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獅

    就倆字:滅亡!

    詔安是最好的出路,還有條出路,就是散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除此之外別無他路可走。有人肯定不服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就不能學方臘自己做得一方帝王。答案是不能,你梁山的地盤跟人家方臘沒法比,人家方臘有六州五十二縣,梁山才多大地方。再者人數方面,方臘有將士幾十萬,梁山才多少人馬。雖然梁山大敗高俅童貫,但這算不得什麼。真若惹急了天子,到時候龍顏大怒,派遣有能之士帶領天兵一到,分分鐘滅梁山的事,所以梁山的原朝廷將領,如林沖、呼延灼等很瞭解朝廷實力。

    梁山之上看似一團和氣,實質各懷心機,原朝廷將領沒人願意留在梁山,個個都想回去,所以這些人巴不得詔安。如魯智深、武松幾個不願意詔安的必定是極少數。剩下的大都是聽領導號令,自己無主見,全看大哥面,留在梁山有酒有肉,詔安說不定也能做個小官,當時候光宗耀祖,何樂而不為。

    或許有人不服氣,呸,人家李逵說過詔安詔安詔的鳥安,留在山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多快活。我們認同李逵的觀點,這才是好漢作風。

    我也呸!李逵這種作風不是好漢而是腦殘。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這只是暫時的,梁山之上這麼多人需要人吃馬喂,你糧食哪裡來?打下祝家莊得了不少糧食金銀,打曾頭市也得了不少,高唐州得了很多。可這些能吃多久,那些錢買糧食也總有用完的時候吧。你還打哪?還打誰?梁山宗旨是替天行道,沒人招惹你,你去打人家,禍害一方百姓,這是替天行道嗎?這不就是山賊強盜嗎?還稱得什麼好漢。

    另外一點就是梁山這些好漢也是人,也有個頭疼腦熱生老病死,沒有新生力量接班的情況下,最後一定是老齡化山寨,到時候還省的朝廷打了。

    還有就是早晚出現內訌,詔安派和反對派最終會勢同水火。到那時說不定會來個自相殘殺。這些人嘴上稱兄道弟,實質誰跟誰都不是一條心,都是手上沾血的主,誰也不服誰。

    最關鍵是一條在最後,就是最終不被大宋朝官兵滅掉,也會被方臘滅掉。方臘如果滅了宋,下一個就是平定這些大大小小的山頭,絕不能別人搶了自己位子。有人說了,方臘不也是被梁山給滅了嗎?對啊,這時候方臘還沒做大做強,真若滅了大宋,那時又是另外一種實力。

    好了,碼字辛苦,就說這麼多。

  • 2 # 雲雷書院

    這個問題要結合梁山歷史來回答。

    王倫時期,只有4個頭領,梁山主要業務是搶劫路過的商人,對於社會的危害不算大,朝廷沒有派大隊人馬來剿匪。

    晁蓋時期,頭領發展到10多個,兵馬上千,主要業務還是搶劫,只不過搶劫覆蓋的地盤便大了,這個時候朝廷開始派遣比較大規模的軍隊來剿匪了。

    晁蓋跟宋江共同執政時期,梁山迅速發展,最終108將聚義,並且擁有了數萬人馬。

    這麼多將領及其部下人馬,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後勤補給,不是區區梁山地區能夠供應的。這個時候,為了解決補給,梁山好漢必須不停徵戰,從三打祝家莊,到三打曾頭市,一直到三打大名府,一直忙忙碌碌,一旦停下來,好漢們沒有了搶來的金銀和糧草,吃飯都成問題。

    以梁山的實力,最多隻能攻打大名府這個層次的城市。要攻打更加大的地方,必須擴大軍隊人員的數量,增加頭領人數。那就必須要有明確的綱領,宋江雖有“替天行道”的理想,但是不太切合實際。水滸時代,天子雖然昏庸,但尚未到達頂點,百姓們對梁山好漢,主要是畏懼,而不是認同,這就決定了梁山好漢的隊伍很難發展壯大。隊伍壯大不了,梁山就是一股流寇。流寇的特點是小打小鬧,不足為患。

    從梁山好漢成分來說,掌握話語權的主要是天罡星。天罡星中除了極個別李逵之類的低端好漢,絕大多數原本在體制內都是精英和高階人口,他們上梁山主要是為了避風頭,而不是與朝廷作對,一條黑道走到底。這幫人遇到宋江,可謂王八看綠豆,對上了眼。宋江的官本位思想很嚴重,“要做官,先造反,後招安”,與大多數好漢的心思不謀而合。

    所以,如果梁山不招安,只有死路一條。一是內部分裂,高階好漢為主的天罡星們,武藝高強,在路線分歧時殺死低端好漢地煞星們,最終兩敗俱傷。二是為了解決山寨財政問題,梁山好漢繼續攻打州府,總有一次失手,遇到張叔夜這樣的高手,被活捉殺頭。

    最終的結論是,強盜不能做一輩子,能夠招安進入體制內,這已經是宋江所能想象的最好出路了。

  • 3 # 葦說歷史真相

    相信廣大朋友對梁山接受招安一事一直耿耿於懷,梁山好漢嘯聚山林豈不快哉?然而,如果仔細分析,梁山不接受招安只會死得更慘,也需要為宋公明正名了。

    在當時那種環境,背景下,其實詔安幾乎可以說是唯一善終的途徑。很多人覺得不接受招安,繼續盤踞梁山為上策。然而招安才是上上策,理由如下:

    1、人心問題

    梁山伯108名好漢,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義勸進來的。如五虎將中的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雖然說這些人在梁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都是受過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謂深入人心。裡面已經娶了妻的人還好,沒有娶媳婦的當時真的可謂是悲劇,試想一下,有誰會把自己的女兒送上梁山。

    即使老百姓都知道,他們都很仁義,都是好漢,但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朝代,不可能有人會嫁給“賊寇”。而且當時很多大將的家眷父母都在山上,其實我想梁山上對李逵有意見的不在少數,而且阮氏兄弟和劉唐都跟隨晁蓋為一夥,魯達和武松至交,燕青也只跟隨盧俊義,跟其他人不溫不火。長久下去,定會人心渙散。

    2、糧食問題

    這個問題幾乎是致命的。據書中記載,到招安的時候,梁山算上將領,家眷,各種小嘍囉,總共人數達到十餘萬人(攻打遼國時遼國的歐陽待郎所說,但這裡面應該也有朝廷的兵馬)。當然這肯定是虛指,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基數是在太大。

    進而引發的問題就是嚴重的糧食問題。宋江每打過一個城,第一件事就是搶糧,後來更是為了糧食直接打東平,東昌二府,可見糧食問題確實很嚴重。更嚴重的是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肉食動物,每次幾乎都要吃肉,喝酒,這就更發的嚴重。

    粗略的計算了一下,假設梁山上人數總共5萬,當然一些小兵吃飯的時候可以沒肉。假設每次吃飯的時候只有1萬人吃肉,每個人平均每頓飯吃一斤肉(只是平均,對於李逵、魯智深來說這隻夠塞牙縫,但有些小兵吃得少,平均每人每頓飯一斤肉),每個人每天就吃2斤肉,梁山一天就要吃掉2萬斤肉。

    考慮到古代和現代的單位不一樣,古代的一斤就是16兩,就是590克,相當於現在的1.18斤,所以梁山每天要吃掉現在的23600斤,而一頭牛現在大概就是800斤左右,不清楚古代和現在的牛那個更肥,姑且認為一樣吧!

    一個牛800斤,除過骨頭,牛頭等不能吃的,一頭牛也就能吃500斤牛,也就是一天要吃掉47.2頭牛。一年就要吃掉17228頭牛。而且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更是殺豬宰羊,幾乎所有的小嘍囉都要啃肉,所以一年吃18000頭牛問題不是很大。想想殺的雞和鵝等就更不再少數了。其實吃魚來源豐富,但除了宋江,其他人對吃魚都不感冒,而且吃魚重要的是不解餓。

    所以長久下去糧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僅僅靠去搶官糧是遠遠不夠的。

    3、實力問題

    雖然梁山很吊,108個將幾乎都很能打。兩次打童貫,三次打高俅,都打得風生水起。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次打的都是奸臣,根本不會打仗。想想梁山上最能打的五虎將都是朝廷的,朝廷肯定還有特別多能打的人,只不過沒有發掘出來。

    如果真的惹怒了皇帝,派個百萬大軍來打,其實沒有打下來沒有那麼難。其中我最認為懸的是入梁山的條件太低了,只要是自己想上都能上。由此我更覺得朝廷無能,打的時候去派幾個人詐降,裡面做個奸細,裡應外合,豈不快哉,而且實在沒辦法了可以向水泊中偷投毒。朝廷絕非無人可用,殲滅梁山其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綜合以上的分析,其實宋江招安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儘管對某些頭領來說不是很情願,在中國傳統思想的灌輸下,長久窩於梁山其實等於自尋死路。

    不過在我看來宋江招安的時機不對,其實完全可以避免梁山好漢最後死傷甚多的結果。

    在我的設想中,宋江其實可以先讓人秘密的幹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四大奸臣,這樣招安後受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的。

    而且從大鬧東京府來看,宋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後來轉念一想,當朝皇帝雖然不昏,但是實足的無能,才致使奸臣當道,有一個小小的細節,作為五虎將之首關勝這等能打的人,在朝廷竟然只是做一個蒲東巡檢這樣的小官。小說中,韓滔彭杞分別為陳州和穎州團練使。

    從兩人所部軍馬只有千餘這個情況來看,兩人軍職大致相當於本朝的正團級。 單廷圭魏定國都是凌州團練使,相當於本朝的上校正團!從水滸中的行文來看,關勝這個蒲東巡檢,在語氣上,似乎視凌州兩位團練使單廷圭魏定國為同級。

    高俅征討梁山的十個節度使如王煥徐京王文德等人。節度使級別很高,高於路安撫使和州府的兵馬總管,地位尊崇、是宋代武將的最高榮譽。可見朝廷用人等制度的腐敗。即使一個高俅到了,還會有其他的低逑、上逑,下逑站出來。根本上皇帝不有所作為,僅靠宋江一夥人不可能對朝廷,天下有多大的貢獻。

    接下來又到了問題的關鍵,如果宋江不招安,也不繼續窩在梁山,而是舉兵起義,會有甚結果呢?

    依然是死路一條,理由如下:

    但凡古代起義者,無非兩種,一種是存心篡位,自己想當皇帝,這類一般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例如安史之亂;另一類是皇帝昏淫無道,逼得百姓不得不反,例如陳勝吳廣起義。但宋江,恰恰是這兩者中間品,本身沒有反意,而且如果篡位的話肯定有很多頭領不會同意;而且皇帝雖然無能,但是不昏,天下雖然不平,但遠遠沒到亂作一團的程度。

    從宋江在清風寨賞夜燈,東京府看燈可見,百姓雖然心中有不平,但還是安於現狀,沒有惻隱之心。如果宋江起義,不會有很多人支援,沒有農民的支援,最終肯定是要走向滅亡的。接受朝廷招安,絕非是什麼不好的下策,而是宋江為了眾兄弟的未來和前程考慮後的結果。最後那樣的結果,一方面來說是那個朝代的犧牲品,必然的產物;另一方面也說明宋江雖然是一個好大哥,但不是個好領袖,不能為兄弟們想一個萬全之策。

    其實我一直在納悶,晁蓋在世的時候一直想讓宋江當梁山伯的頭,但他死的時候說:“賢弟保重。若那個捉的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伯主”。這一句話讓我好不理解,為啥不直接立宋江為主,而說了這一句話,要知道宋江雖然自身有一點武功,但宋江能捉住史文恭?

    後來想了很久,大概晁蓋當時也是看出了宋江的本性,以為他不適合做梁山之主才說了這麼一句話吧!

  • 4 # 背井人在信陽

    招安就對了,梁山在北宋末期只算個佔山頭的小社團,所謂的梁山好漢大多數都很一般,甚至有些就是平民水平,能打的就那麼幾個。

    北宋末年各地都有起義立山頭的,加上朝廷昏庸,所以沒下大力氣整治,不然朝廷想滅梁山太容易了。

    所以不招安早晚全死,招安就各安天命。

  • 5 # 張睢陽齒

    歷史上梁山反賊就幾千人,禍害周邊數個軍州,朝廷派了個知州張叔夜做招討就平定了。倒是方臘造反聲勢大的多,是後來南宋中興四將的韓世忠(當時還是小兵)親手抓住方臘,而不是小說裡寫的魯智深。

  • 6 # 日不落178059954

    粱山好漢既使不詔安末日也是遲早的事。

    宋江,志大才疏,況且粱山泊只懂殺富濟貧,無定國安邦之人。縱觀歷史的農民起義,剛開始都有講“苟富貴,勿相忘”,到後來不都是“飛鳥盡,良弓藏”,清朝“太平天國”就是例子。

    但粱山好漢們正義的英雄氣概還是值得後人敬仰的!

  • 7 # 忱視角

    自立山頭的組織,大多都會因為後期利益分配問題出現內訌。假如宋江老了或者死了,沒有能扛起大旗的人,肯定會出現內訌。自己就把自己幹廢了。太平天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水滸傳是小說,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 8 # 旋風狐狸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好!首先歷史上有現成的版本,宋江兵敗被俘,剩下的人雖然佔據梁山,但已經沒有威脅能力了!這就是梁山不解釋詔安的結果!事實擺在哪裡,分析還有意義麼?就像一群高材生,討論一滴水從天上掉下來會不會砸死人,一樣沒意義(因為,你沒淋過雨麼)!哈哈哈

  • 9 # 我唲帥

    其實主要是宋江個幾個頭領意向朝廷。雖說招降可能是唯一出路,但是朝廷那麼多貪官和梁山上得罪的大臣,怎麼可能就放了這些罪人。個人觀點:應該分散所有的兄弟,(這麼多朝廷罪犯聚在梁山反而惹眼)去各個山頭召集人馬,發展勢利,練兵屯糧等等。明面上各個寨不相干,實者由梁山統一管轄。待過幾年,時機成熟,一起舉兵。朝廷肯定無暇顧及這麼多點。

  • 10 # 和諧131679225

    如果當初梁山好漢不接受朝廷詔安將會出兩種結果:1、朝廷不斷地組織兵力對其圍剿,明知難以消滅梁山好漢,實施圍而不剿,阻斷往裡運輸油米麵菜,使最終給養斷檔,造成無吃無喝,致使人心渙散,不攻自破;2、梁山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逐步向外擴張,先解決縣城,後拿下城市,一點一點的蠶食宋朝封地,或者沒有力量攻打京都,在已佔有的土地上,圈地為界,與政府畫界互不侵擾,過著安居樂業的田園生活。

    但就梁山兩任頭領的個性來分析,晁蓋有勇無謀,只是一個打家劫舍的英雄好漢,對未來沒有一個宏偉的規劃和藍圖,根本就是一個小打小鬧的領頭人,不會超越自己的思想,只懂安於現狀的悠哉悠哉的生活;宋江在晁蓋攻打祝家莊時中毒箭身亡後的接替者,做官的私慾為重,不願和朝廷為敵,雖然劫貧濟富,那也是生活所迫,逼於無賴作出過激行動。他在家鄉殺死姘頭後,流放來到梁山,由於他重感情、講義氣、救貧寒,梁山一些好漢深受他的恩惠,處於報答大家都捧他為首領,吳用、盧俊義、關勝、林沖、李逵等將領甘願為他效力,服從排程和管理。記得在消滅方臘後,班師回朝,受到奸臣的打壓和迫害,處處不如意,步步有陷阱,李逵這時不滿地說,“衝進東京殺死皇帝老兒,哥哥搞個皇帝坐坐。”聽後,宋江卻以大逆不道來斥李逵,在自己明知朝廷送來的酒有毒,還把李逵招來一同喝下毒酒,共同西去,堵死他不在後李逵作出魯莽之舉。所以說,接不接受詔安都決定著梁山好漢未來沒有一個好的出路,朝廷雖然內訌和無能,但他握有兵權可以不顧後果的清剿、圍堵,直至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和蔬菜導致梁山好漢因飢餓而窮途末路,最終散夥而終。

  • 11 # 心安理得君

    如果當初梁山好漢不接受詔安,會怎樣?

    這其實是一個挺沉重的話題,如果可以的話值得寫一本小說,許多的讀者應該同我一樣,看到第68回晁蓋大哥死的時候內心是悲痛的,其實在這裡就註定了這個團隊最終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這一次應該發現梁山之後的戰略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變化,聚義堂變成忠義堂就是一個轉折點,但看到第71回梁山英雄齊聚忠義堂時又似乎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錯覺,最後直到第81回這一路面對朝廷各路征討梁山的大軍都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好不痛快!可以說這一段時間的梁山雖然跌宕起伏,但是讀者包括梁山的好漢都是快樂的,但自第82回接受招安,從此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雖然在第110回之前的平遼、徵王慶也都能大勝且全身而退壯我好漢聲威!但這卻是許多英雄最後的絕唱,之後的徵方臘死得死、散得散,雖然慘勝立大功但也失去了最後的利用價值,最後只落了個一杯毒酒自縊身亡的收場,唏噓不已!

    我的第一說:梁山為何要接受招安?

    第一個原因:占主導地位的大哥立場決定的:

    其實在我看來這麼多好漢無論是主動或者被動上梁山的有兩股立場不同的勢力,在晁蓋當大哥的時候所提出的主張是聚義,這時候梁山好漢裡起主導作用的都是受到各種各樣不公正待遇的中下層階級出身的好漢,因為對這個世道不滿,所以在替天行道的大義之下聚攏起來的,例如晁蓋、魯智深、武松、公孫勝,包括林沖等等都是如此,雖然這裡面有一小股後面那一派的勢力,例如例如宋江,但是此時起主導地位的還是這一派,這一派對朝廷是不信任的,但是隨著隊伍不斷壯大發展到需要打曾頭市的時候其實團隊內部已然發生了分歧,因為此時梁山團隊裡對朝廷抱有幻想的好漢多起來了,最後晁蓋一死忠義堂的牌匾就掛了起來,這個時候這個團隊的中心變成了忠,而且認同這個思想的好漢在108將當中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居於統治地位,例如宋江、盧俊義、關勝、呼延灼、秦明等等。

    第二個原因:梁山的生存困局所決定的:

    梁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大地盤、對外征戰、增員好漢?說到底都是為了生存,雖然佔領了一個梁山易守難攻有了生存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這個防線並不牢,需要對外征戰才能維持這個團隊的給養平衡,要不然幾個月大家都得餓死,有許多好漢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補充進來的,有的是主動,但有不少也是被動的,最後忠義堂排座次,聚攏了108將,家大了但業並不大,因此要維持這幫兄弟的生存更需要佔領地盤,但是此時還沒有到死局,因此宋江等少數人雖然內心動了這個念頭,但是反對的聲浪很高也不好推行,最後眼見梁山勢力做大對朝廷構成影響,朝廷派了幾隊人馬輪番對梁山進行圍剿,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也是慘勝,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以這麼說此時梁山已經走上了絕路,其實能夠選擇的路有好幾條,例如突圍出去重新找根據地,這個我後面說,但是此時好漢們的內心慢慢有點動搖了,對朝廷抱有幻想的好漢也越來越多了,原來堅決反對的也沒有那麼堅決了,原來本來就搖擺的更傾向於受招安了,原來有此主張的帶頭大哥內心更堅定了,說到底都是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不為自己也為下面的一幫兄弟,最終選擇了接受朝廷伸過來的橄欖枝也是人之常情,招安剛開始還是度過一段蜜月期的,除了放走高俅把林沖氣了個不行,但這畢竟是兩人之間的私仇,其它好漢並不能感同身受,南征北討一方面朝廷利用了梁山,但梁山也依附了朝廷,有了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只是最終結局不是很好而已,這原本就是與虎謀皮,意料之中的事。

    我的第二說:如果梁山不接受招安呢?會怎樣?

    第一個可能:如果沒有更高明的戰略而是堅守梁山最大的可能是被徹底剿滅。

    其實在梁山好漢被朝廷多次圍剿但都宣告失敗的時候還是有一段空窗期能夠稍作調整,這個時候不選擇招安還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如果帶頭大哥願意反抗到底願意跟著乾的肯定不少,但是如果梁山沒有更高明的戰略,只是維持固守梁山為中心,對周圍打家劫舍的方式補充給養,那麼最終經過多輪的消耗應該還是沒有勝算的可能,比較胳膊擰不過大腿,另外此時梁山內部很可能發生分裂,畢竟108名好漢的立場都是很不一樣的,會不會給兄弟落井下石不好說,今天能夠降於梁山明天也能降於朝廷的好漢我看也不少,例如呼延灼、關勝、盧俊義等等。

    第二個可能:找到更高明的戰略突破死局,要麼割據一方甚至推翻政府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權。

    這個戰略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目標達成共識確保內部不發生分歧形成向心力,第二運作方案可行確保武裝經濟兩不誤齊頭並舉。怎麼理解?

    之前梁山的戰略目標其實就是義和忠,運作方案就是聚義招攬有共同理想的好漢,並四處打家劫舍籌措糧餉物資,首先內部對於忠義就有分歧,即不利於統一內部108位好漢的共識也不利於吸引更多外部人才的加入,志同才能道和嘛,第二靠打家劫舍畢竟長久不了,要有武裝也要有能自給自足的補養體系,這樣兩者相促進才有可能成功。

    我猜想可以行得通的路子是這樣的,在108位好漢聚義之後朝廷連番圍剿雖然暫時渡過了危機,但是梁山眾好漢仍清晰地認識到未來的困難還很多,因此宋江特別組織眾好漢在忠義堂開會,在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心裡話和擔憂都說出來了,也有很多好漢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例如好漢金毛犬段景住就說,我遊歷西域各地,對過往綠林的歷史也略有了解,我們應該看一看劉邦是怎麼建立漢朝的,李淵是怎麼建立唐朝的,我們要在歷史中找到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路加以借鑑,投降是萬萬行不通的,那樣實在兇險,而且把命運交給別人實在不是我能接受的,如果我們只是死守梁山肯定是死路一條,周邊的敵對勢力均對我虎視眈眈,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我們現在最大的對手是誰?是以蔡京等為首的朝廷黑惡勢力,是以宋徽宗為首的無道昏君,我們可以提出清君側的主張讓他們首先內部產生分歧,我們不能越打他們反而越團結,應該迎合對方有分歧部分的想法,這樣的主張應該可以得到許多豪強特別是受到蔡京等打壓的各路王侯的響應,此時呼延灼以及秦明等紛紛附和,說老金說得在禮,如果這樣我們能夠積極響應。

    金毛犬接著說,另外據聞現在北邊王慶,南邊方臘也都建立了割據政權我們為何不能與他們取得聯絡,看是否能共贏發展大計?魯智深、武松等好漢也紛紛附和,對老金說得在禮,如果這樣我們能夠積極響應。

    最後金毛犬補充到,我原本是雲南大理王族之子,我可以聯絡大理王族,看是否能在雲貴邊陲一帶重新建立我們的給養基地,這樣我們的生存問題就能解決。

    於是宋江下令向各方諸侯發討逆檄文,名為清君側,清逆臣蔡京與高俅等,另外向各路綠林伸出橄欖枝以圖合作共贏,不多日各地暗地裡紛紛響應,其中金毛犬段景住與離散多年的遠親雲南大理國段氏皇族也取得了聯絡,梁山好漢兵分三路,一路假意接受招安向北與王慶部隊接洽,一路向南與方臘接洽,一路向大理進發,最後在雲貴一帶重新找到根據地建立了大梁政權,並且與王慶、方臘暫時保持合作關係,過了大半年昏庸的宋徽宗才反應過來,突發腦溢血只能退位給兒子宋欽宗,這樣又與大梁鬥爭了很多年,最後由於腦子短路中了金人的埋伏別一鍋端,至於此時大梁政權如何發展就有待後輩繼續考證了,

  • 12 # 學習冇止境1

    梁山好漢如果不接受招安,結果只有一個,被剿滅,方臘勢力那麼大,稱帝,朝廷下決心鎮壓都被打得落花流水了,歷史上宋江這幫人可能參戰了,但沒有很大名氣的,宋江並沒有先鋒那麼大的官,《水滸傳》小說寫他是先鋒而已。歷史上有梁山聚義這幫好漢,朝廷是派兵鎮壓,也是派張叔夜前去,梁山好漢被包圍,再戰只有死路一條,被迫繳械,被招安了。宋江寫反詩時有與朝廷誓不兩立的想法,但梁山上一派擁他當寨主,還有一些是不太同意的,有人說他文不能服眾,武無縛雞之力,所以時間一長,宋江已沒有絕對權威了,尤其他想說服呼延灼,關勝,盧俊義時,用了招安之詞,為了忠和義,反奸臣不反皇帝,梁山好漢大多以前是朝廷命官,吃官司後才逼上梁山的,都認為自己有錯的地方,朝廷若給一個自新的機會,應該改過自新,為朝廷出力,最後被招安,結局可能是最好的了,因為所有都知道雞蛋碰雞蛋的道理,手腕捏不過大腿。

  • 13 # 拒絕卡門

    不用如果,就沒接受招安,結果就是,沒法出版,不能銷售,每次嚴打都是禁書典型,開篇濃墨推出的三大主角,史進魯達林沖,一個窩窩囊囊病死,一個莫名其妙坐化,當代葉問富二代武術家史大公子,乾脆打了馬賽克戲份刪個乾淨,就是為了流傳下來不斷重寫直到官方滿意的結果

  • 14 # 嵐風說史

    歷史上有關於宋江起義的記載是,宣和元年宋江正式在梁山泊起義,不久後便離開了梁山泊,轉戰山東、河北、河南之間。對於當時起義軍的描述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起義軍由沭陽乘船到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輕兵臨海挑戰,引誘起義軍棄船登陸。義軍登陸後就遭到伏兵的包圍,張叔夜派兵燒了義軍的船隻。起義軍陷入重圍,退路已斷,損失慘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率眾投降了宋朝官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宋軍中的一員。

    從這其中也不難看出,張叔夜僅用千餘官兵就迫使宋江投降,可見起義的規模並不是很大。而宋江接受招安也實屬迫於無奈,是兵敗投降。至於說討伐方臘,據畢沅的續資治通鑑記載。宋江是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樣是在三月,官軍對方臘的戰事也開始佔據主動,“復杭州”,三月“復睦州”,四月方臘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誅。並沒有提到宋江和平定方臘有任何關係。

    據《宋史》記載,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後,時任時任毫州知州的侯蒙曾建議讓宋江去打方臘,但朝廷並未接納。當然,在征討方臘時,宋朝已經完全佔據優勢,就根本沒有必要用上被迫投降的流寇了。因此,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接受朝廷招安完全是迫於無奈之舉,如果不接受招安只能全軍覆滅。

  • 15 # 使用者愚翁

    在"只反貪官,不反朝庭"的所謂忠、義思想禁錮下,梁山落草的被"罪“之人一心"替天行道”不接受招安也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歷史上還未曾聽說哪個朝代還有與朝庭為敵的"流寇"能久立於世的。

  • 16 # 淇樂學習

    梁山好漢不招安會怎麼樣?有可能會繼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嗎?我認為不會,宋江的名字和“送江”諧音,吳用的名字和“無用”諧音,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梁山好漢們無論是否招安,作者都準備讓他們演繹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故事。

    為什麼說作者一開始就準備讓好漢們演繹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故事?大家如果精讀《水滸》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英雄所謂的行俠仗義沒有多少是真正值得起推敲的,只不過是把打家劫舍與搶道搶劫當作梁山的主要經濟來源,梁山的好漢們殺人放火還行,但是要他們從事什麼生產勞動,他們是堅決不會幹的。

    幾乎所有的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並不是因為有什麼理想信念而去投奔梁山,投奔梁山只不過是為了獲得一個容身之所,從來就沒有更高的行動綱領,沒有理想信念的梁山人不過是得過且過,苟且偷生罷了,山寨中糧食不夠了就出去搶一把,搶回來了就吃喝個昏天黑地,所以後來大哥想接受朝廷招安的時候,想給大家謀個更好的出路的時候,反對的人並不是很多,反而很多人是從心底裡支援的,畢竟大家想象的是投靠了朝廷,以後就可以每天吃吃喝喝而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而去打家劫舍了。

    很多讀者總是想著好漢們如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就這樣一路掛在了與方臘的對抗中太可惜了,可是讀者們想過沒有,假如這群好漢沒有被招安,不斷地做大做強,最終得了大寶又會怎麼樣?難道在他們的治理下就不會出現新的梁山好漢了嗎?就算梁山成為了龍興之地,就不會有好漢在西山,北山落草為寇了嗎?甚至這群好漢在得了大寶之後,利益分配不均又相互廝殺也是有可能的,太平天國的天王們在沒有得大寶得情況下就開始相互廝殺,可見一斑。無論是梁山還是方臘得天下還是趙家小兒繼續坐天下,這天下還是這天下,這百姓還是這百姓,並不會有實質性得改變。

    封建社會,皇權與官僚階級都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枷鎖,不但鎖住老百姓的身體不讓他們到處活動,還鎖住他們的思想讓他們不要亂想,地主階級的思想又被皇權鎖死,所以在古代中國是沒有辦法誕生資本主義的,一切資本主義的萌芽都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古代中國的統治階級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讓百姓富有,老百姓一生的所有精力都只夠為了生計,官僚階層一生所有的精力都只夠為了階級內耗。

    梁山好漢被招安,最後轟轟烈烈死去的故事,比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好看一百倍,梁山好漢雖然轟轟烈烈的死去,但是這些英雄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這些閒人在茶餘飯後或酒足飯飽之後能夠無限的唏噓,如同流言的種子般,不斷的流傳下去,這才是真的萬古流芳。

  • 17 # 木子君的小屋

    如果當初的梁山好漢不接受招安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水滸》中的宋江一行人接受招安,好多人憤憤不已,覺得宋江是一個投降派,如果梁山好漢不投降,憑著他們的武力,打下宋室江山,建立自己的朝廷多好。

    但故事畢竟只是故事,如果梁山好漢不接受招安,他們的下場未必會有多好!

    關於他們的故事,可以參照一下現實中的梁山好漢,及他們同時代的方臘、田虎起義的結局。也許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歷史上的梁山好漢

    宋江等人的起事,不但真有其事,還被寫進《宋史·徽宗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侯蒙傳》等官方史書。

    宋徽宗非常喜歡收藏各種奇石,上有所好,下必甚蔫,於是在蔡京、童貫等奸臣的作為之下,成為一項專門掠奪百姓的勾當,叫花石綱。為了從南方送回奇石,搞得民窮財盡,帑藏空虛。

    忍無可忍的老百姓,發出“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呼聲,揭竿而起,以宋江為首的梁山起義就是其中一例 。

    歷史上的宋江也是山東鄆城人,他性格豪爽,與好多江湖好漢都有交往。在當地的百姓心中也頗有聲望。

    1119年,由於朝廷要將鄆城轄區的梁山泊收為國有,從此在梁山捕魚為生的百姓,就要按照船隻的多少向朝廷納稅。這項政策,讓本來就生活艱難的漁民更是艱難,他們飯都吃不上,哪有餘錢向朝廷納糧呢?於是在當年的11月,宋江率領36名好漢發動起義,以梁山泊為根據地,抵抗反對官府。

    由於朝廷的政策不得人心,宋江振臂一呼之下,應者雲集,在他的帶領下,漁民農民紛紛上山,用簡陋的武器和官兵作戰。

    剛開始,朝廷並沒有對這股亂民多重視,直到一個月後,宋徽宗才下詔責令當地的廂軍前往征伐。

    但當時的大宋承平已久,軍隊訓練松馳,許多士兵都成了當官的奴役,替他們幹活。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仗呢,而宋江一行人,對他們來說,失敗了就是死。個個拼死向前,於是,圍剿的廂軍連吃敗仗。

    這幾仗,官兵不但沒有剿滅宋江起義軍,還讓他們聲名遠揚。宋江起義軍只說只有三十六個骨幹(也就是天罡三十六好漢的原型),但他們驍勇擅戰,以一當兵,轉戰於青州、齊州,濮州一帶,攻陷了十餘個州府,勢力從山東擴充套件到河北。

    就在此時,在大宋的南方,蘇杭之地,由於採買花石綱,派去的官員大肆盤剝,引起了民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方臘起義。論勢頭不比宋江起義差。

    東頭房漏,西頭失火,宋徽宗這才發現情況不對,他問計於大臣,資政殿大臣侯蒙說:宋江這三十六寇橫行於齊、魏之間,官軍雖有上萬人,但也不是他們的對手,這說明宋江等三十六人必有過人的才華。如今方臘起義勢頭正旺,不如我們赦免招安宋江,讓他們討伐方臘以贖自己的罪過。

    宋徽宗覺得很有道理,就表現侯蒙說: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他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全權負責招安宋江。沒想到侯蒙已經67歲高齡,還沒上任就一命嗚呼,於是招安一事成了泡影。

    1121年2月,宋江一行人邊走邊戰,流竄至淮陽軍,也就是今天的江蘇邳縣,江蘇是繁華富庶之地,怎麼可能讓宋江一行人禍禍呢,於是立即派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

    張叔夜是江西人,年輕時曾以蘭州的西軍裡呆過,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

    他得知宋江要攻打海州之後,積極備戰,一方面張貼榜文,通緝宋江及三十六好漢,一方面派出探子,偵察宋江一行人的動靜。

    當年5月,宋江軍與張叔夜的軍隊之間發生了戰鬥,張叔夜派小股士兵將宋江起義軍引誘上岸,隨後伏兵皆出,圍攻宋江軍,又派人燒了宋江等人的船隻,斷了他們的後路。宋江軍被圍,進退不得,無奈之下,只得向張叔夜投降。

    從接受命令,到招降宋江,張叔夜僅僅用了三個月,就將起兵兩年之久的宋江給滅掉了。

    曾經親眼目睹招降儀式的大臣李若水,寫了一首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宋江一行人,根本沒有被高俅圍剿,只要朝廷下了決心,僅僅一個張叔夜,三個月就將他們打敗,並招降了他們。

    而歷史上宣和二年的方臘起義,聲勢比宋江起義要大得多,曾經聚兵百萬,從者如雲,還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方臘正號聖公,建元永樂,也不過堅持了一年多。

    這就是如果宋江一行人不接受招安的下場,在演義中,看似他們的兵將很勇猛 ,但是缺乏正確的政治綱領,只知破壞,最終也是兵敗的下場。

    二、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必敗的原因

    在此,我們就以《水滸》中的梁山好漢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

    一、他們中成員複雜,有前政府官員,禁軍將領,而這一批人在梁山好漢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他們本身都是由於自身所受的冤屈,或者與梁山對戰失敗被俘,無奈之下才投靠梁山。或以說,佔山為王可以,但反抗朝廷,造反,他們從未想過。

    哪怕是晁蓋,曾經在梁山上立下“替天行道”的大旗,也不敢明日張膽的反抗朝廷。

    而宋江本人,本就是鄆城的押司,一個吏員,屬於統治階層的下層。

    他上梁山的目標,也不過是打響梁山的牌子,好在招安的過程中,給自己賣一個好價錢。

    如此而已。

    二、哪怕梁山聲勢正旺,攻州掠府,但他們也只是劫掠物資,打游擊戰,從未形成有效的佔領。

    在宋江成為帶頭大哥之後,在他的率領之下,梁山軍攻州掠府,打青州,攻打大名府。可以說聲勢很大,但是我們讀《水滸》就會發現,他們攻佔這些州府之後,搬空了府倉,多餘的接濟當地的百姓。然後又回到梁山。

    可以說,除了梁山的外圍,梁山軍從未有效佔據過哪個州府,並形成根據地,進行有效的管理。

    朝對朝廷大軍的圍剿,他們的戰略是龜縮至梁山水泊,接著梁山易守難攻的地勢,抵抗朝廷的圍剿。看似一次次的勝利,但對朝廷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威脅。

    三、圍剿梁山,朝廷動用的只是普通的禁軍,並沒有動用最強的軍隊西軍。

    雖然在圍剿梁山的過程中,梁山一次次打敗了朝廷的進攻,但每次進攻梁山,主力都是地方的廂軍及少數的廂軍,不管是戰力還是訓練,都弱得一比。與這樣的軍隊打得勝仗再多,也意義不大。

    而朝廷最厲害的西軍,在對梁山的戰役中並沒有出場。

    結語

    所以,從宋江等梁山重要的好漢組成部分來看,他們缺乏與朝廷決戰的決心,甚至都沒有做好造反的準備。他們的目標,也就是引起朝廷的注意,給自己賣一個好價格。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們的起義是軟弱的,不夠堅決的。就憑這一戰,宋江一行人的招安是必然的。

    如果宋江一行人不招安的話,梁山泊就會從內部分裂。

  • 18 # 中國新派肖朋

    這是一個假設性問題。我認為從假設的前提出發,什麼結論都可能得出來。而任何一個結論都是假設的。因此沒有意義。

    宋江被逼上梁山後,他的言行一直是妥協的,鬥爭性是不堅定的。因此被招安是必然的結局,是唯一的結局。

  • 19 # 瑯琊浪子

    根據邏輯推理:梁山好漢們最後都被剿滅,因為他們從骨子裡就只恨奸臣,不怨皇帝,沒想推翻宋朝,單靠打家劫舍維持現狀,不會長久的。

  • 20 # xiaosi小廝wanglianyi

    ……即便是不被當局詔安,也難成氣候!因為他們的指導思想並沒有得到山寨眾寇的深入的瞭解,大多是打家劫舍的社會流寇以及浮浪子,沒有文化!他們的主子宋江就是個沒出息的傢伙,假設晁蓋不死的話,可能熱鬧更大一些,但從總體戰略性來說,沒有一個有遠見的政治軍事都能拿的起來的人物,也是不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崇煥為什麼主張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