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心眼兒
-
2 # 使用者4425504439009
不要把所有的事情擺在辦公桌。首先在腦海裡藏著總量資料。分類歸納一條線,緊急的先做,再做重點,然後再做次要的。
-
3 # 知足為樂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屬於複雜問題,但我確實是根據一些處理事情的原則,進行處理的,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屬於比較完美。就在上個星期週末的時候,我去我去市區,順便把侄女帶回老家。這時已經下午6:00,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候,考慮回到老家還要煮飯比較麻煩,就在路邊小店叫了幾個菜吃飯。吃完飯後,開啟後備箱拿東西時,順手就把車鑰匙扔在後備箱裡面,順手把車後備箱車門一關,等醒悟過來,車鑰匙已經被鎖在車裡面去了。這下我懵了,一家子幾個人開不了車門,也就回不了家,我繞著車走了兩三圈,怎麼辦?
這時候,一個聲音在提醒我,碰到這個事一定要清醒下來,好好處理處理。所以我就強迫自已冷靜下來,好好地想怎麼辦?這時我的腦海裡就住進了,呈現了以下幾個處理辦法:
第1種辦法就是砸玻璃。挑一塊代價不高的玻璃給砸了,然後,把鑰匙拿出來。但總感覺這個辦法好像不是很好。玻璃砸壞了不美觀,回去的時候還要請人家修理,要花時間還要花錢。因此,把這個方案先放在一邊。
第2種辦法是,花錢叫出租車或者是打的,一家子先回老家再說。但這個辦法也有點麻煩,回到老家後,自己又還要找車或者是7轉8轉的去做車回60多公里的縣城,拿了備用鑰匙後,又還要花時間,坐車回到這裡,把車開回去。
第3種方法,就找汽車修理廠,花一些錢讓他把鑰匙拿出來,然後就把車開回去。
透過對比,感覺第3種方法是最可行的,雖然要花一些錢請人家把鑰匙拿出來,而且還要耽誤一些時間,但總體比較下來應該在時間,經濟上是最合理的,然後我就決定按照這種辦法去解決。把手機拿出來,在附近搜了一下汽車修車廠,結果電話打過去,說離我這還有三四十公里,我蒙了,接著搜了兩次還是這樣。我到現在都還沒想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我決定直接去問路邊開店的老闆。這時,我看到一個商店門口有3個人在那坐那喝茶,我就跑過去問他們,我說:你好老闆,這附近有修車廠沒有?我剛在這邊吃飯,不小心把車鑰匙鎖到車裡了,想找一個修車廠,把鑰匙拿出來。然後,他就很熱情的跟我說,這邊上去300米左右就有一個修車廠。我說,謝謝你老闆。然後果然,往上走一段路就找到了這個修車廠,然後一切順利把我的鑰匙拿出來了。
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把車鑰匙鎖在車裡面,然後順利的把事情解決,我想還是得益於當時的冷靜處理。
回覆列表
春節前,我簽了一家公司,做銷售。當時籤的是試用合同,說好1個月後轉正,而且合同裡有“服從崗位調整”的條款。
然後,就遇上了疫情。
復工後,我按時報到,也通過了試用期,但公司遲遲沒有和我簽訂正式合同。其他都很正常,我也就每天按時上班,幹活……沒想太多。
結果,公司的效益一直不太好,我手上的活基本為零。於是,就跟著領導去做了招聘,整理人事檔案的事務。
其實幹啥無所謂,可這個月工資發下來,只有原來試用期的三分之一!
公司給的解釋是:由於經營需要,給我調到了人事崗,按照現有崗位的薪金水平,發的錢沒毛病!
問題是調崗之前,誰也沒跟我說啊!
我現在該怎麼辦?
到底是沒簽合同,還是調崗?試用期工資和轉正工資,又有什麼關係?這跟疫情有什麼關係?公司的用人政策,是不是有問題?各種問題千頭萬緒地浮現在腦海,卻哪個都抓不住。
還真是頭疼!
這時,我突然看到一本書,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有時間煩惱,不如花時間思考!
難道說,是我的思考方式出了問題?
乍碰上困難,尤其是複雜局面,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變激動、憤怒、焦慮……然而,這些情緒對【有效解決】問題,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擾亂我們的思考,離真實答案越來越遠。
--所以說,就該壓制情緒,努力思考嗎?
--額……要不試試?
說實話,一旦情緒上來了,想人為剋制住,實在有點難。更何況還要“冷靜思考”。
多少人,本來心裡就七上八下的,然後還一個勁兒地跟自己說:冷靜冷靜……結果心裡更亂成一團,面對問題束手無策。
因此,不是複雜問題難解決,而是我們自己:一是有不可控制的負面情緒;二是沒有成熟的思考套路。
如果你心裡本來就有一套非常熟悉的邏輯步驟,讓自己在慌亂中順利進入第一步、第二步……從而一步步地往前推進,負面情緒也自然就放下了。
這時,我們離正確答案也會越來越近。
這本《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就是專門幫你梳理思路,有效解決複雜問題的指導寶典。
作者安宅和人在麥肯錫工作了4年,考上了美國耶魯大學,攻讀腦神經科學課程。別人用7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他只用了3年9個月。
隨後,安宅和人回到日本,成為麥肯錫研究小組亞太地區的核心成員之一。後又進入日本雅虎,擔任首席戰略官。同時,他還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系的教授。
可以說,在處理複雜問題方面,安宅和人是當之無愧的專家。
這本書,則是他多年經驗的精華總結。尤其在資訊爆炸的今日職場,一天一個變化,學會應對突發、複雜事件,對每個職場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比如,作者在書中說:
“一旦發現自己正在煩惱,就馬上停下、立刻休息,並且培養能夠察覺自己正在煩惱的能力。”
先學會“不煩惱”,才有可能透過思考,找到最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03 四步思考法在《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中,作者為我們講解了有效解決難題的【四步思考策略】。有了這套方法,不僅原來的一團亂麻沒了,而且能極大提升我們處理問題的效率。
下面,我們就針對開篇網友遇到的問題,一邊講解方法,一邊幫他解決吧。
第一步,議題思考(明確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你需要從“where、what、how”3個方面,重新對問題邏輯進行檢驗:到底是什麼問題,讓我如此煩惱?
因此,他需要明確“勞動者合法權益”都包括哪些內容,同時避免陷入焦慮,甚至衝動地乾脆不去上班了。要知道勞動者無故曠工,公司是有權力直接開除的,連補償金都沒有的那種。
那他如何能瞭解到“勞動者合法權益”呢?
找來《勞動法》研讀,或者找權威機構諮詢。
這樣,透過對議題的思考,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更加明確的、有分析、能操作的具體問題。
再看看剛開始看完問題,暈頭轉向的自己,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第二步,假說思考(提出假說)。
下一步,就該收集更多的資訊,深入分析解決策略了。
具體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個問題,裡面包括了“勞動者”和“合法權益”兩個關鍵詞。
所謂勞動者,說白了就是為企業提供了正常勞動的人。
只要沒有違背企業相關規定,提供勞動的人員,就有權利獲得相應的報酬。
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就變成了:網友是否按照用工合同,以及企業的相關要求,提供了正常勞動。
於是我們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故事線:
網友需要出示自己作為勞動者,正常提供勞動的證據,並要求企業給予相應的報酬。
第三步,成果思考(驗證假說)。
到了這步,我們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大致思路,下面就該一步步去驗證了。
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這位朋友要考慮:
我有沒有遵守公司相關制度的證據?我能否提供正常勞動的證據?根據合同要求,我的勞動是否具備獲取XX元收入的標準?……結果,就在“合同”一項上,我發現他的內容是缺失的。
沒有用工合同的勞動,算什麼呢?
好,我們繼續驗證。
相關檔案中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工資,最多不超過11個月。
也就是說,只要提供了正常上班的證據,這位朋友不僅不會受到損失,還能獲得額外的補償。
至於具體收入是按照試用期,還是後來調整崗位的,應該以具體從事的工作來定。
當時從技術崗調到人事崗,這位網友應該及時提出異議。默不作聲,甚至直接幹活,就意味著你確認了調崗的事實。其實,如果勞動者不同意調崗,是可以不服從的。
這樣,我們就把網友解決問題的所有環節都驗證清楚了,下面,就到最後一步“總結”了。
第四步,資訊思考(總結歸納)。
在這一步中,我們要做的是將前面的分析與結論總結出來,作為具體解決問題的指導。但,作者要求,不能簡單地把上面的文字“複製、黏貼”就大功告成。
而是要用“電梯演講”的方式表達出來。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需要在30秒內,對對方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解決方案。
這就非常考驗我們的表達能力了。
比如,我可以這麼說:
你需要提供自己正常勞動的證據,然後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應該付給你2倍的工資。由於在調崗時,你沒有提出異議,所以具體工資以你參與的勞動性質決定。
至於什麼是正常勞動證據,根據什麼規定,就可以在對方的追問下,再詳細解釋了。
看到這,估計你已經想到了,《麥肯錫教給我的思考武器》不僅是解決生活中複雜問題的利器,更是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溝通成本的完美方法。
只要按照【明確問題,提出假說,驗證假說,總結歸納】4個步驟進行思考,你就能遠離“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煩惱,從而逐步擺脫“忙亂無效”的工作狀態。
下一個職場達人,就是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