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鄉村堌珊

    其實,孔子和孔老夫子沒有區別,都是對孔聖人的尊稱,在古代,子是對男子的美稱或尊稱。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 2 # 李寶臣libaochen

    夫子是古人對各個方面尤其是道德層面有較高修養的人的一種稱呼。之所以我們一提到夫子就想起孔子,那是因為孔子的名氣太大的原因。

  • 3 # 茅臺孟

    首先我們說說“子”。在春秋之前,“子”本來是天子所屬的卿的尊稱,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微子、箕子等。在春秋早期的時候,只有少數諸侯所屬的卿的諡號稱“子”,如甯莊子、石祁子之徒。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所謂的“禮壞樂崩”越來越嚴重,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諸侯的卿普遍在諡號裡都稱“子”了。可是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由於私人講學之風的盛行和“士”階層地位的提升。於是人們便把“子”作為著名學者和老師的尊稱,如孔子、墨子之類。到了戰國時期,“子”作為一種稱呼就更普遍了,一般學者都可以稱為“子”。

    “子”的問題說清了,那麼“夫子”是怎麼回事呢?

    “夫子”本來是對各級軍官的稱呼,如周武王牧業誓師的時候,就稱呼各級軍官,(如千夫長、百夫長)為“夫子”。到了春秋時期,卿大夫相見面時互稱“子”。但是在背後議論時,是稱對方為“夫子”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表示對其人的尊稱。和上面一樣,到了春秋末年、戰國初期,由於“學術下於民間”和士人講學之風的興起,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和文化,於是對傳播文化的“士”也越來越尊敬。相應的,人們就把教授知識的老師尊稱為“夫子”,如孔子的弟子就稱他為“夫子”。

    孔子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夫子”的人,因為他的父親叔梁紇的爵位是大夫。孔子繼承了叔梁紇的大夫爵位,人們自然就把他稱為“夫子”了。“夫子”比子更帶有尊敬的意味,只是到了後來,“夫子”也開始泛化。人們把只要是傳授知識的老師統稱為“夫子”,不管你有沒有爵位。

  • 4 # 大王2639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基本瞭解一下孔子的歷史情況。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孔子歷史評價,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給《易經》注過象辭。孔子對後世影響很大,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聖人。孔子倡導仁愛,講究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推行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處事方法。

    孔子在世極其崇拜大周,推崇禮學,但最終沒有如願。要看孔子在世宣傳的這些人道理論和《子壽終錄》以及莊子《大宗師》中記錄孔子臨終自述,我個人可以斷定孔子並不是一個名符其實得道聖人。

    孔子在《子壽終錄》中說: 我多年來遊說各國的君王,但最終也沒有看到秩序恢復,輿論一律的局面。我這一輩子,沒吃啥好的,沒穿啥好的,乘的車也很不像樣。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讓我享受的東西我卻沒有去享受,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們跟我學的那些東西,都是些為了鞏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者是歌頌君王的學說。但君王聽不進道理,美妙的音樂他們聽起來就像是麻雀喜鵲亂叫。他們隨便給了我一個司空的官來糊弄我,是對我的莫大侮辱。這樣的君王不會長久。

    我的偉大理想沒有實現是因為我只知道給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當主子。手中沒有權利,就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費自己的智慧,這一點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魯國啊,你是我當官路上的傷心之地呀。你們可千萬不要走我的老路。當不成國王,也要當侯,再不行也要成為大商人。當教書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飯吃,還不如江洋大盜活得滋潤。

    我給你們說的這些都是我悟出來的,但你們必須記住:只有行動才能事業昌盛,只是空談便一事無成。

    所謂禮,就是鎖住老百姓靈魂與肉體的枷鎖。鎖住或者開啟全由國王說了算。

    自古以來也沒見過禮能約束國王的。而那些制訂禮的人卻有不少蹲了大獄,更何況普通老百姓呢。禮雖然摸不見,但卻是銳利的武器,勝過千萬勇敢的軍人。

    以前我騙人胡說,現在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絕不會胡說,如果你們按照我說的去做,必會走上陽關大道。一定記住我說的話。

    在莊子《大宗師》中,也記錄了孔子的幾個故事,孔子說,老天若再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弄懂《易經》了。還記錄了孔子做夢並沒到朝思暮想的大周,卻去了生前最討厭的罪惡殷商。醒來大哭七天,留下了《子壽終錄》後,氣絕身亡,下了地府。

    孔子在世時欺騙了他的弟子,但欺騙不了有智之士,所以,有很多仁人志士,說孔子就是個凡夫俗子。我認為夫子是凡夫俗子的縮寫。

    另外從夫這字的結構上看,是二被一個人項破了。而二字,上一橫代表地(陰),下一橫代表天(陽),陰陽統一稱為道,所以,夫字是說一個人無法無天,破壞陰陽的人。

    由上述可見,孔子是一個沒有悟道的,猶如凡夫俗子的假聖人,所以,孔子又叫孔夫子。

    大王原作:

    孔子在世傳人道,

    欺師滅祖創儒教。

    壽終之前吐善言,

    你們別學這一套。

    孔子實際是夫子,

    崇拜皇權當忠孝。

    可嘆老子一片心,

    苦口婆心化雲霄。

  • 5 # Eleazarchen

    古時對文人的三種稱謂,君子、夫子、才子,即是指有德之士、飽學之士、多才多藝之士,因孔子年長而學問好被人尊稱為孔夫子。

    孔子,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慄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舊時對學者的稱呼。

    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俗稱“孔老二”,孔老先生的擁躉、粉絲稱他為“孔子”或“孔夫子”,其“子”為古代尊稱、敬稱。

    孔老先生祖籍河南,為殷商帝王家族之後,本姓“子”,殷商的開國君主姓“子”,名湯,字太乙。 孔老先生之七世祖姓“子”名“嘉”,在春秋宋國宮廷內亂中薨歿,孔老先生之六世祖逃亡魯國,為避免追殺以本姓“子”加上其先祖商湯的“乙”字,組成“孔”字為孔氏,後代以孔為姓氏。

    以上歷史資料顯示,孔子老師以德服人,以禮待人,教書育人。為後輩留下的知識學之不盡,其《論語》作為學生必修文章闡述了真理的存在,教育後輩在各個方面發展都要有德的培養,為今後的成長之路使得人品修養有德,這樣不失為人才育德,也就德;智;體全面發展去育人。

    孔子老師的為人師表,好的思想方法,好的理念,

    讓現代的後輩們去繼承和學習。(圖片Cr瀏覽器)

  • 6 # 國學經典詠流傳

    為了給大家更加權威的回覆這個問題,同時也為了尊重我們的孔聖人,所以我也集合一些更好的資料,經過調查得到:夫子,在古代多是對男子的尊稱,也多用來稱呼學者、老師。孔子一生致力於教育,《論語》即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纂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的學生弟子多稱呼孔子為夫子。如《論語·學而》中子禽與子貢的對話:“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這個“夫子”便是指孔子。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即後世所說的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在《仲尼弟子列傳》中說“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這裡孔子的弟子增加到了七十七人。

    不過,無論是哪個說法,孔子弟子眾多、賢達者亦不少,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學說更是流傳盛廣,各個朝代都有儒家學者。那麼,這樣一個門徒甚多、影響極大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文化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後世尊稱一聲“夫子”也理所當然了。因此,孔子被稱為孔夫子,即是從孔子的學者、老師的身份來說的,而正是因為其在文化歷史上的特殊性、代表性,此後孔夫子一詞成為孔子的代名詞。

    當然,不獨孔子如此,被後世尊稱為“亞聖”的孟子,也被人稱為“孟夫子”,但這個稱呼沒有“孔夫子”那樣具有絕對指向性,如李白詩有言,“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裡的“孟夫子”指的就不是孟子,而是孟浩然。

    首先我們說說“子”。在春秋之前,“子”本來是天子所屬的卿的尊稱,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微子、箕子等。在春秋早期的時候,只有少數諸侯所屬的卿的諡號稱“子”,如甯莊子、石祁子之徒。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所謂的“禮壞樂崩”越來越嚴重,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諸侯的卿普遍在諡號裡都稱“子”了。可是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由於私人講學之風的盛行和“士”階層地位的提升。於是人們便把“子”作為著名學者和老師的尊稱,如孔子、墨子之類。到了戰國時期,“子”作為一種稱呼就更普遍了,一般學者都可以稱為“子”。

    “子”的問題說清了,那麼“夫子”是怎麼回事呢?

    “夫子”本來是對各級軍官的稱呼,如周武王牧業誓師的時候,就稱呼各級軍官,(如千夫長、百夫長)為“夫子”。到了春秋時期,卿大夫相見面時互稱“子”。但是在背後議論時,是稱對方為“夫子”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表示對其人的尊稱。和上面一樣,到了春秋末年、戰國初期,由於“學術下於民間”和士人講學之風的興起,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和文化,於是對傳播文化的“士”也越來越尊敬。相應的,人們就把教授知識的老師尊稱為“夫子”,如孔子的弟子就稱他為“夫子”。

    孔子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夫子”的人,因為他的父親叔梁紇的爵位是大夫。孔子繼承了叔梁紇的大夫爵位,人們自然就把他稱為“夫子”了。“夫子”比子更帶有尊敬的意味,只是到了後來,“夫子”也開始泛化。人們把只要是傳授知識的老師統稱為“夫子”,不管你有沒有爵位。

  • 7 # 袁聰

    孔子怎麼又叫孔夫子?“夫”:是指成年男性、男人,稱之為:夫。

    “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對文化人、讀書人的尊稱、敬稱、雅稱、別稱、俗稱、通稱。如孟子、荀子、莊子、老子、墨子、韓非子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犯錯時,如何給他傳遞正確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