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陽明悟行學宮

    詩的韻律特徵,是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標誌。是語言節奏性和旋律性的審美感受。所以,我們常說“詩歌要具有音樂性”,這個“音樂性”指的就是韻律。

    韻律一詞是音韻和樂律的結合,是對語音審美的感受。劉勰 的《文心雕龍.聲律篇》中是這樣講的:

    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合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關鍵,神明樞機,吐納律呂,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徵。夫宮商響高,徵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攡文乖張,而不識所調。響在彼弦,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聽易為察,內聽難為聰也。故外聽之易,弦以手定,內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詩詞的審美在於口耳之間,語言流暢,不相互干擾;字音和諧,與樂律相合;所表聲情,要符合內容。

    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文賦》亦稱不易,可謂銜靈均之餘聲,失黃鐘之正響也。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練才洞鑑,剖字鑽響,識疏闊略,隨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古之佩玉,左宮右徵,以節其步,聲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忽哉!

    對漢字發音的規律,要有所瞭解。高明的作者會“練才洞鑑,刨字鑽響”,我們常說作詩需要“煉字”,一字一字的推敲,推敲字音、字形、字義。詩詞尤其要講究字音,字音的組合如“古之佩玉,左宮右徵,以節其步,聲不失序”,節奏有序,高低和諧。

  • 2 # 宏觀評論師賀蘭

    詩詞韻律釋義:詩詞平仄和押韻的規範。

    詳細解釋:

    聲韻和節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舊唐書·元稹傳》:“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 葉聖陶《遊了三個湖》:“聽湖波拍岸,挺單調,可是有韻律。”

    指某些物體運動的均勻的節律。葉聖陶《倪煥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韻律地波動著。”

    內容:

    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

    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

    特點:

    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 3 # 向上吧意思君

    王永義先生寫過一本《格律詩寫作技巧》,是我的入門工具書,簡明易懂,推薦。

    他編了一個口訣,我再給精簡一下,撈乾貨如下:

    格律不難記,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為平仄平。

    上下句要對,鄰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連同。

    七言去兩字,五言不費功。

    大概意思是:以七言詩為例,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格律。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應該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下句(就是1、2句,3、4句,等等,是互為上下句的)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對立。鄰句(就是2、3句,4、5句,等等,是互為鄰句的)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個字一定要防止出現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鄰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個字應防止全平或全仄。七言詩的格律去掉最前面(注意,一定要是最前面的)兩個字,就成了五言詩的格律了。

    有些口訣,只是個大概,並不嚴謹。比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實,因為要防孤平和三連同,有時一三五也必須論;而因為拗救(關於拗救,有興趣的自查,也不展開說了)和特殊句式的存在,有時候,二四六也沒那麼分明。比如,鄰句粘即成,也有折腰體,是不粘的。

    再解釋一下平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那麼平呢,以現代的新韻(普通話)為例,就是一二聲,陰平和陽平。自然,三四聲就是仄了。古代的平水韻是按平上去入來分四聲的,現在普通話裡,入聲消失了,部分地區的方言還有保留,有興趣的自己去找找,不贅述了。

    雙句的最後一字為平聲韻腳(當然,也有仄韻詩)。單句,第一句的最後一字,七言多為平聲韻腳,五言多為仄且不押韻,其餘單句最後一字均為仄。

    最後是對仗,律詩的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這是常規要求,但也存在偷春格。還有錯綜對,扇面對,句內自對,等等,比較複雜,也不在此贅述了。有興趣的都可以自學。

    入門以後要進階的話,推薦王力的《詩詞格律》,還有林正三的《詩學概要》。

  • 4 # 詩人秦豫

    我認為詩詞的韻律一般指的是平仄押韻,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佔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 5 # 凡塵N孤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詩詞的韻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詞,如果沒有了韻律,那麼就不是詩詞了,而是打油詩,順口溜了。

    韻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

    一是平仄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

    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

    在這幾個方面都來原自漢語語音的特殊體現,就是單音節語素佔優勢,有聲調。

    在詩詞中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要好,運用的自然,讓詩詞有動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不恰當,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的感覺,這是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應該說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兼顧韻律的和諧與意境的優美是古代詩人基本功。

  • 6 # 小河幽鎮0909

    詩詞因韻律而美,也應韻律而工整,古代也體現一個人的文字功底。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二是對偶,在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

    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 ,有規律地重複出現。

  • 7 # 劉敦傑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 奏、聲調諧和之美。一首詩有沒有韻,一般人都能覺察得出來, 而要說明什麼是韻卻不那麼簡單。

  • 8 # 茶人茗韻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 9 # 田園詩畫

    詩的韻律特徵,是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標誌。是語言節奏性和旋律性的審美感受。所以,我們常說“詩歌要具有音樂性”,這個“音樂性”指的就是韻律。

    韻律一詞是音韻和樂律的結合,是對語音審美的感受。

  • 10 # 左保兵

    夜夜孤魂夜夜長。寒風刺骨穿衣裳。日日他鄉殘餐飯。夢鄉總是回味長。你我相伴不相識。兩條大路插柳楊。二腳一蹬塵世界。苦盡甘來是天堂

  • 11 # 黎欣一工作室

    詩詞韻律,是指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 奏、聲調諧和之美。一首詩有沒有韻,一般人都能覺察得出來, 而要說明什麼是韻卻不那麼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 12 # 秦艽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 規定的位置上。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一般用於偶句句尾。也稱韻腳。宋·嚴羽《滄浪詩 話·詩辨》:"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 必有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山谷作詩,有 押韻險處,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吏部 侍郎趙公玉峰曰:"公詩大佳,尤難其押韻天然耳。""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韻 愈繁,節奏愈急"。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 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韻》,詳見前篇"淺談古詩詞韻律"。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 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佈的專門指 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 韻》、《詩韻整合》、《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鬱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劉淵先生後來編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禮部韻》,即現在的《平水韻》。

    需說明的是,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時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親戚關係真的是窮的不和富來往、富的不登窮家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