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最出名的是易中天,可他說話太不嚴肅了,有點像脫口秀
11
回覆列表
  • 1 # 小沉娛樂報

    我反覆聽的,排第一的是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我本人本來就對春秋戰國感興趣,但十分碎片化,這部基本理清楚了整個戰國曆史的時間脈絡。

    第二還是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講的也非常精彩。理清我對漢朝這段歷史的脈絡。

    《秦始皇》更多的是謀略,外交,國家治理等方面,並且有各國的對比案例,所以聽完收穫很多,每次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

    《漢武帝》講更多的是權術,很有借鑑作用,可以認清很多現象。

    我百家講壇就下載了王立群這兩部來反覆聽講。

  • 2 # 阿狸在撓門

    一個以文化人、歷史專家、教師為主的《百家講壇》在娛樂當道的年月裡成為熱門節目,到現在,在《百家講壇》推出過講座的人已超過了20位,這些人在上“講壇”前,影響力只限於小圈子裡,但在央視走了一遭,他們名氣爆增,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他們能走紅,除了央視這個造星平臺外,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氣質才是成為觀眾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孫丹林  孫丹林是渤海大學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歷史也成為孫丹林教授的愛好。孫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講壇》之所以得到眾多觀眾的青睞的原因:《百家講壇》充當了橋樑,真切地拉近了專家學者和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專家學者的靈活講述,加上電視手段的運用,讓《百家講壇》這個安靜的節目成了觀眾收視的一匹黑馬;另外,《百家講壇》使一些原來只在書齋裡傳播的文化和觀點,與普通百姓見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資訊。  孫丹林在《百家講壇》講過陸游、講過唐伯虎,會時不時蹦出一些“帥呆”、“酷斃”等新潮詞彙。當他講到陸游釵頭鳳的經過時,連一些觀眾都被他講哭了。  最灑脫——孔慶東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慶東說起金庸小說基本可以不看講稿,憑他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戲言孔慶東是“北大的馬克.吐溫”。  最具人氣——易中天

  • 3 # 是濱哥呀

    一個人即使所講的系列不同,但是他的史觀不會變,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不變,對於歷史大勢,歷史的細節,人心的窺探是一以貫之的,所以一般來講,講個幾集就可以反映出他的整體思維了。所以說與其說那幾部最好,不如說哪幾個人講的好。百家講壇我看的很多,應該在500集以上。推薦幾個人。

    1、王立群。

    君子如玉,不僅溫和而且堅硬說王立群最好,在王立群你可以講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史學功底,對於歷史深刻的洞察力,一個細節就能分析出巨大的資訊量,他已經將自己代入到那個場景之中!

    2、易中天。

    易中天與百家講壇說不清是誰成就了誰,易中天氣度大,相較於王立群來說,更廣但不如王立群深。易中天的思維很多元,涉及的知識面廣泛,也看過他的一些書,想見是海納百川,融匯中西的人。對於歷史的講解更大注重大局,細節較少。

    3、趙玉平。

    詼諧幽默、平易近人。趙玉平前期肢體動作幅度很大,我很喜歡,後來可能有人反映,幅度小了,覺得沒有以前那麼可愛了。趙玉平把管理學知識融匯到歷史故事裡,深入淺出,對一個知識真正懂了之後,大部分都是可以以通俗的方式講述出來的。滿口學術氣的人往往並不懂,拿學術裝裝門面而已。

    4、鮑鵬山。

    對於水滸的解讀讓我明白了我根本讀不懂中國的名著,中國的名著和華人的性格一樣,含蓄,不會直接告訴你,需要你去一點點揣摩,鮑鵬山的說水滸能讓你看到一個真正的水滸。韓昇、羅大中、金正昆也比較推薦。紀連海聲音我受不了,一共就聽了一個系列,還聽過一個線下的講座,最近的時候他就坐我前面,還不錯。還有一些知名的有些名不副實,比如袁騰飛的認識比較淺薄;于丹裝模作樣,不足說。思維需要淬鍊,需要正反去鍛造的,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廣納百家,融會貫通,成一家之見。

  • 4 # 軫念信箱

    一個以文化人、歷史專家、教師為主的《百家講壇》在娛樂當道的年月裡成為熱門節目,到現在,在《百家講壇》推出過講座的人已超過了20位,這些人在上“講壇”前,影響力只限於小圈子裡,但在央視走了一遭,他們名氣爆增,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他們能走紅,除了央視這個造星平臺外,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氣質才是成為觀眾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孫丹林

    孫丹林是渤海大學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歷史也成為孫丹林教授的愛好。孫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講壇》之所以得到眾多觀眾的青睞的原因:《百家講壇》充當了橋樑,真切地拉近了專家學者和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專家學者的靈活講述,加上電視手段的運用,讓《百家講壇》這個安靜的節目成了觀眾收視的一匹黑馬;另外,《百家講壇》使一些原來只在書齋裡傳播的文化和觀點,與普通百姓見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資訊。

    孫丹林在《百家講壇》講過陸游、講過唐伯虎,會時不時蹦出一些“帥呆”、“酷斃”等新潮詞彙。當他講到陸游釵頭鳳的經過時,連一些觀眾都被他講哭了。

    最灑脫——孔慶東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慶東說起金庸小說基本可以不看講稿,憑他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戲言孔慶東是“北大的馬克.吐溫”。

    最具人氣——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近年撰寫出版了《帝國的惆悵》以及“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華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品人錄》等。

    易中天,這個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種平民化的方式在電視上講起了歷史故事,讓他迅速成了“超級教授”,並已有了龐大的“易粉”群。

    最爭議——劉心武

    劉心武,四川成都人,當代作家。先後擔任北京第13中學教師、北京出版社編輯。近作長篇小說《鐘鼓樓》標誌著創作的新高度。劉心武擅長青年題材,把塑造人物同對生活思考的抒情議論結合,是他小說的藝術特色。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出,“紅學家”一片譁然,認為他創出的“秦學”屬於歪門別道,但在爭議聲中,劉心武主講節目的收視率卻節節高升。

    最另類——紀連海

    紀連海的另類首先是身份,他不是專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歷史老師,而他的講座風格也另類,看他的節目,跺腳、拍桌子、雙手顫抖是常見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華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研究。已出版專著、教材12部,發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萬字。是國內知名禮儀專家,華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政府多部門顧問。

    金正昆是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家,所有聽過金正昆講座的人都會用幽默來形容他的說話風格,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在演播室,笑聲總是充滿他發言的全過程。

    最關鍵——閻崇年

    閻崇年,1934年4月生,山東省蓬萊市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講壇》播講過《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興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講壇》從北京市社科院找來了閻崇年講清史,此前這個“講壇”的收視一直不溫不火,但閻崇年來了後立馬扭轉局面,節目開始漸漸走上正軌。

    最懸疑——毛佩琦

    毛佩琦,華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長;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鄭和下西洋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吳晗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會生活史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鄭成功評傳》、《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國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國明代軍事史》(合著);主編有:《歲月河山—圖說中國歷史》、《歲月風情—中國社會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國通史??明史10卷》、《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中國狀元大典》、《四庫全書大辭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講壇》主講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視率排名位於去年《百家講壇》所有講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懸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間“明史熱”。

    最嚴謹——馬瑞芳

    馬瑞芳,著名學者、作家,1942年生於山東青州,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現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2005年初,山東大學的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講壇》開講《說聊齋》,她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活潑的敘事方式贏得社會各界觀眾的廣泛歡迎。

    馬瑞芳講聊齋吸引觀眾注意,靠的是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齡的生平,並沿蒲松齡青年時的“南遊”路線考察,有關《聊齋》的趣事就是這麼被髮掘出來的。

    最學術——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遊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講壇》,以他的“漢代風雲人物”系列《項羽》、《呂后》,贏得滿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講過漢代人物,而作為河南大學教授的王立群所講內容更有史學家風範。他在節目中顯得內斂,所講內容考據嚴謹,每堂課結束後都令人感覺回味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緊箍咒,算是最早的訊號接收器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