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講話應該有先後順序,有條理,但有的孩子說話顛三倒四的,怎麼辦?
30
回覆列表
  • 1 # 煙籠寒水月籠沙315

    謝謝您的邀請。我認為您說的這種情況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有的孩比較活潑開朗,有的孩子比較安靜內斂。一般安靜的孩子都不大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活潑開朗的孩子語言較活躍。這類孩子思維敏捷、語言豐富,遇事迫切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因而說話來不及整理和思考,一股腦地竹筒倒豆子,反正你不讓我說,我難受,你不讓我說完,我更難受。這種孩子挺可愛的,他們熱情、直爽、簡單、純真,急於表達,有非常強的表現欲,但是因為來不及思索,就出現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的情況。這時候,媽媽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要俯下身子傾聽,並用眼睛鼓勵孩子,告訴他不著急,媽媽在聽你說。當孩子感知了你的身體語言後,他自己會慢慢放鬆下來。等孩子說完後,媽媽可幫助孩子重新整理一下。比如:媽媽問:“小麗為什麼哭呀?”孩子答:“小明剛才別把她撞倒了。”媽媽:“奧,然後呢?”孩子:“我把她扶起來了。”媽媽:“小麗有沒有受傷?”孩子:“沒有。”媽媽:“你做得真好,後來呢?”孩子:“她一直哭。”媽媽:“那怎麼辦呢?”孩子:“我把我的巧克力給她,她就不哭了。”媽媽:“嗯,你看你主動把小朋友扶起來就是喜歡幫助人;你把自己的巧克力給小朋友,說明你有愛心,懂得分享,媽媽真為你自豪!”然後孩子高高興興地就玩耍去了————我相信,只要父母付出足夠的耐心,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做傾聽型的父母,做智慧型的好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恰當的表揚,孩子會做得越來越好,因為,有愛就有一切!

  • 2 # 快樂庭院

    如果是兒童或者是學齡左右的孩子說話囉嗦沒有條理,家長大可不必著急,這時候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沒有完善,他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

    蒙臺梭利教育認為,孩子的發育期有很多的敏感期之說,比如語言、色彩、音樂、身份確認、關係、數字、邏輯思維等。

    2歲左右,是一個孩子的第一個語言敏感期;

    3—5歲,是一個孩子邏輯思維敏感期;

    6—7歲,是數學邏輯敏感期;

    ······有人總結了幾十個敏感期,大致規律如此,但也不是每一個孩子可以對號入座的。不過,做為家長,從中我們可以預知孩子發育的大致規律,緩解孩子發育過程中家長的焦慮心態。

    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其語言、認知及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的一種表現。一般孩子在四歲左右表達還是反覆說同樣的話,條理也不清楚,五歲左右說話也是支離破碎,他的表達只能是在和很親密的人之間好好溝通之後大人才能徹底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我的孩子在兩歲多,已經能說整句話時,我是他的翻譯,經常他和爺爺奶奶說話,爺爺奶奶總是聽不懂,他一著急就過來拉我:“媽媽,爺爺聽不懂!”或者:“媽媽,奶奶不懂,你翻譯!”這個階段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上學後,有時奶奶還問我他說的是什麼?

    在幼兒園,我遇到很多五歲左右的孩子還有一句話反覆說的情況,有時一二年級的孩子也有,有的孩子在上了初中後也有可能如此,這和個人的語言和認知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有的孩子在五歲左右也可以表達的很明確,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發育不同,有的可能某方面發育較早,有的較晚,一般孩子在七歲左右陸陸續續都經過了這些個快速發展期。基本上在7歲左右都能很好地表達一些事情,不過由於語言組織等能力的不同,還有一些孩子會有重複表達的現象。我遇到過一個初一的孩子,在和我聊著一件事情時,忽然就轉到了另一個話題,一會兒又轉了回來把剛才的意思又說一遍,剛開始我很不適應,聊了一會兒,我明白這個孩子的表達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也就釋然。

    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做的就是心平氣和地聽孩子說話,儘可能讓他表達完整,之後把他的意思用你認為最簡單的幾句話重複一遍,問他是不是這個意思,如果他認可,那麼就一定要讓他看到或者感覺到你對他的認可,一個眼神一句話或者從你語氣中感知,漸漸地,他會從你的表達中學著分析,學著更為簡介的表達,隨著他的成長和心智的綜合發育,不知不覺中你就會發現孩子有長大了好多,表述事情也已經很流暢了。

  • 3 # 貓瞄喵

    首先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才兩三歲這個很正常,這個時候的孩子剛剛學會說話不久,即使想表達的東西也可能條理不清,語序不正確,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放慢自己和寶貝說話是語速,教會孩子咬字清晰,讓孩子慢慢講,不要著急,更不要孩子沒講完家長就打斷他,哪怕你已經猜到孩子要說什麼了。

    如果孩子已經七八歲了,家長也不要去打擊指責孩子,試試讓孩子讀一些語句輕鬆,簡單的文章,每天陪孩子讀一些文章或者故事,幫孩子學會組織語言表達,平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多造句子。

    總之要多給孩子信心,陪孩子一起成長也需要耐心,千萬不要打擊他。

  • 4 # 伊人如畫貳

    家長引導.可以教教孩子一些說話時注意的事情,比如有些時候需要先說結果,看別人時間是否充足,再說過程.再比如,想讓孩子意識到,話不在多,在有條理,怎麼有條理,先在腦子裡想一想後慢慢表達,不要太著急,說一堆亂文不好理解.

    孩子改變.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認真聽,如果她說的不夠條理有序,可以告訴她問題在哪裡。並且告訴她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表達.多關注她,帶動她自己改變,讓她在不那麼難堪的過程裡學會反思自己.

    尋求老師的幫助.除了在家,在學校,可以和老師多溝通,讓老師多指導一下她.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有一天說話條理清晰流暢自然的.

  • 5 # 溫蒂小屋

    說話是否有條理是和思維能力相關的,而思維能力是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的,當然,思維能力更是可以透過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培養出來的。

    不說孩子了,很多大人說一件事情也不見得就有條有理,關鍵就在於思考沒有邏輯性和結構性,所以,我們在對待孩子的學習的時候,特別去關注和訓練一下孩子的表達力是很有裨益的。

    下面跟大家推薦一個最近很火的思維工具——thinking maps(思維示意圖),有些人把它稱作思維導圖。

    而樓主提及的條理性的問題,透過這8種思維示意圖中的流程圖和複流程圖就可以加以訓練。具體的方法有:

    1、和孩子借用流程圖來複述一個小故事或者做一件事情,講清楚順序即可。

    比如:蠶寶寶是怎麼長大的,小蝌蚪找媽媽之類的。

    2、用複流程圖跟孩子玩玩為什麼的遊戲,搞清楚因果關係。

    更多的,其實可以在網路上搜一下,這個工具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寫寫畫畫,簡單明瞭。

  • 6 # 源源和皮皮

    這個應該看您的孩子現在多大了,如果還是在幼兒時期,我覺得您可以先不用著急。這個時候的孩子的表達慾望很強烈,總是想一次性把自己所聞所見都一股腦兒說出來,難免會在條理和邏輯上不夠清晰。

    其實孩子的說話表達方式跟自己所處的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說話總是到位且有條理性,孩子會慢慢耳濡目染的。當然,孩子說話時,請父母不要立刻打斷他的講話,不要批評他講得不好,這樣很容易讓孩子不自信,再也不敢輕易表達自己。就算孩子說的再囉嗦,也請耐心的認真的聽完孩子的發言。

    聽完後可以先表揚孩子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想法,然後你再有條理的一二三點梳理他剛剛的講話,問他“你剛剛是想表達這些嗎”?最後你告訴他“你以後可以試著像媽媽(爸爸)這樣表達哦”。這樣長此以往,孩子一定會學會更好的表達自己。

    只要父母肯花心思去面對孩子的問題,我相信都能找到方法的。

  • 7 # 愛家搭配

    講話有條理和生動,是對3歲以上孩子的要求,這必須以會連貫地講話為基礎。初看,這個要求似乎太高、太難,不可能做到,甚至有些家長會認為,3歲多的孩子,能說整句話就不錯了,提這種要求,簡直太脫離實際。其實,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成人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說話是表達自己思想、介紹外界事物的一種方式。說話也有能力問題,如同一個人的其他方面能力有高有低一樣。3~4的孩子,講話能否有條理,完全在於教育。這裡提的講話有條理,就是有先後順序,不要顛三倒四。例如,孩子講他早晨做了哪些事情,他如果講,起床後去和爸爸跑步,媽媽給他做了好吃的早飯,奶奶送他去幼兒園,就較之他說吃了什麼早飯,奶奶送他去幼兒園,起床後和爸爸跑步要顯得有條理。

    怎樣教孩子講話有條理呢?

    1.從教孩子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入手。3歲多的孩子對他身邊的一切都充滿興趣,無論是自然界動植物的變化,還是社會上人們的行為,他們都想了解,他們喜歡看、問、摸。針對這一特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觀察,以增長他們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這種觀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家中,奶奶買回一個娃娃,就可以讓孩子看看,說說娃娃什麼樣子。家長引導孩子先看娃娃的頭:什麼顏色的頭髮,是長髮還是短髮?什麼樣的臉、眼睛?娃娃穿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衣服、襪子和鞋?爸爸穿上新軍裝時,就可以讓孩子看看,說說新軍裝什麼樣:軍帽、帽徽、上衣、肩章、下衣、鞋。在街上,引導孩子看看、說說路邊的樹(從樹幹,樹枝到樹葉)、樓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路上的車輛(從頭到尾)等等。經常引導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物體按照同樣的順序說出來。漸漸地,孩子就形成了順序地觀察和有條理講話的習慣。

    2.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由觀察單物體,過渡到幾個物體或整個環境。例如,觀察大街上有什麼?就可以教孩子由路旁的建築到樹木、花壇,再到路邊的行人,路中間的車輛這樣一個順序進行觀察。還可以利用畫書,教孩子在看畫頁時先由左向右看,或是先看背景(什麼地方、房、樹等)再看人物(有誰?在做什麼)。使孩子不斷提高語言的條理性。

    3.教孩子講話生動是比較高的要求,要注意方法。這裡指的生動,是教孩子會用一些簡單、具體的形容詞和比喻。教的方法是,根據孩子認識事物的直觀性和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在教形容詞和比喻時,都用生動的形象,讓孩子觀察,或是讓他們用手摸、用嘴嘗、用耳聽去體驗。例如,當孩子認識圓形、紅顏色之後,就可以讓他把娃娃的臉與圓形、紅顏色相比,問他哪兒象,在此基礎上,教他形容娃娃的臉是圓圓的、紅紅的,象大蘋果一樣。還可以讓孩子比較秋天的楓葉和紅五角星、白兔和雪等。在比較的基礎上,啟發他們去比喻。無論教孩子比喻,還是教形容詞,都必須注意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同時注意講解。不能機械地訓練,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教孩子的目的,不在於讓他記住多少形容詞,學會多少比喻,而是引導孩子對語言的興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 8 # 使用者1541701518639

    孩子在低年齡階段,是沒有特別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所以學習,做事,說話都特別沒有條理性。孩子6-12歲是大腦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需要好的老師課程去將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大限度的開發出來。近幾年程式設計課程特別火熱,比較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少兒程式設計的課程採用的都是寓教於樂的方式,這樣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將邏輯思維能力更好的鍛煉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想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