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衛星59451
-
2 # Luthiel
老人們渠道不行,也不理解代銷和自營的區別總以為銀行會給他們剛兌。於是在沒有打折的情況下,白白交了足量的申購費,流動性還差。。。
但是諷刺的是:據數字顯示,在銀行購買理財的老頭們收益往往比支付寶上購買的知識豐富的年輕人收益更多。。。。不是因為支付寶坑咋們,純粹是因為太方便了,我們手欠,反而造成了大家挪來騰去無法做長期投資,積小成多0.1折的申購費壓垮了我們自己。
在美國也有這種現象,etf之父也討厭etf。儘管etf的被動投資打敗了80%的基金經理,但是投資在etf上的個人收益往往不如從經理那裡購買基金的個人。。。
落後的申購渠道不是理財的障礙,手賤才是!
-
3 # 小方聊投資理財
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01.文化程度偏低,不會用手機上網,更不懂得網上還有定期理財可以購買。
02.從小根深蒂固的思想,決定的。
他們這一輩最早接觸的就是銀行存款,最早接受的思想就是把錢放在銀行有利息拿。就算你跟他說現在手機購買利息高他也不願意,害怕手機丟失了錢就沒有了,還不如一張存單或者存摺來的真實?
03.認為安全性高,眼見為實。
銀行網點遍佈全國,在裡面購買理財產品不怕它跑了。正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有問題可以直接殺上門去找人,熟門熟路。
所以,由於上述幾點原因造成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把錢存銀行,讓那些有心人給忽悠買了銀行定期理財。
-
4 # 使用者8852944140293
上了一定年紀的人,都是積累了一部分財富的人,這個時候不求大富大貴,只求每個月積蓄可以拿點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從風險性來說的話銀行理財是最穩健的。
-
5 # 極客網路科技園
因為時代背景吧,他們那個年齡段還沒有P2P 那麼他們就只有銀行 股市了,外匯期貨這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他們肯定不會搞因為年齡越大,做的事情求穩定,而不是冒險,畢竟辛辛苦苦賺了大半輩子的錢,所以銀行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他們不要高收益,只要穩定盈利,就滿足他們了,他們一般去銀行都會問買你們理財產品安全性會有保證嗎,本金會損失嗎,大部分40以上年紀的人都會問。
現在銀行定期年利率在2-3.5直接屬於最低的理財產品了,大部分錢多的年紀在45-50之前的都會存定期。
股市需要很多基礎知識 像移動平均線什麼的指標比較複雜,因為這個限制了一部分無法進場來,而且股市風險比較大,大家對比一下美股就知道了,A股就像得癌症一樣的,就算我有錢多也不會買股票,可能你有1000萬,玩個幾年就只有百萬了。
-
6 # 傷心鼠3
上了年紀的人喜歡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原因比較簡單。大多數的還是老思想,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靠的住。放在銀行裡放心。再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不懂智慧手機,不放心網上的理財App,換個說法是,上了年紀的人理財範圍窄。
-
7 # 學會拐彎的光
上了年紀的人之所以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上了年紀的人相對缺乏網路金融知識,不懂得網上操作支付,很難透過現代先進的技術手段去購買理財產品,不得不去銀行購買。
二、上了年紀的人思想有慣性思維,新鮮的事物一時很難接受,多年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想到購買理財產品,不由自主的會去銀行購買。
三、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很清閒,沒有太多的事要做,有時也會感到孤單寂寞,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可以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減少孤單寂寞感覺,因此樂意去銀行購買。
四、上了年紀的人凡事都以安全第一,網路渠道購買的東西,抓不著看不見,沒有安全感,在選擇購買理財產品渠道時,安心的去銀行購買。
-
8 # 妖精財經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銀行是他們在生活中最經常接觸的金融機構,所以有很多信任關係在裡面。至於為什麼喜歡去銀行買理財我想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一,哪我也不信,我只信銀行現在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是出生在50年代左右,中國的金融機構種類少,見得最多的就是銀行,這一條就足以讓百分之80%的老年人選則在銀行買理財,另外銀行有國家信譽背書,持牌經營,讓人放心。
而且經常去銀行辦業務比如查個公積金啥的,和銀行工作人員接觸的多也會加深信任關係,所以買個理財也是水到渠成。
二,“你們這有什麼理財產品,保本保息嗎?”我曾經在銀行工作過一段時間,期間的話經常會遇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諮詢銀行理財,首先第一句就問:“你們這有什麼理財產品,保本保息嗎?”之前的銀行產品確實有很多保本保息的,客戶不用承擔風險,雖然收益不高,但是對於他們來說足夠了。比較受歡迎。
不過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下來之後,要求打破資金池,打破剛性兌付,現在這種產品越來越少,上了年紀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哦。
三,資訊閉塞,接受新生事物的意願不高要知道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是非常迅猛。除了銀行,還有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第三方的財富管理機構等等。而且都有APP可以線上購買,非常方便,也比較受年輕人的喜愛。但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對這種方式顯然並不是那麼的在行,另外可能也不是很信任 ,所以並不是非常願意做新的嘗試。
所以綜上所述,銀行肯定還是老年人的首選,畢竟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高收益已經不是他們的理財目標,而是能夠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降低風險。
-
9 # 財經宋建文
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這本身是符合常理的,主要有幾方面的因素:
一、保守傾向
老年人管理錢財,主要是求穩,求安全。錢都是自己幾十年的血汗錢,也是自己的養老錢。有些子女不爭氣或者不孝順的,養老全得靠自己,要是隨便繼續什麼理財投資虧掉了,自己已經沒有繼續賺錢的能力了,後半輩子怎麼過?
所以大多數老人都屬於保守型的人群,無法承擔也不願承擔分析,自然會選擇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
二、使用習慣
現在雖然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很普及了,網際網路理財方式也多樣化了,但還是有不少老人選擇到銀行取存錢,這是多年行程的習慣。以前老人錢都是放在存在上,卡都不習慣。暫時不用的錢存定期,那種紙質的定期存單,蓋上銀行的公章,鎖起來,踏實。
正是這種長期的使用習慣,使得老年人依然喜歡到銀行進行理財。
三、慣性思維
現在銀行理財已經打破剛兌,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不承諾報本的,實際上和很多網際網路保險類、券商類理財產品沒有區別,但老人們們依然會認為銀行的理財是保本的,因為一直存錢在銀行,從來沒有出過問題。
這種慣性思維自然會讓老年人更傾向於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只是網店在那裡,只是銀行不太可能倒閉,要是網際網路理財,那天網站打不開了,自己找誰去?這種心理老年人其實是普遍存在的。
我家裡的老人,親戚,其實本身也存在這個情況。並不是說他們一定就不懂網際網路,而是人的思維、性格固化後是很難改變的,但這本身也並沒有什麼錯,理財方式不一樣,每個人由自己的行為模式主導而已,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
10 # 杜耶投資筆記
原因還是在於老一輩的人投資理念過於陳舊、缺乏進步,主要體現在於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缺少學習理財知識的途徑老一輩的人沒有能趕上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在理財知識教育沒能享受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部分人的認知水平還是停留在普通的銀行理財等投資產品,這是一個非常關鍵因素。
他們並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透過移動網際網路、手機線上教學等=等方式去學習到更多的理財和金融方面的知識,用於拓展自我的認知。
畢竟,一個人的認知得到了提升,自然而然會拓寬自己的知識範疇。
二、老年人不願意接受太多新事物就像這些年興起的指數基金,黃金、比特幣等一些新的投資產品,對於上年紀的人是很難去理解和接受的,他們覺得自己不懂,就意味著這東西不可靠,自然也會在投資上失去一些機會。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上年紀的人願意去把錢放在銀行理財,也不願意去嘗試新鮮的投資產品。
綜上的分析,我覺得不是上年紀的人不願意把錢放在除了銀行理財以外的投資產品,而是基於他們目前的認知範圍,不可能拿自己畢生的積蓄去博取未知的事物中,因此,放在銀行理財是他們的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關注@杜耶說理財,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我們的老年人對銀行信任,銀行自推出理財業務以來,老年人就關注這個投資專案,首先是老年人的心理作用,相信國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安全,理財產品收益率又比存銀行利率高,購買額度門檻低,現在只要一萬元就可以購買,在城鎮老年人每月退休金髮放日,就會發現老年人在銀行網店買理財產品,也是成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雖然現在理財產品越來越多,那些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對老年人來說就是門外漢,不懂也不會再去學,大家數老年人思想保守,行為穩重,對於那些風險較大的如股票之類的東西,不會去碰,可以說這個理財產品幾乎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