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混酒小公舉
-
2 # 龍騰四方
首先說明你活的很幸福,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身邊的親人,你仔細想想,如你所述嘮叨是讓你很不耐煩的事,那麼又有多少單親家庭,孤兒院的孩子,留守兒童,他們多麼渴望有父母的陪伴和嘮叨,可這只是他們的一個奢望,所以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寶貝,再一個你現在年齡還小,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人父人母,當你站在這個角度看待你今天的問題和事情時,你會覺得現在的你真的很幸福,人要學會換位思考,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看怎樣處理,怎樣安排,怎樣調節合理,話糙理不糙你可以仔細體會,希望對你有所提醒。
-
3 # 翟瑋講述房子那些事兒
有句話說,人越老越愛嘮叨,不知我自己能不能逃過去成為另類。
聽聽,挺好的。
聽不見了,會想吧
-
4 # Abbey
我想應該會的,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總有一些行為不知不覺就像父母看齊了。
小的時候媽媽嘮叨,操心太多,爸爸有點懶,脾氣相對暴躁一些。我覺得這都是他們的缺點,我希望自己不要這樣。
可是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具備了爸爸媽媽雙方的缺點。慵懶的坐姿,喜歡躺著,點火就著的脾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都和爸爸很像,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學會的。
更奇怪的是我在家從來沒有和媽媽學過做飯,可是後來自己做飯的時候依然重複媽媽做飯的步驟和習慣,即使我也不明白媽媽為啥那麼做,甚至於去了婆婆家因為雙方包餃子時餃子擺放的方式不一樣我都覺得難以接受。
日常生活中,我對老公說的話偶爾有一天就會和記憶中媽媽與爸爸的互動完全一致,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都一樣,即使這可能並不是我想說的話,但是臨場反應時調出的就是這句話這個表情。
透過這些,我深深的相信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雖然很多東西可以改寫,但是大部分還是照著原件寫的。
所以現在覺得父母愛嘮叨,不用吃驚,等你到了那個年紀那個場景你也會的,因為你記憶中這樣的場景就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不論它是對是錯。
就像有的教育專家說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要做什麼?因為這樣的話給孩子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做什麼,不是這種修飾詞過久了就忘了。
不信你我們做個實驗:不要想黑貓,不要想黑貓,不要想黑貓……
好了,現在你腦子裡想的是黑貓還是白貓?
-
5 # 柏雪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而行千里母擔憂”……好多的詩詞都是說父母的愛,這是為什麼?父母愛嘮叨,那是愛的表現。我想每個父母都是一樣,不嘮叨那麼就不是愛了!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開始付出了,一點一滴,一把屎一把尿,我們的笑,我們的哭,都牽掛著父母的心,我們一個噴嚏都會引起父母的擔心。我們上學了,送我們的,接我們的是父母。我們生病了,風裡雨裡白天黑夜也是我們的父母在身邊。我們長大了,學習成績好,父母高興。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操心!而我們的叛逆和頂撞那是多麼傷父母的心呀!可我們的父母從來的是安慰我們,最好的給我們。父母早出晚歸都是為了我們能有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父母的嘮叨我們覺得好煩,那時候我們的父母傷心有心疼!我們要高考了,父母是一刻也不比我們輕鬆,為我們做好一切後勤工作,生怕那一點做的不好。等我們畢業了,上大學了,遠離父母,父母又是每天在家裡擔心我們吃的怎麼樣,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受到欺負,都是父母牽絆。我們到成家立業的年齡,父母又擔心我們對人生的不成熟,不理性。無論我們多大,無論我們在哪裡,父母認為我們永遠是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為我們操心,回家都是沒完沒了的嘮叨,那是囑咐,那是沒有盡頭的愛,那是父母一生最大的樂趣。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做父母以後都會嘮叨,嘮叨是一種無私沒有回報,也不需要回報的愛!
-
6 # 漢江庸叟
父母嘮叨,是責任,是教導,是愛的體現。因為“子不教,父之過。”學校只能教文化,好多優秀知識是靠家庭傳承的。上行下效,代代相傳,寫你老了,也會繼承父母的優秀品德,用你驗證了幾十年的知識,不厭其煩的教導、提醒你的孩子,讓孩子不走彎路,直接在你肩膀上,登高望遠。
-
7 # 使用者3808952745990
等你做了父母也會嘮叨他學習不努力呀!不認真呀等等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也許比父母的嘮叨能改進些,掌握尺度溝通式嘮叨
-
8 # 豆子也是醉了
好多我們不理解的事情,其實原因在於我們很難把自己代入,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比如,對待老人和小孩。
1、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變的遲鈍,反應不可能那麼快,也無法在知識和對社會的認知等方面跟上步伐。另外,過去的生活和工作經歷造就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且難以改變,所以,好多時候子女覺得老人怎麼這麼守舊、吝嗇、不開竅、容易上當、怎麼都說不通等等。但話說回來,你能夠改變了自己嗎?如果連自己都很難改變,憑什麼要求改變老人?那不可能。
2、你不站在老人所在的時代,好多東西是沒法理解的。比如,我的母親總是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為什麼?她小時候兄妹姐弟10個,只活下來5個,50%夭折!解放後呢,這個死亡率大大降低。另外,她小時候沒法讀書,但後來就是大學畢業,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生,我們能理解她們的感受嗎?還有,她們經歷了很多運動,經歷了飢餓的年代,一分錢習慣了掰兩瓣花,沒有她們的體驗和經歷,你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
3、老人年輕時候要上班、照顧老人小孩,說不好聽的,忙的跟狗一樣,他們也沒時間跟你嘮叨。現在呢,他們老了,他們唯一關注的就是子女,不跟我們嘮叨,她們要跟誰嘮叨?如果不關心,就沒有嘮叨。
4、我估計我老了的時候,不會太嘮叨,畢竟,我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很多新的觀念等等也都能夠接受。尤其我們不指望著跟孩子一起生活,所以,嘮叨也少,矛盾也少,就是這麼回事。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比老人們強,只是社會和時代自然的變化而已。
設身處地,才是理解。
-
9 # 傷口百慧
這個不一定,我的媽媽在生活裡一點也不嘮叨,但並不代表她不關心我們,因為她很年輕的時候就出門在外打工,吃過了很多的苦,也忍了許多常人所不能受的,但因為工作接觸的圈子不一樣,所以導致的我媽媽性格很開明。現在哪怕已經到了五十多歲了,也還是很多事情都是和我們姐妹兩商量著來,受她的影響,我估計我以後老了應該不會嘮叨的。
-
10 # 平凡中找非凡
所有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們回家,孩子們回家了父母就會噓寒問暖,學習,工作,生活,感情等事無鉅細的都想了解,有千萬個不放心,千叮嚀萬囑咐,父母的嘮叨裡愛如潮水,我們不應該煩躁頂撞,除父母之外極少人會掏心掏肺對你,父母在,兒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父母走了,兒女們就成孤兒,請珍惜!
-
11 # 潘H倩
有什麼事忽然感覺父母老了?這是一個心疼的問題,也是自己當然太年輕不懂事吧!當你真正懂得為人父母時才能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大多數父母都不懂言辭,他們的愛是偉大而無聲的。
小時候父母就為家默默地付出,他們努力著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在不乖時候他們會嚴厲批評甚至動用武力,那個時候很害怕也想快點長大,長大後可以掙脫父母的管束,殊不知這大後才發現小時候是最幸福的,長大是那麼多的煩惱,到自己為人父母時才真正懂得當初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惜回不去了,如果可以重新再來大家的選擇都會不一樣吧!
那年不顧父母反對而選擇遠嫁,每次打電話回來商量婚事父母都在哭泣,那時候感覺很無奈心想父母為什麼不開朗一點,又不是不回去,我在外面工作也是一年回去兩三次啊!我跟他們說“你就當我在工作吧!都一樣的也是一年回去兩三次,這樣有什麼不同嗎?你們還多了半個兒子,多好啊!”那時候真的還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跟心情,這也是我不懂事最沒良心的話,現在想想都恨自己的無情,不能體諒父母的愛……
婚後回去發現父母頭髮都白了,人也瘦了很多很多,感覺他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之前父母是那麼高大威猛,而現在他們變得小小一個。我才發現心很痛很痛,我問“你們頭髮怎麼白成這樣?怎麼又瘦了?是不是不舒服?你們想吃什麼我去買,我不會買給錢你們買好嗎?…………”父母笑著說“人都會老的,你都長大了我們能不老嗎?我們有錢不要你的,你現在是一個小家了不能再大手大腳的了……。”父母嘮叨了很多,這些都是他們的愛,他們的心無時無刻都在孩子身上。
父母老了,以為我懂得父母的愛了!當一個人真正懂事事會發現父母突然老了,為什麼之前沒有發現?因為那時候你根本不能體會他們,你的心在遠方不在他們身上。奉勸大家有空多回去陪伴父母,他們正在一天一天的變老!
-
12 # 貝加爾湖畔826
世間無不是的父母,也只有這份愛是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在我的世界裡,父母滿滿的都是愛,小時候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我的父親總是會語重心長的教育我,給我講事情的厲害關係,很耐心的去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心裡,他就是世界上最最慈愛的父親。而我的母親呢!家裡做的好吃的,都會先給我的爺爺奶奶們,留一份,讓我給他們送去。做為兒媳婦的她,更是沒得可挑的地方,記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在我們家住了一個月,每天都是媽媽背上背下。奶奶怕黑,媽媽每天也都陪著奶奶一起睡一間房子。 我不覺得父母是嘮叨的,那是一份深沉的愛,期盼的愛,祝福的愛……是我們應該用生命去感恩的人!
-
13 # 美髮師群
父母愛子女:所表現的方式不一樣,還記得我每次回農村老家,媽媽搬條凳子做到我面前,嘮嘮家長裡短,爸爸把周邊發生的一切大小事全部向我傾訴,世上最美好的事——我已經長大,您們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您們依然健康,我喜歡這樣的嘮叨,同樣,也許是遺傳了這種傳統風俗,我還是對自己的小孩有點嘮叨
回覆列表
1、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2、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3、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
3、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