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演義的智慧
-
2 # 琿哥
1、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君子看重的是“義”,這裡我理解的義指的是大義、道義和仁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失了良人無利不往。可以說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在其中。
2、古人云:君子可以捨生而取義,見利思義;小人呢見利忘義。因此也有了: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的說法。我們做人做事要活的坦蕩明白。
3、我舉個例子:我曾經去過一家大型食品企業,一進大廳就看到他們的企業文化中“先義後利”放在首位,為什麼這樣做呢,道理自然在其中:先義後利,這樣企業才能團結形成凝聚力,才能做大做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取”利“有道,就不能一味丟了良心為了利益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4、在這裡呢我說明一下:義和利兩者並不相互矛盾,也不能說取利的就是小人。只是取之有道,不忘大義、道義和仁義的是君子;不擇手段、損人利自,把自己利益為重的是小人,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憑良心,用良心來說話。
綜上所述,我對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回答。
-
3 # 梅江夜話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
《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
4 # 原創欣賞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君子:像這種君子與小人截然二分並且完全對立的說法,在《論語》多次見到。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幾乎都是二者之間的人。因此,在理解時,要有“動態人生”的觀點,就是把“君子”視為“立志或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小人則是“無心或放棄成為”君子的人。只有這樣理解,才可進而主張: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淪為小人;小人若是上進,可能改頭換面。如此一來,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實質的作用與效果可言。
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並且主要以利來衡量,其行事時不按義、不按該與不該,而按有利沒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轉。
君子行事因為按“義以為質”,所以能做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處有,可處無”“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正由於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心標準——義,所以能夠“泰而不驕”“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等等差別,都源於行事時這一點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
5 # 孤竹逍遙遊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說的意思大概是,對有道德修養的人,就要從道義的角度讓他們明白道理,而對於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則要從利益的角度讓他們明白。“喻”在這裡是曉得,明白的意思。這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於不同的人,要從不同角度去講解道理,對於道德修養高的君子來說,行事之前都會先從是非善惡標準去判斷衡量,符合道義的才去做,即使“捨生取義”也“雖九死其猶未悔”;而對於道德修養不夠的人來說,凡事其出發點都是在計算個人利益的得失。所以,在教育不同型別的學生的時候,也應該根據各自特點出發。對於君子,對於做一件事就要從道義上宣講值得還是不值得,讓其明白道理,而對於小人則應該從他個人得失上去講解。否則對君子講利益,會被嗤之以鼻,對小人談道義,則會遭白眼,認為你在洗腦。
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君子和小人的對比的言論還有很多,而其對不同學生做同一件事的指導教育手段不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這裡不一一贅述
-
6 # 屯不寧
將君子和小人分別與義和利進行繫結、對比,其間產生出的是——
強有力的價值觀呈現和灌輸的力量。
力量雖大,卻又是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俘虜你於無形,塑造你的認知、約束你的行為,——即便你真心要做小人,也無法忽視它所給予的心理壓力。
這句話,顯然比老拿天堂和地獄來嚇唬人引誘人的基督教更有理性和德性。從中管窺,我們完全可以堅信,西方文化是幹不過中國文化的,中國文化的崛起自會是歷史的必然,——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
-
7 # 走著看著聽著想著
這句話的字面解釋就是: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我個人理解的是,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呢?古語中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忠孝仁愛,大義凜然,謂之君子。心胸狹隘,斤斤計較,不忠不孝,唯利是圖,可謂小人。君子始終帶給周圍的是正能量正義感,堅守道德倫理;而小人看重的是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獲利如何,利益面前不顧“道義”。我們常說自古忠孝兩難全,但無數的英雄豪傑、壯士俠客在“忠孝兩難全”時選擇了“義”。一個“義”字可以是正義,道義,情義……講義氣之人,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更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周樹人……此乃真君子,心懷民族大義,憂國憂民,為中華之崛起而伸張正義!
《莊子•山木》中說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在這願諸君都能擦亮眼睛,慧眼識人,結交“喻於義的君子”,平平淡淡中,細水長流,潤物細無聲。
-
8 # 老生常談—阿江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名句都出自《論語》論“君子與小人”。雖過去幾千年卻一針見血指出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君子行事講究道義與對錯。小人行事不講究該與不該,只講究利多或利少。君子的價值取向和小人價值取向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人講究萬物都有陰陽兩面,有對就有錯,有白就有黑;有山就有水,有君子就有小人……這樣才有了社會多樣性和複雜性 ,簡而言之這才是“人性”。其實隨著閱歷的增加,君子和小人接觸幾次就慢慢見“端倪”了。對小人要敬而遠之,不卑不亢;如“得寸進尺”。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切莫顧及君子之道,否則悔之晚矣!對君子要多親近,關愛。君子不會害人,懂得感恩。正所謂遠小人,親君子。就是這個道理!
-
9 # 六言國學出處
此句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意思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義”,這裡的義是指大義、道義和仁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無利不往。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文化內涵君子:像這種君子與小人截然二分並且完全對立的說法,在《論語》多次見到。
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幾乎都是二者之間的人。因此,在理解時,要有“動態人生”的觀點,就是把“君子”視為“立志或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小人則是“無心或放棄成為”君子的人。只有這樣理解,才可進而主張: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淪為小人;小人若是上進,可能改頭換面。如此一來,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實質的作用與效果可言。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並且主要以利來衡量,其行事時不按義、不按該與不該,而按有利沒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轉。君子行事因為按“義以為質”,所以能做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處有,可處無”“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
正由於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心標準——義,所以能夠“泰而不驕”“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等等差別,都源於行事時這一點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具體含義:指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這裡我想還重申一點,義和利並非是相互矛盾的兩部分,也並不是說取利的就是小人,只是取之有道,不忘道義的是君子;不擇手段、利益為上的是小人。做事憑良心。
-
10 # 陸明翔
君子以義立人,小人以利作為人生的追求。君子做什麼,不做什麼,必須把這件事情的意義、作用和影響告訴他,只要做這件事情不悖人倫道德,不違反法律法規,對社會和人民有益,君子就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反之,小人追求的是個人的利益,要讓小人去做一件事,去為一件事拚命,你只要把做這件事情,他能得到多少回報,掙來多少錢,如果完成這件事甚至可以實現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小人就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君子與小人不同,思想、道德操守、理念境界迥然有異,必須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如此,才能用好人,用對人!
回覆列表
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大意是,孔子說:“君子能夠把對於利益的追求,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我們在追求利益時,應該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第一,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們做任何事情,對待任何人,說任何的話,都應該以自己的良心為基礎、以自己的良心安不安為準則!這樣,我們做的事情才會有價值!我們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我們自己才有價值和意義!
第二,要對社會有意義!
我們在追求利益時,一定要以推動社會的進步為方向,至少不能影響社會的正常的發展!這樣,我們大家才能長久,社會才能安定,我們才能共同進步。
若是不考慮社會價值和意義,任意作為,社會的前途在哪裡?我們的未來在哪裡?所以,我們大家都要為了社會的進步、安定、有序、發展,而努力奮鬥!
第三,他人能夠受益!
我們的方向不是為了追求利益,而是為了能做事業,能夠實現人生價值!客觀上產生許多利益!但是,這些都是為了我們大家的進步和發展。
我們在奮鬥中,主觀上為了人生價值的實現,客觀上為了與大家分享成果和成績!這樣,他人才能受益,我們自己才有價值!
利益是能看得見東西,但是,利益是用來分享的!人做事業,是為了人自身的價值的實現!是為了對他人有幫助!所以,我們主觀上嚴於律己,客觀上與大家分享,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