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消化內科立輝醫生
-
2 # 中醫瑞耀40年臨床經驗
經常可以聽到人們抱怨某些人懶,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整個人軟塌塌的。他們很多其實都是犯了脾氣虛的的病。
中醫認為,脾氣主升,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脾氣一虛,就像是沒了氣的氣球,整個癟在地上了。所以我們有時候說他們“沒脾氣”,因為脾氣一虛,就算是準備乾點事,往往也很難堅持下來,缺乏一股幹勁。
脾胃居中,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臟對五行,其生理病理密切相關,很容易出現病理上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所謂“脾胃一傷,四髒皆無生氣”。
脾與心
如脾胃虛弱,化生氣血的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輕則出現心悸、胸悶等心臟不適,重則引起心梗等危及生命。
脾與肺
如果脾胃受損,脾不能養肺(中醫五行知識:“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就會導致肺氣不足,皮毛不固,身體就容易感受外邪而常感冒。以及面色少華、手足不溫、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氣、痰多等。
脾與肝
如果肝脾不和,兩髒關係失調,就會出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嘆息,情志抑鬱或急躁易怒,食慾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
脾與腎
如果脾虛使水谷精微吸收減少,無法滿足腎臟的需求就會出現腎虛,出現手腳發冷、水腫等症狀。如果腎的陽氣不足,就會導致脾陽虧虛,出現食谷不化、五更瀉等症狀。脾腎兩虛臨床出現腰痠膝冷、畏寒、飲食不化、小便不利、夜尿多、浮腫、五更洩瀉等症。
中醫脾主運化水液,脾胃弱會導致水溼滯留,產生溼、痰、飲等代謝和凝結瘀堵性質的病理產物,發生結節、肌瘤、腫瘤,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等慢性病。
脾虛的10大表現,你佔幾條?唇與舌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當脾胃虛弱時,氣血生成不足,會表現出唇色蒼白。脾主水液,舌胖大或舌頭邊緣出現明顯的齒痕。
臉色暗黃五臟對五色,不同的臟腑問題會表現出不同的臉色。脾主黃色,脾虛者往往臉色暗黃。
食慾下降或容易便秘或便溏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於氣血的充養和津液的滋潤。脾胃主管氣血生化和津液運化。因此,脾胃虛弱容易食慾下降和大便異常。
睡覺流口水中醫認為:五臟化液,脾為涎,口為脾竅,涎出於口,涎為脾之液。
涎就是口水,脾虛時管理涎的能力下降,口水就會不聽使喚亂跑。因此,睡覺流口水是脾虛的典型症狀。
早起不適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易胖或吃不胖脾虛者可表現為易胖,是脾運化功能下降,使多餘的脂肪容易囤積。也可表現為吃不胖,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無法把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保留下來。
水腫中醫對於水腫病機的理解,認為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其制在脾。另外,脾主管水溼運化。因此,水腫患者和脾胃功能下降密切相關。
手腳心愛出汗脾胃有運水化溼的功能。脾胃虛弱時,運化水溼能力減弱,溼熱容易滯留在體內,溼熱下走,會從四肢末梢排出,表現出手腳心愛出汗。
打嗝或唉氣脾氣虛弱者,脾運化水谷的能力下降,食物積在胃脘,會出現中焦氣機不暢,表現出打嗝唉氣。
白帶色白、無臭味脾虛容易溼盛,脾主管小腹。因此,脾虛會使溼熱下注至小腹,影響女性白帶。
我是@瑞耀醫生,三甲中醫院40年中醫臨床經驗。
-
3 # 脾胃科李大夫
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
有的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 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 有的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實; 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 以上症狀多是由於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
脾胃好不好,看以下幾個部位:
口唇 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溼適度,潤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
口臭、齦腫痛
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一種表現。
鼻子 脾胃的經脈和人的鼻子相連。鼻腔乾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係很大,如果常出現眼睛紅腫、臉腫等現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耳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易怒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過度勞累或情緒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
手腳涼、拉肚子 脾胃失調的人,春天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
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
多動腳趾養脾胃
多動腳趾,相當於按摩脾胃二經。上班時,可以邊工作邊用腳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鐘。或者在洗腳盆裡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邊泡腳邊用腳趾抓石頭。
脾胃喜歡細碎的食物
脾胃和老奶奶一樣喜歡細碎的食物。國外有研究證明,如果每口食物都能做到反覆咀嚼,堅持幾十年,你的健康狀況就會明顯好於同齡人。
春夏秋冬各有養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點甜味食物,如山藥、香蕉、大棗等,以養脾臟之氣。
夏天溼氣較重,多吃豆類健脾利溼,同時少淋雨、少貪涼。從立秋開始多喝粥,粥最健脾。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時最好早睡晚起、多曬太陽,讓身體溫暖,是保護脾胃的最好方法。有些藥最傷脾胃很多西藥都會刺激腸胃,比如硫酸亞鐵、氨茶鹼等會讓人噁心、嘔吐;胍乙啶、心得安等會引起腹瀉。
阿司匹林、水楊酸鈉、消炎痛等會誘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出血。
一些苦寒類的中藥,如板藍根、六神丸等,虛寒體質、經常拉肚子的人不宜久服
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人憤怒、怨恨或焦慮時,胃和臉一樣充血而發紅;人悲傷、沮喪或憂鬱時,胃就變得蒼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動也減少。
中醫也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肝的調節功能,進而會影響脾胃。可見,學會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調理脾胃方法彙總
1、食療
肺屬金,脾胃屬土,土生金則金為子,經絡中肺手太陰經取氣於中焦。仲秋時節,土為了生金,在不斷地消耗自己,所以秋季脾胃氣虛,不宜大吃大喝。「勿令極飽、勿令擁塞」。
水、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可多吃。另外,要少食辣椒、生薑、蔥、蒜等。
2、艾灸調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人的身體狀況與脾胃關係極為密切。內因性病態多與脾胃相關,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脾胃功能失常,易產生諸多病症,如:腹脹腹痛、納差、噁心欲吐、身重乏力、便秘、洩瀉等。
艾灸選穴需病證結合,對症擇之。一般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中脘、關元、神闕、脾俞、胃俞,痰多加豐隆,噁心加內關,便秘加天樞、支溝,體虛多病加百會、大椎、命門、太溪或三陰交。
每次選灸5-6個穴位即可,輕者隔日或一週兩次,重者每日一次甚至一日兩次。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胃口、氣色都會越來越好。
【4大膳食“強身健體”,讓你的腎更健康】1、羊肉羹:作用:主治腎虛腎寒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下肢無力,遺精早 洩,頭暈健忘等。2、核桃仁粥:作用:宜於陽虛便秘者,主治腎精虧虛引起的腦髓不充,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3、一品山藥:作用:滋補腎陰,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致消渴,尿頻,遺精等。4、杜仲燒豬腰:作用:壯腰補腎,適用於腎虛腰痛及腎炎,腎盂腎炎等。#清風計劃# #超能健康團# #湖南醫聊超能團#
-
4 # 老中醫說脾胃
1、 你好,脾胃不和的人一般面黃肌瘦,而且怎麼吃也不會發胖,但是太瘦的人就會導致營養不良,食物進入身體裡胃負責儲存,脾是負責運化的,如果兩者不和的話,消化的食物就不能補身體的細胞吸收。
2、 你好,脾胃不和的人在平時的飲食中要多吃黃色的食物,中醫講黃與脾相對,而且脾氣是後天之本,多吃橙子,南瓜,玉米,蜂蜜,檸檬,杏,柚子,黃豆,小米等可以補充脾胃不足之氣,調理脾胃功能。
3、 你好,脾胃不和的人吃東西要注意刺激性不能過強,過酸,過甜,過辣的食物少吃,而且炒菜的時候鹽少放,平時保證飲食清淡,特別是甜食少吃,多喝粥可以調養脾胃。要注意別飲酒,少吃生冷食物,不能過於憂思。
-
5 # 生活道
1、納運失調:胃納不佳,脾失健運了,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胃脘脹痛等症;
2、升降反作:清氣沒有上升,濁氣沒有下降,可能會出現頭暈、眩暈、腹瀉、內臟下垂等症;
3、燥溼不濟:溼邪困脾,可能會出現不愛吃飯了,食慾不佳等症了,或者出現了渾身乏力,不愛動,少氣懶言等症。
-
6 # 生活道
1、納運失調:胃納不佳,脾失健運了,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胃脘脹痛等症;
2、升降反作:清氣沒有上升,濁氣沒有下降,可能會出現頭暈、眩暈、腹瀉、內臟下垂等症;
3、燥溼不濟:溼邪困脾,可能會出現不愛吃飯了,食慾不佳等症了,或者出現了渾身乏力,不愛動,少氣懶言等症。
回覆列表
脾胃不和是中醫的一種症候說法,這個症候主要是發生於脾胃,脾胃主運化,當脾胃不和的時候,首先會出現胃脹、食慾不振,有的還會出現腹瀉、呃逆、噯氣、打嗝等症狀。診斷方面可以透過中醫望、聞、問、切來實現,明確診斷後可以給予調理脾胃的中成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