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女郎2020
-
2 # ytzyzmz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圍城,我們雖然改變不了世界,但是可以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我們也許不能駕馭命運,但是可以坦然接受命運的無數種可能;我們經常無法認清歷史,但是可以努力把握當下;我們或許不能留存所有美好,但是仍然可以期盼些許幸福。
-
3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所謂的“圍城”,是可以指任何事、物的,婚姻、事業、金錢等等,都是可以試用這句話的。但是,如果你想要逃出一個圍城的話,不久你就會進入到另一個圍城裡面。
就拿婚姻來說吧,兩個人經過戀愛而結了婚,就進入了婚姻的圍城之中。一開始肯定是會感到幸福快樂的,但不久之後,就會有人感到一些煩悶了。
或許是因為兩個人之間距離的拉近,看到了彼此身上以前所不知道的缺點,或許是感到了自己的自由開始受到了約束,不能再像婚前那麼隨心所欲了,或許是感到了來自於雙方家庭的不好的影響等等,原因不一而足,從這時候開始,婚姻就已經變成了一座圍城,你會感到自己是被圍困在裡面的。
想衝出去嗎?那衝出去了以後,又該如何呢?
如果一個人衝出了婚姻的圍城之後,剛開始他肯定是會感到自由而快樂的,再也沒有了以前的苦悶、彷徨了,就像是一隻剛剛飛出金絲籠的小鳥一樣。
可是時間一長,等你對這份重新獲得自由的興奮之情冷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感到孤獨了。
回到自己的家裡,就會感受到家人無奈的眼神或者是無休止的“鼓勵”;和同齡的朋友們在一起,不是做電燈泡,就是沒有了共同的語言,那麼這個人的結局,要不就是淒涼地生活在孤獨的圍城之中,要不就是再次戀愛,進入到下一個婚姻的圍城之中。
佛教有“三毒”的說法,就是“貪、嗔、痴”,其中的貪,指的就是人們獲得情感、物質的慾望,但是,有得就必有失,我們在獲得一種東西的時候,就必然會失去另一些東西,這是我們在考慮要不要衝出圍城的時候,應該提前想好的一個問題。
叔本華也這麼說過,“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當然,有些圍城是需要我們鼓足勇氣衝出來的,比如婚姻中另一方的不忠貞,或者是家暴等等,而更多的圍城,比如夫妻兩人之間的小摩擦,或者是對自己工作產生的倦怠情緒,則是需要我們透過改變自己去慢慢地適應的。
-
4 # 文螢之
讀《圍城》時,我相信很多人都一樣,覺得自己與方鴻漸很相似。當然,私以為,我們自己無須走出自己的圍城。理由見下:
一方面,正所謂,麻雀有個窩,老鼠有個洞,我們的心靈也需要有個“窩”,要不然我們的靈魂將無處安放。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只有自己能夠感知到的一個“局”裡面,無關好壞。這個“局”,也就是自己的圍城裡面,此處圍城無關褒貶。對其他每個人看自己,都覺得我們困在一個“局”裡,每個人都一樣,無法逃避。
另一方面,既然這個“自己的局”沒人能逃避,那有為何想著逃避呢?其實根本不用逃避。當我們看除自己以外的世界時,總是覺得自己和世界不一樣,努力去迎合這個世界。可是當我們在努力掙扎時,就說明其實我們很排斥。既然排斥,何必去迎合呢?我們想要去迎合外在世界,主要是因為我們對與自己的這個“局”不清晰,在“這個局裡”找不到方向感,所以茫然不知所錯,其實我們只需思考,並堅持就好。不管外在世界怎麼樣,每個人終究是要去找到自己的靈魂歸宿的,否則我們將如行屍走肉。所以,私以為,無須走出自己的圍城,只要清楚自己的圍城能否安撫靈魂就好。
當然啦,也不能像方鴻漸一樣,對於人生,一種萌萌噠的朦朧感。綜上,私以為,無須感概,別想著走出自己的圍城。因為,每個人不在自己的圍城,且只屬於自己的圍城,還能在那呢?別人的圍城你怎麼能進得去呢?自己的靈魂只能安放在自己的肉身裡。當我們感到無奈,迷茫時,更應該去建設、去維護我們的圍城。 -
5 # 江好
自己能否走出自己的城?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哪裡,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有?自己的城是什麼?若不讀《圍城》,便不會有所感,文章潛移默化的教人警覺,自己身處何方。
“圍在圍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對我們而言,是否需要一種超脫而睿智的處世呢?
-
6 # 深海書社
讀一部小說,最悲慼的事莫過於在小說中讀到自己。
少時讀《圍城》,只覺荒唐可笑,堂堂知識分子身陷婚姻、家庭與職場之中,難以自拔,種種病態。
如今讀《圍城》,總覺得心裡有一個方鴻漸,已然錯過了曾經深愛的唐曉芙,卻尚未遇見自己的孫柔嘉,而職場上,更是無法笑得起來了。
“圍城”不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種心態,如果人的內心無法真正地成長,人無往不在圍城之中。
可以說,人本身便是圍城,怎麼可能走得出自己呢?
一、方鴻漸的“圍城心態”《圍城》主要講的是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方鴻漸的情感糾葛。為什麼“知識分子”打上了引號,實際上,如果這麼稱呼他的話,似乎有點辱沒了這個詞了。憑著他的性格以及決斷來說,斷然是當不成真正的知識分子的。
這一點從他對待學位的態度上可以得知。分明沒有什麼真才識學,也要為了一頁紙質證明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這是他的第一步錯誤,以至在後來得用更多的謊言去圓它。
第二個錯誤,在於意志不堅定地勾搭上了鮑小姐,繼而是蘇小姐,從而導致自己在最後錯失了唐曉芙的愛情。這是他自己種下的惡果,自然也只能自己承受。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第三個錯誤,在於陰差陽錯地娶了孫柔嘉。沒有愛情,就不要動心,也不要隨意地去結婚,向自己妥協地太多了,家庭怎麼可能會有幸福呢?
二、一步錯,步步錯,我們與方鴻漸相差幾何?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機會。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總是在做出錯誤的選擇。
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呢?總覺得自己做錯了太多的選擇,自己才會落到如今這個局面,可是世上早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這一切的結果,都是由於人本身的侷限。我們當任意的一個時刻,都無法有超越自身的一種見識。於是乎我們總會沉浸在“如果當時怎麼怎麼樣”的思維陷阱之中。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圍城”。
試問一下,給方鴻漸再來一次的機會,他真的能夠克服這種心態,突破自我的“圍城”嗎?也許只是陷入新的陷阱之中吧。
三、淺談“圍城心態”的克服想要脫離“圍城”,還是隻能從自己身上去尋找原因。我們都不是無憂無慮的富二代,我們每天都要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婚姻,而它們總是在前路等著我們。如果我們沒有準備好,踏進去之後,不可避免地就是一座城。而要脫身,非常之難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速自己的身心成長。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Sunny,人格健全。提升自己的思維眼界,減少自己做出錯誤選擇的機會。而最終,當我們放下執著,不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時,我們便也成功地走出了圍城了。
又是雞湯嗎?
是的沒錯,只能是雞湯。因為,你能夠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
回覆列表
方鴻漸無疑屬於知識分子階層,在三十四年代的中國,烽煙四起,風雨如磐,他和其他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一樣,經歷了人生的浮沉、感情的悲歡。
他是執著的,然而這種執著常受著命運的嘲弄,於是,他有了玩世的做法和厭世的念頭。異地求學,學無所成,混來的只是一紙假文憑;他在情感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鮑小姐、蘇文紈、唐小芙,這些曾和他有著複雜瓜葛的女人們一個個都棄他而去了,他在人生的十字街頭“彷徨於無地”,最終,只能把自己的命運寄於偏安一隅的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又能怎樣呢?官場的齷齪、人世的紛爭,他是無從適應,更是無力抗爭的,他只能選擇逃離,再一次的逃離;孫柔嘉成了他的妻子,幾乎是一不小心地成了他的妻子,這不是理想的婚姻,如果說和唐曉芙的戀愛是一場綺麗的夢,是他失手打碎的一隻花瓶,那麼,孫柔嘉只是用來“充飢”的,充感情之飢,因為吃得太快的緣故,反倒不易消化。
他有著自己的清高,憤而逃離“準丈人”周經理的羈絆,不屑與孫氏家庭的達貴為伍,滿腔正義地離開隨時都有可能變成“日偽”的報館。應該說,他守住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清白。但是,又能怎樣呢?誰能明白他的心事、他的困境、他的鬱憤?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就像刺蝟一樣,彼此有了取暖的需要,即又因為不經意的傷害而各回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孤獨。
我同情方鴻漸,辛楣說他是“你不討厭,但全無用處”;高松年暗地裡嗔他“這個年輕人多嘴,好不知趣”;孫柔嘉罵他“你是個Coward(懦夫)!Coward(懦夫)!Coward(懦夫)!”
我同情方鴻漸,因為我們同情我們自己。誰,不和他一樣受著命運的擺佈,憑著造化的捉弄?
錢鍾書寫的是“圍城”,揭示的是生存的困境,在作者筆下,這人生,就如叔本華所言:是“搖擺於痛苦與無聊之間的一個鐘擺”。
佛說:人生充滿著諸多的苦惱,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緣暫時聚合而成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永恆的。
說的是啊!
從方鴻漸身上,我讀到了一種無奈、一種感傷,這無奈、這種感傷是那樣的真實,就像空氣一樣,包圍在我們的周圍,讓人窒息鬱悶、讓人慾哭無淚。
話又說回來,“境由心造”,快樂是由自己定義的,還是放下種種求不得的妄念,在學習中、在勞作中開啟心窗,從容地呼吸、從容地過活吧!
感謝方鴻漸,感激錢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