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不完美但我唯一
-
2 # 外語那點事
漢語不管再怎麼細化,如果由方塊字,改版變成拼音文字,那麼結果就是絕大多數的文章沒法讀了。特別是普通話和其他的語言有比較大的不同,如果用拉丁字母進行表示不包括髮音的情況下,總共只有418個發音。
也就是說不管你的聲母韻母怎麼組合,最終你只能有418個組合能夠表達漢字。這樣對於漢字的表達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漢字是有4個聲調的,4個聲調的表示方式實在是太複雜了,如果你在打字的時候還要區分聲調,那麼,增加了你平時文字錄入的工作,而且會增加你錯誤的機率。
並且在學術上沒有辦法使用拼音來代替漢字。比如說藥物的名稱有很多的用漢語來表達,寫成漢字是有區別的,但是改成拼音以後就變成了同樣的字母。如果因為這樣的問題造成用藥錯誤,還有可能造成人命關天的事故。比如烏桕和烏韭,寫成漢字很好區分,寫成拼音就很容易出錯了。
還有地名也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山西和陝西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用拼音來讀古文的話,那麼就是災難級別的。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如果是用拼音來給人起名字,那麼全國就有更多的同名同姓了。假設一張身份證上面同一個地名,同名同姓的人有一個人犯了罪,那麼其他的人,都會很麻煩。如果同一個學校同名同姓的人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就更搞笑了。
拼音學起來是很快,小學生學兩年差不多都能夠學會了,但是,漢字也就是再多學兩年。你中國的教育水平根本就不存在有人學不會認字的,用拼音去替代漢字,那就是畫蛇添足。
-
3 # 雨5537728992
這不是要把漢語變成拼音文字嗎?漢語拼音的辯識度遠不如漢字,這樣的閱讀速度絕對要大大減慢。而且,漢語同音詞太多,也會減慢閱讀理解,如wuyi這個拼音,對應的漢語詞太多,如五一,無意,武藝,無異,五姨,無疑,無衣,五億…
-
4 #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
每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是其文化的載體,比如“家”一個寶蓋下面有一頭豬,就體現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比如“訟”,就將訴訟“言之於公”的特點表露無遺。如果完全用拼音代替漢字,可能在記憶、書寫上會帶來一些便利,但是其代價是捨棄了語言的文化意義。漢字雖然難,但學習漢字過程也是每個華夏民族子孫學習我們的歷史文化的過程。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不能,拼音就是拼音永遠也代替不了漢字的。拼音代替漢字既不是英文又不是中午那就成了四不像。拼音只是我們認識新漢字的個引路人,也可以說是個中間介紹人一樣。突然一個新漢字在你面前你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怎麼辦?於是我們就很自然的想起查字典看拼音就知道他的讀音和意思了。這就是拼音的作用。有很多多音字,拼音一樣但字面意思不一樣。記得以前在小學考試的時候寫作文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但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由此可見拼音是代替不了漢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