書人的巔峰了。在清朝,不是翰林出身,死後諡號都不能有“文”字。作為讀書人,曾國藩無疑比左宗棠要水平高的太多了,左宗棠根本就沒法比,差了好幾個等級。

    做人方面,左宗棠也差太遠。

    兩人開始打交道是在咸豐二年,曾國藩奉旨在長沙辦團練,左宗棠當時給湖南巡撫做師爺。兩個人當時關係還不錯。咸豐九年,左宗棠當師爺自我膨脹,侮辱朝廷命官,被朝廷下旨逮捕。曾國藩找了不少關係,才幫他脫身。然後把這個老鄉吸收到自己的軍隊裡面當助手,讓他到湖南招募團練。到了咸豐十一年,曾國藩受命督辦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曾國藩把浙江軍務全盤交給左宗棠去負責。又在不久之後推薦左宗棠當上了浙江巡撫。左宗棠舉人出身,沒了曾國藩的提拔根本當不上這種級別的官員。

    不過左宗棠自視甚高,一直看不起曾國藩。兩人初次接觸後,他給曾國藩下的結論是“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開展”。這其實就是左宗棠的一個心理落差,他的科舉失敗經歷,讓他對中進士,點翰林,做侍郎的曾國藩有著一種特別的心理,總是放大曾國藩身上的缺點。左宗棠經常諷刺挖苦科舉成功人士,“八股愈做的入格,人才愈見庸下”。曾國藩越是做的成功,左宗棠越是要找點他的毛病,來證明自己的“科舉無用論”。同時他也有一個瑜亮情節,他認為平定太平天國,封侯這種榮譽都是本應屬於他的事業,都被曾國藩搶去了。晚年他為一副描寫曾國藩在九江兵敗投江自殺的圖畫寫序的時候,也表示即使曾國藩投水自盡成功,天下也有人會把曾國藩的事業進行下去。這其實就是說他自己呢。左宗棠當上浙江巡撫本身就是破格提升了,後來朝廷又讓他當上了浙閩總督,這就明顯是為了平衡曾國藩的勢力。讓湘軍裡面出現兩個平起平坐的任務。以左宗棠的聰明,肯定也看出來了朝廷的用心。

    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以後,曾國藩兄弟封侯,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的頂峰了,只不過這時候慈禧也開始防備他,找機會要剝奪他的兵權,減少他的影響力。

    當時洪秀全的兒子在天京城破以後逃走,一片混亂當中曾國藩接到報告幼天王自焚而死,也以此上報。而左宗棠得知這一情況以後,按說以兩個人的交情,要先通知曾國藩,由曾國藩來決定如何上報朝廷。即使他不得不及時上報,也要及時通知曾國藩,讓曾國藩有所準備。可左宗棠直接上報朝廷,並且誇大了逃跑的幼天王實力和影響,慈禧如獲至寶,一則有了理由處罰曾國藩,二則湘軍內部出現這種主動在背後拆臺的人物,可見湘軍並不是鐵板一塊,有分化瓦解的機會。

    曾國藩知道左宗棠在背後捅刀子以後,也很氣憤。他不輕易攻擊別人,可是到這一步肯定也不能忍了。他在奏摺裡面一方面替自己辯護,一方面揭了左宗棠的老底,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時候,也曾經有數萬太平軍逃走,左宗棠只彙報有千人,欺瞞朝廷。兩個人在奏摺裡面你來我往,互相揭老底,朝廷暗喜,最後無非是和稀泥,雖然沒有指責曾國藩,卻是大大表揚了一下左宗棠,稱他“一代名臣”。左宗棠終於成功的踩著曾國藩上位。

    從此二人失和,再也沒有私下交往。

    左宗棠做人確實有缺陷,他這一生,不僅和曾國藩鬧翻了,也跟郭嵩燾,李鴻章,沈葆楨都鬧翻了。而曾國藩則善於交友,善於幫襯朋友,提攜朋友。跟左宗棠鬧翻以後,曾國藩私下很少提及和左宗棠的事情。左宗棠則沒完沒了的跟人說他和曾國藩的事情,見人就罵曾國藩。接見部下時候更是要大罵曾國藩,他的部下都是湘軍跟著曾國藩幹過的,對此很不以為然。“其理不直,其說不圓,聆其前後所述,不過如是”,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

    曾國藩諡號是“文正”,左宗棠諡號“文襄”,對他的科舉水平來說,這個“文”字也算是破格給予了。不過曾國藩生前是一等毅勇侯,左宗棠是二等恪靖侯,到了地下倆人相遇,左宗棠還是要差一級啊。

  • 2 # 頂涼

    一是性格使然

    二,曾入官場較早,經磨練穩重的性恪

    三,左宗棠能力真強,軍事奇才。左是靠能力幹出來的,他出道晚,有些時不待我的焦慮,想平生所學實現抱負

  • 3 # 黃老道統

    晚清四大名臣沒有誰看不上誰,他們只是怕慈禧猜忌他們擁兵自重,擅權自專,而慈禧又喜歡撥弄是非,挑撥大臣關係,四大名臣投其所好,扮演不合心,讓慈禧放心……

  • 4 # 頓愚

    左宗棠哪裡就看不上曾國藩?!只是同在朝廷,都是政治敏感性高的重臣,如果同進同退,那是有結黨之嫌。故,明爭暗合而已。

    另立山頭也是為了分散注意力,以達擴大實力的目的。一有變故,也是儲存力量。

  • 5 # 遺產君

    左宗棠對曾國藩之間的感情較為複雜,大概有瑜亮情節,既欣賞又難免自負不服,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剿滅太平軍的是曾國藩,個人的功績、名聲、官位處處都被曾國藩壓了一頭,左宗棠不服不憤,才會“大罵”曾國藩,罵同僚,堂堂總督竟然和憤青差不多,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他為什麼總瞧不起曾國藩呢?

    左宗棠與曾國藩兩人既有蜜月期也曾一度絕交,左宗棠一生對曾國藩的批評不少,甚至在曾國藩與太平軍首次交戰失利後投河自盡未遂時,左宗棠立刻前去探望,但仍忍不住直接譏諷其為“豬子”,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深感“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的心痛,在給曾國藩的輓聯上寫道:“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一時傳為佳話。

    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同”與“不同”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諸葛亮,曾國藩卻是為人謹慎,低調做人,比較保守,而左宗棠則是較為激進,但曾左之爭只在於政見之爭,而兩人其實還是互相十分欣賞的,他們都是絕頂聰明之人、權謀大家,後期卻互相攻擊交惡,已經到了世人側目的地步。

    實際上,二人不過是在演戲而已,以釋清廷之疑,他們兩人幾乎掌控江南半壁江山,如果團結一心,老太后就該不安了。

    其實,他們之間還是互相支援的,左宗棠西北用兵,曾國藩從兩江源源不斷的提供糧餉,而且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老部隊交給左宗棠,反過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與官文(滿人)不和,二人互相彈劾,在西北打仗的左宗棠公開支援曾國荃,說官文不是個東西,讓老太后都吃驚不小。

    就此完全可以說明,二人內心都是欣賞和敬佩對方的,有分歧也是君子之爭,在核心關鍵時刻都是給予對方支援的。

    左宗棠的能力確實很高,只是格局有些太小,他恃才傲物、自負狹隘、飛揚跋扈,確實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張寡婦不管是聲譽、地位還是綜合貢獻都遠超左宗棠,讓左宗棠感到不甘和憋屈,所以才在天津交教案後與曾國藩“絕交”。

    左宗棠是經曾國藩舉薦才得以成事的,但得勢之後立馬另立門戶,建“楚軍”,處處和曾國藩過不去、翻臉、使絆子,這也是左宗棠的性格使然,兩人同為滿清最具實力派的漢臣,如此不和是朝廷樂意見到的。

    左宗棠曾國藩二人演戲的成分很大,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左宗棠確實瞧不起曾國藩”,二人齟齬多年卻又惺惺相惜,彼此神交,左宗棠比曾國藩小一歲,但在給曾國藩的輓聯上卻自稱“晚生”,足見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欽佩。

    對於晚清三傑,人們有這樣的評價,曾國藩會做人,左宗棠會做事,李鴻章會做官,曾左不和,應該是他們“和而不同”,不同只是在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是。

  • 6 # 席聯良

    左宗棠雖然沒有考上進士,但是才華橫溢,文才韜略能力不輸曾國藩。左的性格高傲,自比諸葛亮。在湖南士人中名望頗高,粉絲不少。

  • 7 # 大桐垚一小章魚

    左宗棠為什麼瞧不上被稱為千古完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呢?

    其實非左宗棠瞧不上曾國藩,是左宗棠性格直爽,才高八斗,自詡“今亮”,在他還是舉人時能被他瞧上的基本沒有,更不要提後來左宗棠取得了豐功偉業,地位崇高後,他實乃民族之大英雄。

    先通過幾件小事看看左宗棠有多牛。

    1.兩江總督陶澍看中左宗棠才氣和人品,和出身為舉人的左宗棠結為忘年交,並將獨子陶桄託付左宗棠,並主動提出與之聯兒女姻。

    2.文忠公與左宗棠通宵不眠談天下大計,文忠公極口稱讚左宗棠為絕世奇才,併為之傾倒。文忠公即林則徐,包括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彭玉麟、江忠源……等等一大票牛人都為之折服。

    3.潘祖蔭:千古佳句,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4.左宗棠自詡“今亮”,以舉人身份被湖廣總督張亮基,湖南巡撫駱秉章引為幕僚,表面上駱秉章是湖南巡撫,實際上左宗棠才是幕後真正的大腦。

    5......

    左宗棠雖只是一舉人,但確實才高八斗,而且是經世之學,滿腹絕倫,他對曾國藩是個什麼態度呢?在他送給曾國藩的輓聯中可一探究竟: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知人之明、謀國之忠”的確是不偏不倚、不吹不捧,說明在這兩方面左宗棠還是佩服曾國藩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除了識人,忠國外,在才氣,打仗,謀略等等方面,左宗棠其實是看不上曾國藩的。

    那曾國藩在其他方面是不是確實不濟?那我們在通過幾件小事看看:

    1.一個小偷鑽進了曾國藩臥室偷東西,期間曾國藩回來背書,小偷只好藏到橫樑上,只聽曾國藩對著一篇很短的文章讀了幾個時辰都沒有背誦下來,小偷聽得耳朵都長出了繭子,終於忍無可忍,從橫樑上跳將下來,對著曾國藩將他剛才朗讀的文章背誦如流,揚長而去。

    2.曾國藩直接指揮的戰鬥鮮有勝績,諸如:靖港慘敗,湖口慘敗,曾國藩都是羞愧至自殺未遂。

    3.曾國藩打仗毫無驚喜可言,沒有王陽明那樣用兵如神的計謀,甚至可以說基本沒有奇謀,就是一個字:打“呆”仗,兩軍對壘,先扎牢營盤,堅固堡壘,挖深壕,前進,安營紮寨,挖壕溝對壘,再前進,再安營紮寨,挖壕溝對壘,穩紮穩打,直到把敵人趟平。

    ……

    左宗棠瞧不上曾國藩,不代表曾國藩不厲害,相反,曾國藩非常厲害,要不然也不會被稱為完人。

    1.立功,平叛太平天國,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2.立德,以儒家先賢聖人的理想要求自己,立下不為聖賢,即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生目標,透過“研幾”慎獨中進德修業。

    3.立言,曾文正公文集,冰鑑,曾國藩家書,挺經等等

    4.曾國藩堅持日課數十載,打仗期間也不間斷,敢問誰有這樣的毅力。

    5.曾國藩遇到困境堅韌不拔,數次失敗,數次爬起來繼續戰鬥,忍字當頭,總是“好漢打脫牙和血往肚裡吞”,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6.曾國藩為洋務運動做出努力,倡導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們為中國科技、軍事、教育、文化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

    曾國藩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非常平凡普通的人,透過自身努力能達到何等的高度。

  • 8 # 水雲窮至

    曾國藩教會了左宗棠演戲,特別是後期,倆個人都名利雙收,重兵在手,如果,二人在一團和氣,心人招致殺身之禍,於是,左宗棠故意上演了瞧不上曾國藩,與其不和,實則保身。

  • 9 # 東北神人

    左中堂有才能,他能橋上的人沒幾個。一般比較有才的人都比較狂。左中堂就是這樣一個人。左宗棠和曾國藩的性格格格不入。曾國藩看上去老成持重比較愚笨。左中堂,聰明伶俐,腦瓜子反應快。

    曾國藩對付太平軍的辦法就是結硬仗,打呆仗。而左宗棠對付太黴菌的辦法顯然與中國反不一樣,但是曾國藩最後成功的剿滅了太平軍。你說主動糖他能看上曾國藩嗎?他當然來氣。

    左宗棠的軍事才能,文學才能各方面兒都要比曾國藩厲害,他當然瞧不起曾國藩。

  • 10 # 濰坊人愛旅遊

    我先說兩個點

    第一,文人相輕。

    第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化這東西,自古沒有高低之分,同樣是大家,彼此看不上太多太多,比如魯迅看不上胡適,別的我就不舉例了,真的很多。

    左宗棠 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前就認識了,都聽說過彼此,見了面各自都發現了彼此的缺點,或者叫看不上的東西。

    兩者都是大家,文人其實都希望自成一派,對於別的派系都輕視,左宗棠也不例外。

    與其說曾國藩曾經得罪過左宗棠,不如把自古文人骨子裡的這種問題說出來,更具有說服力。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是一班的第一名,她是二班的第一名,她今天忘了帶英語書,跑你們班去借,她一般不會找你,你看見她進來,通常也會低下頭當做看不見。這就是文人間的不可言狀的競爭心理。

  • 1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感情比較複雜,總體來說,左宗棠與曾國藩兩人肯定是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

    可以兩人身處晚清,兩人都手握重兵,又都是漢人,被滿清朝廷猜忌,兩人如果交好,勢必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兩人“敵對”而自保。

  • 12 # 小樓一夜聽春雨

    左宗棠是剛正不阿、不聾不瞎的主,曾國藩則是死死抓住鎮壓太平天國的牛鼻子,其他的都好商量。只要有才,什麼人都敢用。左宗棠幾次勸不動曾國藩,就分道揚鑣了。也虧得曾國藩度量大,要是左宗棠去新疆打仗的時候,曾國藩隨便做點手腳,左宗棠非冤死不可。

  • 13 # 老徐新書

    曾左之交:同心若金,攻錯若石

    曾國藩眼下已經去世,雙簧沒有再唱下去的必要,怎麼掀開籠罩在兩人之間這層層虛掩的紗幕?

    左宗棠想到用一副情真意切的輓聯以釋世疑: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左宗棠此時大概已經想到了,後世人來了解兩人間是非恩怨,哪裡會知道私下裡到底有多少彎彎道道?會反過來懷疑,他對曾國藩的態度轉變何以會如此之大!所以他在這裡試圖要兒子先為自己解釋一句:我的觀點從始至終沒有變過,用“謀國之忠,知人之明”這兩句話褒獎曾國藩,在歷年來給朝廷的奏摺中已多次寫過,並不是在他死後才突發奇想冒出來的。

    俗話說,吊死問生,無非人情。左宗棠安排孝威帶上父親書寫的輓聯、以及在長沙準備的豬、羊禮品,外加400兩白銀前去弔孝,並要他親做一篇祭文追悼,這已是朋友之間比較隆重的禮節。

    曾國藩的家教此時起了作用,曾紀澤據父親遺訓,喪事只收禮品,不收分文禮金,孝威帶去的400兩白銀退回來了。

    兩家後人之間事實完全不存在過節,從後面兩家的關係可以看出來。關於曾國藩的滿女曾紀芬與滿女婿聶緝槼求助左宗棠並得到接濟、賞識與提拔的事,可參看筆者《左宗棠的正面與背面》一書第八章。

    但眼下孝威對父輩之間的恩怨,確實還不太清楚。孝威之前在家信中陸續讀過父親對曾國藩的一些評價,印象中,總體評價似乎不高。他當然也知道父親舉報曾伯父漏掉幼天王之事,但不解內中曲折原委,所以擔心到了曾家,遭遇白眼與唾罵。

    為了打消兒子的顧慮,也為了讓後世更清楚其中內情,左宗棠在信中將自己與曾國藩的關係,類比成明朝的楊嗣昌(字武陵)與黃道周(字石齋)。

    楊、黃故事,成為今天掀開“曾左失和”的最後一道幕紗。

    楊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號武陵,湖南武陵縣碴口坡人,歷任明王朝杭州府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明末農民起義席捲中原,1637年(明崇禎十年),時任兵部尚書的楊嗣昌,主持鎮壓,剿撫兼施。他採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網”戰術圍剿,取得階段性成功,一年內,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埋伏,帶著殘部劉宗敏等17人躲進陝西東南商洛山中。

    黃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號石齋,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銅陵鎮)人,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至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1636年,崇禎皇帝任命黃道周擔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

    黃、楊交集,發生在1638年(崇禎十一年)。

    1638年年冬,15萬清軍分成三路大軍,第四次南下,紫禁城內上下震動。

    戰還是和?崇禎皇帝舉棋不定。楊嗣昌手握兵權,力主議和。

    黃道周作為文官,則是堅定的主戰派。他憤然指斥楊嗣昌私下“妄自議和”。1638年七月初五日,崇禎皇帝緊急召開御前會議,黃道周不顧冒犯皇帝尊嚴,“與嗣昌爭辯上前,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慄”,現場爭論之烈,就差沒打起來。

    崇禎皇帝一開始贊成楊嗣昌主和。他痛罵主戰的黃道周“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將他看成能言善辯之徒。黃道周在大眾廣庭下仍與皇帝辯解:“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辯。臣在君父之前獨獨敢言為佞,豈在君父之前讒謅面諛者為忠乎?”意思是說,只有悄悄在皇帝面前打大臣小報告才叫能言善辯,在大庭廣眾之下痛批阿諛奉承者,這叫忠心耿耿。他據此反問崇禎:“忠佞不分,則邪正混淆,何以治?”陛下連能言善辯與忠心耿耿都分不清楚,請問朝野上下如何能風清氣順?

    憑剛直之性,當眾批評皇帝,後果很嚴重。黃道周被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照磨是官名,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另肅政廉訪司監察官也稱照磨,負責“糾彈百官非違,刷磨諸司文案”。)

    楊、黃性格不同、政見相反,最後命運、結局,也迥然有異。

    明朝廷開始採信楊嗣昌的“主和”方針,到1642年(崇禎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陷洛陽,福王朱常洵被殺死。二月初五,張獻忠殺襄王朱翊銘於襄陽西門城樓,朝野震驚。

    “主和”主來國破家亡,楊嗣昌羞愧難當,上吊自殺。

    黃道周則因上次指責皇帝,被記恨於心。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入內閣宰相(內閣輔導)。崇禎皇帝餘怒未消,下令將解學龍與黃道周一併逮捕入獄,罪名是“偽學欺世”。廷杖八十,充軍廣西。

    但這次懲罰,反倒讓黃道周聲名遠揚,朝野盛傳:“天下稱直諫者,必曰黃石齋。”頗有點“中國不可一日無黃道周”的意味。

    崇禎皇帝再次回想起黃道周最初的預言,開始翻悔,下旨將黃道周復官,入京召見。

    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河南此時已被李自成攻佔,關外皆被清軍佔領。天下殘局,非敗即破,黃道周心死如灰,告病辭官,回到福建漳浦,結廬在先人墓側,專心著述,從此不問世事,終老草野。

    左宗棠這裡意在將曾國藩比作楊嗣昌,將自己比作黃道周。以上摘自徐志頻新著:《左宗棠:家書抵萬金》。

  • 14 # 屹立的風骨

    不可能,只是相互不服氣對方罷了,而且曾國藩去世後清廷給他的諡號是文正,而左宗棠去世後清廷的諡號是文襄,比曾國藩差一截呢

  • 15 # 日慕鄉關

    左宗棠曾在一封信中這樣描述曾國藩:曾滌生侍郎來此幫辦團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開展。與僕甚相得,惜其來之遲也。

    “才具稍欠開展”,這可能是後世許多人認為左宗棠瞧不上曾國藩的證據之一了。

    先不說這是否是左宗棠確切想法,單比比這兩人。

    就天賦而言,左宗棠比曾國藩強的太多。

    作為湘陰有名的神童,左宗棠從小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連老孃都誇他將來會萬里封侯,但就這樣一個自視甚高的天才,卻在舉人以後再無寸進,會試屢屢敗北。而僅大他一歲的老鄉曾國藩,秀才考了7次,卻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順風順水,早早成就功名,以左宗棠狂妄自大的性格,縱然對曾國藩十分仰慕,骨子裡的傲氣卻是不會少的。

    曾國藩為人處世黏黏糊糊的性格加上不修邊幅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人對他的評價,洋槍隊隊長英華人戈登見到曾國藩時,大感失望:“曾國藩卻是中等個子,身材肥胖,臉上皺紋密佈,臉色陰沉,目光遲鈍,舉止行動表現出優柔寡斷的樣子-這與他過去的歷史是不相符合的;他的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跡。”

    後來雖然一起共事,但在剿滅太平天國過程中曾國藩的一些做法也與左宗棠有明顯分歧。比如湘軍攻克武昌後,左宗棠曾去信規勸曾國藩,不要太得意。後來湘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又規勸曾國藩繞過安慶,直取南京,卻被推崇穩紮穩打的曾國藩拒絕,左宗棠本就脾氣暴躁,此時更是大發牢騷,在給胡林翼的信中嘲笑曾國藩“鄉曲氣太重”、“才亦太缺”、“於兵事終鮮悟處”。

    就差罵娘了!

    好在曾國藩為人厚道,對此也不在意,最終順順利利拿下安慶並攻佔南京。

    左宗棠和曾國藩雖是老鄉,卻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行事風格。左宗棠屬於典型的湖南人,有才氣卻自大霸蠻,這種人只能當老大,不能當老二,衝鋒陷陣是把好手,卻團結不好身邊的人。

    但也正是這種性格,成就了近代“湘人救國”的美名。

    而曾國藩雖是湖南人,為人處世卻更像西北的老農,看似遲緩愚鈍,實則粗中有細,進退有據,這種人你很難指望他有什麼驚才絕豔之舉,但交代他的事情都能穩妥的辦好。

    只能說像曾國藩這種人,天生就不是皇帝的料!

  • 16 # 秦右史

    曾國藩與左宗棠,當時的清廷朝野合稱曾左,又同時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二,有過合作也有過激烈衝突,可謂相愛相殺。

    左宗棠一生的心結,在於自己的科考功名不全,導致朝廷那些清流派一直非議和蔑視。他秀才及第之後,再考就一直不太順利,最終舉人還是恩科所得,加上當時主考官陝西涇陽人徐法績欣賞他,給了他一個搜遺的機會,才有了舉人的出身。曾國藩則不同,最起碼是進士及第,又入翰林院深造,朝廷正途,混好了別人也無話可說。從性格上來說,左宗棠實幹能力非常強,情緒急躁一點,不太在乎自己的名聲,也不太喜歡舞文弄墨。而曾國藩有一些不同,名利權都想得,因此做事比左宗棠能夠謹慎一些,有自己的學術理論和成果,也善於靈活多變,團結力量。

    從格局來講,曾國藩是虛實結合,有知人之鑑,所識拔多賢將,而左宗棠討厭務虛,強調多幹事少說話,具體的軍事才能超過了曾國藩。因此,兩個人自然難免有分歧,但是在平定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事業上,還是配合的比較好的。兩個人雖然有矛盾,但不至於水火不容。李鴻章對恩師曾國藩的評價有些拔高,認為是曠世難逢天下才,但也並非是無中生有。李鴻章比曾國藩小12歲,比左宗棠小11歲,可以說兩個人都是他的前輩。左宗棠在曾國藩去世後,用兵西北,興辦洋務,堅持塞防政策,個人軍事成就的確斐然不二,幾有超出曾國藩之勢。

    說到左宗棠看不起曾國藩,實際上是兩個人剛見面不久的話:曾滌生侍郎來此幫辦團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開展。等到共事已久,左宗棠觀點就改變了,高度評價曾國藩,說他: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可見,人都是有脾性也不斷變化的,所謂左宗棠看不起曾國藩,僅僅是一個初步認識的模糊印象,而不是最終定論。文人雖然相輕,做事也不免有衝突,但總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當時俊傑,儒家文化薰陶下的精英。

    古人云立功立德立言,如果非要做一個比較,曾國藩當然是略勝一籌,左宗棠失在心性修煉和學術水平之上。

  • 17 # 清水空流

    左宗棠對曾國藩大概有瑜亮情節。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剿滅太平天國的是曾國藩,個人的功績,名聲,官位處處都被曾國藩壓了一頭。左宗棠不服不憤。才會‘’大罵‘’曾國藩,罵同僚。堂堂總督和憤青一樣,實在是難以理解。但何以如此呢?

    雖然左宗棠‘’責罵‘’過曾國藩。但在曾國藩去世以後,左宗棠贈曾國藩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可謂傳送一時。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諸葛亮。曾國藩卻是為人謹慎。低調做人。曾國藩比較保守,而左宗棠則是激進。但曾左之爭只在於政見之爭,而兩人其實還是互相十分欣賞的。兩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權謀大家,熟讀史書。後期互相攻擊交惡,已經到了世人側目的地步。實際上二人不過是演戲。以釋清廷之疑。二人幾乎掌控江南半壁。如果團結一心。老太后就該不安了。

    但實際上二人在是互相支援的,左宗棠西北用兵,曾國藩從兩江源源不斷的供給糧餉。而且將自己的老部隊交給左宗棠。反過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與官文(滿人)不和,二人相互彈劾。在西北打仗的左宗棠公認支援曾國藩荃。說官文不是個東西。讓老太后都吃驚不小。就此完全可以說明二人內心都是欣賞和敬佩對方的,有分歧也是君子之爭。在核心關鍵時刻都是給予對方支援的。

    左宗棠能力實確實很高,器局有些太小。左宗堂恃才傲物,自負狹隘,飛揚跋扈,他確實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曾國藩不管是聲譽地位還是綜合貢獻都遠超左宗棠。讓左宗棠感到不甘和憋屈。所以才在天津交教案後與曾國藩‘’絕交‘’。左宗棠經曾國藩舉薦才青得以成事的,但得勢之後立馬自立門戶, 建‘’楚軍‘’。處處和曾國藩為難,翻臉,使絆子。這也是左宗棠性格使然。兩人同為滿清最具實力派的漢臣,如此不和是朝廷樂意見到的。曾左二人演戲的成分很大,但有一點可以卻認。‘’左宗棠確實瞧不起曾國藩‘’

    二人齟齬多年卻又惺惺相惜。彼此神交。左宗棠比曾國藩小一歲。但在輓聯上卻自稱晚生。足見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欽佩。都說曾國藩會做人,左宗棠會做事(李鴻章會做官)。曾左不和,應該是他們是“和而不同”,不同只是在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上。

  • 18 # 歷史茶坊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為人自負,恃才傲物,平生唯獨佩服諸葛亮,並以“今亮”自詡,能被他瞧得上的人確實不多。

    左宗棠年輕時對他的湖南同鄉曾國藩非常不屑,二人初次相見,左宗棠對曾國藩便得出了“才略平平”的結論。然而,恰恰是這個才略平平之人,24歲中舉,28歲中進士,隨後青雲直上,仕途得意。39歲任職禮部右侍郎,官居二品,成為湖南讀書士子的楷模。反觀高傲自負的左宗棠,中舉後三次會試接連敗北,氣急敗壞之下發誓再不赴考。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二人性格卻大相徑庭。左宗棠性格直爽,快人快語。曾國藩為人謹慎,不溫不火。

    據說有一次,左宗棠與好友郭嵩燾、江忠源拜訪曾國藩,大家一起暢議國事。左宗棠善於雄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曾國藩屢屢說不過他,心中略有不快。相互告辭時,曾國藩笑著對左宗棠說:我送你一句話“季子自稱高,仕不在朝,隱不在野,與人意見輒相左”。話中正好嵌入了“左季高”的名字。左宗棠聽聞,微微一笑說道:我也送你一句話“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你經濟有何曾”。話中也嵌入了“曾國藩”的名字。曾國藩驚歎於左宗棠才思敏捷,兩人相視一笑,就此作別。雖是一段士林笑談,卻可看出左宗棠對曾國藩不服氣的態度。1854年4月,曾國藩率領湘軍在靖港首次與太平軍交戰,結果被石祥楨擊敗。曾國藩羞憤難當,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狼狽逃回長沙水陸洲。

    左宗棠時任湖南巡撫駱秉璋的幕僚,聽聞曾國藩兵敗後投水自盡的訊息,趕往營中當面痛斥曾國藩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把寫好遺折,近乎尋死的曾國藩罵得幡然醒悟,最終盼來了湘潭大捷的勝利。

    左宗棠對曾國藩確實不服氣,才高八斗的自己連進士都沒考上,可才略平平的曾國藩卻官運亨通。但他並不是小肚雞腸之人,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大義面前絲毫沒有含糊。任巡撫幕僚期間,左宗棠源源不斷地籌措糧餉供應湘軍,使戰場之上的將士無後顧之憂。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奉上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這幅輓聯表現出左宗棠在思想上發生的變化,從年輕時的“才略平平”到晚年的“自愧不如”,心高氣傲的左宗棠終於瞧得上曾國藩了,可惜已是天人永隔。

    曾左二人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情,在國孱民弱,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兩位湖南的傑出代表雖性格迥異,卻目標一致;雖仕途有別,卻殊途同歸。皆立志於解救天下蒼生,匡扶社稷,強大國防,抵禦外侮,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19 # 木頭126844276

    無論陶澍、賀長齡還是林則徐,這些人沒有一個認為左宗棠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可為什麼一到曾國藩這裡,這些詞彙就全都用上了?關鍵問題不是左宗棠瞧不起曾國藩,而是曾國藩在全力排斥左宗棠。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和湖南巡撫駱秉章矛盾很深,而左宗棠和駱秉章則如魚得水,相處十分和諧並且彼此尊重。這樣,左宗棠自然被曾國藩打入另冊並且一直遭到排斥,於是,前面那些形容詞就被搬出來成為理由。的確,王珍和左宗棠都認為曾國藩的軍事指揮能力欠缺,但這是客觀事實,並且全都是當面提出的。比如老湘營在王珍手中一直所向披靡,但是給了曾國藩,卻一直戰績平平,沒有任何可圈可點。這支部隊又由左宗棠指揮後則一舉成名,彪炳史冊。曾國藩根本不能認真聽取這些不同意見,反躬自省,而是對這兩個提意見的人打壓排斥,視為異己。這種情況恰恰說明這個被包裝成聖人的高官,其實不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凡人而已,身上也有著許許多多的缺陷和不足。

  • 20 # 小鎮月明

    左宗棠從小就喜歡讀書,不過他最喜歡的書籍,並不是朝廷考的那些經史之類的東西,而是地理、軍事等方面的東西,甚至於一些野史之類的東西他都很感興趣。因為他喜歡讀書,又非常聰明,所以不但父老們喜歡他,連教書的先生們也是很喜歡他的。

    不過也許就是因為左宗棠讀書太雜,所以在科舉上沒什麼建樹,止步於小小的秀才。不過他讀過的書並沒有白費,在後來他和許多人談論的時候,他的學識、認知都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諸多領域內,他最喜歡和擅長的,應該數農業和軍事了。

    左宗棠的才能到底有多麼優秀呢?首先是名人誇獎,這裡面最有名的當數林則徐對他的評價了。倆人初次會面的時候,左宗棠還是個白身,但是倆人一番交談後,林大感驚訝:我自己沒做成的事業,也許在未來會由你來完成!甚至在後來逢人就誇,說左宗棠是個奇才。當然實際的事蹟那就更多了,當時天下大亂,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的起義,其中最為厲害就是太平天國的勢力。他們在南方攻佔了許多地方,在左宗棠的幫助下,多個地方得以保全。因為屢次成績顯著,所以他就得到了朝廷很多大官的注意,其中就有曾國藩。

    這倆人初次見面比較早,當時左宗棠只是一個小小的謀士,他的言論讓曾國藩非常欣賞,後來他又資助過曾國藩的部隊,所以就受到了曾國藩的表功,做了兵部的郎官。從第二年開始,他開始掌握實權,先是在江浙一帶用兵,因為戰績優秀,後來又兼任廣東的事宜。後來他平定了陝甘叛亂, 又將沙俄擊敗,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但是他在和曾國藩初次會面的時候,就對曾國藩有了明確的認識,其中一條就是“才具稍欠開展”,就是說他才能還是稍微欠缺,於是很多人由此認為,他瞧不上曾國藩。但是這句話是在一封信裡面提到的,而這封信的總體思想是,之前就仰慕曾國藩,後來見了一面,發現果然他和人們說的一樣,毫無架子,恨自己沒能早點見到他。所以,左宗棠對於曾國藩總體來說是非常欽佩的,特別是當時他還沒什麼地位,這種仰慕之情就更加濃烈。

    而且在用兵方面,倆人其實到了後來都是差不多的。左宗棠早年用兵是比較勇猛,而曾國藩用兵則非常穩重,他自己訓練的湘軍都是經過嚴格教導之後,才會奔赴戰場。而左宗棠後來在對新疆用兵的時候,其實也穩重了許多,光是準備工作就花去了兩年之久。在這段時間裡,他一方面在努力籌措軍費,一邊又積極打造、購買武器,還調集了充足的糧草,在做了完全的準備後,這才對新疆用兵。

    那在最後連用兵辦法都一樣了,還有什麼瞧不上的呢?至於矛盾之說,武將哪個沒脾氣,都說曾國藩待人平和,但是如果真的沒一點脾氣,又怎能訓練出不怕死的湘軍?都有脾氣,又都是善用甲士的良將,生出分歧、有點小意見是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最近RNG的比賽來看,你覺得betty這名選手怎麼樣,適合RNG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