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陵和妃陵是有顯著區別的,這是為了彰顯封建時代嚴格的等級制度。下面我以清朝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
▲清東陵石牌坊、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
其實嚴格來說,在清朝妃子的墓地不能稱之為“陵”,而是叫做“園寢”,這是因為后妃們都是集中葬在一個地方之內,所以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墓地才能稱為“陵”。如咸豐皇帝的定陵和慈安、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而咸豐皇帝的其他后妃都葬在定陵“妃園寢”裡。還有一點,清朝的妃園寢都附葬在皇帝陵旁邊,皇后陵也是如此,所以妃園寢和皇后陵都屬於皇陵的一部分,要比較區別,應該是妃陵和帝后陵之間做對比,明確了這一點,再來具體聊聊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哪些,具體來說我歸納了三點。
㈠建築體量的區別
皇帝陵寢一般包括神道、神功聖德碑亭、五孔橋、石望柱、石像生、牌樓門或龍鳳門、神道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石橋、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中間有啞巴院)、寶頂及地宮。這是標準帝陵的主要建築,而清東西陵區的首陵還多了石牌坊、大紅門、更衣殿等建築。
▲乾隆裕陵圖,左上為妃園寢
單獨建造的皇后陵就沒有那麼多的建築了,與帝陵相比,皇后陵沒有石像生、神功聖德碑亭、牌樓門、神道碑亭(不包括定東陵)、啞巴院、二柱門等建築。
▲清東陵孝東陵(皇后陵)
妃園寢與皇后陵相比,又少了方城、明樓等建築,神道也是沒有的,而且享殿等主要建築是眾多妃嬪共用的,不是每個妃子單獨建造。
▲景陵妃園寢
這裡要說明一下,以上介紹的都是比較標準的陵寢規制,還有一些超越規制的陵寢,例如慈禧定東陵、景陵皇貴妃園寢等。也有一些規制降低的例子,比如道光皇帝慕陵及妃園寢。這些特例就不在介紹了。
㈡建築規制的區別
清代帝、後、妃陵墓的主要建築規制也是有比較大的區別,這也是區分等級尊卑的標誌之一。
如帝后陵隆恩殿為重簷歇山頂,而妃園寢的享殿為單簷歇山頂。(見下圖)
帝后陵的隆恩門為五開間,妃園寢為三開間。(見下圖)
帝后陵朝房有前廊,妃園寢廂房沒有前廊、享殿前不設丹陛石等等。
▲裕陵東朝房
而且妃園寢的所有建築只能用綠色琉璃瓦,帝后陵都用黃色琉璃瓦。可以說妃園寢的建築規制都要比帝后陵低一些,體量尺寸小一些,與帝后陵相比相差甚遠。
㈢地宮的區別
清代帝陵的地宮一般為“九券四門”,皇后陵為“五券二門”,這裡說得券是指地宮裡的過洞和殿堂,九券分別為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金券,最後的金券就是安置棺槨的地方。皇后陵的地宮相比帝陵少了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
▲清代帝陵地宮刨面圖
▲清代皇貴妃地宮圖
綜上所述,清代妃子的園寢與帝后陵相比,差距顯而易見,除了皇后與個別皇貴妃可以單獨建陵外(景陵皇貴妃園寢是因為妃園寢裡地方不夠),其他的妃嬪都是集體葬在各位帝陵的妃園寢裡,再根據后妃的等級分建墓地。可以說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等級,妃子園寢的方方面面都與帝后陵相差甚遠,甚至連建築的顏色和叫法都有區別。以上這些區別也是封建社會“皇權至上”“尊卑有序”等級思想的最好體現。
古代皇陵和妃陵是有顯著區別的,這是為了彰顯封建時代嚴格的等級制度。下面我以清朝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
▲清東陵石牌坊、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
其實嚴格來說,在清朝妃子的墓地不能稱之為“陵”,而是叫做“園寢”,這是因為后妃們都是集中葬在一個地方之內,所以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墓地才能稱為“陵”。如咸豐皇帝的定陵和慈安、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而咸豐皇帝的其他后妃都葬在定陵“妃園寢”裡。還有一點,清朝的妃園寢都附葬在皇帝陵旁邊,皇后陵也是如此,所以妃園寢和皇后陵都屬於皇陵的一部分,要比較區別,應該是妃陵和帝后陵之間做對比,明確了這一點,再來具體聊聊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哪些,具體來說我歸納了三點。
㈠建築體量的區別
皇帝陵寢一般包括神道、神功聖德碑亭、五孔橋、石望柱、石像生、牌樓門或龍鳳門、神道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石橋、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中間有啞巴院)、寶頂及地宮。這是標準帝陵的主要建築,而清東西陵區的首陵還多了石牌坊、大紅門、更衣殿等建築。
▲乾隆裕陵圖,左上為妃園寢
單獨建造的皇后陵就沒有那麼多的建築了,與帝陵相比,皇后陵沒有石像生、神功聖德碑亭、牌樓門、神道碑亭(不包括定東陵)、啞巴院、二柱門等建築。
▲清東陵孝東陵(皇后陵)
妃園寢與皇后陵相比,又少了方城、明樓等建築,神道也是沒有的,而且享殿等主要建築是眾多妃嬪共用的,不是每個妃子單獨建造。
▲景陵妃園寢
這裡要說明一下,以上介紹的都是比較標準的陵寢規制,還有一些超越規制的陵寢,例如慈禧定東陵、景陵皇貴妃園寢等。也有一些規制降低的例子,比如道光皇帝慕陵及妃園寢。這些特例就不在介紹了。
㈡建築規制的區別
清代帝、後、妃陵墓的主要建築規制也是有比較大的區別,這也是區分等級尊卑的標誌之一。
如帝后陵隆恩殿為重簷歇山頂,而妃園寢的享殿為單簷歇山頂。(見下圖)
帝后陵的隆恩門為五開間,妃園寢為三開間。(見下圖)
帝后陵朝房有前廊,妃園寢廂房沒有前廊、享殿前不設丹陛石等等。
▲裕陵東朝房
而且妃園寢的所有建築只能用綠色琉璃瓦,帝后陵都用黃色琉璃瓦。可以說妃園寢的建築規制都要比帝后陵低一些,體量尺寸小一些,與帝后陵相比相差甚遠。
㈢地宮的區別
清代帝陵的地宮一般為“九券四門”,皇后陵為“五券二門”,這裡說得券是指地宮裡的過洞和殿堂,九券分別為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金券,最後的金券就是安置棺槨的地方。皇后陵的地宮相比帝陵少了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
▲清代帝陵地宮刨面圖
而妃園寢裡的妃嬪地宮根據自身的等級,地宮形制也不一樣,高的如乾隆容妃(香妃)地宮,為四券一門,四券為罩門券、門洞券、梓券、金券。低的如常在、答應的天落池,只是在地上挖個深坑,用石或磚四周砌築,頂上蓋青石板,青石板上建寶頂,形式與普通百姓差不多,而且石池和磚池也是分等級而定的。▲清代皇貴妃地宮圖
綜上所述,清代妃子的園寢與帝后陵相比,差距顯而易見,除了皇后與個別皇貴妃可以單獨建陵外(景陵皇貴妃園寢是因為妃園寢裡地方不夠),其他的妃嬪都是集體葬在各位帝陵的妃園寢裡,再根據后妃的等級分建墓地。可以說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等級,妃子園寢的方方面面都與帝后陵相差甚遠,甚至連建築的顏色和叫法都有區別。以上這些區別也是封建社會“皇權至上”“尊卑有序”等級思想的最好體現。