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荀彧不知道曹操終究要自立為王的嗎?
22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荀彧東漢末年名臣。曹魏集團傑出的謀略家,統一北方的第一謀臣和功臣。被稱之為有“王佐之風”的良輔賢臣。

    一、生平簡介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出身於士族家庭。

    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以下簡稱《三國志》)

    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三國志》

    永漢元年(189年)舉孝廉、任守宮令。董卓作亂時,荀彧要求出任地方官,被任命為亢父縣令。初依附袁紹,荀彧弟荀諶及同郡人辛評、郭圖,都受到袁紹的委任。荀彧預料到袁紹最終難成大事。曹操時任奮武將軍,駐紮東郡。初平二年(191年),荀彧便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任為司馬,時年二十九歲。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破黃巾軍後,獻帝自河東還洛陽,他建議迎帝許都,遂取得有利的政治形勢。後擢任尚書令,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多。因受士族影響,反對曹操稱魏公,後被迫自殺,時年五十。被追諡為敬侯。

    二、志同道合

    荀彧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出山。

    荀彧出山之時正值軍閥混戰、群雄逐鹿時期。

    荀彧出身士族,其祖父輩都曾在漢室為官。荀彧投奔曹操的心願就是匡扶漢室,振興朝綱。荀彧既然是一有政治理想、足智多謀之人,所以他要投奔誰,就能從多方面來選擇,誰才是最有利之人選,答案很明顯,自然是聲名鵲起的曹操。荀彧棄袁紹而奔曹操,也是與曹操早期的理想“以安民定天下,匡復漢室為己任”相同,可以說二人是志同道合。

    荀彧與曹操雖初次見面,就深知曹操的梟雄之志:“吾之子房也”《三國志》,曹操把荀彧比之為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反之不言自明。

    三、勞苦功高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領兗州牧,後為鎮東將軍。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

    (1)、保住根基

    興平元年,太祖徵陶謙,任彧留事。《三國志》即荀彧主持留守。

    這時張邈、陳宮在兗州反叛,暗迎呂布。呂布到達後,張邈便派人告訴荀彧說:“呂將軍前來幫助曹操攻打陶謙,你們趕緊供給他們軍糧輜重。”

    荀彧知道張邈叛變,指揮士兵馬上設防。

    張邈和陳宮在兗州經營多年,尤其是在陳留郡和東郡有著深厚的潛在實力,因此他們一起來反對曹操,立刻造成了“郡縣皆應”的局面,形勢十分危險。這時留守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荀彧沉著冷靜,他一方面派人將叛亂的訊息迅速報告曹操,一方面派人把駐紮在東郡的大將夏侯惇調回鄄城。在夏侯惇率領本部人馬回到鄄城的當夜,他就把在城內通敵的將吏數十人殺掉,安定了軍心。荀彧還派程昱到範和東阿,鼓勵當地官兵據城堅守,等待曹操回軍。

    經過荀彧殫精竭慮的努力,呂布的軍事行動還沒有取得多少進展,曹操大軍迅速趕回來了。呂布只好先在濮陽屯軍以靜候時機。

    曹操後院起火,幸虧荀彧處理得當,保住了曹操的根據地。

    (2)、“奉天子以令不臣”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使曹操事業成功的關鍵策略之一,給曹操提出這個重要戰略設想的人是毛玠。

    可是毛玠所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不同於“挾持"的"挾"。曹操心領神會 、要想成就大業,必須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要首先佔據道義上的優勢,尊奉天子以發號施令。

    荀彧等力勸曹操奉迎漢獻帝:奉迎天子會贏得百姓的聲望,是順應天意。如果迎接皇帝因此讓諸侯鹹服,是大略的表現。扛起大義的旗幟,是最大的德行。

    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親自率軍到洛陽去迎獻帝。不久便將漢獻帝轉移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許昌,改年號為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遷都許昌。獻帝任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於是,曹操總覽朝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趙文博《中國通史》)

    遷都許昌後,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罷太尉楊彪及司空張喜。後任命荀彧為侍中,授尚書令。尚書令即相當於後世之內閣首輔,其掌管尚書六曹,六曹即三公曹,掌管州郡官吏的考核;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故荀彧實際上全權負責官員考核、財政核算等一切國家事務。而荀彧擔任尚書令長達十數年,故有“令君”之美譽。

    (3)、王佐之才

    官渡之戰緊要關頭,兩軍“相持百餘日,河南人疲睏,多畔應紹”。當時曹軍糧少,曹操致書荀彧,打算撤軍。荀彧回信曹操,以楚漢相爭為喻勸曹操坐持戰鬥,謀士賈詡支援荀彧意見。(趙文博《中國通史》)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鞏固了曹操的政治地位,走向了事業的巔峰。經過幾年的征戰,蕩平了冀、青、幽、並四州之地,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荀彧在而後多年輔佐曹操期間,屢出奇計,立下汗馬功勞,深受曹操的賞識。曹操經常征伐在外,軍國大事都由荀彧處理。

    荀彧一直以來是曹操的得力謀士,曹操能稱霸中原,他功不可沒。荀彧在戰術方面曾從容應對呂布、陳宮、張邈叛亂,以少量兵力保全兗州三城;在官渡之戰時,判定曹操作戰有四利,堅定信心挫敗袁紹;並獻計掩其不備奇襲荊州,建樹頗多。在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司馬懿、嚴象等人才。

    曹操認為荀彧謀略過人,知人善任,他推薦的人才都很稱職。因此,對荀彧十分重用。曹操甚至將女兒嫁給荀彧長子。

    荀彧官至漢侍中、尚書令,居中持重執掌中樞數十年。荀彧一門儘管地位尊貴顯要,但他們謙虛節儉,所得到的俸祿、賞賜全都分給宗族好友,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

    四、分道揚鑣

    (1)、曹操在荀彧等文臣武將的大力輔佐下,十幾年間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奪得了三分之二之江山,成為最強大的曹魏集團之魁。

    隨著曹操統一戰爭的逐步勝利,曹操的政治地位也越來越高。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漢獻帝下詔,今後曹操贊拜皇帝不稱姓名,入朝不趨,可佩劍上殿,一如漢初丞相蕭何舊例。

    這年十月,大臣董昭對曹操說:”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您今日之功者。現在您雖願保守臣節,但是您的大臣之位,容易使人懷疑您,您不可不認真考慮。”曹操以為此話言之有理,乃與列侯諸將計議,以為丞相應當進爵為國公,配備九錫,以表彰殊勳。

    荀彧卻從維護漢室出發,反對這樣做,使曹操極不高興。後曹操藉故將荀彧扣押在軍中,荀彧知他與曹操的矛盾不會消除,於是飲毒藥自殺。(趙文博《中國通史》)

    隨曹操之自信心爆棚,曹丞相已不滿當下的名分。

    建安十七年(212年),y潼關之戰,擊敗馬超等關西聯軍,曹操功高蓋主,權謀過人,屬下人心服膺,但知有曹操,不知有獻帝。

    曹操回到鄴城,便被漢獻帝敕封三項特權,“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後曹操聽取了長史董昭的建議,要獻帝為其晉魏公加九錫。

    (2)、以此為分水嶺,是曹操首先放棄了自己的最初理想,但荀彧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政治理念。荀彧世受漢恩,其實他為曹操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也是為了扶持漢室的苟延殘喘,而非相反。當荀彧聽到有人建議給曹操“封魏公、加九錫”時,自然持反對態度。認為曹操真的封為魏公,加了九錫,那麼他下步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因此荀彧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彧已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三國志》

    曹操被荀彧冠以興義兵匡朝寧國的君子頭銜,自然不好表示反對,只是心裡埋下恨意。

    (3)、荀彧不能“識時務”順水推舟,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

    於是梟雄曹操為自己更上一層樓,不惜忍痛割愛也要清除這個“絆腳石”,所以立下不世之功的“吾之子房”只能墜入難以自拔的深淵!

    等到曹操南征孫權之時,曹操上書朝廷派荀彧到譙縣慰問勞軍。荀彧到達後,曹操以參謀軍事為由留下荀彧,參預丞相府的軍事。後來,曹操大軍開赴濡須口,荀彧因病留在壽春,《資治通鑑》載:荀彧“飲藥而卒”,即服下毒藥身亡。

    荀彧死後,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以冀州10郡封曹操為魏公,仍舊以丞相兼職冀州牧,加賜九錫殊禮。

    結束語:《三國志》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荀彧品德高尚,行為端正 ,且有智謀,善舉賢薦能。他擁護漢室,尊崇漢帝,而又曾把曹操比作高祖劉邦與光武帝劉秀,把官渡之戰比作楚漢相爭的行為。

    然曹操真的進爵魏公時,他又堅決反對,使他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但是,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百姓災難深重,作為胸懷大志奇才的荀彧以扶持漢室,振興朝綱為己任,不去輔佐曹操,又去輔佐誰呢?況且,荀彧是曹魏集團的首席功臣,曹操稱帝荀彧獲利最大。荀彧沒有貪圖這樣的榮華富貴,卻冒險抵制曹操稱魏公,只能說他擁護漢室的理念已深入骨髓。

    曹操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但惡政的根源之一,他並不能改革,那就是士族在政治上所佔有的壟斷地位。曹操變通東漢舉孝廉制,錄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微賤人做官吏,企圖沖淡士族的勢力,事實上士族依然足以阻礙曹氏政權代替僅存空名的劉氏政權。曹操在士族的阻力下,只好決心做“周文王”讓兒子曹丕來處理代漢問題。(范文瀾《中國通史》)

    歷史潮流 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 ,逆之則亡。總要新桃換舊符!

    而荀彧則代表了士族勢力的利益,竭力維護東漢末年腐朽沒落垂死的政權,甘做殉葬品豈不悲哉!

  • 2 # 夏天有雨894

    荀彧從小受到封建傳統教育,忠君即愛國,長大成人,學得滿腹韜略,經天緯地之謀,卻也是將漢室為正統的思想牢牢的紮根於心中。荀彧投奔曹操,出謀劃策屢建功業,被曹操視為吾之子房。然而荀彧輔佐曹操出盡全力,以為助曹操即是輔助漢室,曹操自立為魏王,深深的剌痛了忠君於漢室的荀彧之心。曹操自立為魏王,將取代漢室之心暴露得無遺,荀彧視漢室為正統,自然是大力反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于謙拯救了大明王朝,為何最終卻以謀反罪被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