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城庸人

    可以很肯定的說項羽的軍事實力,不僅能排進前三,而且可以說是當時的第一!

    在秦末的時候隨著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全國各地烽火四起,雖然起義鬧的聲勢浩大,但是沒有一個人具有推翻秦朝的實力,因為在各路起義軍面前有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那就是以章邯為首、司馬欣和董翳為輔的秦朝最後的一股軍事力量。

    可以說如果沒有章邯的存在,秦朝滅亡的速度只會更快。

    當年在鉅鹿的時候,章邯、王離率領四十萬的秦朝主力軍屯兵鉅鹿,各路起義的諸侯都像老鼠見了貓一樣,躲著章邯的主力部隊。

    然後項羽只帶了5萬人就把40萬人打敗了,還一夜之間坑殺了20萬秦軍,當時的起義諸侯連正面對抗章邯的勇氣都沒有,試問誰能用5萬人做到如此的戰績。

    可能有人會說項羽既然第一,為什麼垓下之戰還被韓信打敗了,這裡有一個歷史誤區,垓下之戰不是韓信和項羽的單挑,而是一堆人在群毆項羽。

    劉邦和項羽鴻溝為界,劃分天下,雙方約定各自退兵,可是劉邦出爾反爾。

    當時的軍事實力對比:項羽十萬楚軍,劉邦七十萬諸侯聯軍。諸侯聯軍分別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將楚軍包圍起來,項羽被逼無奈邊戰邊撤,一直撤到垓下。

    按理說當年彭城之戰項羽曾經用3萬大軍擊敗過劉邦的50萬大軍,現在10萬大軍打敗70萬大軍應該不成問題,為什麼項羽會敗呢?

    其實此時的情況完全不同了,當年項羽是帶著3萬輕騎速戰速絕,又是偷襲所以很佔優勢;而這一次正好相反,項羽被人偷襲而且還被包圍起來,這裡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項羽的糧草供給斷了。

    而且這一戰諸侯聯軍只能贏,不能輸。想想以項羽的性格來看,明明已經和談了還來偷襲,如果這次沒滅了項羽那以後大家都得玩完。

    所以為了針對項羽突圍,韓信帶著三十萬漢軍,專門佈下了超長縱深的佇列,其實就是建立了一層又一層的人牆,項羽突破一層還有一層,除非他的10萬楚軍把70萬聯軍全殺了,不然他別想跑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的10萬楚軍,竟然憑著硬拼硬闖的精神,硬是幹掉了韓信的20萬漢軍,可想而知,如果韓信和項羽各領10萬軍隊公平對決,估計韓信不是項羽的對手。

    最後項羽的10萬大軍被殺的只剩下28騎,這28騎跟著項羽到了烏江邊上,發現無路可走以後,乾脆下馬跟著項羽一起再殺。史料記載項羽的10萬楚軍沒有投降的,全都是戰死的,試問整個楚漢時期,有哪位將領能帶出這麼忠心耿耿計程車兵,明知道是死也血戰到底。

    項羽滅了大家都恐懼的章邯,推翻了暴秦,一生征戰70多場僅此一場敗績,也是被大家合圍而死,如果不是合圍,誰能滅了項羽。

    所以說項羽的軍事實力,排在第一位應該沒有問題。

  • 2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項羽那麼霸氣的打法,其他人學不來。項羽讓人感覺會一路平推,見誰打誰。項羽是西楚霸王。稱號就已經說明了他們的打法。

    而且項羽開局面臨的是地獄級難度,當時項羽率領諸侯聯軍圍攻函谷關時,要不是趙高這個智障在後面扯章邯後腿(斷章邯糧道),章邯不一氣之下投降的話,函谷關妥妥能守住。如果打算要靠運營建立戰略優勢的前提是得先靠武力莽穿強秦,不然只能小打小鬧,甚至很容易被依然強大的秦王朝剿滅。這也是為什麼說的千古帝王無數,霸王唯有項羽的意思。

    項羽起兵的時候秦王朝還強盛,雖然大澤鄉起義鬧的動靜不小,但是很快就給秦軍剿滅了。而項羽起兵的方式很傳奇,本無一兵一卒,在項梁授意下,一個人端了殷通的太守府,才召集到第一批人,然後起義一路對抗秦軍屢戰屢勝才勢力越來越大脫穎而出。

    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過程,中國曆代王朝更迭,只有朱元璋與之類似。但是元末朱元璋比之項羽更有優勢的地方在於,1、元朝是外族的高壓統治,這是民族矛盾,漢人很容易團結起來推翻元朝,可以說是一呼百應;2、元王朝不停的對外瘋狂擴張,以至於自身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戰線從亞洲一直拉到了歐洲,兵力補給都調動不過來,加上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權利鬥爭,看似強大其實已經即將支援不住。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彼時秦王朝依然強大,你只能以弱剛強,這不是靠策略經營可以達成的,只要你的勢力增長到有可能威脅到秦朝統治,必然會面臨秦軍的剿殺,小心運營慢慢建立戰略優勢根本是不可能達成的。

    在依然強盛的秦帝國的嚴酷統治下,從零開始,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推翻了秦王朝。單說戰爭如果不是自己後期兵力太過劣勢,無論是十萬對十萬,還是六十萬對六十萬,韓信項羽勝負難料。項羽最大的問題是把什麼事情都放在戰場上來解決,並且太過自信自己的軍事水平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當劉邦集合韓信等等一幫人戰勝了項羽的軍事能力之後,項王也只得烏江自刎一條路了。

  • 3 # 風正輕搖雨自飄

    西楚霸王項羽,其軍事水平在當時應是第一的水平。

    《史記·項羽本記》中自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以此向士卒表示要決一死戰,決不後退的意志。與秦軍接戰九次,大敗秦軍,鉅鹿城下,諸侯援軍有十多座營寨,都不敢出兵。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殺聲震天。打敗秦軍之後,項羽召見諸侯將領,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從此成為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屬於他。

    劉邦乘項羽率楚軍北上擊齊之機,帥諸侯聯軍56萬分路進攻彭城(今江 蘇徐州)。項羽令諸將繼續攻齊,自己親率精兵三萬人南從魯(今山東曲阜)出胡 陵,佔領蕭縣,切斷聯軍退路,隨後,由西向東反攻。於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泅水(位於今江 蘇徐州市西)之地。聯軍自相踐踏,被楚軍斬殺10餘萬人。

    此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項羽能在不利的形勢下,迅速回兵奔襲,最終以少勝多,反敗為勝,使劉邦遭到嚴重挫折。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西楚霸王項羽的軍事水平是當時第一,無人可以與之匹敵。

  • 4 # 歷史微探索

    西楚霸王項羽,他的赫赫名聲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完完全全靠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可能在大家印象當中,項羽就是一個無腦匹夫,勇則勇以,但缺乏謀略,但其實項羽缺乏的只是在於政治上的謀略,而對於軍事上的天賦以及水平是非常之高的。

    項羽被稱為兵家四勢當中的“兵形勢”的傑出代表人物,由此也可見一斑。

    何為兵家四勢呢?即“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這裡著重提及下何為“兵形勢”,所謂的“兵形勢”主要有三大特徵,大家可以對比下項羽,看是否符合。

    其一,主張強調強大的軍事實力,建立戰前的對敵優勢

    其二,製造最佳的戰場佈置,獲取戰爭優勢

    其三,隨機應變,審時度勢,充分發揮對敵威勢。

    項羽劇照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帶足三日口糧,激發士卒求生奮戰之心,建立起戰前優勢,對戰秦軍時,採用圍攻秦軍運糧甬道,斷其糧草,將秦軍團團圍住,利用起自己個人的勇猛以及堅定的決心,進一步激發起士卒的鬥志,使得士卒能夠以一當十,大敗秦軍,以優勢引導諸侯聯軍敢於發動起對秦軍的進攻,最終取得勝利。

    此外攜眾勢力的威勢,威逼劉邦退出關中,放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

    彭城之戰:出人意料的直接輕騎出動,憑藉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以及騎兵的優勢,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以三萬對五六十萬,孤軍深入,處處皆敵的情況下,還能直接打的劉邦元氣大傷。

    項羽劇照

    所以說項羽在軍事上的能力水平是及其之高的,即便說是面對韓信這般的對手,難道韓信就能夠打得過項羽?雖然說項羽在垓下之戰失敗自刎了,但是這也是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導致的,十萬對陣六十萬,即便如此,項羽也能在此情況下,敗了韓信的三十萬前軍,只不過迫於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不得不避其鋒芒,最終重重包圍之下,兵敗身死。

    項羽劇照

    所以說,項羽的軍事水平能夠在當時排進多少,可以這麼說,就單論軍事水平,領兵作戰能力來說,項羽在當時沒有誰可以擊敗他,擊敗項羽的其實也只有他自己,也只有這天下大勢罷了,畢竟這天下需要的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而不是一個無敵的統帥,他既然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順應時代的潮流,就只能被時代所淘汰,所拋棄。

  • 5 # 燕趙節度使

    妥妥的排進前三啊。

    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

    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鮮為人知的是,項羽也是中國早期騎兵戰術的代表人物。

    比如彭城之戰,項羽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一路疾馳。

    而此時劉邦和諸侯還沉浸在攻佔彭城的巨大勝利中不能自拔,終日飲酒作樂。

    項軍由魯(今山東曲阜)一路南下,越過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繞到彭地西郊的蕭縣(今安徽蕭縣西北),在拂曉時分向數十萬漢軍發動進攻。

    項羽軍的突然出現,令漢軍措手不及,陷入大亂之中,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到中午時,漢軍已經完全崩潰,被項羽騎兵壓迫於谷、泗水地區,自相踐踏,被殲十餘萬人。

    項羽隨即收復彭城,又力追窮寇,至睢水上(今安徽淮北市西),漢軍被逼入河中,淹死十餘萬人,“睢水為之不流”。

    從此之後,騎兵開始登上中國的戰爭舞臺,大放異彩,而劉邦痛定思痛,也開始組建騎兵部隊,比如任命灌嬰為騎兵將領。

    史書記載:

    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車騎將之人,眾人都推舉之前擔任過秦朝騎士的校尉李必、駱甲兩人,認為他們熟悉騎兵,可以擔任騎兵將領。於是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獲得大勝。

    除此之外,項羽在在鉅鹿之戰,消滅了章邯二十萬秦軍,徹底消滅了秦軍最後的抵抗力量,為反秦大業立下了決定性功勞。

    項羽進兵鉅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秦軍兵力有王離軍二十萬與駐守糧道的章邯軍二十萬,楚軍只有五萬,兵力遠遠少於秦軍。

    項羽隨後率其餘4萬楚軍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釜鍋與鑿沉舟船,全軍僅攜帶三日干糧,餘者焚之,表明自絕退路,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若不得勝便有死無生。

    最後項羽九戰九勝,楚軍無不以一當十,大破秦軍四十萬。

    前207年六月,秦將章邯率所部向項羽投降。

    如果沒有項羽,起義軍能不能推翻秦朝還是個問題呢。

  • 6 # 帝國烽火

    項羽的軍事才能與韓信並駕齊驅,不分伯仲,在秦漢之際當數一數二。

    楚漢爭霸之際,正直英雄演繹的好時機,項羽在秦末絕對是最耀眼的明星。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項羽的軍事思想就是兵形勢的代表,韓信也是兵權謀的代表,而孫臏就是兵陰陽的代表,李世民則為兵技巧的代表。項羽做為軍事天才,不僅僅是用“勢”的代表,也是一位軍事理念超前的軍事家。

    鉅鹿之戰,項羽“兵形勢”的典範之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項羽破釜沉舟一戰而天下定,當時項羽是以三萬對陣秦軍20萬,以少勝多的訣竅正是項羽利用了“勢”。

    當時王離章邯率領20萬大軍圍攻趙軍陳餘等人,項羽帶領三萬人馬救援,面對勢氣正盛的秦軍,各地的起義軍都在一旁觀望,項羽只有孤軍奮戰。面對強大的秦軍,項羽知道只有激發戰士的鬥志才有可能打敗秦軍,所以項羽過河之後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然後項羽兵貴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來章邯等人也像項羽投降,項羽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

    項羽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主要是藉助了四個勢:一,置之死地而後求生,藉助了士兵的氣勢;二,長途奔襲兵貴神速,藉助了軍隊的兵勢;三,斬首行動直取王離,藉助了將帥的威勢;四,連戰連捷積少成多,藉助了戰爭的盛勢。

    彭城之戰,項羽軍事理念超前的體現。

    項羽在東征齊國的時候,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平定關中,攻佔魏國,並且趁彭城空虛的時候偷襲了彭城,項羽陷入了兩面作戰的路面,並且後方失火,造成軍隊沒有根據地。

    項羽在得知劉邦佔據彭城之後,清楚彭城的重要性,所以決心奪回南下奪回彭城。劉邦佔領彭城以後,坐擁60萬大軍,而項羽的總兵力不過30多萬,從軍隊人數上差距太大。並且由於項羽人尚且在齊國,若帶領大軍南下,必然會被劉邦察覺,那個時候漢軍做好防禦,將戰爭打成持久戰,那麼對於沒有後方的項羽將會非常危險,所以項羽做了一個驚人的軍事舉措,只帶領三萬精騎南下。

    騎兵的使用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在中原各國中開始逐步流行起來,但是在此之前中原國家沒有任何一隻部隊是騎兵大兵團單獨作戰,而漢朝的大規模騎兵兵團作戰是80年後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才開始運用。這就如同坦克在一戰出現的時候都是與步兵協同作戰,而二戰德國古德安裡才出現裝甲集團一樣。所以說項羽帶領騎兵兵團南下出擊,是一個超前的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項羽軍事理念超前。

    項羽親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後,由魯瑕丘擊破樊噲等軍,隨即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肖縣東南有劉邦兵數營扎住。項羽軍夜間抵肖,利用拂曉,由西向東反擊漢軍側背,早晨開始進攻,與漢軍展開大戰,中午便大破漢軍。漢軍對項羽軍的突然襲擊,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自相踐踏,亂作一團,被項羽軍於彭城近郊斬殺10餘萬人。

    項羽取得彭城之戰的勝利,而當時劉邦陣營有張良、曹參、樊噲、周勃等一干謀臣猛將,在戰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依舊被項羽打敗,主要得意於項羽軍事理念超前,運用了騎兵兵團單獨作戰和斬首行動。

    垓下之戰,失敗中的項羽如何自救。

    項羽與劉邦先後對峙於榮陽和鴻溝,雙方都不能打敗對方,而劉邦畏懼楚軍的英勇,項羽又因為後方糧道被彭越經常侵犯,造成糧食供應不濟,所以楚漢最終在鴻溝義和。

    義和以後項羽就開始返回彭城,因為到了彭城根據地就可以保障糧食的供給。但是劉邦卻不給機會,他撕毀條約,開始了對項羽的追擊,並且劉邦以封王為條件,取得了韓信從齊地南下,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與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完成了對項羽的合圍攻擊。

    此時項羽陣營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叛楚投漢,加上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

    項羽得知劉邦翻臉以後,預感大事不妙,所以極速的東撤,項羽遇到河流就用士兵的戈製作成筏渡河,一切都為了速度,但是還是趕不上韓信和英布的速度,最後被韓信算計,走向了垓下。

    在垓下是楚漢之際兩位軍事天才的交鋒,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漢軍在絕對優勢下向前推進,但是依舊被項羽正面打敗,不得已後退。不過漢軍的兩翼向前推進,從側面偷襲了楚軍,楚軍受挫,項羽不得已被迫推到垓下。

    韓信將項羽包圍以後,因為忌憚楚軍的戰鬥力,不敢直接進攻,最後使用四面楚歌之計,使楚軍勢氣瓦解,而項羽打仗依靠的就是軍隊的勢氣,在楚軍勢氣瓦解以後,項羽知道自己必敗,所以趁夜晚在十萬大軍的掩護之下,率領800精騎出逃。

    垓下之戰是項羽在重軍圍剿下的求生之戰,在絕境中他依舊保持強大的戰鬥力,依舊想發揮兵貴神速的效果,但是這一次他遇到了一生最強大的對手,他沒有創造奇蹟。

    從項羽的一生來看,他戰績輝煌,多次以少勝多創造奇蹟,他對戰場形勢的掌握,他對騎兵的作用是當世一絕,他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失敗,他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在楚漢之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綠植太多放不下了,還想再自己繁殖或再買新品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