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果兒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以西約30千米的賀蘭山東麓,有一大片古代帝王的陵園。那是西夏王國八代帝王的安息之地,距今已有700多年到900多年的歷史了。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在公元1038~1227年的190年中,先後跟北宋、南宋相對峙。根據考古工作者在1927年至1975年對王陵中第八號陵墓發掘所獲得的文物資料,結合有關史書中的記載來看,可以知道西夏王國具有嚴密的政治制度、比較完備的法律和獨樹一幟的西夏文字,是西北地區一個比較強大的封建王朝。

    西夏王陵的範圍東西寬約4千米,南北長約10千米。在這個約40平方千米的陵園裡,8座王陵及其附屬的70多座陪葬墓,按時代先後,依山勢由南向北順序排列,形成了一個整齊的墓葬群。每座王陵佔地約10萬平方米,都捨棄賀蘭山的石頭不用,一律用夯土築成。原先都有自己的闕門、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內外神牆、角樓等附屬建築。由於年深月久,如今每座陵墓的附屬建築多已毀壞,獨有陵墓的主體仍巍然挺立,向人們顯示著西夏王國的歷史風貌,因而被人們稱為“中國的金字塔群”。

    凡是參觀過西夏王陵的遊客,除了充分領略西夏的風格以外,仔細一想,都會覺得有許多問題像謎一樣留存於腦海,難以求得解答。

    問題之一是8座西夏王陵為什麼沒有損壞?王陵的附屬建築都已毀壞了,但以夯土築成的王陵主體卻巍然獨存。根據年代推算,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約900年,最晚的一座也超過了700年,如此漫長的歲月,許多磚石結構的建築已經由於風雨的侵蝕而傾毀倒塌了,更何況是夯土建築。有人認為是王陵周圍原有的附屬建築保護了王陵主體,使它免受了風雨的侵襲。可是那些附屬建築有的早已不存,很難說它們起了保護王陵主體的作用。有人認為王陵在賀蘭山東麓,西邊的賀蘭山就是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為它們擋住了西北風的侵襲。可是王陵主體和附屬建築同樣都在賀蘭山的屏障之下。為什麼附屬建築都已毀壞而王陵主體卻安然無恙呢?

    問題之二是王陵上為什麼不長草?賀蘭山東麓是牧草豐美之地,西夏王陵的周圍也多是牧民放牧牛羊的好地方,可是惟獨陵墓上寸草不生。有人說陵墓是夯土築成的,既堅硬又光滑,所以不會長草。可是石頭比泥土更堅硬,只要稍有裂縫,落下草籽,就能長出草來,陵墓難道連一點兒縫隙也沒有嗎?有人說當年建造陵墓時,所有的泥土都是燻蒸過的,失去了使野草得以生長的養分,所以長不出草來。可是燻蒸的作用能持久到將近千年嗎?陵墓上難免有隨風颳來帶有草籽的浮土,這些浮土是未經燻蒸的,為什麼也不長草呢?

    問題之三是王陵上為什麼不落鳥?西北地區人煙比較稀疏,鳥獸比人煙稠密地區相對要多一些,尤其是繁殖力較強的烏鴉和麻雀,遍地皆是。烏鴉落在牛羊背上,落在樹上和各種建築物上。麻雀更是落在一切可以讓它們歇腳的地方。可是它們惟獨不落在王陵上。有人認為王陵上光禿禿的,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所以不落鳥類。可是有些光禿禿的石頭或枯樹枝上,也沒有什麼可吃的東酉,為什麼常會落下一大群烏鴉和麻雀呢?難道鳥類也知道封建帝王具有權威而不敢隨便冒犯嗎?

    問題之四是西夏王陵的佈局有些令人不解。王陵按照時間順序或者說帝王的輩份由南向北排列,但是每座王陵的具體位置的安排似乎又在體現著什麼事先設計好了的規劃。如果從高空俯視,好像是組成了一個什麼圖形。有人說那可能是根據八卦圖形定的方位,也有人說那是根據風水安排的。可是最早一個國王的逝世到最後一個國王的逝世,時間相差近200年,怎能按照八卦來定方位呢?事先誰能估計到西夏王國要傳8代王位呢?再說,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政權,党項是古羌族的一支,難道他們也崇拜八卦和相信風水嗎?

  • 2 # 隔壁老王談歷史

    西夏王陵被稱作“神秘的奇蹟”,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單,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陵墓群背靠賀蘭山,面前就是一望無際的銀川平原,在方圓5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佈列著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是寧夏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

    西夏,在宋朝時期是盤踞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強盛少數民族政權,在當時,作為僅次於遼和宋的第三大強國,曾經創造過非常輝煌的文明,由全民皆兵的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在遇到戰事可以在短期內拼湊數十萬軍隊作戰。加上黨項人能征善戰,又有沙漠戈壁等地形可以依仗,從元昊建國起,西夏王朝開始政權共計189年。從開始到滅國,一直到消失殆盡,在中國歷史上,這又是一個極為神秘的世間,或許是因為沒有太多遺留的東西,沒有後裔,沒有太多文獻記載,如今我們只能透過一些僅存的文物和資料中獲取這個歷史上強悍一時的帝國。位於西夏王陵內的西夏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園為背景、真實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國興衰歷史的博物館。在這裡,我們可以親身的感受到,歷史在發展程序中,有輝煌,失敗,殘存和智慧的所有記載。歷史上的西夏,也是經歷了數代人不斷的積累而成就的,從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盤踞於寧夏,又從宋初李繼遷到李元昊建國,看似短暫的西夏王朝才有了雛形。在歷史上的西夏領土面積遠遠小於宋遼兩國。西夏的領土面積僅僅8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宋遼的面積是西夏的數倍,西夏和宋遼相比,屬於小國,所以國力遠遠比不上宋遼兩國。但是因為宋遼之間的牽制,讓西夏在很短的時間裡,這麼貧瘠的土地上,有了更加迅猛的發展,在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都有著非常輝煌的成就。西夏從建國開始,戰爭幾乎從未間斷,一方面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需要擴大面積的需要,同時也是因為土地貧瘠,需要有更好的地域來開疆拓土,加上能征善戰的党項人,的確在很長的時間裡,都讓當時的宋朝十分頭疼。我是老王,歡迎一起討論交流!

  • 3 # 香洲謝霆鋒

    西夏王陵分為九部分,其中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就有很多,將近300座,雖然它離今天有很多年,但是它仍被儲存的十分完整。我們國家將對它進行重點保護。它非常神秘,這可能與它的作用有關,在古代,它是帝王死後居住的宮殿,也就是陵園。它的建築的模樣類似於佛教,但又不完全相同,聯絡當地的文化和人們的習慣,就形成了它自己的特徵。大多數人認為,西夏王陵中的第七號陵壽陵十分特別,它在獻陵的北邊,面積較大,它是西夏王陵中破壞比較嚴重的,僅剩留很少一部分建築,它的主人是李人孝,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好,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讓孩子們去讀書,建立了很多的學校,發展了儒家的文化,還頒佈了一部跟少數民族有關的法律,對他的統治有很大的作用,他在70隨地時候死掉了,他的墓被稱為壽陵。壽陵僅僅是眾多的陵墓中的一小個,它不能代表整個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的真正的美麗必須親身體會才能知道。

  • 4 # 餘家春子

    首先是西夏王陵,西夏王朝是11世紀至13世紀党項族建立的統轄我國西部的地方民族政權。從元昊建國,共傳10帝,歷時190年,直到1227年為蒙古所滅。西夏以寧夏地區為核心,創造過燦爛的文化,形成過強盛的國家。

    這樣一個民族為什麼就從歷史上突然消失了呢?成吉思汗 數次征討西夏未能取勝,最終也是死在征討西夏的過程中。可見西夏頑強不屈。為了報復,成吉思汗臨死下令,誅殺所有党項族人。党項党項族從此消失。

    三百多個西夏王陵都已經被破壞,是誰做的,一直是個謎。從動機看,有可能是蒙古人為復仇。

  • 5 # 穿著黃金甲的貓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部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陵區北起泉齊溝,南至銀巴公路,南北長約10公里;東臨西乾渠,西靠賀蘭山,東西寬約5公里,總佔地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

  • 6 # 愛好歷史的小學生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西夏王陵營建年代約自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項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它承接鮮卑拓跋氏從北魏平城到党項西夏的拓跋氏歷史。

    西夏王陵規模宏偉,佈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築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築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西夏王陵內現存9座帝陵,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為陵邑(或宗廟)。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為陵區窯坊。

    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佔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闕臺猶如威嚴的門衛,聳立於陵園最南端。碑亭位於其後,這裡曾停放著用西夏文、漢文刻制的歌頌帝王功績的石碑。

    碑亭後是月城,南牆居中為門闕,經門闕入月城,這裡曾置放有文官、武將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牆居中有門闕,經門闕入陵城,陵臺偏處陵城西北,為塔式建築,八角形,上下各分為五級、七級、九級不等,外部用磚包砌並附有出簷,為磚木瓦結構。陵臺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築。

  • 7 # 柴犬遇上秋天

    本人有幸在去年7月參觀了西夏王陵遺址,下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歷史上的西夏王陵從來沒有真正消失,只不過是在西夏滅亡之後被蒙古軍隊毀掉了,由於成吉思汗在圍攻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時去世,蒙古人為了洩憤,將西夏王陵盡數毀掉,党項王族要麼被殺、要麼出逃,王陵等秘密隨著這些人的死亡和隱匿,漸漸不為世人所知,後來明朝在銀川附近修築長城及軍事要塞,西夏王陵成為了新工程的原材料來源之一,不知情計程車兵們不斷的從王陵搬運磚石,使本來就已經被毀壞的王陵變得更加殘破不堪,但是王陵遺址就像建造它們的党項人一樣,飽經風霜又堅韌不拔,依然頑強的屹立在賀蘭山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德國飛行員卡斯特在中國飛行時拍攝了很多照片,在後來整理相簿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有一些巨型土堆矗立在賀蘭山東麓的平原上,視覺效果十分震撼,自此,西夏王陵的真實面貌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人在修建機場的時候挖到了一些陶製品,訊息上報後我國考古人員馬上對這一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通過出土的文物確定了這些巨型土堆就是曾經的西夏王陵。

    目前西夏王陵共有9座帝陵和數百座陪葬墓,透過參觀,可以對西夏的歷史和党項人的風俗文化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據工作人員介紹,西夏王陵已經被國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可能在將來不久的一天,西夏王陵會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吸引更多的人到這裡參觀旅遊,將西夏王朝那段隱秘的歷史展示在世人面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齒髮炎,扁桃體發炎,一張嘴就痛,怎麼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