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恩谷
-
2 # 影片生活520
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美最浪漫的故事,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人人都需要愛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邊有一個能夠和自己真心相愛,生死與共,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那麼愛情是不分民族和國界,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
古語說得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男人,不僅要有本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個家,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一個溫暖的家庭,這樣你才能全身心的去幹事業,並且取得最後的成功,這就足以證明愛情或者是婚姻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對於擇偶這方面的要求可是有著自己嚴格標準的,大家都是喜歡追求完美的,有一點不滿意都不行。其實呢,追求完美沒有錯,心裡有自己的衡量標準也沒有錯,但是人無完人,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如果一切都那麼較真的話就會很容易迷失了自己的雙眼,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男人還好說一點,如果是女人就相對麻煩一些,所以你看現在單身男女的比例其實是很大的。有些女人滿不在乎,她們的想法就是要找一個高富帥,不能隨便找一個男人就這麼把自己給嫁了,寧可不找也絕不會將就。再說了,本來中國男人就比女人多很多,男人有的是,將來的男光棍兒會有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好好的挑一挑嗎。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到了最後真的會害了自己的,有多少人過了結婚的年齡而沒有選擇結婚,最後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剩了下來,歲數越大其實選擇的餘地就會越小。
其實什麼是完美的愛情?就是兩個相愛的人能夠在一起結婚,生子,共度一生。所以適合自己最重要,真心相愛最重要,並不是非要找那麼優秀的伴侶你才會幸福的。現在的年輕人說白了有那麼一部分人不想自己去奮鬥去拼搏,不想著自己去努力,而總想著走捷徑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就有人妄圖利用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女人想找一個高富帥的男人,男人同樣也想找一個白富美的女人,現在又有多少人心甘情願的找一個雖然現在暫時貧窮但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潛力股,只要透過努力奮鬥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的人而一塊打拼呢。有太多的事實告誡我們做人要面對現實,腳踏實地,不要什麼事到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前幾年很火爆的一些關於相親類的節目,充分暴露了當今一部分年輕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其中大部分人還是很正能量的,在愛情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相愛就一切都不是問題。有很多不同國度的人戀愛了,雖然大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但是他們的兩顆心是相通的,那其他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愛人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所以在選擇上一定要慎重,雖然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兩個人都去努力了那麼結果一定不會太差。所以說現代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其實是很重要的,最後還是應該祝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
3 # 提筆寫華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影響青年人婚姻家庭與價值取向的因素,日益多元,亦日益複雜。
(一)個人因素
1、缺乏正確的認知和分辨能力
“80 後”和“90 後”青年的戀愛動機和父輩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缺乏成熟的婚姻觀,戀愛動機並非單純以結婚為目的。有46.9%的青年人認為戀愛可以“豐富人生經驗” 和“填補心靈空虛”, 這是因為“80後”和“90 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心理孤獨,他們戀愛實際上更多的是為了找一個聊得來的朋友而非結婚物件。同時有39.2%的青年表示根據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決定是否會和大學時期的戀人結婚。有15.3%的青年表示“從未考慮”或者“不會”和大學時期的戀人結婚。由於就業壓力或者是生活成本而導致大學時期戀愛併成功結婚的比例較低。
另一方面,“80 後”和“90 後”的青年人在戀愛或者婚姻中表現出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如“閃婚”和“閃離”現象。還有在處理戀愛或者婚姻關係時,往往會因為一些家庭小事而草率分手或離婚,甚至採取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
在“80 後”和“90 後”群體中流行的“網戀”現象,由於是在虛擬的網路中進行交流和溝通,網路的虛擬性會使青年人較難分辨真偽,容易受騙上當。
2、婚姻觀念發生轉變
隨著就業和購房壓力的加大,“80 後”和“90 後”開始逐漸認同“裸婚”和“雙城生活”這種婚姻形式或狀態。但是很多人對此表示理解卻不接受,調查顯示仍然有近50%的人認為物質是婚姻的基礎, 並且有65.1%的人不贊成“雙城生活”。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近些年“丁克”家庭逐漸增多,主要是目前社會中的“三高”人群,包括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有15.9%的人不願意生養子女是因為怕影響事業的發展;有49.7%的人認為生養子女會影響到生活質量;34.4%的人認為生養子女會影響到夫妻關係。一部分青年人並非出於本意,而是迫於父母和公婆的壓力才選擇生育子女。由於工作的壓力、事業的競爭或者希望享受二人世界的青年人,生育子女之後,既沒有時間也不願意撫養而由父母或公婆代為撫養。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為青年人學習、成長社會化的重要生活環境,家庭教育對青年人正確婚戀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婚姻生活質量是否和諧也會影響到青年人的婚戀觀。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家庭一味地重視子女的智育,而忽視其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有些家庭只看重子女的學習成績,甚至縱容其不良行為習慣。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青年人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調查資料顯示,有11.1%的家長從來沒有對子女進行過性教育, 也沒有介紹過婚戀方面的知識;有67.7%的家長只是偶爾和子女談論婚戀等方面的知識;只有21.2%的家長經常會和子女談論婚戀方面的知識。家長對子女性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青年人不知道如何避孕,從而導致人流、棄嬰等悲劇時有發生。
據調查,青年人關於性知識大多透過網際網路、書本、雜誌以及跟同齡朋友交流獲取,其中不少男生透過網際網路瞭解性知識。家長對孩子婚戀觀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影響到青年人正確婚戀觀的形成。
關於“父母的婚姻狀況是否會影響青年人的婚戀觀” 的調查發現,33.9%的青年人表示有很大影響,42.3%的青年人認為有一定的影響,對自己的婚姻觀基本沒有影響為18.5%, 還有2.6%人不清楚。有76.2%的青年人認為父母的婚姻狀況對自己有影響,這說明父母的婚姻狀況對子女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父母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引導子女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念,否則也會誤導子女對婚姻生活的認識,甚至使青年人對婚姻生活產生恐懼。
(三)同輩群體的因素
青年人由於在年齡、社會背景包括家庭地位、身份、社會閱歷以及知識結構、興趣和生活方式的同質性和相似性,而導致他們在戀愛觀、婚姻觀以及價值取向方面出現較強的模仿傾向和從眾性, 甚至互相攀比。
在相似性較強的同輩群體中,由於群體的壓力和互動導致青年人放棄自己的某些婚戀方面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表現,而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
調查中發現,如在“戀愛動機”方面,就有2.6%的青年人表示在大學談戀愛是由於“大家都在談”。當問及“如果您喜歡上一個異性,您會怎麼做”時,許多青年人表示是受到同伴的鼓勵才會“主動向對方表示愛意”。在選擇戀愛方式時,無論“80 後”還是“90後”大多選擇的是“模仿高年級的學生”而與身邊的同學談戀愛。
(四)大眾傳媒的影響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社會,網路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在不斷地衝擊著青年人,而大眾傳媒作為青年人交流的重要橋樑, 對人們價值觀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近年來,無論是從時尚類報刊、還是影視娛樂方面, 很多新潮的思想都在慢慢影響著青年人的婚戀觀。近年來隨著電視相親節目的播出,嘉賓們的“金錢至上”、“有房有車” 的婚戀觀念也無形中滲透到了當代青年人的價值觀念之中。所以對於娛樂傳媒節目必須加以正視和管理,以減少它對青年人的危害,
總之不管婚戀觀如何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好好戀愛,好好經營。
-
4 # 巴黎左岸492
我90後,不知道還算不算當代年輕人,也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的觀點是:
1.不隨便戀愛,找物件的時候要認清楚對方的人品,性格,以及三觀要合。適當的考慮下家庭條件。我不是那種先談然後才發現對方跟自己不合適,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彼此的感情。家庭條件一定要考慮,不是我物質,古人說的門當戶對是很重要的。家庭對一個人三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響的,如果你們家庭不匹配,三觀基本不合,三觀不合真處不來。而且結婚後,你是和對方一家相處,這更難。灰姑娘加入豪門的有幾個能長久的。
2.戀了就好好愛,我是奔著結婚去戀愛的,我會好好珍惜。但是不代表非你不可。我戀愛結婚的最基本點是彼此相愛,若你不是那麼愛我,即使我再愛你,也會放棄。不平等的愛我不要。
3.結婚了就好好過,不作,不過要是對方作,我會毫不猶豫的跟你說再見。寧缺毋濫,即使結婚了也是這樣。
-
5 # 敏捷的皇后美食榆姐
我只能說現代人對於擇偶的觀念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
比如說門當戶對,誰都想生活過得好一點。如果一個條件比較好的人也想找一個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過日子。
兩個人條件差不多,相處起來也沒有那麼吃力。
如果找一個條件差很多的人,至少他的家人你總不能不理吧,這樣就多少會拖累自己,最後搞得夫妻關係也緊張,划不來。
如果你條件差一點的,雖然不敢說一定要找一個條件比自己好的人,但心裡也會盼望這種奇蹟發生,這樣結合起來就不一樣了。
所以門當戶對的觀念沒有變。
唯一變的是現在的人不再將就了。
如果雙方合不來就可以離婚,不像老一輩吵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都不會想到離婚那一步。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的老家,我隔壁家的婆婆和公公兩個人真的一輩子都是吵吵鬧鬧中過一輩子的。那時候不懂,婆婆被公公打了之後,婆婆就要去尋死, 公公打了婆婆之後人就不見了。留婆婆在家鬧上吊,害得隔壁的人忙來忙去的搶救。等公公回來才知道後來發生的事。可是也一點也不改,下次吵架照樣把婆婆打的半死不活的。完全不理會另一半的感受
記得那個年代,人人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還要因為這些夫妻鬧矛盾搞急救,忙得隔壁的這些人都沒法過日子了。
當時我不懂,但看見大人們這樣鬧,那時候也挺害怕。但又不敢問,只是默默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
6 # 成光寫生活
我知道自已已經老了,因我不是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在農村只有是所見所聞, 80的年輕人大多都是閃電式結婚姻,也有一部分是由透過相親和朋友介紹的方式認識對方,覺得還算閤眼緣的話就慢慢步入婚姻的殿堂。對於家庭、婚姻更是看重“責任”二字,默默付出,婚姻需要經營, 也需要負起責任。而90的年輕人更是不同了,雙方的要求高,各自想法已不同,對婚姻的看法,不像老一輩人一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的。更多喜歡自由戀愛,然後自己找到喜歡的人去結婚。有的人覺得事業更重要,想先拼事業,再去考慮姻婚。
-
7 # YGD新
現在的年輕人區分不清什麼是愛情,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婚姻,正常的婚姻觀念應該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追求無我。犧牲小,我指的是拋棄單身的生活習慣,犧牲自由自在的自己的時間投入到婚姻當中。完成大我。指的是孕育年輕的一代把他們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有幫助的人。追求無我,指的是不求回報。現在的婚姻已經跑偏了。現在的婚姻。攀比,炫耀,慾望。自私,欺騙。醜陋的很。
-
8 # 春夏秋冬776
我看金錢利益觀為主,注重現實,真正純潔愛情,已不象八十年代以前,已離時代遠去。現在年輕人一提起娶媳婦就心裡發愁,有的要房子,有的要汽車,有的要彩禮,大多數三樣都要,讓父母為兒子娶媳婦,一愁莫展,身心焦瘁。年輕人掙個錢也不容易,算起來這些,奮鬥上一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夠如意。很多姑娘的擇偶標準,一般都要人長的帥,有房有車有彩禮,還要有財氣。小夥子,擇偶的標準,一般已經無力貪圖姑娘長的有多漂亮?是否有錢才,只圖個能夠,溫柔體貼,居家能過日子,一般來說,已是心滿意足。一般來說,我看這就是當今的擇偶現實。
-
9 # 眼淚裡得魚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人們思想觀念、利益需求、行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價值觀變化和社會變遷給傳統的戀愛婚姻、家庭社會帶來了挑戰,婚姻家庭領域和道德觀念領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戀觀、一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的滋生,並在一定程度上擴散和蔓延,成為家庭不穩定的隱患和社會不和諧的音符。 關鍵字: 婚戀現狀、產生原因、正確的婚戀觀
一、當代青年婚戀觀現狀分析
所謂婚戀觀,是指男女雙方對戀愛、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對愛情本質、擇友標準、戀愛道德、戀愛與婚姻關係、婚姻道德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態度。婚戀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戀愛、婚姻行為的價值取向,對青年的擇偶行為、婚姻生活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與幸福。當代青年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呈現以下特點:
1、都市青年擇偶標準更加務實且物質化 。擇偶標準是擇偶的條件和依據,直接關係到戀愛婚姻的成敗。“50年代選英雄,60年代找貧農,70年代奔軍營,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這句老百姓口中的順口溜從某種程度上相對吻合地反映出人們擇偶標準的時代變遷。
近幾年,隨著經濟環境的震盪起伏,華人的擇偶標準更趨理性務實。《2007年華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希看找個人分擔經濟壓力”的只佔2%,華人擇偶觀還相對感性。2008年下半年經濟形勢的逆轉,對華人的擇偶標準產生了強烈衝擊,近70%的人開始以為“門當戶對”是婚姻首要考慮的題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為擇偶物件必須有房,擇偶觀開始掛鉤於物質經濟,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並駕齊驅。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與百度網路聯合釋出的《2010中國青年網民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願意嫁給“富二代”的女生最多,佔59.2%,其理由是可少奮鬥很多年。 儘管當代青年在理論上仍然接受“愛情基礎”的觀點,但在實際擇偶中日趨物質化、功利化也是不爭的事實。適度的務實可以矯正盲目的愛情,但過度的務實,卻讓當代青年給自己貼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標籤。
2、對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對未來婚姻普遍呈現樂觀心態。據有關調查反映,從心理認知、心理測試和心理諮詢三個方面來看,93%青年朋友們對未來婚姻的態度是樂觀的,認為透過雙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願意為營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誠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愛情是維繫婚姻的重要條件。
3、社會壓力加劇婚姻態度呈現多種衍生形態 當代青年對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實用主義的態度。他們更願意將婚姻看成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在追求超前、新鮮生活方式的同時,反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理念。當代青年以為,走進婚姻、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滿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託與需要,從而共享人生之樂與幸福。他們願意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感情需要等選擇婚姻生活,於是社會上衍生出多種婚姻形態。據瞭解,現在試婚、閃婚、急婚、***婚、隱婚、“週末夫妻”等婚戀形態,已被當代青年接受與認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公眾對以下幾種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別為:網婚為48.18%;隱婚為52.15%;閃婚為34.11%;不婚為62.17%。
4、性觀念從封閉走向開放,對性越軌行為寬容度增加 當今社會,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漸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們的價值體系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觀念也受到了衝擊。現代未婚女性不再談“性”色變,性開放的程度從表層趨向深層:從對性知識的開放,對性行為態度的開放到婚前婚外性行為發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觀念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變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對分離,與男女的愛戀和情感結合在一起,追求性快樂和性歡愉,成為現代性觀念的主要特徵;變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貞操觀念的日漸淡薄,對婚前與婚外性關係日趨寬容,性不僅與生育相分離,也開始和婚姻家庭,愛情相分離。 綜上所述,當代青年婚戀觀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價值取向的特徵,由傳統保守的婚戀觀逐漸向開放的婚戀觀發展趨勢明顯。在戀愛動機、擇偶標準、婚前性行為、戀愛結果的態度上存在著矛盾和衝突,青年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迫切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二、當代青年婚戀觀鉅變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日益頻繁碰撞,尤其是網路帶來的多元化、反主流的價值觀念,對當代青年人的觀念造就了巨大沖擊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貶低和壓抑男女之情,“存天理,滅人慾”。改革開放為西方現代思潮的湧進提供了快速通道,與傳統的中國文化摩擦碰撞,讓華人禁錮的性觀念步進開放,未婚同居“常態化”,離婚率攀升,“小三”防不勝防。西方誇大性自由與性解放,以為人類的性慾是一種自然的本能欲看,不應當壓抑,婚姻則是滿足人們對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續或變更由當事人意願而定。正如學者孫抱彌所說:“當代青年對於婚姻中愛的關切明顯進步,對於傳統的婚姻倫理觀念,特別是對於以往多數人在實際生活中預設的有性無愛乃至無性無愛的婚姻,越來越多的城鄉青年持否定態度。”此外,在西方享樂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很多人對待性只是歡樂與享受,而沒有了責任感。 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呼籲學校、家庭、社會重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而同時被指責最多確當屬媒體。不論是好萊塢***、臺灣偶像劇、日韓偶像劇還是中中國產劇集電視電影,永恆不變的素材都是言情,傳媒文化幾乎到了無性不成書、無愛不成戲的地步,並且色情暴力的標準越來越露骨。加之社會不良群體的示範效應,青年人更多地把同異***往、婚戀視為“學習”、選擇和尋求“歡快”的過程,其婚戀觀念、婚戀行為的取向、性驅動力有時就衝破了理智的防線。 2、經濟體制轉型,解構了傳統的社會互動結構,給人們的意識、理念體系帶來全面影響 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革,是一切社會變遷的根本原因。當代青年身處中國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轉型期,婚戀價值觀的各個方面都受到這一生產交換方式變革的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確立了個體的主題地位,使人們擺脫了對其所在群體的依附,尤其是廣大女性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越來越自強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籌碼。市場經濟倡導的同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趨獨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間的關係由附屬轉變為同等,一些個人本位的婚戀形式出現,婚前財產公證和協議離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戀更趨務實,人們越發看重對方的教育背景、職業收進、住房條件等社會經濟條件。在玫瑰與麵包的博弈中,麵包越來越佔據上風位置,隨之而起的是一群愛情投機分子,婚姻不再是愛情的回宿,利益甚至成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 婚戀,高階婚戀來百合實體店 廣告 婚戀,百合實體店專為25歲以上高階人士,打造的交友平臺,億量註冊會員! 檢視詳情 > 當代青年的婚戀觀 登入 註冊 廣告 當代青年的婚戀觀,知名婚戀網站,2億+單身會員,同城徵婚,婚介,婚戀,單身,擇偶,結婚... 檢視詳情 > 碼。
3、市場經濟下高等教育的影響 自上世紀末至今,正是“80後”接受高等教育的黃金時段。“80後”正好遇上了上世紀末開始的大學的市場經濟化——擴招,越來越多的“80後”走進了大學的校園。而大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給學校的治理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德育工作跟不上,缺乏對大學生的人生觀、戀愛觀的系統教育。中國的傳統是忌諱談“性”的,高校對於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始終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的開展,影響大學生婚戀觀的最主要因素只能是父母、朋友、網路等,為此“80後”大學生在戀愛的過程中就可能進進戀愛動機不純、對戀愛的結果不負責任等誤區,引發戀愛中的心理題目和現實題目。等他們走上社會後,這些題目就有可能放大成為嚴重的社會題目。
4、虛擬世界的開放性和現實社會封閉性的矛盾 不婚族的出現,單身人群數目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對婚姻抱有質疑甚至批判的態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間過於有限。在大城市裡,社群是陌生人社群,平時接觸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較密切的社會關係並未幾。現代職業的工作性質也使人與外界交流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更習慣、更青睞數字化的溝通方式,可以在網路上和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說幾個小時,卻很少和鄰居除了禮節性的招呼外聊上三分鐘。而婚戀是必須與現實空間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齡未婚的現象逐年上升。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06年的一項調查表明,58.6%的人以為“交際範圍太窄”是自己或身邊的人至今單身的主要原因。 5、“她經濟”時代來臨 在新世紀的新時代女性擁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經濟收進更多,而經濟地位的上升決定了其人格的更加獨立。“80後”的女性個性普遍較強、同等觀念突出,無論什麼事都要與另一半“平起平坐”,互不相讓,盡不甘心當溫順的“小婦人”。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養的工具,成為同等的獨立個體,對婚姻起著重要作用。女性從過往明顯的依靠性、允從型轉變為追求獨立人格、追求同等權力的新形象;開始旗幟鮮明地要求家庭的***氣氛、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時,由於女性更加能夠吃苦刻苦,積極進取,在事業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擇偶題目上眼光放得更高,致使高學歷高收進高職位的三高“剩女”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三、正確婚戀觀的引導刻不容緩
婚姻家庭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領域,關係著人們的幸福生活和人生質量,關係著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程序。文明健康的婚戀觀不僅是個人實現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保證,而且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保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重視和普及婚戀觀的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文明健康的婚戀觀迫在眉睫。
1、首先青年要樹立理性的婚戀觀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語言,是高尚情感與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在溫馨與誠摯交融而成的真愛世界裡,每一個人的心理深處都會迸發出最最原始的渴望,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尋覓到能與自己相知相伴、攜手面對風雨、共享美好生活的真心愛人。但是,自身理想的實現更應該成為人生最重要的主題,因此青年女性在選擇和發展婚戀關係時,要時刻樹立起由健康物質觀和獨立精神意志觀統一而成的理性婚戀觀。
2、全社會倡導文明健康的婚戀觀 要將文明健康的婚戀觀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挖掘宣傳教育資源,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透過多種途徑,採取有效措施,宣傳先進性別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用文明健康的婚戀觀指導婚姻家庭
-
10 # 情感導師語錄
報告從“青年擇偶觀、戀愛觀、婚姻觀、生育觀、婚戀倫理觀以及對團組織開展的青年婚戀服務活動的看法”等六個方面對青年婚戀觀進行了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60.22%的青年認為“與陌生人網戀不靠譜”,25.41%的青年認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可以嘗試網戀”,14.37%的青年認為“可以接受網戀”。
其實,婚戀類網站被曝違規失信的新聞屢見不鮮。註冊會員、贈送禮物等模式成為一些婚戀交友類網站或App的主要盈利來源。不論是平臺本身收取高額費用,還是平臺使用者進行詐騙行為,這些都讓一腔熱情的單身青年心灰意冷,甚至有可能“再也不相信愛情”。
青年婚戀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本次“青年之聲”面向全國青年群體的婚戀觀調查再次發現,交際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動仍是青年單身的三大原因。
儘管青年婚戀難存在種種原因,近七成被調查物件仍然願意等待而不是將就。調查問卷中,就“如果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結婚物件,您會怎樣?”這一問題,69.53%的青年選擇“繼續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結婚”;15.61%的青年選擇“保持單身”;有9.34%的青年願意“降低擇偶標準”;僅5.52%的青年選擇“將就結婚”。
傳統意義上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思想也在青年人中悄然生變。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劉女士告訴記者,結婚已經不再是人生的一道必答題,可以是一道選答題。“如果準備生孩子,結婚就比較必要,如果不要孩子,結不結婚其實無所謂。” 與劉女士有同樣觀點的人其實並不少,調查發現,在青年婚姻觀方面,男性青年對婚姻的認同度比女性青年高,半數男性青年表示對婚姻“很有安全感”。67.98%的男性青年認為“結了婚人生才圓滿”,而女性青年選擇該項的比例為49.37%。其中,35.61%的女性青年認為“單身也很幸福”,持有該觀點的比例是男性青年的2倍。
“都市女青年能夠從職場上獲得經濟立足資本,這打破了男人掙錢養家、女人家庭經濟責任小的傳統觀念。”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任敏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城市也更容納多元價值,使得女性可以逃離“必須成家生子才能幸福”的生活方式的限制,獲得更大的個人自由。
團中央“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藺玉紅介紹,報告體現出了幾個值得關注的視點,一是青年婚戀需求迫切,團組織和社會各界參與服務的空間廣闊。 二是“窄忙等”一直是青年脫單難的主要原因。三是要給予女性青年更多幫助。四是青年不喜歡簡單粗暴式相親,更喜歡多主題社交活動。五是亟需面向青年開展婚戀觀和性健康教育普及講座。
該報告對服務青年婚戀需求提出了具體政策建議,如開展多主題青年社交聯誼活動,疏導單身青年心理壓力,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加大對青年進行性知識教育普及力度,幫助青年建立科學健康的兩性觀;提升網路婚戀服務的誠信度,營造健康良好的網路婚戀交友環境。
-
11 # 一醉寶閣
現在年輕人的婚戀觀大多是:沒什麼觀點,因為不care。不是非要結婚,也不是非要生孩子。
好端端的人,為什麼要結婚啊?
《生活大爆炸》裡面謝耳朵說:
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想和這個古怪的天才物理學家拜個把子。
你看,吃飯靠外賣,看電影靠雲盤,交流靠手機,無聊靠遊戲,聊騷靠app,荷爾蒙分泌靠愛豆,母愛氾濫靠貓貓狗狗。結婚,有那個必要嗎?
當前已經有大概2億人單身,這個數字會隨著生活方式的便捷化、溝通的資訊化而持續增加,我們很快就會脫離結婚生子的低階趣味,上升到純粹的精緻高尚單身者。
而這種現象也並不是中國年輕人特有的,懶婚,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大趨勢。尤其是在歐洲,法國的結婚率已經低到:1000個年輕人當中只有四個人結婚;而在美國16歲以上的年輕人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是單身;還有像我們的鄰國日本,據統計,有大概23%的男性和14%的女性到50歲一次婚都沒有結過。這個趨勢和社會的發達程度其實是有關係的。越是在物質和精神都有豐富選擇的社會,懶婚,晚婚甚至不婚的情況就會越普遍。
不結婚的人,礙著誰了?
蕭伯納老先生說過:
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要後悔。
結婚,只是一種人生選擇,而不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要學會主動遮蔽一些讓人不爽的建議,就算你三十歲不結婚,又礙著誰了?
身邊一定會有很多和你意見相左的人,你會不知不覺被各種建議左右,如果因為怕成為別人眼中的怪物,就選擇跟大多數人一樣,到點結婚,到點生孩子,到點接孩子放學,每天在廚房做好熱騰騰的飯菜,一得空就得把時間貢獻給家務,那你不過是千千萬萬家庭主婦裡的一員。你要想清楚,這真的是你要的生活嗎?
父母那一輩對於人生圓滿的定義就是穩定、踏實,而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則更願意折騰,追求更多的可能性。不想再像父母那一輩那樣湊合過了,既然可以多浪幾年,何必早早的把自己的人生安排掉了呢?我還年輕,我還要多試試。
怕什麼?不想結就先不結
結婚並不是一個必要的人生經歷,而只是一種個人選擇。而這種選擇,不應該被年齡和輿論裹挾,也不應該被焦慮和差不多得了的想法打敗。在一個多元的社會里,應該允許多元的想法的存在。
小時候我是真的有想過老公賺錢養家我勤儉持家,他主外我主內。再有個寶寶,一家人超級幸福咧!結果長大了出來工作後,一次飯都不想做,因為吃完了就要打掃廚房的一切,太難了,而這一切叫個外賣20塊就解決了。並且我賺的和男人也差不多,如果他沒有非常愛我和我非常愛他,我不會想結婚,更不想給他生孩子。
活著,舒服就好。談戀愛就已經很累了,要約會,要分享喜怒哀樂,要吵架,要計劃未來,你暫時應付不來,就先放放。無論是否結婚,你都要趁年輕,認真地生活,照顧好自己挑剔的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那什麼時候該結婚呢?
就是當你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有意思。
當你確實碰到一個喜歡的人,也確實想嫁給他,他也滿懷期待地願意娶你,那就結婚。
有一段話我特別認同:
你要喝過很多碳酸飲料,才會迴歸白開水的平淡健康;你要穿很久的高跟,才會想念帆布所代表的青春;你要化過很多的濃妝,才會欣賞素顏的清新;你要見過城市的喧囂,才會依賴田園的安靜;你要錯過很多人,才會在某一刻一把抓住對的那個人……不都是這樣嗎?你見的多了,就知道怎麼選了。
世上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願你們都能遇見愛情,嫁給愛情。
-
12 # 小暖情感
現在年輕人,戀愛不是為了結婚,結婚不是為了生活,生活不是為了活著
反正我們年輕,賺錢理想很重要
-
13 # 小羊遊戲
我是一個00後 家中獨生女 剛跟媽媽討論了結婚的問題 我問媽媽我可不可以以後不結婚,媽媽很堅決的說不可以,即將要步入社會的我 真的害怕婚姻這個東西,我害怕我找不到那個很適合結婚的人,我也害怕我以後老公婚後對我不好,也害怕生孩子,生下孩子又怕孩子有什麼問題,這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了,畢竟有了孩子心裡就有牽掛,也害怕養不起孩子,也害怕賺錢的時候不能陪伴孩子,害怕的事情太多了,總之我不想結婚。
-
14 # 執著的火車8
按照我的觀點我的想法來看,15--20 長相廝守,你儂我儂,永不分離;20--25自由平等,理智戀愛。
25--30過日子中尋找愛情。30--45一切為了孩子。45--60白頭偕老。
-
15 # 小程的春天
我覺得吧,只要在一起彼此是真正的喜歡,沒有一點附帶條件的愛情是真正的,並不是像有的人要求的那樣什麼票子,房子,車子這些都是可以兩個人爭取的,關鍵是看有沒有共同語言,有沒有彼此的吸引力,大膽向前走,沒錯的
回覆列表
怕被別人看不起,也怕親戚朋友的嘲笑,又怕吃住沒保障,又怕沒有好的口紅用,沒有好的衣服穿....多種原因,使得女人不敢嫁給經濟不太好的人。
男人們都想拼搏,但是十個男人中,就是隻有二個會成功,其它八個論為平凡普通。如果每個人都是大富豪,誰掃大街?汽車誰來修?快遞誰來送?外賣誰來送?去娛樂、飯店,誰來煮飯?誰來斟茶遞水?傢俱重貨物誰來搬?
男人都有一種叫自尊的東西,又窮,又想像富人一樣在家裡掌權,在家裡作威作福,跟朋友出去吃喝玩樂。
現在的人對結婚看得很淡,對戀愛也沒有了以前跟著感覺走樣子。
以前人不結婚,會變成萬人厭,到哪也抬不起頭,也會受到很多二流子無賴的長期騷擾,所以結婚的觀念很重。
現在人不一樣了,我愛單身就單身,愛吃成200斤胖子,誰也管不著,誰也欺負不了。嫁得差倒不如自己一個人自在。有份普通的工作就可以無憂無慮過一世了,以後也有養老金,也有養老院,跟以前不一樣了,得求兒子養,兒子照顧。
都太自愛了,受不了別人的欺負,也受不了別人的氣。家庭最重要是包容忍讓,不願意忍讓的人,就會一直單身著。最終受不了旁人的誹議,就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找個人結婚。
也有一部分是跟著愛情感覺走的,時代文化思想都有了不同。單身的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